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一直是我印像之中神奇的國度,它就是巧克力,名表,雪山,辛吉斯,國際銀行,軍刀,聯合國。。。。。。是我一直以來都認為是自己以後變成國際富人,然後用以屯錢及散錢的地方。能去一趟瑞士,也成了想像中較為奢侈的念頭之一了。
2001年的4月中旬,成行。
我希望天氣是下大雪,傳說中的阿爾卑斯山都是以覆雪的面目出現。郁郁蔥蔥的模樣如果出現在我的照片中,我會覺得心有不甘,死不承認它就是阿爾卑斯。我希望天氣是陽光普照,那樣我會想起日內瓦。盡管也許僅僅是因為日內瓦的“日”字。臨出發,是某一天的深夜,天上下小雨。出於對歐洲氣候變化無常的習以為常,我相信明天是個好天氣。
——下了一夜的雨加雪——。
早上起來,未見路有積雪。太陽還是仍然沒有。汽車開進了第一個城市——蘇黎世。完全像是上海的外灘,古老的歐式建築,黃浦江一樣的蘇黎世湖,上面一樣的煙霧茫茫。幾乎所有的商店都沒有開門,我就沿著湖邊的街道,瀏覽沿街的商店櫥窗:服裝,首飾,和對我最有吸引力的糕餅(至少做的極為精致和漂亮)。在雨中匆匆拍了幾個大家都在狂拍的所謂景點之後,終於可以躲進車內了,塞點面包進去,等著下一站,瑞士首都——泊爾尼。
車子停在了城市的中心,火車站。開始雨加雪了。我進了火車站的購物大廳,兌換瑞士法郎,法郎比馬克還要值錢,而且貨幣做的極為精致。硬幣的雕刻細密得很具收藏價值,而紙幣,做的紛繁蕪雜的圖案,絕對讓你喪失偽仿的信心。對了,對瑞士耿耿於懷的是它的物價,以公廁為例(以後將均以此為衡量標准),1.5法郎一人次,我用馬克換算的結果,相當與人民幣的近8元。物價大約是德國的兩倍。我不想說它是在搜刮民脂,因為在馬路上完全可以發現瑞士人的生活水平非常之高,不是那種繁榮的富裕景像,是一種怡然自得的生活富足。泊爾尼是個不大的城市由一條主街環城,臨街全是店鋪,且插滿了瑞士的國旗,手表和首飾是賣的最多和最貴的,品種遠比國內所聽說的多,(我也就認識雷達等等4~5種),哎,實不是我輩現在所能高攀的。——寫到這裡,有個叫什麼FORGOT的家伙插話說,她在瑞士買了很多的東西。。。。真是讓人難以忘記。。。要求使用均富卡——對了,瑞士人民給我的感覺是熱情好客(中國教課書又要告侵權了),我在路上抓了個本地人,搭訕理由很沒創意,問路。結果,這一問就問了近半個小時,並不是我沒問明白,而是他沒問明白,因為他想了解我的程度使我覺得自己太被同性感興趣了。大家以後去瑞士隨身帶份個人簡歷吧,如果是單身而且是有意願的,不如再附上2寸免冠照吧。總之,我滿足了他關於我為什麼不是日本人,為什麼和他說德語而不說英語,為什麼下雨天來瑞士等等難度比較大的問題後,順利脫身了。
下午去的是瑞士和法國邊境的一個城市,最喜歡的地方——MONTREUX。聽發音有點像蒙特利爾。真是個可愛的城市,有一個很大的湖,對面是法國。湖上或飛或游著有無數的水鳥,天氣雖然不好,還是有很多的小帆船像動也不動似的豎在湖上。沿湖是一條很長的林道,路邊沒有賣棒冰和什麼賣一次性照相機的,只是偶爾可以看到一兩家露天或不露天的咖啡。還有就是幾座現代的小雕塑。小道上不斷有人並狗散步走過,也有滑輪和自行車,不論速度如何,給我的感覺就是,他們是在“散步”。大概都是附近的居民,因為我在湖邊看到很多小幢的別墅狀的房屋,不奢華,卻是我很奢望的那種。我又開始主觀地癔猜了,我想像中,這些是相當富裕的人,但卻不爭與世,選擇了這樣無名寧靜的地方安家,也可能是裡面住的是赫赫大名的人物,喧囂的世俗之余,這裡大家只是早問安,晚敘談,服侍服侍狗,羨慕羨慕飛鳥而已。我喜歡這裡,我希望我以後能夠居住在這裡。
哎,回到現實吧,起碼這裡說的是法語,我可不懂,回來到是一時心血來潮,企圖學法語的。——不過所幸那裡有很多人說英語,我購物什麼的才沒有遇到麻煩,真是好親切啊。本來的感覺幾乎是歐洲除了英國人沒人懂英語了,起碼我接觸的是這樣。這裡是我遇到的第一個有那麼多人會說英語而不懂德語的地方,真是興奮,買東西也相當興致好,至於買什麼,我想在瑞士購物就毋庸贅言了吧。瑞士是個好地方,首都泊爾尼和蘇黎世該不算差,可事後我經常和人說,那兩個地方一點都不好,揣測是因為受了MONTREUX的影響。我不懂得給文章潤色,只能建議那樣美麗的地方,哎。。。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