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兩天去村裡健身,結果發現不可行,根本是都市穿越。一個多小時的瑜伽,用在路上的時間卻是瑜伽時間的三倍,怎麼算都是蝕本兒的買賣。所以,下周末是絕對不去的了。從西直門出地鐵轉公車,是這兩天重復做的一件事。還有一件重復做的事就是:在出西直門地鐵的時候給老外指路。
其實兩天三次的指路,都是我主動提出的。這些老外手裡拿的guidebook指明去頤和園的路線,就是坐地鐵到西直門,然後轉乘332,801或808。但是單就找到公共汽車站這一項,對他們來說就太難了(別說不會說中文,就算會說,在北京要找到一個公共汽車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他們不確定是否有人會英文,所以只會胡亂找路而不會開口問路,這就是大城市的溝通障礙。但是常常出門的人都知道,這樣小小的幫助會改變你對一個地方的印像,進而改變你一天的心情。如果可以讓更多人可以在北京過的更開心,那又何樂而不為呢?況且是連舉手都不用的勞捏~!
但是我畢竟不能每周末都去西直門地鐵當義工,這不現實。我留心觀察過,這些老外都在地鐵指示牌前流連,希望可以找到一些去頤和園的線索。相信那些去雍和宮琉璃廠的人也這樣嘗試過。所以,可不可以在地鐵裡放置這樣的指示牌呢?雙語,最好寫明去這些名勝的路線和乘什麼公共汽車。我想,這應該沒那麼難吧?畢竟北京可是准備迎接奧運的,增加公共交通的親和力,尤其是國際親和力,我想是每個身在北京的中國人都想做到的事吧?
這個,也算旅行幫忙吧?但其實是想說些真正的幫忙呢。
記得在西藏第一次扛大箱的時候(經常ZN游的朋友一定對扛大箱不陌生嘿嘿),跟我們的豐田4500對向而行的一輛4500爆胎拋錨了。當時藏族的司機大哥毫不猶豫的停了車,拿下我們車上的備胎和千斤頂,幫忙那輛車換好輪胎後又上路。當時我不能理解,於是就問他為什麼把備胎給別人,如果我的車也爆胎了該怎麼辦。他的原話我已經記不清了,但是大意還是記得的,那就是:如果我們不幫助他們,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國道318拉薩到樟木段上,這些人很可能有生命危險;而且如果我們不幫助他們,同樣的如果我們遇到相同的問題,也不會有人來幫助我們。這讓當時習慣了都市的冷漠的我大為震撼。的確,小小的拋錨在城市稱不上大問題,但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卻有可能是性命攸關的大事。幫忙的重要,在這裡才得到真正的體現。
還有一次,應該算是沒有幫上忙的幫忙。我當時在日喀則的老城區市場,正在研究地圖如何回到旅館。這時一個男青年走上前來用英語問我話。我以為他是想借看地圖,就自然地用英語回答他。他繼續問我去哪裡,我回答說去山東路。然後他就給我指路告訴我詳細怎麼走,我說我知道我是中國人。當時他的尷尬表情和那泛紅的黝黑臉龐我依然記得。不管怎樣我還是謝過了他。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他為什麼會拿我當外國人的,不過我當時會以為他是借地圖的也是因為他黝黑的膚色很像印度人呢,:)但是他當時的行動還是讓我非常感動,給有願望要了解你的國家和文化的人提供方便,是我們的舉手之勞,也可以讓別人的旅途更加順遂,真可謂利人又利己。
不管怎樣,幫助別人或者接受別人的幫忙,都是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