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蔥蘢游古鎮訪故居賞名樓(一)

作者: 山水閱

導讀躍蔥蘢 游古鎮 訪故居 賞名樓 ——贛閩湘游記 序言繼05年“五一”武漢、神農、武當游;05年“十一”江浙九日游;06年“十一”西北陝甘寧青游之後,今年“五一”的贛閩湘游終於成行了。這條旅游路線原本是06年“五一”的路線,因身體不適放棄了,原來計劃只有贛湘游,今年又新增加了十大魅力名鎮的福建泰寧,這樣就變成現在的贛閩湘游了。 這次出游,時間較長,看 ...

躍蔥蘢 游古鎮 訪故居 賞名樓

——贛閩湘游記

序言繼05年“五一”武漢、神農、武當游;05年“十一”江浙九日游;06年“十一”西北陝甘寧青游之後,今年“五一”的贛閩湘游終於成行了。這條旅游路線原本是06年“五一”的路線,因身體不適放棄了,原來計劃只有贛湘游,今年又新增加了十大魅力名鎮的福建泰寧,這樣就變成現在的贛閩湘游了。

這次出游,時間較長,看點較多。歷時13天,游覽了充滿政治色彩且難識其真面目的廬山;優美、恬靜、古樸、典雅的婺源;瓷都景德鎮;共青城的耀邦陵園;南昌的滕王閣、佑民寺、百花洲和青雲譜的八大山人紀念館等;泰寧的大金湖、尚書第、狀元街;撫州的王安石紀念館;長沙的岳麓書院、愛晚亭和湖南省博的馬王堆出土女屍;韶山毛澤東故居、花明樓劉少奇故居和烏石彭德懷故居;岳陽樓和君山。

這次所走之地悉數江南,又正值人間四月芳菲竟放之時,水美地靈人傑,感覺非常愜意。所見所聞,觸景生情,有感即發,寫下不少詩句(就叫打油詩吧)。不僅領略江南秀色,而且充分感受自然和人文之美,果然不虛此行。

當然還是老形式,按照行程一一敘來。

第一天 4月26日 晴——小雨——陰

今天的任務只有一項,就是近一千公裡的路程:晉城——九江。

由於不是第一次出游,外出的准備工作有條不紊,包括車況、衣物、用品等。當然更重要的是要化很長時間來備課寫路書。

備課,做路書,這是自駕游的一項重要工作。所謂做路書,就是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提供的各種資料,從行車路線、游覽景點、住宿賓館以及其他事項進行比較成功的備課,做到心中有數,案頭有資料。

早上6點30分,准時離開了晉城。晉焦高速、鄭焦高速、京珠高速,真可謂輕車熟路,走的非常順暢。

7點10分,走出晉焦高速的最後一個隧道後,天一下子變得寬了起來,所謂豁然開朗用到這裡最為適宜。

車很快就上了京珠高速,初夏晴朗的天空,清爽的晨風,黑鴨子美妙的歌聲和音樂伴著小車摩擦路面發出的絲絲的聲音,一切都顯得那麼的協調和歡快,這次輕松出行的愉悅心情可見一斑。漂亮的黃河大橋再次現入我們的眼簾。廣袤的中原大地也顯得一片生機。由北向南,遠處的山崗由黃變綠,近處的麥田由綠變黃。河南南部的小麥很快就要成熟了。

京珠高速沒有預想的那麼多的車子,行程非常順利,惟一的擔心就是超速,河南人每兩公裡一個的監控使人略顯不爽。

8點20分進入許昌服務區休息15分鐘。10點15分進入確山服務區休息近15分鐘。

11點15分進入河南的最後一個服務區——靈山服務區加油。這裡可以加到只有河南才有的乙醇汽油,它比一般油價要低一毛多錢。為了節省總還是應該加一些。

出靈山不遠,就到了河南省界的豫南收費站,大概11點半我們就駛出河南。

11點55分我們進入湖北的大悟服務區。據判斷下一個服務區可能在我們要轉道漢十高速的南邊,況且早上6點用的早餐,自然也應該吃點東西了。看了服務區的慣例飯菜後,決定吃我們自己所帶的方便面充飢。

