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下江南

作者: liaogou1

導讀風雨下江南序 這次行動是蓄謀已久,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與楊毅(注1:楊毅,男,我的高中文科班同學)一道完成了對中華民國南京、高郵、揚州、鎮江、無錫、宜興,好人國蘇州、常熟、吳縣(注2:吳縣,今蘇州市吳中區),蟲國杭州及大上海獨立城國的訪問,又在王琦(注3:王琦,男,我的高中文科班同學)的陪同下去了熊貓國的廈門特區及民國的泉州(注4:這些國� ...

風雨下江南序

這次行動是蓄謀已久,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與楊毅(注1:楊毅,男,我的高中文科班同學)一道完成了對中華民國南京、高郵、揚州、鎮江、無錫、宜興,好人國蘇州、常熟、吳縣(注2:吳縣,今蘇州市吳中區),蟲國杭州及大上海獨立城國的訪問,又在王琦(注3:王琦,男,我的高中文科班同學)的陪同下去了熊貓國的廈門特區及民國的泉州(注4:這些國家是我們高三時無聊的產物,其位置,中華民國大致相當於實際中的中國江蘇、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重慶、廣西等地,好人國大致相當於實際中的土耳其東部、伊拉克北部、伊郎西部及中國的蘇州市,蟲國大致相當於實際中的中國浙江省,大上海獨立城國大致相當於實際中的中國上海市,熊貓國大致相當於實際中的中國四川省和廈門市)。

從3日到30日,也便如浪子一般,然而畢竟是與同學一道游玩,開始獨立地接觸這個社會了。

暑假旅游的確是辛苦的,我時常以一種疲憊的生理甚至心理去完成的。

我似乎體會到,旅行的最大好處,並不在於增長見識,而在於能使人深深地體味到家的溫暖。

以下是這28天的情況。

1憶往昔

臨行的前一天,王鐘穎(注5:王鐘穎,女,我的初中同學)打來電話,談了一下這次初中同學聚會的事及近期的情況,其實她也並沒有去,但無論如何我不能不回想起初中的歲月。也許我真就是一個戀舊的人,我其實也深知人是不能靠回憶過日子的,然而美好的回憶總歸是美好的吧。

在火車上,坐在楊毅身邊的居然是一個可算是我師姐的人,她是南大94國貿的。坐在我對面的是一個自稱是上海某公司的一個頗能白話的青年男子,我不禁想到了巍文哥哥,由他引出的變故實在是多,這一切也許是發生前一天還根本想不到要發生的。

社會,真是復雜。

2浦口亂糟糟

在楊毅的心目中,南京是一個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大都市,然而一下火車他就對這一看法起了變化。破舊的南京站令人想起天津北站或是北京南站。古城的上空驕陽似火,南京充分展現了她“火爐”的尊嚴。楊毅非要住到南大的招待所,我只得從命。

到李老師(注6:李老師,指南京機械高專的李迅林老師,現移居加拿大)家放完了包,我把楊毅拽到了浦園。浦園像是一個大工地,到處是土和民工,我只看到一對學生模樣的男女坐在路邊說話,不知他們是否整個假期就這樣在浦園度過。我想去宿舍看一看究竟有沒有安電話,然而大門是鎖著的。

我們拖著沉重的身體回到漢中門,先到中國銀行存了錢,楊毅在石鼓路天主堂有了意外的收獲。

也許天氣實在太熱了,總統府、中央大學都很難引起楊毅的興趣。當我總算找到藥大的門時,也並沒有進去,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竟懶得進去,只是在門口照了一張相。

無聊的夫子廟雖給人以上當之感,而秦淮河的景色卻還是不錯的,河兩邊的酒家多少反映出當年的盛景。

雖然累,但不知是酷熱還是電扇使我幾乎一夜未眠。

3中山偉陵

美齡宮是一幢別致的小別墅,這也是南京僅有的幾座以蔣介石為主角的建築了。像總統府,不知詳情的人僅通過參觀恐怕根本無法知道它與蔣介石的關系。這裡還正在舉辦宋美齡生平展,管理人員不住地吆喝:“是宋美齡的不是宋慶齡的啊。”

