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看麗江

作者: wf666

導讀第三只眼看麗江 四月麗江行之四 在麗江足足呆了四天,沒有離開這個古鎮。美麗的麗江給記憶留下了許多美好的瞬間,足以讓許多年後還能細細回味。然而,行程結束後,也能夠找出些許不盡人意的情節,令人非常失望,有的甚至已經深深地影響到了麗江古鎮的印像。 反彈麗江之一:商業化演繹到極至的一個城市 商業化演繹到極至了,就只剩下一個:俗. 麗江就是這樣一個城 ...

第三只眼看麗江

四月麗江行之四

在麗江足足呆了四天,沒有離開這個古鎮。美麗的麗江給記憶留下了許多美好的瞬間,足以讓許多年後還能細細回味。然而,行程結束後,也能夠找出些許不盡人意的情節,令人非常失望,有的甚至已經深深地影響到了麗江古鎮的印像。

反彈麗江之一:商業化演繹到極至的一個城市

商業化演繹到極至了,就只剩下一個:俗.

麗江就是這樣一個城市.在麗江最負盛名的古鎮,這種感覺無處不在。

幾乎成為麗江代名詞的大研古鎮,建築確實有點民族風情,走進去也有感覺,但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店鋪,出售一些打著本土招牌其實不知從哪裡調來的冒牌麗江貨。在這裡漫步,已經無法找到逛古城旅游放松心境的目的了,仿佛置身於一個超級大賣場(只不過這個賣場的所在極具原生態),現代人的喧囂聲已經將古鎮原本的清古抹得淡如塵煙,令人無法去細品古鎮的悠遠。

從介紹上知道,許多來自大江南北的游人游玩之際就地落草,成了一位半經營半游玩的高人。實際上,諸多所謂的藝術家在這裡安身大隱只是一種噱頭,最關鍵的目的就一點,狂賺游人錢.或許,真有那種准備隱入的人在後來也被同化了。

不管是大研古鎮還是束河,幾乎已經找不到一位本土納西族人開的店,都是來自大江南北的商人。當然也有個別或許屬於本土的小店,要找到幾乎可以用中彩票的概率來形容,其中有一家姜糖店似乎屬於此類(也還是不能明確)。這些商人們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發揚古粹。就一個念頭:賺錢.一位納西族的服務生告訴我,他們當地人都將房子出租給外來人,年租金達到數十萬元。想想,僅房租一項就數十萬元,這般沉重的負擔不轉嫁給游人還轉嫁給誰呢.

又說,在舉世聞名的四方街,純粹的納西族老人如千年前般的起舞,其實早已成了一種應景.一位知情人表示,他們都是當地旅游主管部門花錢請來跳幾下,為了表示民族精粹千百年來的傳承.其實,不費力地看看她們臉上的神情就可以明了,只是一種應付,職業化的應付.

還記得在束河古鎮吃的最後一餐晚飯,年輕的女老板一邊與一位來自首都的藝術家模樣的游人大談藝術,大談自己如何從京城一份穩定職業者到辭職來麗江實現一份藝術的追求,高尚得幾乎不食人間煙火.另一邊則對游人狂舉刀,舉個親身經歷的例子,在該女藝術家的小店裡,添一碗飯竟然高達10元,足足可以買上近十斤大米,數十斤米飯了.當時的感覺就是,店主一面談藝術,一面狂砍人,並且是笑著開砍.

再說一個親身經歷,在束河古鎮,給一位賣小玩藝的納西族老人攝像.這位老嫗立即老練地將臉遮住,極不配合.嘴裡還念念有詞,為啥不到我這裡買東西吶.

反彈麗江之二:餓著肚子逛美景說不出的無奈

在旅游景區,逛美景、品民俗、嘗美食,完全不可分割。然而,在麗江這個極具民俗風情的美麗城市,吃竟然成了一個很費心思依舊不能如願的難題。

先說攻略上各路高手大力推薦的雞豆涼粉,灰灰色的,拌得倒是好看,吃起來卻很是膩人,在嘴裡糊糊的沒有一點味道。再說麗江粑粑,也是難吃得很,就是一塊做工粗壯的餅狀物。至於過橋米線,比起江西撫州的泡粉來,味道真的不知道差到哪裡去了。包括在一家極負盛名的連鎖店總店品嘗了水蜻蜒、竹蟲、蜂蛹等極富特色的當地特色食品,做法也非常單調,僅僅過下油鍋,就拿出來品嘗。

在麗江幾天裡,最費心思的就是琢磨如何吃、吃什麼。但是不管怎麼吃,不管在餐館點菜、酒吧點單、排檔點特色小吃,統統難吃得令人難以忘記。那時節,想起江南的吃,就感到親切。到最後實在沒有胃口了,只有躲進肯德基去吃快餐,在千裡之外竟然淪落到了吃肯德基的境地,想來都是一種無奈。

才到麗江時,趁著黃昏找到大研古鎮,馬上就被路邊的各式叫賣小吃挑起了胃口。實在經不起烤得焦黃的烤豬誘惑,找了一家飄香小店,花70元切了一盤實實在在的肉,吃起來竟然是肥而不膩又香又脆,直呼過癮。那時分,總認為在麗江除了美景就是無盡的美食了。沒想到的是,那次只有肉的晚餐成了麗江之行最美的記憶。

(不過,在官房大酒店的自助早餐還真是值得推崇,不論是牛奶、甜味粑粑、過橋米線,都比外面所謂最地道的所在弄得好吃。可惜僅限早餐。)

反彈麗江之三:適合旅游但不適合生活的城市

地處高原,麗江的天氣著實不敢恭唯,白天黑夜反差極大,應該有十幾度幾十度吧,完全應合了一種說法:白天是夏晚上是秋。白天陽光熾熱,沒有任何雲彩遮攔,灼烤著大地萬物,穿一位襯衣都感到熱。但是,一到晚上,雪山刮來的風用凜冽來形容都不為過,外套毛衣都有需求。

當然,天氣差不是麗江的錯,地處高原,側傍雪山。所以當地的居民都是皮膚黝黑,外來游人帽子衣服一樣都不能少。

極度反差之下的行走自然是疲憊有加,很多時候幾乎都是一種煎熬。

回首,走出古城,可以看見平靜似水的古鎮表面下,潛伏的是一種受各種外來種類影響和刺激下產生的浮燥。這種浮燥一如麗江的陽光,灼烤著這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不安份情結處處存在。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