而下面發生的故事就非常有意思了。

從京珠過武漢上滬蓉高速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老路,走武漢北、武漢西、武漢南上滬蓉。另一條是新路,在孝感附近轉漢十高速(武漢至十堰),走武漢東環城高速,在豹獬上滬蓉。我備課時,通過自己計算和網絡計算,答案都是走新路距離短一些,同時還看到了不少武漢東環城開通的報道和游記。可萬萬沒有想到,問題就出在這裡了,自己的備課還不到位,很多實際問題考慮的還不是那麼周到和細致。

車上漢十高速以後,特別是過了機場立交以後,嶄新的高速公路呈現在我們面前,新穎的鋼索單斜拉橋,三車道黑黝黝的路面,車子又非常少,真可謂一馬平川,跑起來非常愜意,偶爾咱也飆它一把,弄它個160、170的玩玩,也能把在河南路段因限速延誤的時間補回一點來。

但高興的時間並不太長,一種不太好的預感逐漸出現了:車子怎麼會這麼少?如此好的高速公路,如此大的武漢市,怎麼說環城路也不能車子少成這個樣子呀?可路標的指示卻非常清楚准確:前方直行滬蓉高速。

下午1點40,車到陽邏時,我們的車子順著安全指示通道來到了陽邏出口。和收費員一聊,才知道陽邏高速公路的長江大橋尚未通車,預定到今年國慶節才會開通。

我非常驚訝,怎麼會犯這樣的錯誤?怎麼會有這樣的失誤?備了那麼長時間的課竟然沒有想到看看長江大橋通車了沒有?這可是天塹呀!

好心的收費員指給我們兩條路,一條是走不遠到陽邏汽渡口乘汽渡過江。另一條路是走106國道繞道黃崗、鄂州過江。我們選擇了汽渡過江,一方面是距離近一些,過了江那邊的高速也開通了,加之我們也沒有乘坐過汽渡過江,何不來它個新感受。

出站口到汽渡口大約4公裡,10元錢的汽渡費一點都不貴,就是時間寶貴。排隊等候大約半個小時,車子開上汽渡,這種專門馱運汽車的輪船一次大概能放三十幾輛大小客貨車輛。因為是枯水期,一眼看去長江對岸也不算遠。汽渡航行不到十五分鐘,我們就上了長江南岸。可以看到已經架通的陽邏高速公路長江大橋,還有人在橋上忙碌著。上岸後再行駛8公裡,就又上了武漢東環的北湖出入口。也就是高速公路的兩個站,我們一共用去整整一個小時。

從北湖上高速,往前14公裡就是豹獬,在這裡轉上滬蓉高速。

滬蓉高速是我國的東西大動脈,車子明顯要比京珠多了許多,湖北高速管理基本不用限速,車子想跑也跑不起來。

因為長江在這裡轉了一個彎,其實在江南並沒有走多遠,3點30分過黃石長江大橋後我們再次回到江北。這段滬蓉又名黃黃高速,即黃石至黃梅。黃梅由何得名,路上我們探索一番沒有結論,准備回來後查找。

4點半在黃梅服務區把油箱加滿,上黃小高速,直奔九江。4點50下高速,5點上九江長江大橋,過橋後這裡才算真正意義上的到了江南。九江長江大橋建設年代太久,笨重的橋頭堡和鋼架橋毫無新意。

備課時反復閱讀了九江市地圖,大概方位和道路有了印像,找我們所預定的賓館自然容易了許多。九江遠洲國際大酒店很快就進入我們的視線。到達酒店5點30分,先給關心我們出行的子女們發短信報平安。今天用了11個小時,總行程902公裡。

我們所住地基本屬於九江的中心地帶,秀麗的南湖和甘棠湖連在一起,夜晚的霓虹燈光音樂噴泉給九江人增添了很多情趣和靚色。散步在南湖岸邊,瀏覽著文化廣場,在旁邊的飯店品嘗了九江的美味,一身的疲乏很快一掃而光。