中山陵無疑是氣勢磅礡的,從頂端向下望去,一股帝王之氣自鐘山油然而生,這確可算的上風水寶地了。

孫中山紀念館及靈谷公園的游覽基本上與上次我與陳榮華、邱軍來一致。紀念館內的內容又重新改過,而一直渴望一睹的戴笠墓據管理人員說已被炸掉了。

正在整修的明孝陵顯得更加殘破不堪,而且這時忽然雷聲大作,令楊毅沒有走到底便退了出來。

晚上,雨把我們在新百困了好長一段時間。

從昨天開始不知不覺為景點和城市排名,南京和中山陵分別暫居第一,這一直保持到無錫。當然,這排名都是楊毅排的,倘若我排,恐怕無論如何是杭州第一,高郵第二,南京第三了。

4高天郵路

說起來,還真有點兒怕來,因為一旦真見到了高郵的真面目,或許會降低她在我心目中的位置,然而令我欣喜的是,高郵真是一座完美的城市。

小時候,二姑夫便說要帶我來高郵。當我坐在飛馳著行駛在運河邊的汽車裡,看見窗外滿眼的雙黃蛋招牌時,我知道,這便是高郵了。

文游台裡鮮有游人,可以令人充分回想當年先哲聚會的情形。而盂城驛這座保存最完整的驛站更令人拍案叫絕。坐在車裡穿堂過巷的感覺實在愜意。而運河中的鎮國寺塔則背負著這座小城滄桑的歷史。

高郵雖好,而二姑夫卻已在幾年前永遠地離我而去了。

5京口瓜洲一水間

瘦西湖似乎更像一條小小的河。與這裡相比,觀音山、大明寺可謂是煙火繚繞,香客雲集。

中午驅車趕往鎮江,平生第一次坐車渡,又一次穿越長江。

北固山“天下第一江山”的雅號似乎是徒有虛名,而在山腳下的江邊,卻可以看到長江的水確實漲得很厲害。

楊毅由於疲勞放棄了去金山寺的念頭,並把鎮江排在倒數第一。

我們買了明早33次(注7:33次,天津開往上海)往無錫的票。

6太湖絕佳處

在晚點了一個多小時之後,33次終於拖著疲勞的身體喘著粗氣到達了鎮江站,在車上見到了李正(注8:李正,男,我的高中文科班同學),他是去交大報到。在這一節車廂還有一個來自天津的旅游團,其中一個禿頂男人素質很低。

盡管在鎮江沒有去天下第一泉,但從錫惠公園裡的天下第二泉來看也不過如此,不知阿炳在今天是否還能寫出那曲膾炙人口的《二泉映月》。

如果不算總統府的話,寄暢園應該是我們到的第一座江南園林,其於無路處豁然開朗的構思不禁使人的心胸豁然開朗。

黿頭渚實在算不得太湖絕佳處,這裡的湖水像染料一樣,還飄著一股樹味。

有“小上海”之稱的無錫名不虛傳,商業很發達。在排名榜上,無錫和黿頭渚分別超過了南京和中山陵,雄居榜首。這一天,天津1:0勝了成都。

7洞天世界

我深刻地體會到倘若沒有導游,洞無非就是洞了。宜興的洞,由於給駕駛員的回扣多,票價也高。而由國家管的玉女峰雖然景色很美,但由於給的回扣少,游人卻並不多,我們坐的車原本是要去這裡的,後來司機還是換成了張公洞。晚上乘T5次趕到了蘇州,遇到了一位頗熱心的旅店老板,

他說虞山有半天就夠了。

8常熟差到極點

“十裡青山半入城”的常熟,我原以為是一座和高郵一樣好的小城,令我失望的是,這座城市全然沒有高郵那般的寧靜,有的只是並不繁華的喧鬧。

也許是天氣太熱,也許是道路不熟,虞山也極為令人失望,虞山公園毫無意思,仲雍墓、言子墓我們也僅僅就看了一下,照了幾張像。其實後來看地圖,知道我們只到了虞山的極小一部分,但我想當時也實在沒有心思再往上爬了。

