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標簽寫游記之吃蟲

作者: 計劃游天下來著

導讀2005年的4月,我身在柬埔寨的暹粒,為朝拜仰慕已久的吳哥窟。那正是東南亞旱季的最後一個月,也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個月,日均氣溫30度以上,最高可達45度。雖然馬上進入雨季,但柬埔寨的雨是很講時令的,不到時候決不輕易臨門。所以接近過年那天的那場中雨,可以算是上天的恩賜(因為雨季的雨只是帶來潮熱而已)。趁著雨水的一絲清涼,我們在旅館結識 ...

2005年的4月,我身在柬埔寨的暹粒,為朝拜仰慕已久的吳哥窟。那正是東南亞旱季的最後一個月,也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個月,日均氣溫30度以上,最高可達45度。雖然馬上進入雨季,但柬埔寨的雨是很講時令的,不到時候決不輕易臨門。所以接近過年那天的那場中雨,可以算是上天的恩賜(因為雨季的雨只是帶來潮熱而已)。趁著雨水的一絲清涼,我們在旅館結識的五個來自各個國家的人相約一起雨中漫步去了。不大不小的雨滴打在身上,五個人很快就都濕透了,卻沒有人抱怨,大家都很享受這來自天上的過年禮物。小小的街道上,沒有人腳步匆匆或者急著躲雨,這就是那時那刻才有的心境吧。在一個小小的寺廟門口,有只有過年時候才會出現的路邊攤。除了賣來敬給神佛的鮮花之外,一個女孩賣的一盆黑黑的東西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這些黑東西差不多一節手指大小,整齊的堆碼在盤裡,走近一看,原來是炸蛐蛐兒!這玩意兒,別說是他們這幾個來自德國、美國、奧地利、澳大利亞的西方人沒見過,就算是我這個亞洲人也是頭一回遭遇啊。但是外出獵奇的心理戰勝了對未知事物的恐懼,記得當時是澳大利亞的Blair抽出一張1000瑞爾(約合人民幣2塊錢),以一種慷慨就義的激昂情緒買了五只蛐蛐兒,他卻只伸手去拿了一只,其他幾只的分配情況也就顯而易見了。我們另外四個人八目相對,也相繼從盆裡各抓出一只,這回變成十目相對了。還是見過一些類似此等場面的我這個亞洲人來挑這個頭兒吧。我伸出抓著這個珍饈的手,仿佛敬酒一般舉起,他們也依樣畫葫蘆舉起手中的美味,五人做干杯狀,不謀而合的同喊了一聲“Cheers”,然後一齊把那個黑東西塞進嘴裡。蛐蛐兒的味道現在已經記不得了,只依稀記得那有點脆的口感,還有,呃,被蛐蛐兒的尾刺扎了嘴。其實在外面的日子多了,吃蟲的機會大把,因為亞洲人的垃圾口可是世界聞名的。舉凡炸水蜻蜓或是菜蟲煎蛋又或燉椰蟲之類,把它們當作是有特殊形狀的蛋白質,然後閉眼把心一橫,也許可以就此找到你所鐘愛的美味,只不過這美味,在睜眼之後可能會變成你的噩夢。惡心夠了,明天不吃飯了,哈哈。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