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紀-hellhunter%arrow
新疆在印像中是一個遙遠的地方,一個偶然的原因,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輕松到了新疆,收獲得卻不僅僅是驚喜。
2001年8月18日
新疆之行開始的極為順利,不僅一出門就有出租車,而且即使在大塞車的情況下仍在8:45到達機場。由於旅行社安排的問題,在機場等導游時有點不耐煩,但在飛機上卻彌補了一切。從冷盤、主食、甜點到水果,享受到了酒店式的服務。飛機最初在雲層上飛,從2:30開始進入高原區,可以看到大片的黃土被水衝得溝壑縱橫,隨著地面變得越來越平坦,黃土也開始向沙漠過渡,間有小塊綠洲,也有雪山,但因融雪的關系,並不晶瑩。靠近新疆時,綠洲增多,間有筆直公路聯系。經過一似月亮湖的地方後,黃色的土地上出現白色的線條,頗為美麗。當飛機靠近烏魯木齊開始下降時,可以看到大片的水草,烏市不愧為“優美的牧場”。
從飛機上看綠洲極為方正,黃色和綠色相間,有的可以看到有路和外界相聯,但有的周圍只見大塊沒有人煙的荒地,不知當地的人們如何出入。
3:45分走出機場,迎接的是中午的太陽,除旅行團外,機場上沒有什麼人,並且以廣東人居多。從機場到市區,路邊的房子很方正,人不多,有七十年代的感覺,因不能按原計劃去天池,故去了二道橋市場。
二道橋市場附近是維族聚居區,賣東西的以小孩居多,除小刀和花帽外,其它物品如絲巾等很難說有什麼特色。但新疆也夠時尚,廣州的品牌這裡都有,價格也不菲。除清真寺外,街上建築也不具有異國情調,火柴盒居多,也有高樓大廈。偶有維吾爾族婦女從街邊走過,長長的裙子,長長的袖子,用黑色或白色的紗遮住臉部,只露出一雙眼睛,阿拉伯人的打扮。
8月19日
一出烏魯木齊市區,即遇見戈壁,並不是想像中的黃色,而是一整片的灰青色,並連帶了整個天空。路的兩邊全是砂礫,間或有草叢,光禿禿的山上,只能從近處看有星星點點的草,也有小片的黃色向日葵和金葉銀花的沙棗樹,偶爾能看到駱駝和羊群。去吐魯番的高速公路修得極為平整,但只修了一半。路途經過中國最大的風力發電站,雖然有些工業化,但在平坦的戈壁灘上,無數的白色風車向著不同的方向,為單調的戈壁增添了不少色彩。
高昌故城即使以現在的眼光看也是一個頗具規模的城市,極度的干旱少雨才使其得以保存。長年的風化也使其與內地的古城不同,乍一看只是滿目的黃土。我們去的那天太陽炙烤著大地,據說地表溫度有五六十度,同行的有兩三個人都掉了鞋底。但汗出的並不多,極為干爽,只是水分的消耗量很大。故城保存最好的是一個寺廟,圓形的線條極為簡潔,卻也可襯托出它的龐大。當時的人對科學已有了較好的理解,對講經廳做了十分有效的防回聲處理。在故城的盛時,佛教盛行,寺廟旁邊的高處據說是唐玄奘的講經台,在他取經的路上曾在此為高昌國王講解佛經。
故城多塵土,有驢車往返接送游客,號稱“驢的”。我們坐的那輛車的車主為了多接客人,在我們游城時並沒有和其它車主一起在外等候,而是在我們被炙烤了半個多小時以後,才將我們和其它一輛車的游客並在一起,最終的結果是可憐的毛驢超載了,在細軟的黃土地上蹣跚而行,最後任憑如何吆喝,仍是紋絲不動。我感到與心不忍,便下車步行,後又有幾個游客下車,毛驢才最終邁開了腳步。這時車主的兄弟從後面趕來,免費將我們送到了門口。
