單身潛逃--我的廈門鼓浪嶼游記

作者: 子非魚2006

導讀單身潛逃--我的鼓浪嶼游記 “就讓記憶中的愛慢慢燒 燒痛了我們就逃 帶著現實的銬 摺疊我剩余的微笑 通往沒有你的軌道 就讓記憶中的你慢慢老 老去了誰也得不到 帶著我的祈禱 折疊我累積的問號 開始一次的單身潛逃” ---戴佩妮 <<單身潛逃>> 飛機降落的時候,透過玻璃,我俯視這座薄暮和陰雨中的城市,四月的廈門,擁擠的街道,矮小的平房,忙碌的車流和人群,一 ...

單身潛逃--我的鼓浪嶼游記

“就讓記憶中的愛慢慢燒

燒痛了我們就逃

帶著現實的銬

摺疊我剩余的微笑

通往沒有你的軌道

就讓記憶中的你慢慢老

老去了誰也得不到

帶著我的祈禱

折疊我累積的問號

開始一次的單身潛逃” ---戴佩妮 <<單身潛逃>>

飛機降落的時候,透過玻璃,我俯視這座薄暮和陰雨中的城市,四月的廈門,擁擠的街道,矮小的平房,忙碌的車流和人群,一如我來的那個城市般的尋常與冷漠,告別一段本以為可以長久的感情,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我並不希冀一段快樂的旅程,我只是”單身潛逃”。

顛簸的渡輪,淡薄的清霧, 隱約中鋼琴碼頭就矗立在不遠處,是的,它像一粒貝殼,一卷海浪,一塊礁石,但是它更像一架跳動著音符的鋼琴,心開始悸動, 那種感覺很奇怪,拋開了羈旅的勞累和初到異地的新鮮,有的只是就要見到分開很久的某人時的不安與期待.

扶著被海浪打濕的欄杆,我登上了這座與廈門僅有一江之隔的小島,一個在中國近代史上最早開埠的地方之一,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鼓浪嶼,因一塊鼓浪石而得名。晨霧中的它宛若一卷泛黃的畫,在這個初夏的清晨,不期然中就在我眼前慢慢地鋪展開來。

順著碼頭上那棵標志性的大榕樹左側拾級而上,迎面便是鹿礁路,路的右手邊出現的是一幢兩層清水紅磚樓,面向大海,綠樹掩映,四角出磚入石,采用落地門窗,配百葉調節陽光,這便是當年英國領事館的所在地了,時光飛逝,物事人非,房屋的設計,建造者和那些曾經棲息在它屋檐下的人已不知道天涯何方,而它卻還靜靜地矗立在這裡,迎接著每天的日出日落,潮漲潮息.

沿著鹿礁路蜿蜒前行,經過一個小小的有著噴泉的音樂廣場,前面的拐角處便出現一座西班牙哥特式的大教堂,四層塔式的尖頂,第次上升,尖端是一個大大的十字架,比之在其他城市見到的大教堂,它全身盡白,像是一塊璞玉,純潔無暇,環抱在四周的綠樹紅牆中,分外顯眼,也許是正值周末的緣故,有兩對著禮服的新人剛剛在不遠處的噴泉池子邊拍完照,便在親友的簇擁之下進入這白色的殿堂,歲月流轉,我彷佛聽到時光沙漏中隱隱傳來的愛爾蘭風笛的悠揚旋律,場景亦彷佛切換到英格蘭鄉村熱鬧的結婚聚會,身著愛爾蘭裙的樂手和舞者,盛裝出席的淑女紳士,豐盛的晚餐,淳淳的紅酒,還有手捧聖經的牧師……

也許是因為昨夜的雨,也許是清晨的薄霧,巷間的小路有點濕滑, 落了一地桑葚,那紫色的小果實被水滴浸潤後不安分地把小石子也渲染出淡淡的紫色,走過去撿來吃,卻已不是小時候那種酸甜的感覺……,轉過一個街角的時候一幢秀美的三層紅磚別墅突然映入眼簾,它前靠海天堂構別墅群,後連葉清池別墅,左鄰天主堂,右接電燈公司院落,整個建築籠罩在一棵大榕樹濃密的綠蔭中,猶如一位害羞的半袖遮面的古裝紅衣女子,相傳這幢摟為印尼華僑李傳別所造, 李傳別,字執,30多歲到台灣經營茶葉生意,三年後轉往印尼椰城;42歲已成為富甲一方的茶葉富商。李傳別別墅一二層為拱券方柱,柱間為花崗岩壓條,壓條下為青鬥石斜十字鏤空欄板,看著眼前似曾相識的紅房子,我的視線開始慢慢模糊,思緒不爭氣地回到了大學時代那幢紅色的教學樓,那幢有著我很多記憶的房子,那個叫做2210的階梯教室,那個書生意氣的我,那個情竇初開的她……,我相信每幢老房子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它們也像世界上所有的生命一樣是有靈性的,而在不同人的眼裡它們更是不一樣的,那亦或是因為某個人,或是因為某件事,當時間的荒野裡,世事無情地帶走一切改變一切的時候,唯有憑借它們是可以還原當初的風清月白的。

