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家鄉的冰雪景色我從不放在心上,覺得它司空見慣,根本沒什麼可看的,但是當我看到一張朋友發給我的雪鄉(雙峰林場)的照片後,我被它純樸、誘人的景色給吸引了,現在雪鄉游是全國數一數二的景點,游人如織,正好朋友也想湊個熱鬧,於是我們就於出行前一個月開始陸續“謀劃”這次冰雪游。
2007.1.21
中午在火車站接到北京來的朋友,本想下午買些御高寒的衣服和褲子,但是今年是暖冬,實在是用不上,所以我們臨時決定不買了,而他自己也帶了好幾件毛衣,估計足夠御寒了。來到旅店後,稍微休息下,下樓吃了碗蘇氏拉面,說實話雖然我是哈爾濱人,但是我頭一次知道這還開了一家,真是慚愧啊!吃飽喝足步行至中央大街,帶朋友初步領略哈爾濱特有的歐式風情。冬天的北方天黑的特別的早,4點多鐘天就黑下來了,晚上來到剛剛大修過的索非亞教堂廣場,燈火輝煌。這對我來說可能是見的太多了,但是對外地游人來說,這個拜占庭式的大教堂的確少見,於是雖然天已大黑,但仍然有眾多操著各地口音的游人在廣場上和大教堂留影!我們隨便臭美了幾張後去不遠處的世紀聯華超市買點明天火車上吃的東西,馬上回去覺覺。
2007.1.22
早上洗漱完畢後步行來到火車站!到了火車站我們才知道,我們坐的N1次竟然是我去年在火車站看到的那個子彈頭列車,但是一直不知道是哪次車,哈哈哈!這次也可以體驗一把子彈頭車的感覺,但是事實證明車是挺豪華,但是由於人太多而且是空調車封閉好,實在太熱了,幸好我們有座位,要不“非死即傷”。車剛一離開哈站,從其他車廂來了一大群廣東人,他們是要去亞布力滑雪,一家大大小小的10幾口子人,對本已經人滿為患的列車來說可不是件好事,更絕的是他們都有座位號,而且那箱子多的、大的可怕,把已經擁擠不堪的列車弄的更加緊張。
經過4個多小時的折騰,中午12點多終於到了牡丹江,我們終於可以喘口氣了,有新鮮的空氣感覺真爽,來不及吃飯,我們取了點錢,馬上步行到西三條客運站,在銀行打聽好路後直接走過去。在站裡坐了一會感覺不對,也不賣票也沒人管,我們還是自己走進去看看吧,還真是得自己找車坐,咳!小地方的車站就是這樣。我們本想坐直達雪鄉的大巴,但是沒有找到,只看到了去長汀鎮的車,我們只好坐這輛車到長汀鎮後再倒車了,其實在晚點,也就是下午2點有趟車是從牡丹江直接開到雪鄉的,但是它也要到長汀鎮停一下。我們在車上忍受了3個多小時,終於到了長汀鎮,本想在鎮子上等那輛開往雪鄉的大巴車,但是大巴司機把我們兩叫住,說有個小面司機可以帶我們兩去雪鄉,開價就要200塊,我們當然不同意,只有下車等大巴。此時過來一個胖司機,要送我們上去,開價180,我們轉頭就走,但是他可不肯罷休,一再的壓低價格,最後在我們的堅持下,以100元的價格成交,如果他不能幫我們順利免門票的話,我們就給他70塊。算算還是蠻合適的,因為門票每個人就要60塊,裡外裡我們可以省下70塊錢呢,看來這段路真的是不好走,一路上沒有一塊是平整的。我們整整在路上顛簸了將近3個小時才到雪鄉的大門,司機讓我們趁夜色先走進去,然後他開車進去等我們。別說,山裡的黑夜是那樣的恐怖,伸手不見五指,但是陪伴我們的是密密麻麻的星星,我從沒見過這麼多星星,可能是這裡還撥高,而且無污染,所以能看到更多的星星。兩人邊走邊仰頭看星空,真是太興奮了!一切都很順利,我們走進去果然沒人看見,我們的省錢戰略成功了!
進了村子直奔預定好的誠信家庭旅店,老板娘姓葛,具有東北人的豪爽和熱情,很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安排住下後,我們坐在大火炕上,外面是冰天雪地,屋裡卻熱氣騰騰的。其實村裡所有人家都開了家庭旅店了,但是兩天後的一件事讓我們感覺,這家旅店不錯,值得和大家推薦!
誠信家庭旅館,葛淑英13514506735,0453-7410785。
