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夢敦煌阿 非夢開始和結束的地方,那就是敦煌……這是一座建立在戈壁荒漠中的城市,有著異乎尋常的繁華。沙洲夜市裡,葡萄美酒夜光杯,烤肉怪石羊脂玉,爭奇鬥艷。鄰桌不起眼一位中年人隨意清唱,竟然聲如天籟,語驚四座。來自世界各國的驢友,插肩而過間淡淡一笑,然後相忘於江湖。似乎每一個賓館和旅舍,都有如新龍門客棧般藏龍臥虎。絲路花雨漫天而舞,海市蜃樓乍現還無。懷舊的詩人追隨駝鈴而來,中原風物和西域情調和平共處。繁華與荒蕪,現代與遠古,豐饒及殘缺,在時空中繽紛交錯。敦煌存在的本身就是一個奇跡。雅丹魔鬼城有著大海的氣魄,沙漠的神秘和萬馬奔騰的豪邁;漢代古長城,陽關、玉門關,敲打著離人的殷殷血淚和古戰場的浩浩烽煙,是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蒼涼;月牙泉不曾干涸的清流,鳴沙山吹拂千年的風沙,如西部人的堅韌與宿命。敦煌的每一寸土地都值得記憶。但真正吸引人萬裡迢迢蜂擁至此,成就敦煌世界性名聲的,只有莫高窟。在無數人眼裡,莫高窟就等於敦煌。包括我。夢回唐朝鳴沙山麓,莫高窟在艷陽高照下閃閃發亮。石壁上繽紛的壁畫斑斑駁駁,大半殘缺。游人如織。我在這浩瀚無邊的輝煌與殘缺面前靜默。莫高現存492窟,幾乎都大門緊鎖。對游人開放的不過30許。游人被分成25人左右一組,由解說員帶領參觀。為了防止陽光和風對壁畫的損壞,一個窟結束,木門立即被解說員鎖上。每組能參觀的洞窟不過十一、二個。我如同折了翅膀的鳥,徒然望著這座近在咫尺,遠在天涯的藝術寶藏而喟嘆。幸好每個解說員帶領參觀的線路不盡相同。我跟著一個解說員轉一圈後,換一個人,又跟;然後又換。看到哪個窟門開著,就趕緊見縫插針地溜進去。艷陽如火,飢腸轆轆。從清晨到下午,也不過看到十七八個洞窟。窟內漆黑無燈。手電筒微弱的光,帶著不甘與嘆息,將大部分塑像與壁畫留在黑暗裡。但那黑暗中偶然窺見的繽紛絢麗,如被風沙掩埋千年而忽然驚醒的夢,光芒萬丈,不可觸摸。剎那間將人征服。不必問佛像姓甚名誰。那笑容中的神秘、雍容與安詳,讓人浮華過眼,俗念全消。不必問壁畫有什麼意義。那反彈琵琶的一個姿態,不經意的一縷飄帶,流動著七彩生命的顏色。給平凡人以智慧,給藝術家以靈感。不必問這些繽紛與博大出自何人手筆。民間藝人的籍籍無名中,孕育著最真實的偉大與不朽。
隨意塗抹的一筆,竟然風姿靈動,是傲視全球的燦爛光華。那種唯美的境界只能感應,卻無法形容。莫高流動的色彩成就了張大千的大師地位,他卻因為對壁畫造成的損害而成為敦煌罪人。一隊隊美術學院的師生,競相前來朝聖,在每一個細節面前流連和驚嘆。斷了頭的菩薩。被剝奪的壁畫。一個民族的輝煌與滄桑,在炫幻色彩中鋪天蓋地而來。莫高窟從十六國時期開始建造,歷經千余年十數個朝代。但它給人的無窮震撼,卻只屬於一個時代——大唐帝國。它昭示的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的最燦爛文明。解說員小姐們,一路說的最多的話是:這是隋代的飛天,表情呆板,遠不如唐代的那樣飄逸瀟灑……這座佛像建於唐朝,那黑色的衣紋是唐時原貌,可謂精美絕倫。可惜下面紅色衣紋是清朝修補的,毫無靈氣……彌勒佛那只左手是盛唐時期的傑作,被譽為“世界上最漂亮的手”;可惜右手是宋時重塑的,多麼難看,在藝術造詣上明顯落後……總之,敦煌最完美無缺的造型,最激動人心的壁畫,最光輝燦爛的藝術,都是屬於唐朝的。那個四海臣服,流光溢彩的時代。那個文治武功、科技藝術都登峰造極的大唐盛世。多少國人在絲綢之路上流連感懷,在莫高窟面前心醉神往——與其說在朝拜敦煌光耀千秋的藝術本身,還不如說是在緬懷一個民族已消散於漫漫塵埃中卻永遠不曾磨滅的關於繁華與榮光的夢。——美國人又如何?日本人又如何?德國人又如何?何曾有過如此的歷史與文明?還不是不遠萬裡而來,在敦煌面前鼎禮膜拜?……敦煌,讓我們醉得如此深沉。國學恥與民族魂莫高石窟的右側,是藏經洞文物陳列館。我注意到,這裡已經幾乎見不到外國人面孔了,只有解說員在用沉痛的語調,向國人反復地宣講。這裡,除了展現莫高窟藏經洞尚存的藝術珍品外,用了更多的空間和筆墨,講述藏經洞珍寶被劫掠和破壞的歷史。英國人因坦斯、法國人伯希和、美國人華爾納,日本人、俄國人……一幅幅當事人的照片和文字,似要讓後人記住劫掠者如何在中國大地上橫行無忌。幾個大字雕刻在進門處,觸目驚心:敦煌藏經洞研究史,乃我國學史上的恥辱史也!敦煌藏經洞寶藏燦爛輝煌,包羅萬像。宗教、歷史、文學、藝術文獻經典,繪畫、刺繡……上起三國,下至宋朝,無一不是藝術珍品。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部雕版印刷作品《金剛經》。如今,這些珍品已十有八九不在敦煌,不在中國。那些塑像與壁畫,因為破損與殘缺,愈加無與倫比。是歷經滄桑卻永遠無法褪去的顏色。是讓我們淚流滿面的震撼的力量。是今生不能消散的記憶與夢痕。飛天,飛天飛天是佛教傳說中可以借衣帶飄揚而自由飛翔的神仙。飛天是佛國世界裡“天龍八部”的護法神,以侍奉佛陀為職責。飛天是“天歌神”和“天樂神”的合稱,能歌善舞,妖嬈多姿。 飛天其實只是一個地位卑微的小神仙。在敦煌壁畫中只作為裝飾和陪襯,其數量、大小、地位甚至技藝,在莫高窟浩如煙海的圖畫中,實在微不足道。但飛天卻成為敦煌的像征與生命。莫高窟有世界最大的室內佛,造型優美,氣勢宏恢;其他規模宏大,精美絕倫的塑像與壁畫比比皆是,哪一個不勝過飛天?敦煌卻獨鐘情於飛天。飛天地位卑微,渺小平凡。卻如此的優美、灑脫、歡歌燕舞。如此的簡單、逍遙,而快樂。如此的瀟灑自如,飄逸靈動,無憂無慮。在飛天的群袂飛揚中,之乎者也,八股文章,民族的千年血淚,都已經微不足道。只有自由奔放之精神,逆風飛舞,遨游雲天。飛天是中國平民的夢。是潛流在中國人生命裡的另一種血液。余秋雨說,我們,是飛天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