第二天 4月27日 陰

今天的任務是九江簡單游覽後上廬山。

8點30分我們離開酒店,沿著南湖路和環城路瀏覽了九江的市容和盛名的甘棠湖、煙水亭。大約9點鐘到達在九江游覽的惟一景點——潯陽樓。

潯陽樓因九江古稱潯陽而得名,又因水泊梁山好漢領袖宋江酒醉題反詩而盛名天下。潯陽樓不算太高也不算太大,三層樓閣聳立長江南岸,遠看秀麗江色,近睹城市風光倒也算不錯景點。曾任江州司馬的白居易和韋應物、蘇東坡等文人墨客均有詩詞流傳。趙撲初老先生的《潯陽樓》匾額高懸。只可惜那位“敢笑黃巢不丈夫”的宋公明後來居然招安朝廷,成了剿滅方腊等農民起義的鄶子手,招來後世特別是文革期間毛澤東主席的嚴厲的批判。

9點40分,離開潯陽樓,沿著著名的九威大道,直奔廬山。進入廬山景區前,幾位年輕的交警攔下了我們的車輛,當打開車窗看到是兩位年過半百的遠方來客時,小交警笑容可掬地和我們說,前面轉彎就是上廬山的道路,但彎道多,一定要注意安全。這樣的一幕使人心裡一陣熱呼。

上廬山的盤山公路確實有點險峻的感覺。由於不到黃金周,車輛還比較少,盡管坡多彎大,速度稍放慢一點就安全許多。彎道接著彎道的上坡,有的彎度簡直快有180度了。如此險峻的山路但終因有准備而能夠應付自如。一是在備課時看到不少網友的介紹,二是一上廬山馬上就會讓人想起毛主席那首有名的七律《登廬山》中:“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的名句。

上廬山有南北兩條盤山公路,從九江走九威上山的叫北線,也就是我們所走的路線。從南昌走通遠上山的叫南線。據說南線距離稍長一些,但路要稍微好走一些,而北線相對要險峻許多。因為北線開通在前,南線開通在後,自然會有些差別。1959年毛主席上廬山時就是走的南線。據說車子每繞一個彎,毛就把手裡的火柴棒扔下一支,從山下上到山頂毛把四盒火柴扔完了,這也就是毛詩詞中“四百旋”的來歷。

上山路上,時有對面來車擦身而過,偶爾也利用比較開闊的地段超過前面的重車。大概一個多小時後,我們的車子來到了廬山的山門前。給人車購買門票後直接開進廬山頂上的重鎮牯嶺鎮。

牯嶺鎮著實非常繁華且非常奇特,有著“雲中花園城市”之稱,只是街道的一半是商鋪,而另一半則是景觀和山豁而已。廬山導游很多,一位大約三十歲左右的孫女士被我們選中,在她的帶領下很快就找到我們預定的賓館。

來到賓館住下就快到中午12點了,我們和導游約定好下午的游程和出發時間,就在賓館休息吃午飯。

自駕游的優越性在廬山旅游中充分得以體現。按照小孫建議,我們下午先游東線。

第一站就是含鄱口。晉城話有很多語病,從小學習就一直念做(bo)陽湖,以至使我在備課時居然花費了很長時間才找到鄱陽湖和含鄱口的鄱字。

所謂含鄱口。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全面觀察和俯視鄱陽湖的山口。鄱陽湖作為江西的母親湖,作為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能站在高山之顛俯視其煙霧浩淼的景色也確是一大快事。據說含鄱口的日出也是非常壯觀的。

廬山的雲霧是很有名的。站在含鄱口按著導游所指的方向,看著霧茫茫一片,隱約可見遠處的鄱陽湖,這下面就是陶淵明的故鄉。也許就是在這裡,毛澤東有了他的《登廬山》七律的下半闕: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