擺上炕桌,要上了兩個菜,一大盤子米飯,我們一天都沒正經吃飯了。東北的菜碼都大,但是我們兩仍然給全部消滅了,哈哈!看來真的是餓壞了!我們實在抑制不住興奮,趁著夜色就去小逛一下。兩個人花了10塊錢玩了冰爬犁,還真是體力活,玩一會已經累的氣喘吁吁了。走著走著看到了一家郵局,兩人頓時來了靈感,給家裡和朋友寄了好多張明信片。晚上的村子裡還是很冷的,我們經過一天的折騰,整整坐了一天的車才來到這裡,兩個人都累壞了,回到火炕上好好的睡了一個覺,但是我們睡慣了普通的床,這個熱乎乎的火炕讓我們實在睡不著!後來也迷迷糊糊的入睡了。剛進入夢鄉,被一大群來客驚醒,原來那個從牡丹江經長汀鎮到雪鄉的大巴車才到,一車的旅客各自找旅店住下,這個誠信旅店來的人不少啊,此時我們暗自竊喜!多虧沒坐大巴來,要不不但多花錢,而且這麼晚才到,一看表都9點多了。看來我們還是很英明的嘛!哈哈!
2007.1.23
雖說熱乎乎的火炕我們睡的不習慣,但是我們卻不想離開這暖被窩了,直到7點才起床,昨晚和老板娘約好,早上吃東北特色的粘豆包和大玉米棒。但是粘豆包很占地方,我們玉米是在吃不下去,於是和老板娘說好給我們留著晚上吃。老板娘說上山要走很久,但是可以坐拖拉機上去,我們一商量也行,但是忘了問價,的確這個大拖拉機在厚厚的雪中行走起來游刃有余,但是到山頂司機告訴我們一個人180塊錢。天呢!我們在下面咋不問問呢!? 沒辦法,人家都給你拉上來了,只有給錢了。想想就窩火,以後再有誰去雪鄉一定不要坐這個拖拉機,步行上山還是挺好的,算是花錢買個教訓吧!但是山上的景色是在太美了,很快兩個人就融入了這個冰天雪地之中!山上轉完了,也拍夠了,我們一路步行下山,等下到山下都近1點鐘了,在旅店吃了點東西,休息一下,決定在村中好好的逛逛,在村子裡還看到了電影攝制組在拍戲。游人真的很多阿,但是老板娘告訴我們還沒到時候,等鄰近春節的時候都沒地方住了,看來他們也是通過家鄉的資源富了起來。兩個人沉醉於美景之中,不停地按動手中相機的快門。吃完晚飯,因為我們明天一早5點就要坐大巴車離開雪鄉,就把老板娘叫到了屋裡帳結,兩個人1天2夜連吃帶住200元出頭。晚飯又忘了把玉米熱一下,說好明天一早給我們熱下拿著車上吃。
2007.1.24
早上4點多就起來了,飲用水都從河裡挑來的,很珍貴,我們還是給他們省點吧,用濕紙巾擦擦臉,就收拾好東西,准備出發了,此時剛過5點,外面還伸手不見五指呢,我們拿著手電筒蹣跚前行,遇到幾個南方人,趁黑天爬山去看日出。真有癮阿!我到村中大巴車停靠地的時候,車剛剛從車庫出來,但是早於我們的已經有一位乘客了,看來我們出來到還算是很早,慢慢的人多了起來,此時旅店的小服務員拿著玉米棒來到車上,找到我們後把玉米棒交給我們,說剛剛用微波爐給我們熱好了想去叫我們,誰知道我們已經出發了,就跑著送到了車站。真是太感人了!雖然兩根小小的玉米棒不值幾個錢,但是這種誠信度真是讓人暖心窩阿。
5點半汽車准時出發了,我們啃著玉米棒心理別提多暖和了。此時大巴穿行於山澗之間,隨處白雪皚皚,由於晚上火炕太熱根本睡不著,早上又起太早,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經過長途長途跋涉,中午11點半終於到了牡丹江,在火車站前下了車,買了去東京城和明天下午去阿城的火車票。下午去東京城的車是2:57,還有兩個多小時呢,吃了點飯後我們坐公交車去江邊看八女投江雕塑。其實這條路就是火車站前街一直走到頭。火車還是很准點的,這個車是6444次,普慢,綠皮車,但是卻很干淨。一路上地上的積雪越來越厚,晚上到了東京城,住在站前右側大樓一個賓館裡,一樓是餐廳,樓上是客房,很干淨很暖和,一間才20。晚飯吃了豆撈,回來美美的睡了一覺。
2007.1.25
早上在火車站包了兩小三輪,去興隆寺和渤海國遺址。
興隆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寺院,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歷史。它始建於唐代渤海國三代王大欽茂(737─793)時期,是上京城內規模最大的一座寺院。金代和清代都在原址重建,金代名謂“石佛寺”,清代叫“興隆寺”,如今當地百姓稱之為“南大廟”。興隆寺外院西邊有一排高大的石碑。其中有乾隆皇帝為他的老師立的石碑、清朝抗俄將領薩布素為他父親立的石碑,碑文都是滿、漢文字對照,是很有價值的碑刻。最南邊是1924 年立的《創修寧安縣志碑記》,它是考察現代地方史的寶貴資料。