柏孜克裡克千佛洞建在山腰,洞窟之間的高度相差不大。雖經宗教戰爭和盜窟者的雙重破壞,在洞窟仍看到了我見過的最美麗的佛教壁畫。回鶻人本信奉佛教,後隨著伊斯蘭教的傳入,雙方經常發生戰爭,在這一過程中,佛像便成為戰爭的犧牲品,大部分的眼睛都受到破壞。近代以來,德國日本和英國的盜墓者,在對壁畫進行了大量的切割破壞後,又用黃泥塗抹了壁畫,致使現在也沒有很好的技術對其進行清理和保護。在一個洞窟中,用現代的技術對一幅壁畫進行了實驗性的清洗,但效果並不好,仍有剝落。這幅清洗好的壁畫有著聖母一般平和的表情,讓人忍不住要向他訴說心事。
柏孜克裡克千佛洞因開采的時間較長,從中可以看到當時社會和繪畫技術的變化。按開采的早晚不同,壁畫的顏色從單色過渡到彩色;從壁畫的內容可以看出唐代文化對當時的影響,壁畫中的人物面容豐滿,符合唐代以胖為美的審美觀念,但人物雖穿唐裝,卻有著筆直的鼻梁和紅色的頭發,可見當時 處於民族融合的時期。
火焰山綿延很長,據說上面寸草不生,溫度高時可烤熟雞蛋。經過了高昌故城的炙烤,在火焰山下並不覺得特別熱。葡萄溝的神奇在於它的位置,在寸草不生的火焰山腳下是看不盡的青青翠綠。它的一切從自然方面來講來源於天山雪水,從人工方面來說來源於“坎兒井”工程。葡萄溝的一切和照片中的一模一樣,和想像中的一模一樣。從沒看到如此多的葡萄,也從沒看到如此貼近人的葡萄,到處都是滿目的翠綠和熱情的維吾爾族人。一個有著棕色頭發的賣葡萄干的男孩對我說了半天,我仍未搞懂那種葡萄的名字,只好笑著說他們說話像唱歌,我聽不懂,沒想到旁邊一個人真得唱起歌來。在坎兒井,幾個維族人在聊天、喝酒,興致來時即興唱歌,並很熱情地邀請我加入,那種對生活的平和的態度真使人羨慕。維族真是一個天生樂觀的民族,他們的幽默是在骨子裡的,這一點在他們的音樂中即可發現。
蘇公塔本身就是友誼的像征,雖然是用土夯建而成,但有著漂亮的典型維族菱形花紋,塔身直上雲霄,四周都是葡萄和曬葡萄干的屋子。這種屋子以磚砌成,四周鏤空,正符合了這裡干旱少雨的天氣,可以將葡萄放在屋內的架子上風干。塔邊有一清真寺,也是以土建成,並沒有什麼裝飾,整個建築是一方形,門口呈伊斯蘭風格,從整體上看與在烏魯木齊看到的漂亮的清真寺極為不同。
跟團旅游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接觸不同的人。在吃飯時和幾個台灣人聊天,雖對對他們的很多觀點不予苟同,但他們對身為一個台灣人的自豪和對政治的關心給了我很深的印像,對於台灣現在這種不景氣的經濟,他們深信會很快變好,十分樂觀。晚上入住的坎兒井民俗園極為舒適和有民族特色,盡管有意料之外的停電,但也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友好談話的氣氛,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相互熟悉的機會。
這一天是新疆行程的真正開始,我總感到一種東西正在消失,而自己也很怕看到滄桑的臉,也討厭用一種優越的心態看待周圍環境的人。
8月20日
早餐是在吐魯番吃的,在這裡我第一次發現一個民族活得如此精致,連馕上都有著美麗的花紋,在房屋的裝飾上是漂亮的伊斯蘭對稱花卉圖案,並是漂亮的金色。
