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雪山的千與千尋
麗江印像之一
飛機降落時分,機翼左搖右擺,透過機艙的窗戶往下看去,無形無狀的薄雲與輪廓分明的青山交錯,折射到腦海裡便是一陣陣的眩目。“看哪,雪山!”機上一位乘客突然的尖叫吸引了眾乘客的目光,大家立即開始追尋雪山的方向。爾後,便是此起彼伏的驚嘆聲。
忍著暈眩的不適,探頭往下看去。果然,前方天際,一抹白色的山體遙遙立著,棱角分明錯落有致。馳名天下的玉龍雪山以這樣一種方式進入了我的視線(之後我才明白,這個感覺是錯誤的,准確的說法是我們進入了雪山的視線)。
前來接站的出租車就停在機場院內,接上頭後便鑽入車內。灼熱的陽光將藍天與青山區分明確,抬頭看著清澈的天空,在心裡感嘆著高原的美麗。出租車駛上大道,坐在前排的導游開始進行當地風土人情的介紹,包括如何在四方街不迷路,如何稱呼當地的少男少女等等。正聽得起勁時分,這位納西族的女導游隨意地指著前方說,那就是玉龍雪山。探頭往前看去,果然,雪山屹立在視線最遠處的終點線,與藍天一線,很美。
再之後,出租車轉了若干個彎道,目光一直沒有停留過雪山,不管是哪個角度,玉龍雪山都以一種安祥的神情注視著我,以及許許多多和我一樣專事旅游的來者。
此後的幾天,玉龍雪山便以同樣的神情不同的姿勢成為麗江行程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無論是餐廳、賓館(當然,並不是所有賓館都有如此待遇),還是街頭路邊,或是麗江老城、古鎮,玉龍雪山均是無處不在。
到麗江的第二人,經不住同行女伴(其實已是夫人級別)的執意相邀,也不舍得白白繳納的古城建設費(在麗江入住星級賓館每人要繳納40元的古城維護費,如果去雪山,已經繳費者可以免除這一項費用),鼓起勇氣,乘坐了一回纜車,從3000余米的半山腰位置一直升到海撥4000余米的雪山上,一路確實是風景無限,積雪一如白色的披風,從山腳到山頂由淺到深地覆蓋著,起先還有松林,有植物,這裡的植物綠得有幾許發黑,在積雪的映襯下,黑白相間,點點片片。據導游介紹裡面有著數以千計的珍貴藥種,但不能下纜車去探個究竟。
再往上行,植物已經越來越少,最後是由積雪覆蓋的山體擺出各種姿態,當然一點都不做作,本來就是自然。直到海撥4000余米處的雪山頂(還有1000余米更高的峰頂無法上行),直到踏上雪山,在夏日時分,熾熱的陽光下,與厚實的積雪來一次最親密的接觸,感覺很好。索性脫了笨重的租來的羽絨服,著單衣在雪山上擺著各種POSS,真是盡興。
下山時,一位來自重慶的婦女因嚴重缺氧體力不支,剛好將備用而未用的氧氣閉瓶送上,讓其緩過一口氣。下得山來,一定要拉著我們合個影,連聲“救命恩人”。呵呵,真沒想到,在這裡竟然無意中成了陌路人記憶裡的印記。
或許是雪山及高原的雙重誘惑,在山頂站花十元錢買了一張海撥4060紀念卡,上面用中文和納西族文字寫著自己的名字。素來不喜在風景區購買紀念品的我算是心甘情願了一回,至今都不後悔。
有一個場景令我記憶猶新。從住處的馬路往玉龍雪山方向看去,一條大道無限延伸,若干車輛來回穿行,右邊路邊,一根電線柱上,一塊路標立著,前景是雪山,背後是麗江古城,空氣裡彌漫著高原的氣息。一如千年前的邊綞小鎮,時空在這一瞬間幾乎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