順著福建路一路前行,大約離開李傳別別墅幾十步的地方,正對著海天堂構,可以看到一幢西洋式的小別墅---黃榮遠堂,它通體有許多廊柱,用整條花崗岩雕成,柱頭大多為古希腊陶立克柱式,間有少量愛奧克柱式;窗欞的設計也別具匠心,半月形,平直形,彎弧形相間配置;平台鉤欄既有水泥透雕也有鋼花文飾,甚至把葡萄架也搬上了陽台.如果你在那個正對著日光岩的小電影院裡看過一部叫做”天風海濤”的記錄片的話,那你一定會映像深刻地記得片中那個穿著古裝的少女,一手擎著氣球,一手拎著琴箱,於一個初秋的早晨從寂靜的小巷走進黃榮遠堂的一幕,推開咿呀作響的英式鐵門,踏著滿地枯黃的落葉,陽光從濃密的樹葉間投射進來,斑駁的光影打在地上,也打在少女年輕的臉龐上,四周傳來小鳥清脆的叫聲,空氣裡滿是生命的喜悅……..。記憶是有選擇性的,眼前的它彷佛早已相識,我彷佛回到了母校那座”小白宮”之稱的建築,清晨的風吹過,一地零零碎碎的陽光伴著葉子沙沙的伴奏在夏日的清晨輕輕地搖擺,如水中鏡月般婀娜地搖曳著,生命裡那些美好的歲月,那些有陽光和歡笑的青春的日子,如許多年前看過的老電影一樣化作零落的片段一幕一幕跳躍著閃過腦際,我和她常常相約在那裡自修,身處其中,那種靜謐莊重的氛圍,彷佛一百年的世事變遷,風吹雨打便在一張一張輕翻書頁的間隙裡,在牆上鐘擺緩慢的滴答聲中,在我們很有默契的一抬頭的相視而笑裡,悄悄地逝去了…….。

夜色中的小島,幽靜的安海路,初夏的夜風帶來不遠處海的味道,踩著細細碎碎的小石子一路前行,,道路的兩邊都是島上居民的房子,基本上每幢獨立的別墅都會有院子,院子都靠著路,種滿了各式的綠葉樹,每隔幾米,便可以看到一盞掩映在綠葉中的精致的鐵皮路燈,溫馨地播撒著昏黃的光,最調皮的要數三角梅了,常常在轉過一個街角的瞬間讓你發現它彩虹般劃過天際的倩影,彷佛一定要讓人逼視她的美麗,不遠處一陣清脆的鋼琴聲隱隱約約地傳來,伴著小提琴委婉的傾訴,跳動著的音符像是一道清泉剎那間溢進我的心房,近了,更近了,推開虛掩的門,我看到在樹木扶疏中,掩映著一幢粉牆柳條,古樸蒼老的西歐小築,健步走過院子,拾級而上,走入這座兩層的花園洋房,發現它前後均有拱券寬廊,廊連著客廳和臥室,特別的是前廊門窗天花板全部用柳條木斜格裝飾,既可以通風又可以遮蔽陽光,難能可貴的是它們雖然歷經風雨,確至今輕盈俊俏。走入室內發現廳堂中均有壁爐,天花板正中有一個掛煤油燈的蓮花座,室內鋪杉木地板,門窗均裝百葉,廊間用花崗岩作壓條,壓條下為琉璃瓶件裝飾,古樸典雅,居於這樣的環境,整個身心都會安定下來,來不及多做停留,尋著樂聲我走上二樓,原來一場家庭音樂會正在上演,一位彈琴的少女坐在屋子中央,站在門口靠近陽台的位置的是拉小提琴的清秀少年,在他們兩人中間坐著的是一位頭發花白地拉大提琴的老者,小提琴的憂傷,大提琴的深沉,鋼琴的純美在這個夜晚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時而悠揚時而哀婉的樂聲,帶著淡淡的憂傷,乘著窗外初夏的涼風慢慢地在夜空中蕩漾著播散開去……..。

別了,我的鼓浪嶼,雖然只是短短的二十四小時的約會,可你注定將成為我夢裡最華美的場景, 別了我的親愛的culangyu-islet,謝謝你賜予我的這段單身旅程,讓我可以在你的懷抱裡舔嗜傷口,忘卻悲傷,我會回來的,因為我還沒有來得及去蓮石山房,欣賞它的婉約簡樸,聽黃望青老人講他一生的不凡際遇; 我還沒有來得及前往延平戲院,趕上午夜場的那部愛情電影;我還沒來得及在番婆樓的咖啡館, 那個有著”time is used to be wasted”招牌的地方,安靜地泡上一杯拿鐵,借由滿是青藤的古戲台,憑吊繁華落幕後的清寂;我還沒來得及恰一個風清月白的夜晚,約在怡園的小花園中,聽詩人林鶴年娓娓到來”小石源”的來龍去脈;我還沒有來得及趕去”倫敦差會姑娘樓”,看來自大洋彼岸的女牧師們在昏黃的油燈下為明天在”福音堂”的祈禱儀式做准備;我還沒有來得及在黃昏時分走進田尾女學堂的兩層磚木小樓,為她們敲響放學回家的鈴聲;我還沒有來得及…..。

引用資料: --<<鼓浪嶼建築>> 龔潔著 ------<<天風海濤>> (紀錄片)蔣國平等



(番婆樓前的招牌)



(旅途中碰到的一個人拍照的姑娘)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