出吐魯番後,汽車在戈壁上行走,滿面的灰青色,但隨著汽車的穿行,山勢不斷地增高,突然間一片金色的沙子從山坡泄下,像凝固的音樂,不能僅僅用漂亮或者是壯觀來形容,只是不知道這沙子從何而來。山上沒有什麼植物,車子在懸崖和峭壁中穿行,看到的唯一的人的痕跡是高高聳立的電線竿,有的就建在峭壁上。在山中路況還較好,但又回到戈壁灘後,只有斷斷續續的路,有時候並沒有路,只有車碾過的痕跡。只是此處的戈壁與前一天的不同,上面長滿高大的綠色草甸,相比一下,更有生氣。這裡可能雨水較多,我們在路上走時,下起了大雨,路上都是積水,水花從車邊濺起。幸運的是到達博斯騰湖時,迎接我們的是美麗的太陽。
博斯騰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從九八年開始開發,周圍並不很成規模。從湖邊看,博湖有著一望無際的湛藍湖水和細軟的沙灘,足以和海水譬美,並有各種水上娛樂設施。湖中浪較大,快艇在其上跌蕩起伏,感覺契意。穿過大片的蘆葦蕩,可到達湖中心的鳥島,島上有沙灘和蘆葦,間有沙漠上特有的紅柳,奇怪的是作為耐旱植物它居然能在有如此充沛的水的地方生長。島中心的蘆葦地上停著許多水鳥,人一經過,群鳥振翅高飛,第一次在野外看到如此多的水鳥和蘆葦。博湖盛產一種叫五道黑的魚,可能因為新鮮的關系,午餐的炸魚和炸蝦十分美味。
從博斯騰湖到鐵門關的路上,呈典型的濕地地貌,路邊有大片的蘆葦,除楊樹外,主要的農作物是向日葵,迎著太陽,開著鮮艷的花。鐵門關號稱二十六關之一,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口,現已荒廢。山頂有一人工水庫,可乘船直達蓮花湖。孔雀河的河水在此也顯得十分充沛。仿制的鐵門關建得十分粗糙,盡管有王震的題字,但沒有將軍的氣勢。印像深刻的是關後那條並不成路的小路,那是張褰出使西域時所走過的路,那是絲綢之路,歷史中多少人、財、物從這條小路上走過,但現在只剩下無言的山和石。
從鐵門關返回庫爾勒的路上,看到了圓圓的落日,銀白的色彩讓你可以用眼睛直視,並不刺眼。庫市的建築與全國的其它城市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勝在干淨。雖然在庫市只吃到了味道一般的羊肉串,但我卻喜歡那美味的炸馕。
8月21日
清晨的庫爾勒市一片寧靜,道路整潔,行人閑適。從庫市出發,沿著筆直的公路,可以看到十分明顯的戈壁向沙漠過渡層次。最初的表現是戈壁的灰青色變淺,後來沙子開始增多,出現白色的鹽堿地,長著一望無際的低矮蘆葦和紅色沙柳,間有綠色的胡楊,與戈壁相比,更有生氣,顏色也更為明亮。隨著汽車的行進,以公路為界,兩邊的景色也各不相同。一邊地面已經龜裂,在太陽下泛著白色的光,一面卻因有蘆葦和紅柳而顯得生機勃勃;一邊是顆粒狀的砂礫,一邊卻平坦無比,風吹呈現水紋狀。在沙漠的邊緣,只要有綠色,就會有村落,有牛群,並將“三個代表”的思想貫徹到底。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是新疆的重要產棉區,盛產長絨棉,是當地的主要農作物,我們去時棉田一片生機勃勃。