邵式平作為解放後共產黨的第一任江西省長,在含鄱口的牌樓上欣然命筆留下了“湖光”“山色”四個題字。

順著含鄱口再往下乘纜車還可以看到李白絕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來了廬山怎麼也不能不去看它。大約二十分鐘的纜車和再走幾十米的下山梯道,我們來到李白“三千尺”的瀑布跟前。說是前幾天還下了點雨,瀑布要好看了許多,但對自幼就讀過“三千尺”的我們來到這其實也就三十尺的瀑布前,有的也就是對詩人的憑吊和對其才華的贊賞。

看瀑布還要收費,每人25元,當問之廬山門票為什麼沒有包括時,導游的解釋是,這個地方屬於星子縣,不屬於廬山區。當然收錢總會找到理由的。

看完瀑布駕車返回途中看到了早聞大名的蘆林湖和蘆林一號毛澤東別墅。蘆林湖沒有想像的漂亮,蘆林一號和毛在其他地方的別墅行宮一樣,都是高門高屋,沙發大床……。

廬山老別墅的故事即使收費我們也要進去看一看,聽一聽,因為這些故事很動人,或者說很沉重。1895年,英國傳教士李德立以超人的經濟眼光看中了東谷這塊800畝極具開發價值的土地,利用強權,以200兩白銀租借修建避暑別墅。俄、美、英、法、德、意、等20多個國家的商貿名流和國內各界人土,都爭相來此興建度假別墅,總數達640多棟,有英國式、美國式、俄國式、瑞典式、瑞士式、日本式……等等,真可稱為是“世界別墅建築藝術博物館”,廬山遂亦成為馳名世界的旅游避暑勝地。

廬山之美使得游人會聯想起許多名人的詩句。除了毛澤東以外,蘇軾的那首膾炙人口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直緣身在此山中。”的名作和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覺轉入此中來。”就也是專門寫廬山的。

接下來就是到廬山必看的“美廬”。“美廬”——一座掩隱在一片綠蔭深處的英國式的別墅。作為一處人文景觀,它展示了中國近代史風雲變幻的一個側面。“美廬”曾經作為蔣介石“夏都”、“行轅”以及“第一夫人”居住的“美的房子”而成為中國歷史的一頁。而留給人們的陳列和物品會給人以遐想和思考。

毛主席1959年上山以後也就住在這裡。毛的那句“委座,我來也”足以表達勝利者的志滿意得。在寬大的衛生間裡,戲劇性地陳列著三個便器,那是毛的寬大的蹲便器和蔣、宋各自的坐便器。注意到不知何故——沒有江青的,而江青確實在這裡住過。

美廬對面的周恩來住所多少有點冷清的感覺,當然我們是不能不進去拜訪的。

天下著毛毛細雨,導游小孫把我們帶到牯嶺鎮的街上,一邊欣賞路邊的街心公園的花草,一邊指給我們遠處的建築和暫時我們無法到達的地方。晚上在一家當地風味的小酒家裡,我們品嘗了廬山三石之一的“石雞”,中午我們在酒店已點了三石之一的“石魚”,飯後在商店裡還買了一兩“石耳”,好貴的。夫人從八十元搞到七十元,還以為該買到一斤呢!

晚上回到我們的賓館,游興未減,欣然命筆。

浪淘沙

美廬有感

雨霧滿山巔,

雲游其間。

湖光山色東谷地,

只值紋銀十二千,

不再租借。

委座我來也!

美廬三便。

潤芝運籌掀風雨,

彭大將軍蒙難

李進有緣?

另一首 登廬山(名句去一字篇)

躍上蔥蘢四百

飛流直下三千

只身在此山中

桃花源裡耕田

夫人即興也作詩一首:

一山飛峙大江邊

躍上蔥蘢四百旋

廬山重溫領袖詩

半生追隨若雲煙

這座在山坳裡的賓館四面環山,一道小溪從門前淌過。習慣了安靜的北方人,面對理想中渴望得到的潺潺流水聲竟然沒有睡好這個安穩覺。

今天上山加在廬山轉行程共68公裡。



(作者與潯陽樓)



(夫人在廬山瀑布前)



(老別墅的故事)



(美廬一側)



(廬山合影)


精選遊記: 廬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