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水巷小橋多~

作者: 天宇冰河

導讀姑蘇水巷小橋多小時候讀了唐朝詩人杜苟鶴的詩句“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就對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水城蘇州留下美好的印像。久矣向往之,終以“到此一游”而滿足了飽嘗眼福的夙願。 蘇州自公元前514年春秋時代吳王闔閭建城至今,已有2510年的歷史。雖歷經滄桑,仍保持著“水陸平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式格局,城內尚有25公裡長 ...

姑蘇水巷小橋多小時候讀了唐朝詩人杜苟鶴的詩句“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就對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水城蘇州留下美好的印像。久矣向往之,終以“到此一游”而滿足了飽嘗眼福的夙願。

蘇州自公元前514年春秋時代吳王闔閭建城至今,已有2510年的歷史。雖歷經滄桑,仍保持著“水陸平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式格局,城內尚有25公裡長的河道,近200座橋梁,仍然呈現著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所描繪的“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攔三百九十橋”的水城風貌。

在一條臨河的長巷,妙在出門就是河,低頭便見水,舉足即過橋。那橋的形狀也就標志著本身歷史的悠久,只見綠苔封著石縫,石頭欄杆已經不完整了。

一日,我從橋的駝背上望著遠處劃過來的幾只小船,河岸邊人聲沸揚,偶爾傳來韻味悠長的吆喝聲,看著繁榮地景像,頓時興味赫然,平添幾分野趣。這些,都令人喜愛,使人流連。有時,望著城內橫豎交叉的小河,板橋,岸邊的綠樹鮮花,往往駐足不前,讓你消磨大半天時光。

橋多,確實是姑蘇水城的一大特點。尤其耐人尋味的是,千百年來,歷代騷人墨客的題詠,與蘇州的橋竟結下不解之緣。從古人“東西南北橋相望”,“畫橋三百映江城”等詩句,就足見蘇州的橋多了。

如“畫橋三百映江城,詩裡楓橋獨有名”的楓橋,江村橋,是因唐張繼的《楓橋夜泊》詩而名聞遐邇。而烏鵲橋則由於“月滿星移水照天,南飛烏鵲影翩翩”,“夜來橋上吳娃過,只道天邊織女行”而趣味盎然。

至於“未赴洞庭酌,且醉橫塘席”的普福橋,“花事晴喧綠水橋,畫樓紅袖倚吹蕭”的綠水橋,“揚州驛裡夢蘇州,夢到花橋水閣頭”的花橋,“三百欄杆鎖畫橋,行人波上踏靈鱉”的利往橋和“含浪亭上望姑蘇,千尺飛橋接太湖”的寶帶橋,更是令人神往。

當地政府部門,為把蘇州建設成中國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型的秀麗水城,正在恢復和建設城內外結合的河網水系,抓緊河道污染的治理,排水系統的完善,以使蘇州河道到處有活水流動,呈現一派水域的生機。今後,旅游者在市內便可“以舟代步”,坐上蘇式小船和游艇,在城內外到處游覽,充分領略那“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的水域意境了。

天宇冰河~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