塔裡木沙漠公路的起點在巴音郭欏蒙古自治州的輪台縣,筆直的公路直穿沙漠,最初兩邊不見固沙設施,白色的沙上長滿沙柳,通常一個小沙包上就有一棵。在紅柳開始減少的同時,胡楊樹開始增多,在塔裡木河附近,有成片的胡楊林。大多數胡楊樹的高度差不多,只是有的干枯,有的粗壯,據說干枯的胡楊樹有水後能繼續生長。因現在不是胡楊葉黃的季節,相比這下,干枯的形狀特別遒勁有力,並且好像只有他才能與沙漠相配,才能體現沙漠的荒涼和力量。胡楊樹的葉子細長,林中的沙細軟如泥,在太陽的炙烤下,胡楊倔強地生長。隨著胡楊樹的減少,開始出現流動的沙丘,胡楊的高度也明顯降低,塔裡木公路是世界上在流動沙漠中修的最長的一條等級公路。理想中的沙漠是一望無際的黃色,沒有什麼植物。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是真正的沙漠在中午的太陽下泛著白色,並且有植物在頑強地生長,雖然綠色中仍帶著黃,雖然有的已經干枯,但仍是一種生命。
在塔裡木公路的零公裡碑附近,有著一望無際的沙丘,有的地方平坦如鏡,有的地方呈現水紋狀,偶有紅柳長在上面。赤腳踩下去時,細軟的沙子可以沒到小腿。開始時並不覺得很熱,並且那微燙的感覺可以沁人心脾,但有的地方,燙得我連腳都不敢放下,同行的台灣男孩好心地將他的涼鞋讓給我,船似的鞋子讓我在細軟的沙上土寸步難行,最終還是赤腳在沙上跳來跳去,卻恨不得將整個身子埋到沙裡去。 雖然是在正中午,但在沙漠中並沒有想像中蒸發得那麼厲害。
塔裡木河旁邊有沼澤,有著茂盛的綠色。河灘也是泥灘,可以感覺到河水混著泥沙,塔裡木大橋河段可能處於上游,河水比較充沛。路邊有維族人開的小吃店,桌上鋪著顏色鮮艷的花絨台布,新鮮的羊肉掛在灶邊,每份拌面的上面都有鮮紅的西紅柿。
汽車駛出塔克拉馬干沙漠後,便沿著戈壁向庫車行駛。庫車是龜茲國的國都,有有名的庫車大寺。在庫車附近,在新疆第一次看到路邊的清真寺,土質的寺身,兩邊對稱,圓形寺頂上有新月標志。穿過庫車的市區,路邊有茂密的楊樹林,樹杆筆直,葉小,形美,更為奇特的是在楊樹的盡頭,在毫無過渡的情況下,突然出現戈壁,不僅沒有樹,而且也沒有路,汽車在戈壁上沿車碾過的痕跡行駛,正應了那句話——世上本沒有路,走得人多了才有了路。
克孜爾哈漢代烽火台是為保護絲綢之路而建的,從現代的角度看,烽火台並不算高,但夯實的台身雖經兩千年的風化,仍很結實,並且仍能看到夯建泥土的層次。從烽火台下來,沿途呈雅丹地貌,是長期的風化而形成的獨特地形。隨著汽車在山谷中穿行,旁邊的山因風化而有美麗的斜形線條。有的路段較為陡峭,為給對面的解放軍運煤車隊讓路,我們的車只有在路邊等著。沿途的山上雖然沒有綠色,但並不覺得荒涼,而是十分壯觀。
晚上抵達克孜爾佛洞,因一群外國人占有了我們的房間,好不容易才安頓下來。佛洞四周有著線條優美的山峰,山下有美麗的白楊樹和向日葵,更為幸運的是看到半彎新月掛在山上,在湛藍的背景下泛著淺淺的白色。
8月22日
克孜爾千佛洞的早晨陽光是明亮的,與廣州相比,多一分清涼,少一分炙烤。與柏孜克裡克千佛洞相比,克孜爾的建築地點更為陡峭,更有層次。洞窟的類型以中心柱窟為主,盛時有二萬和尚在此修行。克孜爾的壁畫也受到了較大的破壞,但有的色彩仍很鮮艷,保存完整的有彌勒講法圖,與內地不同,壁畫中的彌勒身材十分苗條。
