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東北的這塊寶地,不知被哪方慧眼最先識得,繼而傳播開來,成為號稱中國最美的村莊:春天,油菜花,徽派民居成為這裡的三張名片。於是好事之徒趨之若“婺”的蜂擁而至。也許是慕名前往,也許是虛榮心作怪,想要為我的地圖上多一個新的坐標,也許是好奇,想要打量一下所謂的婺源到底有多婺源。於是,在07年的春天,我也成為千萬個婺源追隨者中的一員,投身到這個讓人著迷的地方,不知道這裡是否也會讓我著迷。
臨行前幾天便打探油菜花的長勢,天氣的冷暖,得到的無一例外的是壞消息:油菜花謝了大部分,周末還有大雨。為了能看到可愛的花朵們最後一眼,外加我喜歡和大自然對著干的心情,於是一不做二不休,買好車票,匆忙上路了。其間只隔一天:福州(3-23)——景德鎮(3-24)。
第一次看到夜色之中的閩江,覺得他沒有我往日見到的寬闊,也許是在夜空下沒有了往日的參照物,只有點點漁火作為對比,而我孤寂的心又企圖拉近我身邊的每一件事物,所以才有這樣的結果吧。
清晨的江西,天空陰冷,好在沒有下雨,在火車上的心情隨著景德鎮的臨近不斷興奮。倒是下車時分,三閭古街小雨潤如酥讓我的激情稍微減退。建築過於現代,而且小街上確實沒有什麼可看得風景,真正讓我著意的,反倒是古街兩旁的小巷子,彭家上巷,李家下巷還殘存著一點味道在其中。
吃過早餐,才開始前往我真正的目的地,景德鎮的景色好壞已經無足輕重,畢竟我們彼此都是過客。
錯過了前往清華鎮的班車,我的清華——延思——紫陽——東線的計劃破滅了大半。好在旅途中最讓人失望,但是又最能給人帶來希望的,就是這種捉摸不定,因為好運的我經常能在錯失某些緣分的時候,收獲到更好的機遇,希望這次老天也能成全我。果然,前往婺源的途中,太陽竟然在雲縫裡隱約若現了。
於是,溫暖的春天,黃燦燦的油菜花,白牆皂瓦的徽派民居在陽光下出現了。到婺源的途中,是要經過一些景點,可惜我的心不在這裡,因為我要走進婺源的心,走到它的深處。
於是,在到達婺源鎮上還沒有停留到1分鐘,我就迫不及待的鑽進了開往北線重要景點——延村、思溪的車。
由於婺源地區並不是很大,所以各個景點之間的距離並不是十分遙遠,從婺源到延村,用不上20分鐘,即便是到前面的清華,也頂多個把小時,可是我並沒有選擇終點站清華,畢竟,錯過的已經錯過,想要重新找尋失去的它,發現它與我想像中的,記憶中的已經不是一個模樣了。既是無緣,何必回頭?
到了延村路口,經歷了頗為有趣的一幕:不少司機上來拉客,說到前面的村子還要3。5公裡,而絕非標牌上寫的800米。習慣於走路的我自然沒有聽信他們。一計不成,他們又說可以幫我們逃門票雲雲,並且說門票漲價的事情。這次我依舊沒有聽信他們,只是徑直走向前方,後來證明,當時的我如果妥協一下,合作的話,還是可以創造雙贏的局面的。
到了延村的收票點,我不得不佩服當地群眾,或者說旅游開發商的高明,在一段很長彎路的終點,是收費站,整個彎路的活動狀況都可以看到,而在這個彎路的起點之前,有一座小山,第一次去的游客,在轉過小山之後,就會乍不及防的被收費站的人員一眼看到,想要繞道,已然是遲了。沒有辦法,只好乖乖的逃出學生證,束手就擒。而延村的門票,我以為確實有點過高,畢竟36元的門票對於兩個小村子來說不能是物超所值的。事後和村民交談我才知道,村民們從門票中獲得的好處費只有60元/人年,粗略的估算下,所有村民的好處費恐怕還不到門票的百分之一,看來當初逃票,讓村民得到更多的利益好了。旅游開發,造成對村民的影響可以說是最大的,他們的巨大犧牲,換來得只有微小的回報,可是他們依舊沒有怨言,在祖輩遺留下來的土地上過著簡樸的生活。
轉過售票處,延村赫然出現在眼前了。可以說大部分人應該和我一樣,第一眼看到延村的時候不會有那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對於我來說,甚至還有些失望:因為這裡的風景實在不能讓人覺得震撼,無論是和門票上的宣傳圖,或者驢子的婺源風景照,甚至和我路上曾經見到的風景相比,這裡並沒有什麼出眾的地方。好在這次我可以慢慢的走進它,從各個方位來打量它,直到品味到它真正的美。
沿著一條小路走進延村,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熟悉的油菜花,這種氣息,春節的時候在貴州我已經聞到的太多,到了這裡自然不覺得稀奇。也許這裡的油菜花,不是以那種鋪天蓋地的形式見長,而是一定要和黑瓦白牆的民居搭配起來才會相得益彰吧。果然,走不一會,一座古樸的小房子出現在路的右邊,和左邊的油菜花構成了和諧的色彩。
延村不是很大,其中充斥的游客更讓這座小村顯得擁擠,喜歡寂靜,特別是希望在這本應寂靜的小村中尋找那份失落的寂靜的我覺得無處可去,只好走進人少的小巷子,就這樣不知不覺來到河邊,悄悄抬頭,意外的發現了門票上小橋,原來在這裡!然而此時我不准備將這份美景驚擾,一會再來發掘吧。