總之,常熟和虞山在排名榜上都是倒數第一,這一直保持到最後。

下午,去了蘇州的三座園林。獅子林是蘇州園林中最好的一個,除了景色之外,“聽香”、“讀畫”四個字也是意境頗深。拙政園大大的,亂亂的,又在搞不倫不類的荷花展。滄浪亭也很愜意,那幅我早已知之的對聯(注9:這幅對聯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又令楊毅興奮了一陣。

9風光吳縣好

我們一早坐20路到了東山,聽一位小車司機說,江澤民5月份來吳縣,就去了雕花樓和紫金庵,於是我們便讓他帶我們到這兩個地方去。

雕花樓真的不錯,我實在不解楊毅為什麼把它排得那麼靠後。這是一幢典型的古代有錢人的住家,很多電影、電視劇都曾在此拍攝,最近的則以《宰相劉羅鍋》最為著名。

紫金庵並不大,但裡面的塑像都是極具文物價值的,文革中周恩來曾親自批示給予保護。

吳縣的太湖真正是絕佳所在,湖水清清的。我們坐快艇前往西山,船夫指著遠處隱約可見的一座山說那裡是湖州,並講了“小小太湖通三州”。

也許是太累了,在林屋洞的塔上,躺在椅子上小憩,涼風吹過,著實舒服。在塔上,太湖浩瀚,如大海一般。排名榜上,吳縣、林屋洞分別暫居第一。

10江風漁火對愁眠

虎丘的斜塔搖搖欲墜,在留園聽導游講了“人在畫中游”,西園的羅漢堂實在很棒。

寒山寺門前,在留園就見到的幾個天津人用濃重的鄉音說:“這回咱可真是要江風漁火對愁眠了呀。”

在麥當勞用過午餐,我早早地回旅館休息了,楊毅則繼續去逛。這幾天,楊毅無意中提到陳穎

(注10:陳穎,女,我的中山小學同學),竟然是陳穎,原來她現在在南大(注11:南大,這裡指南開大學,其余地方如無標明,均指南京大學)國貿系,我很奇怪為什麼幾次去南大都沒有見到她,心裡也不敢肯定就是她,然而海河中學,考上南大,叫陳穎,不是她,會是誰呢?

11峰從飛處飛來

終於又到了杭州,感覺分外親切。我們就住在武林門的一家旅館,離二姑家不遠。

下午先去靈隱,坐56路故意繞了一圈趕到湖濱,杭城的變化令我也有些吃驚,的確,今天的杭州不僅僅有一個西湖。

冷泉亭上的對聯也十分有意思,靈隱寺果然有名寺的氣魄。離開靈隱,又到雙峰插雲、岳墳。

靈隱和岳墳我都有很多年沒有去了,上次去,還是在杭州讀小學時,這些年的坎坷也真是不堪回首。

我與楊毅約定只有賣門票的地方才能參加評選,這或許對西湖是不利的,然而我卻不在乎,西湖各景點單獨參選已是給足了楊毅面子,因為西湖景區作為一個整體,無論如何是第一的。

12山外青山樓外樓

一早去中國銀行取錢,被告之卡裡只有40多塊了,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令楊毅十分不暢,究竟怎麼回事,只有回津才能查清楚。

我自認為白堤比蘇堤好,蘇堤長長的,有六座橋,走得太累,白堤不長,卻很寬,兩岸有山有水,景色絕佳。

心情不暢的楊毅終究在樓外樓請了我,西湖醋魚很好吃。

雷峰塔終究沒有去成,我真不知道程穎是怎麼去的。楊毅說你那個北京的同學一定是騙你或把保叔塔當成雷峰塔了。

13又上六和塔

今天,是沿著308路從柳浪聞鶯直到九溪玩下去的。六和塔我也是闊別多年今日又一次登上了,似乎內部已大修過,今天的六和塔只剩下當年的一個外殼了。

在九溪,又遇到種茶人,這次,我們並沒有到他家裡去。

14嫂嫂

這三天,楊毅住在旅館,自去干他的事。我一早背上行李,來到了二姑家,也見到了嫂嫂。由於我小時候,阿軍哥哥、阿全哥哥都還沒有結婚,所以像小方哥哥、小朱哥哥、小慧姐姐這些實為姐夫、嫂嫂的特定稱謂也就沒有。後來,琳姐姐等人結了婚,一個個也都哥哥、姐姐的有了叫法。而