從克孜爾出發,地貌的變化豐富多彩,顏色精彩紛呈,天山在這裡有淋漓盡致的發揮。在戈壁,四面呈灰色,山上間有美麗的白色線條,有的地方植物較多,則呈淡淡的綠色,斜斜的線條十分整齊。在經過典型的雅丹地形後,鮮艷的赤沙山便出現在面前,干淨的紅色和山下植物的綠色形成鮮明的對比,如果稱為火焰山則更准確。天山神秘大峽谷雖也呈現鮮艷的褚紅色,與別處相比,不僅高度高,顯得更為挺拔,而且其線條不是斜線而呈水平狀或垂直狀,在藍天下色彩對比十分強烈。唯一的敗筆是在一絕佳風景處正立一牌坊,旁邊標明天山神秘大峽谷。
離開大峽谷後,低小的植物開始增多,間有樹木出現,隨著樹木越來越高大,草木也茂盛起來。汽車在盤山路上行駛時,路的一面有高山雪水形成一小瀑布,而另一面則是青青的草地和灣灣的流水,遠處有典型的天山杉樹,司機多師傅以特有的幽默和大家開玩笑。在小龍池,池水呈S形,有著七彩的顏色,杉樹的倒影印在池中,感覺就像一副畫。大龍池據說是西游記中小白龍生活的地方,面積比小龍池大,但池面沒有小龍池漂亮。
午飯是在路上吃的,吃的拌面是一粒粒的,還算美味。路邊有一片草地,可以騎馬,有一維族老人正在建房,旁邊有一巨大的木鉅。最讓人高興的是草地的中央有一棕色的小綿羊,只有三個月大,十分干淨,像剛洗了澡,穿著棕色的毛衣,有一張可愛而友善的臉和柔軟的小肚皮,現在想起來我還想抱抱它。午飯時有一馬車從路邊經過,拉車的白馬有一張溫柔的臉,帶著一朵紅花,從此後我發現所有的動物都很善良。雖然語言不是很通,但當地人都很熱情和友善。
午飯後,汽車經過一片楊樹林,林中是沙地,有樹木枯死在路旁也無人問津。之後,樹木開始減少,海拔升高,一路有雪山跟著。汽車在盤山公路上行駛,懸崖邊堆著大量的沙石,好像是建築材料剩下來的。穿過一個山洞後,水流較多,上游清澈,下游呈白色,可能有某一種礦物質。隨著水草的增多,開始出現草原,終於到了天山北部的巴音布魯克。第一次看到成片的羊群和牛群時,整車人興奮地下車照相,居然看到了白色的犛牛,遠處的雪山在夕陽下閃閃發光。草原的天是透明的,可以看到雲的陰影,太陽照到的地方則金黃一片。有一片雲正好從一山頭升起,從遠處看,就像火山爆發的樣子。
晚上在巴音布魯克的河源飯店吃完飯後,天氣尚早,山坡上的敖包激起了我爬山的興趣。由於山勢較為陡峭,在半坡時大部分人選擇了放棄,最後只有三個人爬上了山頂。從山坡上看,房屋都是土建平房,一片平坦。草原上有水流過,在夕陽下一片火紅。山頂的敖包是這次新疆之行看到的最漂亮的,也是最典型的,類似於藏族的瑪尼堆,上面掛帥滿經幡。從山上看,有牛在草原上吃草,遠遠的只是一點,近處的蒙古包的炊煙在慢慢升起,突然感覺人在自然中真是渺小,一生一世的追求,最終與那只悠閑吃草的牛有何區別。
8月23日
巴音布魯克草原是蒙古人的聚居區,當年的康熙皇帝將它賜給渥巴錫和他的後代。天鵝湖在草原的深處,是一片長著水草的濕地,因游人的不斷驚擾,天鵝的棲息地已遷至湖的深處,我們只能遠遠地看到兩只站立在水邊,據說這已十分不易。即使如此,我們到時正是清晨,游人稀少,靜下心來,仍可聽到天鵝清脆的叫聲,地面仍可看到天鵝毛和天鵝留下的痕跡。天鵝湖有美麗的色彩,藍色的水邊長著綠草,有的已經開始變黃,十分平整和開闊。附近水鳥很多,並有老鷹不時飛過。我們去的時候是陰天,有點點的雨星,但在離開時卻看到有一道彩虹將太陽包圍起來,就像神像上的聖光,也算意外之喜。
