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Scuba Junkie的伙計們:這家潛店有兩個老板,一個是負責預訂的蘇格蘭人Ric,和另外一個光頭佬德國人Tino是合伙人,而店裡的教練、潛導來自各個國家,例如法國、英國、南非、澳大利亞,大都是臨時雇員。我們這組的Instructor叫Che[發音應該是chay],南非人,一口雪白的牙齒,笑起來很陽光。Che是個很好的教練,短短的兩天時間教了我們很多東西,對我這個水性不好的人特別給予耐心指導。話不多,但挺幽默的,說笑話的時候我們樂得哈哈哈但他自己從來不笑。在水下帶我們Fun Dive的時候,基本上是背對前方面對我們,又指給我們看好玩的東東。學業完成前,我通過了理論考試和全部水下的技能考試,但沒有通過Floating10分鐘(我根本就不會踢水),而且在水下表現緊張,有些動作需要做兩遍才能完成,他和我溝通後,覺得我在發生事故時自救能力還不夠,給我發的是最初級的Scuba Diver證,而其他學員都獲得了Open Water Diver證。不過我倒並不怪他,我這次時間太匆忙,教程四天的課程我僅學習了兩天,自己水性又很差,沒拿到這個證說明他還是挺負責的,不是那種給錢就隨便發證的教練。
第一天去Sibuan還有一個帥哥助理潛導Jim,跟在最後幫Che看著我們這幫學員,後來才知道Jim是澳大利亞人,第二代亞裔移民,父親是印尼人、媽媽是華人。第二天去Mabul, Jim也在船上,不過今天他的角色也是學員,他跟著另一個Instructor學Rescue課程。換了一個助理潛導,英國女孩Debby,滿臉雀斑,嘰嘰喳喳的,瘦小但是很活潑。潛店裡的很多助理潛導都是臨時雇員,通常都是潛水愛好者,帶著器材周游世界。在潛店打個短工,工資很少,但吃飯住宿不用錢,出海潛水不用錢,各個潛點又可以去很多次。Instructor回到店裡不用再干活,而他們是什麼活都要干,潛店的工作很忙很累,用她的說法就是:Like a slave。
匆忙中結束了兩天的課程,第三天去Sipadan,總共有兩隊人馬,除了我和我老公這兩個beginners,其他人似乎都很專業,都帶著自己的全套裝備和攝影器材。潛導Paul帶著一對在俄羅斯工作的英國老夫婦(大概60歲,Super!)和一對香港籍塞浦路斯裔情侶和一個單身英國佬,另一個法國女潛導Sandra(她是Che的女友,體形相貌有點像美劇《LOST》裡面的Kate),帶著我和老公、一對法國情侶、一個單身法國佬(長得像《LOST》裡面的Locke),他們基本上都開法語,把我和老公晾在一邊,不過也很正常,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但這兩個潛導的水平似乎麻麻地。塞浦路斯女孩下水後發現氣瓶和BCD的聯結有問題,氣瓶掛不住,又浮上來。Paul把綁帶拆開,發現是帶子上的一個塑料帶扣斷了,但是船上沒有備用的,幸好,那個單身英國佬有備件,但是Paul和Sandra照著另一個BCD的綁帶裝了15分鐘,都沒有把綁帶以正確的方式繞上帶扣,結果我老公出馬,兩分鐘解決了問題。這並不是困難的事情,而且潛導不是應該比我們更熟悉裝備嗎?
詩巴丹第二潛結束上船後,我就聽到兩個潛導在悄悄說發現少帶了兩個氣瓶。中午在詩巴丹島上吃中飯,過了一會,Paul向我和我老公走過來,說第三潛開始的時間有點晚了,考慮到我們明天11:00點要搭乘飛機,為防止潛水病,建議我們不要潛第三次了(而上午在船上我和他討論這個問題時,他說沒問題的)。老公計算了一下時間,完成第三潛到起飛剛好有18小時(這是最低限度,24小時比較好),就說我們還是希望完成這個潛點,不想放棄。Paul也沒轍,自己想辦法去了,後來他從其他潛店的船上借到了一瓶氣。塞浦路斯女孩身高大概1.55米,非常瘦小,肺也超小,但水平挺高的,她潛完第二次上來,230bar的氣瓶居然還剩下150bar,於是女潛導Sandra就用這支瓶了。前兩次下潛她知道我水性不好水平低,所以挺留意我的,經常牽著我,這次她對我說,她自己只有150bar氣,不能再拉著我了,要我和我老公手拉手在一起,不要游太遠。老公經常要騰出手去拍照,我知道不能太依靠他,加上最後一潛只有15米,我反而表現很好,抱著手,在水中慢慢遨游,靠呼吸調節上升下降,東張西望,很是過癮,真正體會了潛水的樂趣。可惜老公肺活量超大,在我還有80bar的時候,他只有50bar了,Sandra示意我們倆上升到水面,而她帶著其他人繼續Dive,差不多又過了15min才上來。郁悶S我們了……菜鳥和老鳥的區別。
詩巴丹第一潛:25米,白鰭鯊、海龜、海狼風暴。

(白鰭鯊)

(白鰭鯊)

(大海龜)

(隨時准備逃跑的大海龜)

(海狼(梭魚)風暴 照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