大姑、二姑這邊卻不給我起這樣的稱謂,我也只好叫嫂嫂了。

嫂嫂已懷了孕,肚子大大的。

阿軍哥哥說,高郵還有他們徐家的房子呢。

15水漫三江口

本來是想在家裡歇歇的,而二姑終於把我帶到了寧波。

阿全哥哥有事,小朱哥哥要上夜班,過來的只有小燕姐姐。

晚上,雨下得很大,這於久旱的江南確是一件好事。我們一道去吃自助餐。大姑、大姑夫不愧是學醫的,很會保養,這些年我每每見到他們,都不覺得他們變老了。而燕子姐姐和我卻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燕子姐姐和我了。

16人在江湖

早晨坐汽車返杭,杭甬高速公路並不比南大門口的寧揚公路好多少。

下午,我去了絲綢博物館,然而並沒有進去,也許我之所以去,只不過想到曾生活過的地方在待一待。杭師這次並沒有進去,只是坐在汽車裡從外面看了一下。毗鄰杭師的正是海療,我看到當年每每翻牆過去玩的幾個項目大多已經不在了。

又到官巷口和慶春路的兩個新華書店看了看,也翻看了一些介紹杭州舊影的書。在慶春路的購書中心,不由想起當年每周六二姑夫都帶我來延安路這一帶買書,我記得有兒童書店、西湖書店,當年每周去買書,記憶已模糊,唯有家中那一本本童年的書,還蓋著杭州的章。

17上海那麼大

我又一次來到了上海,這童年時代常住的城市。在上海住過很長時間,但我對她的一切還是那麼陌生,童年時的我的活動範圍僅限於常德路家的周圍,偌大的上海灘對我來說是那麼的小。上一次來滬還是在四年前,不過在小雲姐姐家待了半日便匆匆地趕往杭州,這一次要真實地感受一下大上海了。

盡管上海人對南京路不屑一顧,但這條路的氣魄卻是王府井大街所無法比的,在四周高樓的襯托下,東方明珠並不顯得很高。我們坐輪渡過了江,坐82路到底,初步看了一下浦東。待回來,卻是一個陌生的地方,我生生感到,上海那麼大。

18隧道

一早坐地鐵到了人民廣場,上海無處不體現著華夏第一城的韻味,上海博物館是一座現代化的大館,僅通過這一個博物館便可以看出上海已初具國際大都市的雛形。

本來與王琦商定五點半在中亞飯店見面,然而他臨時又決定改日,而我們鬼使神差般地又一次過了江,這一次走的是隧道。八佰伴遠不像想像的那麼好,東西不貴,很多都是上海出的,比吉利大廈(注12:吉利大廈,在天津)要差。

19申城不夜天

早晨在上海站吃飯時與王琦不期而遇,定下了4:00在徐家彙的教堂見面。之後,我們便開始了緊張的行程。

交大並不大,但幾座建築很有特色,圖書館前的一方草坪令人想起了清華。由於膠卷的原因及等車的耽擱,在華東政法學院著實耽誤了一陣,幸而“聖約翰大學”的那塊牌坊讓我們覺得不虛此行。