興隆寺內有三大國寶,都是唐代渤海國時期遺存下來的大型石雕藝術品─石佛造像,石燈幢、石龜。中軸線最後一座大殿---三聖殿前的石雕作品,就是舉世聞名的石燈幢。它又稱石燈塔,外形似塔似亭,簡稱石燈、石塔。全高6米,由12節組成,共用大小石材40余塊,分為塔蓋、塔室、中柱石和塔基四個部分。建造的石料是本地的玄武岩(又叫火成岩,也就是火山爆發時的岩漿凝固後形成的岩石)。石燈幢從雕刻藝術和建築藝術來說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具有典型的唐代雕刻和建築藝術風格,又有渤海國粗獷豪放的鮮明特點,是盛唐文化和渤海文化相結合的範例,也是渤海文化的像征。雖經1200余年的嚴冬酷暑、風雨剝蝕以及戰火考驗,仍安然地保存下來,實屬不易,令人贊嘆。三聖殿內還有一寶——大石佛。這尊居中而坐的大石佛高三米,面目安祥,細眉鳳眼、大耳垂肩、袒胸露懷、身披袈裟、體態端莊、兩腿盤坐在蓮花座上,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造像,這尊石佛和石燈幢為同一時期的,可謂是千年石佛。
參觀完後回火車站,中午回到牡丹江,看到站台上漂亮的蒸汽機車頭,兩人輪流和機車合影。在第一站台還看到了我們來時坐的N1次子彈頭機車,來的時候沒來得及合影,這次可不能再錯過了,哈哈!一站台還有個森林小火車,更是有形。其實我們坐這趟N2次回阿城也可以,完全可以趕的上,但是當時為了保守,以防火車晚點。出站吃點飯回到車站,1449次去阿城,車上人不是很多。晚上8點多到了阿城市。阿城是隸屬於哈爾濱的一個縣級市。找到旅店後我們去吃東西,可惜這個時候飯店都關了門,只能以KFC充飢。
2007.1.26
旅店包早餐,簡單的吃點東西就出發了,打了輛三輪車左轉右轉就到了客運站,我們把包存好後來到不遠處的廣場汽車站,坐7路小巴到終點阿城師專。下車再往前走不遠就是今天的主角——金上京歷史博物館。
金源歷史博物館前身是阿城縣博物館。建築風格采用金代和現代相融合的形式,主樓仿建金代的中軍大帳。該館是目前全國唯一集中收藏和展覽金代文物的博物館。現館藏金代文物2000余件,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達19件。博物館占地五萬平方米,內設九個展廳,其中地上五個,地下四個。融金源文化研究成果與金源文化發現於一爐,再現了金源文化的輝煌。展廳在顯著位置展示了金代的疆域和上京的轄區。從那斜墩式地圖上可以看出金之封疆遼闊,北以貝加爾湖、外興安嶺和韃靼海峽為界,包括庫葉島都在金的版圖之內,它為清代的疆域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疆域的締造做出了貢獻。金代銅鏡專題展,共展藏銅鏡226面。為了讓觀眾產生參與意識,展廳裡還設置了“銅鏡怡趣台”,將復制銅鏡的正面打磨光亮,觀眾可以自照產生樂趣。還有透光鏡,觀眾可以取光透影,看到透映的佛像,令人久看不厭。金上京歷史博物館在98年全國“十佳精品展”中名列第四位,足見其展陳水平之高超。
從博物館出來,我們沿著公路走去看看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墓,但是建築基本都是新建的,所謂的地宮也沒什麼看頭,於是調頭回去看公路對面的金代都城城牆遺址。現存城牆夯土遺址殘高3—4米左右,斷面大約成梯形,可以想見當初的規模何其壯觀。夯土遺址應該算作阿城珍貴的地面文物,但卻沒有任何保護,村民可以任意在上面行走,我真為這些‘寶貝’擔憂啊,不知道10年以後再去的時候,他的身高會不會變矮許多呢。 沿城牆往車站走,看著氣勢磅礡的城牆遺址,想像著當年的輝煌,幻想如果時間能倒流多好,讓我回到大金國時代看看壯觀的金上京!
回到阿城師專門口,坐上7路小巴回到客運站,坐上開往哈爾濱的汽車,10分鐘一趟,走高速公路,一個多小時就回到哈爾濱了。回到旅店休息了下,未來幾天就在哈爾濱活動了。

(旅行路線圖)

(雪鄉小屋)

(雪鄉旅館的熱炕頭,很干淨,晚上睡覺都有點熱.)

(興隆寺一寶---大石幢,1000年歷史了!)

(金上京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