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最討厭的課程就是歷史了,所以當時為考試背得滾瓜爛熟的歷史知識早早地就還給了老師,可是現在卻對歷史產生了興趣,恨不得一夜間記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人說人老後很容易懷念過去,也許是因為我老了吧。每個地方都有過去、都有歷史,隨著時代的變遷,過去的事和物漸漸地從我們的眼前消失了,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過去,因為沒有過去就沒有今天。中國有七大古都:十一朝古都西安、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六朝古都南京、五朝古都北京、殷商都城安陽和南宋都城杭州,我喜歡古都是因為它有著比其它城市更為悠久、更為輝煌的歷史,還有就是保存較為完好的歷史古跡。
去年10月我去了洛陽和西安,每次出去游玩我都會寫游記,這次也寫了,只是一直忘了貼上來和大家一起分享。雖然有些信息現在可能變化了,但我希望我的這篇游記能給准備出行的你帶去幫助。
2006年10月2日下午16:32,我乘著1658/1659班次的火車先去了洛陽。之前聽網友說這班火車是去洛陽的列車中最好的,說硬臥像軟臥,雖然我沒坐過軟臥,不知道軟臥是什麼感覺,但是這床摸上去還真的挺軟的。在火車上的過夜真是件痛苦的事,因為是慢車,停靠點多,一會兒剎車,一會兒發車的,老是被驚醒,真正沉睡的時間加起來也就4個小時,顛了一夜,早上起來時感覺腰酸背疼的。中國人的時間觀念好像真的挺差的,火車經常晚點,我這班火車也未幸免,不過就晚了半個小時,沒影響到我們的行程。2006年10月3日11點火車駛進了洛陽火車站,出站後我們直奔之前定好的明苑賓館,去之前聽網上的人說它是洛陽唯一一家青年旅舍,而且離火車站很近,5分鐘就到了,可事實上我們卻步行了足足15分鐘,估計那位老兄是坐車過去的吧。放掉行李,吃完了中飯,我們就奔去火車站左斜對面的洛陽汽車站(簡稱“一運”)坐長途車(每隔20分鐘一班)去了小浪底,1小時的車程,下午1點抵達了目的地。南有長江三峽北有黃河三峽,這黃河三峽就是小浪底,小浪底位於濟源市區西南30公裡的黃河中下游交界處,西起黃河八裡胡同,東至坡頭西灘,長50公裡,景區內有大壩游覽區和壩後公園兩個景點,門票全價40元(學生半價),建議從西門進,先去大壩後去壩後公園,然後東門出。小浪底水利工程竣工於1994年,投資額420億元人民幣,是中國治黃史上的豐碑,雖然我們去的不是時候(最佳時節是黃河的潮汛期-7、8月份),沒能親眼目睹大壩開閘時黃河洶湧澎湃的場景,但是通過陳列館裡的錄像感受到了它的雄偉和壯觀。
下午4點半左右回到了火車站,然後坐56路去了洛陽老街(老集站下車),洛陽的旅游設施不像其它古都那麼發達,許多地方都沒有路牌,洛陽老街也是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呢。洛陽老街在真不同飯店左側的一條巷子裡,據說真不同的水席是最正宗的,但也是最貴的。進了巷子後,第一個十字路口右拐後羊腸小道就是老街了,老街曲折蜿蜒,兩旁都是古色古色的老房子,還有許多老字號的小吃店,別有一番韻味呢。當看到巍峨聳立的城門時就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個城門叫隋唐城麗京門,被稱為洛陽第一門。
洛陽的小吃也是品種繁多、舉不勝舉,有漿面條、米皮、燙面餃、燒雞、驢肉湯等,最著名的當屬水席了。我們去了深受網友好評的耀耀家品嘗了水席,因為我們就兩人,平時飯量都比較小,所以點了一份品種最少但最經典的套餐(20元1套),共3道菜:燕菜、水丸子、連湯肉片。菜一上來,我們就驚呆了,一是量特大,都是大湯碗盛的,而且都是湯湯水水的,二是驚嘆蘿蔔絲居然也能做出名菜來。
我平時都不太吃辣,所以嘗了幾口就作罷了。因為沒吃飽,所以又找了一家叫“高記清香園”的小吃店,這家店也是賣湯的,不是水席,是不翻湯(材料不明)、丸子湯和豆腐湯,每碗1.5元,那個叫便宜呀。我覺得要想品嘗到有當地特色和當地味道的小吃就應該先看店裡的客人,如果客人都是當地本地人,那麼它的味道肯定很純正了,這家店就是了。我要了一碗丸子湯,丸子是用剁碎的綠豆粉皮、豆芽、面粉作成的,我學當地人的樣在旁邊買了個大餅,然後把大餅撕成碎片放進湯裡吃,這丸子的味道有點怪,但是大餅的味道還不錯,全啃完了,可能是餓了吧。回賓館的路上買了些大棗兒做為第二天路上吃的零食。洛陽不光吃的便宜,出租車也便宜,起步費才6元。8點回到了賓館,這一天就這樣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