爸爸的母校(注13:爸爸的母校,指上海外國語大學)正在施工,所以也沒有進去,只是在門口拍了幾張照片,從嶄新的大樓已很難覓到爸爸當年學習的影蹤了。

一進復旦,便可見毛澤東像,這令楊毅十分反感,的確,今日有毛澤東像的學校已不多了,至少北大就沒有而且是曾經有後來被推掉了。復旦似乎和南大一樣,缺少一座標志性建築。

我分明認出那就是周欣宇(注14:周欣宇,女,我的高中文科班同學),楊毅在當時卻非說不是以致並沒有叫她。其實,後來楊毅也說那就是周欣宇了。

我們又一次去了浦東,從楊浦大橋過去,從南浦大橋回來,待見到王琦時已晚了40多分鐘。在王琦的堅持下,晚上我們去了東方明珠。在塔上,璀璨的夜上海展現在我們面前。上海和東方明珠分別被楊毅排在第一,這個紀錄一直保持了下去。

20送君千裡

上午,坐地鐵玩,地鐵開了出來,(注15:指地鐵過了外環線後從地下轉到地面)真好玩。

楊毅要回去了,我把他送上了火車,望著列車遠去,心中不由惆悵起來,這就是送行的感覺了。

回想一下南京、高郵,仿佛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這些天來,在滬寧杭這彈丸之地,我們輾轉反側,奔波勞頓,現在,楊毅回去了,我卻還要再奔波下去。

下午,漫無目的地逛了逛,晚上,到小雲姐姐家,王琦打來電話,說明早八點在中亞飯店門口集合,並告訴我有線台在直播天津對浦東的比賽,我趕忙看了,天津隊真臭,張鳳梧真棒。(注16是役天津隊憑孫建軍終場前的點球以1:0險勝,張鳳梧高接低擋,力保球門不失)

21南下

早晨,小方哥哥用摩托風馳電掣般地把我送到了中亞飯店。王琦與父母道了別,我們一起登上了上海開往廈門的175次列車。在火車上,王琦遇到了幾個同學,坐在他對面的是一個新生,廈大98物理的女孩,從新疆來。從新疆到廈門,這是什麼樣的一種距離啊,我真佩服她。

我終於又可以到一個沒去過的省了。坐慣了33次,可以感覺出這火車明顯得慢。這一帶窮山惡水,景色不錯,火車卻是很難走的。

22胡裡山和廈大

經過了一天一夜的艱辛,終於到了廈門。王琦先整理了東西。王琦所在的宿舍條件不好,也比較髒。

的確,出了廈大就是海灘了,胡裡山炮台離這裡也不遠,走走就到了。在這裡可以通過望遠鏡看到“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和“中華民國”的“國旗”。

廈大很大,雖然不像想像中的那麼美,也著實很漂亮。

晚上,王琦帶我去看鼓浪嶼的夜景,畢竟剛從上海過來,那夜景也就顯得一般了。

23泉州

說句實話,在江南實在沒有好好地登過一座山,所以清源山就顯得獨樹一幟了。在山上俯瞰泉州,這是一座不錯的如高郵一般的小城,而且也可以體會出常熟一般的“十裡青山半入城”的韻味。然而進到城裡,卻遠不是那般,整個泉州如一座破破爛爛的小垃圾站。歷史上的輝煌並不能掩蓋和阻止泉州今日的落後,從這一點看,泉州倒與揚州頗有些相似了。

24鼓浪嶼和集美

鼓浪嶼是一座寧靜而和諧的小島,這裡沒有汽車和自行車。沒有人聲鼎沸的喧嘩,有的只是海浪撞擊礁石的澎湃。

開電瓶游覽車的是幾個東北來的打工妹,她們年齡並不很大,卻有著很多的閱歷。

日光岩上,可以見到對面日新月異的廈門島,高樓林立,與這邊全然是兩個世界,鼓浪嶼與西湖一樣,在現代化進程中是需要保護的。

無論是廈大,還是集美學村,其建築都體現著飛檐鬥拱的典型的八閩風格,這與北方和江南都是不同的。

25南普陀和鷹廈線

南普陀不愧是閩南名剎,寺院依山而建,香火扶搖直上。

下午,王琦如我送楊毅一般把我送上了火車。車到華安,在這個本不該停的小站一停就是六個小時,廣播裡講是“前方線路出現了故障”。我所在的9號車廂基本上都是學生,學生們天性還是樂

