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臨安札記

作者: gaoxiang01

導讀有車一族,假期豈肯閑居於室? 長假第二日:妻女嫂侄坐滿一車,自省城杭州徑向臨安太湖源。路上車流如潮,直出留下鎮車輛漸稀。右拐,右拐,再拐、拐、拐,眼前乍現美景一幅:左擁一泓碧湖,右傍數座青山,藍天飛鳥相伴,車行竹海溪間。忙盡開車窗,讓車與車內的人盡情融入大自然。 有“小九寨溝”之美譽的太湖源,又稱“龍須峽谷”,坐落於天目山區,臨安與 ...

有車一族,假期豈肯閑居於室?

長假第二日:妻女嫂侄坐滿一車,自省城杭州徑向臨安太湖源。路上車流如潮,直出留下鎮車輛漸稀。右拐,右拐,再拐、拐、拐,眼前乍現美景一幅:左擁一泓碧湖,右傍數座青山,藍天飛鳥相伴,車行竹海溪間。忙盡開車窗,讓車與車內的人盡情融入大自然。

有“小九寨溝”之美譽的太湖源,又稱“龍須峽谷”,坐落於天目山區,臨安與安吉的交界處。龍須壁、雲碧潭、千仞崖、醉花瀑……一處處自然景觀齊聚十裡峽谷,峽谷內絕壁夾峙,青山連綿,綠樹成蔭,山花爛漫,清溪長歌,懸瀑飛瀉,感受著“聽源、賞源、尋源、品源”四樣風情。

本著“不到源頭非好漢”的決心,拉著兩位小朋友,一路贊嘆與陶醉著登上仙人台,留影於“源頭碑”,有感於追根溯源本可如此簡單,心情舒暢而釋然。只是亭邊被火燒烤過的黑乎乎的石頭和小販們高聲的叫賣略顯雜差。如此潔淨的源頭,本是遠離世俗之勝境,卻不曾想,與歡快而親切的清流相伴的不僅僅是松濤、雲海、翠竹和彩蝶,還有商品貨幣的流通與環境污染。

半山腰上有供游客助興的攀岩項目,在眾多腰圓膀粗的攀岩者中,冷不丁冒出一個年齡與女兒相仿的小男孩,遲緩然而堅定地一路攀援而上,在眾人的仰首觀望下那小小的身子很快懸掛在離地二十多米的峭壁上,並順繩滑下,頓時贊許聲四起。問身邊的8歲小女,敢嗎?答曰:不好玩兒。驚訝於她回答問題的方式,同時感嘆:初生牛犢,何懼之有?心懼者,成人也。

夜住白沙村“農家樂”,蓋是當地農戶自行修建的三層小樓房,設施簡單,卻一塵不染,更喜推窗望山,滿眼蔥翠。老板娘在廚房張羅一番,擺出一桌典型的農家菜:筍干土雞煲、紅燜野兔肉、腌肉蒸竹筍、豇豆干燒肉……筍是竹林裡現挖現煮,雞是放養在竹林裡現殺現燉,南瓜和青菜更是鮮嫩滴水,連素不愛吃素菜的兩小兒也下筷如風,倏忽間盤底朝天。轉過廚房,見一上海驢友在農家的大灶台上自己動手燒菜,甚感新奇。言談中得知眼前這位仁兄來此已不下二十余次。但凡有假日,便駕車攜友來此度假,自帶帳篷,自炊自飲,逍遙樂哉。說這裡風景絕美,空氣清新,天然的森林浴,東西特好吃!久居都市,住星級飯店,食名廚掌勺,原不抵自煮青菜更沁人心脾!

長假第三日:惜別溪流的歡歌,奔赴久負盛名的大明名。大明山系臨安惟一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海拔1489.9米,擁有8瀑、13澗、32峰,共有大小景點94處。相傳當年朱元障在此招兵買馬,生聚訓練,養精蓄銳,然後殺下山去,打下大明江山,因此得名。

據說大明山中四季分明,春之嵐,冬之雪,秋之雲,皆美不勝收。吾等無緣欣賞到其四季美景,只走馬觀花而已。為節省體力,選擇了上行纜車至山頂,穿行於號稱萬米的高山人工隧道,隧道內陰冷潮濕,與洞外儼然兩個季節,不斷有細流從兩側的岩壁滲滴,砸落地面發出空靈的回音。大人小孩無不裹衣前行,並全無顧忌地放肆呼叫,和著洞內裝飾的突明突暗的彩燈,魅影幢幢,卻笑聲不絕。