離開巴音布魯克草原後,汽車繼續翻越天山,在經過長滿草地和杉樹的懸崖和山谷後,到達有高山草原之稱的那拉提草原。與巴音布魯克相比,那拉提不僅海拔高,而且地勢起伏,色彩更為豐富,植物的品種更多樣,高矮各自不同。在葉子細長的草地中,有的植物有園形的葉子,並有各色小花,其中以紫色的居多,正才是我夢想中的草原。山上有杉樹,有與昨天同樣的水流從山中流過。在那位提附近,由於多花草,路邊也多養蜂人。
離開那拉提後,隨著花草的逐漸高大,鞏乃斯林場便出現在面前。鞏乃斯是天山風景的標志,即便是滿目的綠色,也有著明顯的層次。近處的草已在綠色中泛著淺淺的黃,而在其上卻是茂密深綠的楊樹,楊樹之上是淺綠的草坡,在這之上是墨綠的遠山,一路都像在圖畫中。在遇到第一塊麥田後,村莊便進入了人的視線。小麥已經金黃,有人在田中收割,成群的牛羊在村邊田頭吃草,,路邊的房屋仍是土黃色,標語以蒙文為主,除長滿青草的遠山處,其余一切與中國典型的北方村莊沒有什麼區別。
吃完午飯後,進入有塞外江南之稱的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伊寧是其首府。市區的建築仍是典型的中國城市建設,但以萍果樹作為市區的綠化樹木在其它地區並不常見,有的地方還有果實掛在枝頭。街上著民族服裝的人明顯增多,漢族在這裡好像成了少數民族。除中心道路外,馬車、驢車和汽車在其作市區道路上相安無事,間或也有人騎馬從旁邊側身而過,在清晨的街道上,蹄聲清脆。街上的人對人友善,水果顏色鮮艷,在一賣水果的馬車旁邊拍照時也有幾個小孩圍上來要錢,不居多少,之後會說一聲謝謝。
伊犁河是條跨境的國際性河流,由於適逢修路,兩岸煙塵滾滾。傍晚的伊犁河大橋是有名的觀日落地點,在河邊等日落時,有一家哈薩克族人在旁邊准備吃飯,對拍照的邀請友好地接受,並鄭重地整好衣衫。九點後太陽開始下山,淺淺的紅色映遍了天空,太陽也從刺眼慢慢變成金黃,在下落到一半的時候,有一線雲從中間將其割為兩半,但之後又成為一個金色的圓盤,到九點半,太陽才完全下山,以人為中心,有四分之三的天空都泛著紅色,河面波光鱗鱗。
8月24日
從伊寧到霍爾果斯的路上經過一水果批發市場,在那裡我才看到了何為新鮮的水果,色彩和光澤與超市中的明顯不同。路邊有燦爛的向日葵,成熟的瓜果堆在田邊。霍爾果斯作為一個一級口岸並沒有預料中的繁榮,因為不是開關放行的時間,偶爾有車經過,需經仔細的檢查關門才會打開。在霍爾果斯,透過鐵絲網可以看到對面的哈薩克斯坦,但只見森林,不見人煙。關口的旁邊有一賣東西的市場,規模不是很大,邊境的感覺不很強烈。
離開霍爾果斯後,行程開始出現一些陰影。不僅導游和司機的衝突明顯化,而且快到果子溝時,車輛被路政攔下,行程被耽誤了一個小時,更為嚴重的是一輛車在被罰二千元後,還要寫一罰款申請書,新聞看到的事情就在身邊發生。之後見到的果子溝更叫人失望,不僅不見果子,而且光禿禿的連樹木都少有,據說是因哈薩克斯坦的蝗災對此地破壞嚴重。最悲慘的是在塞裡木湖,一台灣同伴因腸胃不好被迫打吊針,不僅使大家失去了玩的興致,而且也使行程又耽誤了兩個小時,一直到午夜十二點我們才到達目的地奎屯。