觀的,打牌,說笑,睡覺。

這是一次漫長的等待,我想起了在《揚子晚報》上看到的鷹廈線中斷的消息,真沒有想到上面報道的事此刻離我竟這樣近。

夜已深了,在列車啟動的那一瞬間,車廂裡響起了掌聲。在這之後,列車時走時停,緩慢且極富耐心地在八閩大地上盤旋迂回。

26雙劍合璧排行榜

本來已該到杭州的時候,列車還在江西省的土地上飛奔,不管怎樣,這次旅行算是結束了,城

和景點的排行榜也可以公布了。這個排行榜,是以楊毅關於江南的排行榜為基礎的,我只是根據自己的看法把廈門、泉州兩地加了進去。

城市排名

1上海2杭州3廈門4吳縣5無錫6南京7蘇州8揚州9高郵10宜興11鎮江12泉州13常熟

景點排名

1東方明珠(上海)2三潭印月(杭州)3上海博物館(上海)4林屋洞(吳縣)5清源山(泉州)6 南普陀(廈門)7日光岩(廈門)8黿頭渚(無錫)9中山陵(南京)10菽莊花園(廈門)11胡裡山炮台(廈門)12靈隱(杭州)13獅子林(蘇州)14九溪(杭州)15寄暢園(無錫)16瘦西湖(揚州)17美齡宮(南京)18岳墳(杭州)19虎跑(杭州)20虎丘(蘇州)21滄浪亭(蘇州)22柳浪

聞鶯(杭州)23曲院風荷(杭州)24平山堂(揚州)25六和塔(杭州)26錫惠公園(無錫)27留園(蘇州)28黃龍洞(杭州)29花港觀魚(杭州)30善卷洞(宜興)31開元寺(泉州)32北固山(鎮江)33紫金庵(吳縣)34西園(蘇州)35張公洞(宜興)36拙政園(蘇州)37淨寺(杭州)38總統府(南京)39盂城驛(高郵)40靈谷洞(宜興)41靈谷公園(南京)42孫中山紀念館(南京)43觀音山(揚州)44明孝陵(南京)45楓橋(蘇州)46夫子廟(南京)47寒山寺(蘇州)48文游台(高郵)49雕花樓(吳縣)50鰲園(廈門)51老君岩(泉州)52西施洞(宜興)53虞山(常熟)

各城市景點平均排名

1上海(2)2無錫(16.33)3廈門(16.8)4杭州(20.82)5揚州(27.67)6吳縣(28.67)7泉州(29)8蘇州(30.38)9鎮江(32)10南京(33.86)11宜興(39.25)12高郵(43.5)13常熟(53)

27杭州

晚點了7個半小時的火車終於在昨晚十一點轟轟烈烈地駛達了杭州東站,出了站,二姑已在等我。經過了幾天的奔波,我又回到了杭州這熟悉的地方。

今天,一整天我都待在家裡。這個家已遠非長橋那個整天和小伙伴到處玩的家了。那年回杭師見 到了隔壁的的阿婆,而這些年也再未謀面,同學、朋友、老師,我不知道他們今天的情況如何。

有時我會想,真幸運,童年時在杭城度過,在西子湖畔開始了學業的征程。的確,杭州在當時像一個細心溫柔的大姐姐呵護著我這顆遠離了父母的孤寂的心。

今天,我已不再有當年的心情,而我是永遠不會忘記當年的感情的。

28浦園靜悄悄

阿軍哥哥送我到了車站,杭州東站是一座殘破不堪的車站,我坐在候車席中,閉目養神,連續兩個晚上不能好好休息了。

車到海寧,我便有了座。巫強在丹陽上了車,我卻沒有看到他。

輾轉一番到了浦園,卻沒有幾個人,以致讓我懷疑今天是否是該到校的日子,細一想,是了,這幾天,只有大二的一部分在這裡,人自然少得可憐了。

(《風雨下江南》至此終)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