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瑪沁(大武)--瑪多
想到能馬上看到阿尼瑪卿神山了,大家異常興奮,早早的起床,然後整裝出發.翻越黑土山埡口後向雪山鄉進發.在網上曾經介紹過在一個岔路口有一座大經幡,密密麻麻的讓人喘不過氣,特別壯觀.於是一路問路,幾經周折終於被我們找到了.只是眼前的景色有點另人失望,後經藏民介紹才知道,我們是今年第一批來朝拜的人,去年懸掛的經幡差不多都沒有了,如果到6,7月份,轉山的人都來了,滿山滿山都是的,就能看見那種景觀了.其實這樣已經很好了,最起碼我們是春天裡的第一批使者,想到這裡,都會忍不住地偷笑.大經幡處是藏民轉山(阿尼瑪沁神山)的起點.雖然沒有遇見轉山的人群,卻看見羊群們都來了,它們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遠遠的,就看見了阿尼瑪沁神山.阿尼瑪沁山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洲境內,主峰海拔六千余米,山體雄偉高大,白雪皚皚的峰頂直刺深藍色的天穹,團團的雲霧在山腰升騰,景色壯麗。亙古以來阿尼瑪沁雪山一直靜靜地聳立在群山從中,如以威嚴的將軍深沉地注視著他四周的勇士,默然無語。瑪沁山神進入佛門,似在蓮花生時期.章嘉國師的祭祀文中,提到瑪沁山神曾經在佛教大師座前立下信守佛教的誓言,此後,瑪沁山神一直是位著名的佛教徒和佛教的守護者。關於現在瑪沁山神的形像,是經過佛教大師的改造,按佛教密宗護法神像繪制出來的,山神色為白色,乘騎為一匹白馬,手中的武器是長矛。

(阿尼瑪沁神山)
雪剛開始融化,在這種路面行駛,車很容易打滑,而旁邊就是懸崖,危險可想而知,我們的車在冰河上小心奕奕地行駛著.這樣的路還要持續多久呢?還有多少難關在等著我們呢?神啊,你是不是在考驗我的毅力,試探我的信念,在遠處看我如何抉擇呢?再多的困難我都不怕,我不是一點點在靠近你嗎?原諒我的姍姍來遲,因為我是如此的笨拙,路途又是如此坎坷,但畢竟我還是鼓足勇氣,堅定地一步步朝你走來.

(路)
歷經艱辛,我終於來到了你的面前.此刻,我的心是阿尼瑪沁山腰的一株雪蓮,雖然它說:這一世,我渡不了你.但我仍迎著風,一點一點洗去自己前世的罪孽.我在你面前呼喚瑪沁的名字,可是你沒有反應,是你沒聽到嗎?那是偉大瑪沁的聲音呀!每當瑪沁的誦讀響起,梳理羽毛的小鳥都會停下來跟著哼唱,所有眾生在它的法音中是多麼幸福快樂.微閉雙眼,感到風吹過吉祥的光,溫暖著我的身體,睜開眼看,你卻不在......

(阿尼瑪沁神山)
離別總是在你不注意的時候悄悄來臨,就像現在.再看一眼,然後再看一眼,我忍不住看了又看,直到再也無法看清它的模樣.

(阿尼瑪沁神山)
出來的路和進去的路一樣難走,難道它也在試圖挽留,也依依不舍嗎?車一直顛簸著,我們一直在上車下車,司機也一直高度謹慎駕駛著,向大武鄉駛去.途徑一個美麗的水灘,大家誰都挪不了步了,在水邊嬉鬧,曬著太陽,發呆.休整後繼續上路,沿途所看到的風景,美不盛收.

(隨景)
走了3個小時的土路,在下午5:00終於踏上了國道,來到了花石峽.花石峽,藏語稱“作干納哇”,意為犏牛的角,這裡海拔4200米,因為峽谷中石頭上有各色花紋,漢語叫做“花石峽”。這裡天氣變幻莫測,它與青藏線上的五道梁齊名,被稱為214國道上的“鬼門關”。在鎮上加好油,又開始馬不停蹄地趕路,終於在天黑前趕到了瑪多縣.瑪多是海拔最高的縣城,海拔高度4200米.瑪多縣的緯度和可可西裡一樣,含氧量極低,再加上生態環境正日趨惡化,已成為危及當地人民生存、困擾全縣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最大障礙.該縣惡劣的自然條件和不當的人為因素導致了整個區域生態系統極端脆弱的嚴酷現實,在青海省乃至全國頗具典型性.一個高原小城,就一條主街,最大的建築似乎就是三岔路口的一個電影院.城區藏民為主,有川菜館,味道還不錯,就是米飯都是夾生的,據說還是高壓鍋煮的飯。整個城市居民估計不超過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