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公司在昆山富貴大酒店培訓,我從住的6006房間向外眺望,發現酒店邊上有一處外牆黃色,有飛檐走壁的建築,明顯是廟宇嗎。於是在下午的時間裡,我偷閑到那裡去看了一眼。走過照壁之後,發現這裡是一處叫“東禪院”的寺院,院牆上的銘牌標明這裡還是2006年昆山的十大佛教景點。寺院不大,天王殿內的四大金剛剛剛雕刻好,還沒有上彩漆。大雄寶殿內,兩側分立著的十八羅漢怎麼看都像是同一個樣子的羅漢擺出了十八種不同的姿勢。大雄寶殿的左側是一處叫做神廟餓側殿,殿內供奉的菩薩很有意思,都是一些瓷像,有男有女,有為官的,有醫者,也有平民。這大概是因為為人民造福而被人民神化了的一些古代名人吧。我在裡面逛了兩圈,可是都沒有找到關於東禪寺的介紹,後來我查找了相關資料,才知道東禪寺始建於唐代,古名為薦嚴資福禪寺。鼎盛的時候曾經有21間法堂和寢室,寺門外還有七石塔。不過東禪寺在歷代中曾多次毀於大火,現在的寺廟是在2005年重修竣工的,並根據元代文人黃溍的文章將其命名為“東禪寺”。
22日上午,拜托了家住昆山的同事帶我們游覽昆山的標志景點——亭林公園。公園位於馬鞍山上,公園前的那條馬路也叫馬鞍山路,亭林公園原叫馬鞍山公園,但為了紀念明清愛國學者顧炎武才更名的,所以一進公園大門看到的就是顧炎武先生的塑像,塑像後是顧亭林紀念館和顧鼎臣祠堂。在看過顧亭林的身平介紹後,我們順著紀念館前的小路上山,在半山腰上遇到了龍泉池,池水雖不大,但分別從白色、黃色、蘭色的三個龍頭裡噴射出的水柱,直瀉到水池中,還是蠻壯觀的。馬鞍山不高,很適合晨練,山頂上有一坐青石結構的妙峰塔,塔有五層,每一層都有八面,每一面上都雕刻著神態各異的佛像,我仔細看了一下,每一個佛像都不相同的。從山上下來,同事說一定要帶我們去看在兒童樂園邊上展覽的古代女屍,盡管有點害怕,我還是壯著膽子進去了,介紹上說根據出土的文物可以判定這具古屍是一位皇族女子,個子很高,頭發、牙齒、指甲這些都還完好,我看到她的小腳後,才知道古代的女子裹小腳是怎麼裹的了,真的是很殘忍。但當我真正端詳女屍的面部時,發現心裡還是很怕的,於是快步離開了。兒童樂園邊上是動物園,不太適合我,就和同事一起從側門出來了。本以為在亭林公園的游覽就此結束,卻在離側門不遠的地方發現了一座華藏寺,從來不錯過寺廟的我當然要進去瞻仰一下了。
華藏寺初建於五代十國時期的梁代,相傳是馬鞍山的山神顯靈相助修建的。不過經過歷代的演變,也曾經多次被摧毀,現在的寺廟是在原來的寺院子院的遺址上重新修建的,采用的是宋代的寺廟建築結構 雖然金碧輝煌,但已不復往日的輝煌了。
離開的時候,我們在昆山古色古香的奧灶面館做了短暫的停留,買了幾箱奧灶面帶走,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做成方便面的奧灶面,我覺得方便面類的奧灶面的面條更筋鬥一些。昆山做為新興城市,有很多外來人口,也引進了很多特色的飲食文化,比如姜母鴨等,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上海人最愛的陽澄湖大閘蟹,讓一牆之隔的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嘗鮮了。

(東禪院)

(顧炎武的塑像)

(妙峰塔)

(玉龍壁)

(華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