乍見一線亮光,眼前豁然開朗,置身陽光下,頓覺“人間”的無比溫暖。憑欄遠眺,但見山高谷深,層巒迭嶂,群雄聳立,氣勢壯觀。立於“龍門瀑”之下,倍感人類之渺小;行於“龍門飛渡”纜橋之上,又深感人類之偉大。難怪元代最有才華的書畫家趙孟頫前輩留下鬥大的“神游”二字,可謂點睛之筆。

孩子們不會放過在“龍門瀑”之上的小溪裡嬉戲,如涸澤的小魚撲向涓涓細流,姑娘們也卷起褲腳,放下矜持,任溪水輕柔地漫過足背,人們在這裡釋懷心情,收獲愜意。聽不到牢騷和怨言,看不見愁容和萎頓,這裡的主題永遠是恣情和放縱。人群中不時傳來驚叫聲,緣是岩石在流水的經年衝刷中奇滑無比,於是有游客前赴後繼的翻身落馬,好在除衣褲盡濕外,終是有驚無險。

晚歸旅店途中,見一寬不足兩尺、長二十多米的竹橋橫跨於昌北溪的支流上,於是將車停於一農家三層樓前的空地上,妻嫂帶孩子們到橋上狂拍,還強撐著一臉的無畏與輕松,來掩蓋對腳下深澗的恐懼。我則與這家的主人各燃上一支煙閑談起來。得知對面那滿山遍野的山核桃樹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每戶承包一片山,每年除蟲、施肥,精心栽培,待到收獲的季節,爬上樹梢,打下滿樹的山核桃,去皮、烘焙、翻炒,加工核桃肉,銷往全國各地。一年幾萬元的收入讓他們蓋起了三層小樓,衣食無憂。當問及晚間的娛樂,“看看電視打打麻將”,山裡人一臉的滿足而寬厚。

長假第四日:沿杭昱一級公路進頰口鎮9公裡進入石長城景區。

第一個映入眼簾讓人叫絕的奇景是號稱“天下第一門”的小石門,門距不足7米,卻高達百米,蔚為壯觀。石門,石長城與四周的山峰連成一體,將數個村落圍在其中,成為一個天然的石城。因此,此處又被譽為“江南石寶寨”。

驅車山中行,放眼望去,“柳葉亂飄千尺雨,桃花斜帶一溪煙。”此行正值山花將謝未謝之時,不時有粉粉紫紫的一樹花在絕壁探頭,招引著游人舉目凝望。一路上溪中怪石嶙峋,兩邊群山凝翠,投石擊水,皺起一池春水,及其波靜浪過,復平如鏡,了無痕跡。

景區內多懸崖峭壁,是形成瀑布的天然條件。峰奇、谷幽、林深、石怪、水秀,步移景換,令人目不暇接。壯觀的瀑布,銀白如練,飛濺如玉,溪水撞在各種形狀的石上,激起朵朵浪花,發出潺潺輕鳴,真正是美不勝收!

遺憾的是由於山高路遠,交通頗有不便,景區內的游客不多,雖有古木悠悠,群門向天,清流如歌的美妙意境,卻少有人游。

山回路轉之際,總有一兩個農家小食攤閃入眼際,煤爐上支兩口大鍋,煮著噴香的鹹肉燉筍干、醬油草雞蛋、自磨的如磚塊般厚的豆腐干,價錢也不貴,賺一兩塊的收成。擺攤的多是四十上下的婦女,圍著干淨的圍裙,有的悠閑地織著毛衣,並不著力地兜售和叫賣,也並不關心設攤地點的游客多少,仿佛她們的心已與這空谷幽澗一般,變得異常恬淡。

臨安既是著名的山核桃之鄉,不帶點山核桃回去多少有些對不住此行。於是駐足在半山腰,與一設攤的婦女討價還價,婦女憨實地笑著,並不計較一只只手輪番伸進袋子嘗食她的核桃肉。核桃肉果然香脆可口,且價格也確實比城裡便宜一半,於是相商著買了五斤。又看中了一袋松子肉,詢問價格,農婦卻直言相告,此松子已是過季產品,有些哈喇,不是不賣,只怕賣了會讓你們回去罵山裡人。於是一路唏噓而下,贊嘆著人如山,山如人。

下午返杭,想順路再留影於青山湖,不成想暴雨傾盆,大概是上天想給吾等凡人留些許遺憾。素知世上本無十全十美之事,心存余地人常樂。此所謂:

五一長假巧安排,

攜親帶友出門來,

自駕穿行一千裡,

散去金銀兩千塊。

太湖源頭飲思源,

大明山巔渡天險,

石長城下觀石門,

暢游三日性正酣。


精選遊記: 臨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