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尼泊爾的日子1個月了,剛想起動筆為這次西行留下些文字以作紀念。提及尼泊爾,太多東西串入腦海: 滿街的神牛、懶散愜意的土犬、令人驚嘆的建築,那是經數百年歲月打磨的美麗、神聖純潔的雪山,眷顧著純樸謙善的尼泊爾人。好似哈利波特中的Dumbledore,對著冥想盆追溯著在尼泊爾的點滴記憶,慢慢道來.....
加得滿都。
我到現在仍覺得加都的天空是灰藍的,或許應驗了滿天神靈的說法,烈日透過眾神的沙衣,為加都的天空抹上了一層灰色。杜巴廣場是加都城中的標志之一。穿過老城區,驚現一排傾斜了的四層木屋,盡管朽木瘡痍,可塵灰卻無法掩蓋它的輝煌:古樸的矮木門、栩栩如生的木雕孔雀窗,篆刻下尼泊爾人的智慧和歷史。走過城區便是杜巴廣場,那是一個舊皇宮,壯麗的建築群遺留了16-17世紀人們的生活軌跡,8歲的活女神庫馬麗便居住在此,接受著來自各地人們的膜拜,並賜福他們,在庫馬麗稚嫩的臉上有一雙冷傲,棄俗的眼睛。庫馬麗行宮對面便是一座座神廟,高高的台階以示神聖和威嚴。台階上坐著小憩的情侶、老人、苦行僧和孩童。下午,在眾神簇擁之下,伴著的慵懶的陽光,杜巴廣場顯得如此靜謐和愜意,恍若這裡的一切渾然天成。
泰米爾,加都城區另一標志。我們居住的區域。有人把它比作是上海的新天地,與其這樣說,我更傾向於把它比成城隍廟。它是一條繁華的商品街,當然是為游客度身打造的,這裡彙聚了尼泊爾90%以上的手工制品。在泰米爾,用上1-2天的時間急訓自己的英語談判能力和鑒寶能力的同時,也會有無窮樂趣。憑借前旅人們的攻略手記,去了幾家泰米爾區域的西餐廳腐敗,三眼餐廳,冰與火、Helena的腐敗物有所值。只要不停電,夜晚的泰米爾非常艷麗,尤其是當走過燈籠店門口,燈光透過五顏六色的紙燈罩暈出舒服的彩色,有點恍惚,但又切實。
加都還有一條叫New Road,顧名思義,不多贅述。“赫赫有名”的尼泊爾皇家航空辦事處便在此條路上,因此,如果選擇尼航的話,這條路是絕對不會錯過。較現代化,但是沒有多大特色,硬是要一個比較的話,充其量算上海的淮海路吧。
對加得滿都城區印像只能打80分,不習慣它的道路交通,不習慣呼吸它塵土飛揚的空氣,不習慣晚上伴著犬吠入眠、又在公雞打鳴的時候被同樣的犬吠驚醒。
(To be continued 奇特旺)

(complaint box at Kathmandu airport)

(KUMARI palace)

(a corner of KUMARI pal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