來到了延村的正門,突然現出了一大塊空地,空地上種滿了油菜花,黃色的油菜花後面,是一排皂瓦白牆的房屋,房屋的前面,則裝飾滿了五顏六色的游客的衣服以及那些旅游巴士車。看到這樣的一景,不知道是該為人民的精神文化的豐富感到高興,還是為這小村永遠消逝的平靜感到悲哀。只不過村口飯店的那地下井水,依然清醇甘洌。
按照路標的提示,延村到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思溪,要走大約500米的路程,這旅程因為眼前的景致而變得遠且近,說它遠,因為路邊大片的油菜花以及身後遠去的延村太讓人留戀,不由得放慢了腳步,說它近,因為思溪的確遙遙在望了。
來到思溪,覺得這裡的人確實比延村少了很多,不知道是我們的錯覺還是它被養在深閨。前者如上海的南京路十裡洋場,這裡則是石庫門以及愛麗絲公寓。沿著村口下去,到了一條小河,河上一座虹橋,連接著小村的兩岸。岸這邊,仿佛依然可以感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子,岸那邊,則完全是屬於村民的心靈的淨土了。走上小橋,來往過客,土著居民的眾生像無一不被鮮明的刻畫出來:乞討者有之,自然看到了這裡絡繹不絕的游客帶給他們的商機,談天品茶的耄耋有之,大抵是回憶著孩提時代自己在橋上以及兩岸的滄桑歲月,盡管那風光也好,沒落也罷的事情都已經過去;買賣者有之:叫賣5角一個,蒿草作皮,蓮藕竹筍作餡的小餃子,擺賣一些針頭線腦,五谷雜糧的,誰又在乎一天賣出去幾個錢,在這樣的小村裡,這些無非是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盡管那小餃子的確不是太合我的胃口。
過了小橋,展現給我的又是一個不同的世界了:思想上完全與塵世隔絕的淨土,結構上保持著完整歷史風貌的小村讓每一個外來客充滿疲憊的身心都可以得到一個洗禮的。
剛剛下過雨,略微濕滑的石板路,讓走過的人在水中留下一道漣漪,在路上留下一串腳印。思溪的房屋比延村密很多,而且房屋之間的過道很窄,而風火牆又異常高大,讓人覺得呼吸沉重。好在這裡的水是環城而過的,走累了,便來到水邊,讓自己的郁悶隨水飄走。
早就聽說婺源的建築有三絕:磚雕,石雕,木雕。木雕剔透,從鏤空的窗格中飄過充滿靈魂的空氣是有著生命力的,那浮雕上面的亭台樓閣,仕女頑童也是一筆一劃,細微到細節的;石雕厚重,那光滑烏黑的包漿就足以說明一切問題,那獅子的眼睛深邃,裝飾的花紋圓滑;磚雕顯然結合了兩者的長處,仙女的衣褶是可以靜止的,大夫手中的玉笏是微微顫動的,空間上的立體感以及平面上的細節都表現的十分到位。
這裡的每一座房子都有自己的故事,這讓討厭歷史的我提不起興趣,特別是其中攙雜的半真半家的怪力亂神諸多語錄,讓我覺得頭暈目眩。到是走進沒有導游,沒有團隊,沒有觀看八仙雕像要額外收費的隱匿民居,反而在靜謐中內心有了別樣的體會。匾額已經褪色,木雕的腦袋大多被紅衛兵削去,可是屋子畢竟沒有倒塌,只要是有心的後人,一定會讀懂其中的故事。
末了,臨別時分,意外的在一個民宅中看到一個導游講解某扇木門後面隱藏的蓮蓬鬼話,於是暗自走到門口,配合導游的講解,猛地把手伸過去,自然博得了噱頭。不料就在門這邊,意外的發現一個“敬惜字紙”的小焚爐,也許導游嘴中的神怪,真實中是存在的。
記得看書上說,從延村到思溪之間,有一條500米長的古道,來的時候沒有看到,回去的時候,不由得又仔細找尋了一遍,果然在一叢油菜花的身後發現了它的蹤影。也許是被人們以往的太久,古道上已經雜草叢生,難以落腳了。在臨近村子的地方,還可以走幾步,大多是種田的農民開墾的了。
若是細心的人,一定會對延村、思溪門票上的橋有所留意,我雖然大大落落,不過看到好的風景,自然還是會留意的,這座橋,終於讓我找尋到,原來就在延村身後。走上沒有圍欄的橋,腳下是潺潺的流水,心中還是有點膽怯的,不過看到一旁的孩子在無憂無慮的嬉戲,心下也就沒有那麼緊張。走過橋,爬山對面的一座山,延村就在金黃色的油菜花的前景下全面的展示在眼前了。
腳印少的路,才鑲嵌著更美的風景。
看得黃色油菜,白牆黑瓦多了,內心也起了厭煩,也許就是傳說中的審美疲勞。以至於我們接下來在去往曉起路上,看到游人競相留影的月亮灣竟然無動於衷,對於過度開發的秋口李坑更是沒有興趣。不過從高角度俯瞰汪口的水瀑,還是頗有氣勢的,可惜大多數人並沒有將目光放在這裡,只是一味的奔向俞氏宗祠了。
路上的腳印少了,更要有一顆清淨的心發掘才可以。
只奔曉起了。
TIPS:
交通:只要是婺源到清華的車都路過這裡,不過具體距離約2-3公裡左右,絕對不是路標上寫的800米。門票學生有折扣,帶上證件還是可以省錢的。
路口有很多摩托車司機拉游客進去,可以相信他們說的逃票,因為據說村中每人每年才有不到60元的旅游門票分成,大部分讓開發商卷走,為了讓社會更和諧點,把財富更平均分配點也不是什麼壞事。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