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步,領略風情無數——蘇州游記

作者: 31378667

導讀說起旅游,有兩類地方人們是不大容易去的:一類是太遠的地方,比如西藏,新疆;一類卻是太近的地方,覺得想去隨時都可以去,於是也就總也不去的了。比如我住在天津的時候,很少想到要去北京;暫居上海兩年,也還從沒有去過蘇州。其實北京也好,蘇州也罷,都是歷史人文郁含豐厚的城市,都是應該有時間多多沉浸其中細細品味的。現在因工作南下而遠京津,將來少 ...

說起旅游,有兩類地方人們是不大容易去的:一類是太遠的地方,比如西藏,新疆;一類卻是太近的地方,覺得想去隨時都可以去,於是也就總也不去的了。比如我住在天津的時候,很少想到要去北京;暫居上海兩年,也還從沒有去過蘇州。其實北京也好,蘇州也罷,都是歷史人文郁含豐厚的城市,都是應該有時間多多沉浸其中細細品味的。現在因工作南下而遠京津,將來少不得還要北歸故裡而別江南,不趁著眼下就在左近多去走走看看,實在是不夠明智的。

一念至此,稍作計劃,夫妻二人,便來攜游蘇州了。

此行的主要目的地,不是古代的蘇州園林,而是現代的蘇州博物館。這兩年我漸漸懂得,到了一處,應該先去看當地的博物館。歷史沿革,風土人情,物華天寶,盡在其中的。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我很想去看看貝老的設計,想看看一位八旬老人的一腔思鄉之情,幻化成了怎樣一座美輪美奐的建築。

和去杭州一樣,我們並沒有買地圖。在網上我已經查知了目的地的大概方位,記在心裡。出了火車站,雖然陰天,四方八向我也是了然於胸,抬腿便走。不為地理所迷,不被人言所惑,沒有左顧右盼的彷徨,沒有按圖索路的滯澀,呵呵,這點小本領,還是很讓我有些沾沾自喜的。

爭得了妻的同意,我們決定步行前往。出了火車站一直向東,再右折人民路。梧桐成蔭,烏瓦灰牆,這才是進入了真正的蘇州。過了北寺塔,本當再左折東行,聽了妻的建議,不走大路,鑽進了弄堂。一霎時,車馬喧於世外,尋常巷陌眼前,人一下子就覺得沉靜了下來,頗安逸了。宅門半掩後的庭院深深,鄰裡相處間的其樂融融,又以了這蘇州的小橋流水,粉牆黛瓦作背景,引得我們步步回頭,處處留連。差點忘了還要去看博物館了。

出了弄堂,問過了路,繼續東行。走不遠,就看見蘇州博物館的建築了。灰白相間的色彩,簡約明快的輪廓,門前方磚漫地,新柳成行。不僅景物新鮮,人物也是新鮮的了。方才身邊恬淡閑處的布衣,換作了時尚光鮮的游客。與一路上歲月斑駁的裡弄相比,這一派嶄新氣像令人不由得眼前一亮!

走進蘇州博物館,不得不嘆服貝老的大師手筆。整個建築外觀設計新穎,卻又與古城建築風格相協調;內室布局巧妙,使游人在觀賞文物的同時又能領略蘇州園林的氣質精髓。展室中偶間的大窗把室內室外巧妙相連,令人們在近賞瑰寶的間隙可以遠眺佳景,稍作小憩。長廊天頂上,密排棱格,將光影先自雕刻了,灑漏下來,與游人作趣。主展樓三層步梯直面的大牆上,設計了一條上下逶迤的水路,亦直亦曲,落泉入池。池中睡蓮環碧,錦鱗游泳,水流淙淙,於款踏凝重的殿堂之中,頗添了生趣的。

蘇州博物館的展品,多為細工小巧之物,陳列在巨堂闊室就難顯其精神了。貝老正是念及於此,規劃出大大小小,錯落有致的許多小展廳。室內有室,堂外有堂,游徊暗轉,疏密跌宕。既便於游人依序參觀鑒賞,又不會覺得展覽一字鋪開,令人呆板厭倦。而且每一個展廳,都是分門別類,主題鮮明:攻玉巧技,雕鏤神工,文房雅事,錦繡浮生……

一座藝術品裡陳展著很多藝術品。從外至內,由形悟神,細細品來,妙華沁心。獲益匪淺的同時也是頗耗精神的。看完博物館,略在相鄰的忠王府逛了逛,就又回到了市街。雖然拙政園,獅子林,都在不遠,怎奈已是身心俱疲,空乏勞頓了。即便入園,也已失了賞卻玩味的興致,沒的浪費了精力,唐突了名勝。還不如留做下次再來的理由更好。

夫妻二人堅持步行,一路走到觀前街,填飽了肚子出來,仍鑽小弄。遠遠看見一只母雞,信步啄食;一個小女孩,蹦跳玩耍。我喜歡這樣的生活場景,就拿出相機來拍照。快門哢嚓一響,小女孩尋聲看過來,趕緊扭腰揚手,擺起了姿勢。等到近了,她又扭捏起來,不好意思了。呵呵,沒想到邂逅這個囡囡,天真,有趣。

出了弄堂,走到河邊,大街上依舊是熙熙攘攘,別樣繁忙。看著橋上的行人,晚風送涼,意興所致,我突然大聲說道:“人在橋上走,我自橋下行…”覺得只有兩句太尷尬了,下不了台。稍一尋思,趕緊朗聲補道:“兩者不相干,天下得太平”。妻大笑,我亦大笑。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終於看到蘇州路燈亮起來的樣子了。我和妻,仍是步行,走回車站。送走了我們這許多外鄉游客,消頓了白日裡的雜沓喧鬧,青幕低垂,燈火明媚,夜晚的蘇州,又是一番別樣風韻了。

蘇州,我們還會再來的。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