塞裡木湖應是新疆最漂亮的湖泊。遺憾的是我們去時不僅沒有野花,而且沒草,據說一半是被蝗蟲吃掉,一半是作了冬季的備草。湖水極為清澈,有一牧民在湖邊招攬游客,對自己打水漂的技術十分自信。雖然當天沒有什麼太陽,湖水仍像一塊藍色的玉。有牧民在當地放牧,熱情而有理,蒙古包外面用羊毛建成,內有自制的毛毯,色彩艷麗,四周圍著美麗的花邊。美中不足的是攬客騎馬者人多,看到人時一窩蜂似的湧上來,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從塞裡木湖開始,兩輛車經常分開行動。在到奎屯的路上,有大片的戈壁,有鐵路從中穿過,旁邊有與沙漠公路相同的護沙蘆葦。隨著夜色的降臨,有星星在車窗閃爍,在離開家鄉後,第一次看到了勺子似的北鬥星。
8月25日
經過一個星期的奔波,早上起床後終於支持不住了,迫不急待地往家裡打了一個電話訴苦,但仍需進行馬不停蹄的行程。由於經過克拉瑪伊,行程中的道路修得十分平坦。印像中的克拉瑪伊很成規模,但沿途只看到大片的磕頭機,每次吸一公斤油上來,也沒有前幾天曾看到的煉油廠,並且油田是建在戈壁而不是在沙漠上。
午飯吃的是有新疆特色的大盤雞,據說很美味,但對我來說是沒有誘惑力的,不知人疲憊還是其它原因,從這一天開始胃口也明顯沒有以前好了。
可能因為到魔鬼城時正是中午,風化的土堆在太陽下一片慘白,與天山神秘大峽谷相比要遜色很多,色彩不豐富,形狀也不壯觀,更不見傳說中的鬼哭狼嚎。雖然表層的土有點板結,但仍有植物頑強地在上面生長。由於表層以下土質疏松,很難爬到高處。魔鬼城中有《天地英雄》攝制組的車進進出出,並沒有見到演職人員。
從魔鬼城到布爾津的路上,仍是大片的戈壁,與前幾天的不同在於草只長在隆起的小包上,並且比較茂盛,因之更有生氣。布爾津縣規模不大,但建設的十分干淨,據說這裡的烤魚很有名,我們住的布爾津旅游賓館是旅游局開的,從外面看別墅式的建築十分漂亮,但裡面的房間不大。
8月26日
從布爾津去喀納斯只有一百八十公裡的路程,但因是翻越阿爾泰山,汽車需在山路上行駛四五個小時後才能到達目的地。在喀納斯邊檢站附近,有一高山雪水形成的小溪,溪水清澈,冰冷徹骨。旁邊有一樹木高大的樹林,牛羊在林中吃草。過邊檢站後,由於正在修路,汽車十分顛簸,景色卻十分優美。與前幾天的青青綠草相比,阿爾泰山的色彩更為艷麗,也有不同於天山的自然景觀。路上的高山草甸顏色已經是艷黃,有的是深紅,各色花朵遍布山崗。最小的是一種白色小花,緊貼著草原而成為一個個花坪;黃色的不僅花形較大,而且長得也高大,將腦袋伸出了草原;紫色的是一種穗狀的小花,正可謂山花浪漫。在進入喀納斯湖區時,路邊全是長得高大的黃色小花,並且有一大片可愛的山羊停在路邊,正是理想中的草原,是記憶中的草原。
喀納斯湖因呈狹長狀,從近處看不像湖,倒像水流平緩的河流,並且與喀納斯河連在了一起。在整個新疆之行中,喀納斯文是重點中的重點,但卻平淡到了極點。在湖的四周,遠近各為不同,有大片的紅頂房屋,從遠處看,是散亂的一片;從近處看,是粗糙的建築。通常房屋的周圍都已露出泥土,汽車在揚起灰塵,牛羊在吃草,人在兜攬生意。據說現正在拆除近湖邊的房屋,但環境已是破壞了,缺少一種深山的感覺。
喀納斯湖邊是杉樹而不是白樺,湖水清澈,有的杉樹造型優美,也有專業攝影者在湖邊攝影。乘快艇可達喀納斯湖的第六道灣,但並不明顯,也可以遠遠地看到浮木長堤。兩岸都是杉樹,因是陰天,色彩並不強烈。在返程時,中間有一段湖面下雨,而其它地方都不下雨。
晚上的篝火晚會離湖邊不遠,有哈薩克和俄羅斯歌舞表演,放的音樂也是哈薩克音樂,頗具異國情調。但印像最深刻的是燃起的篝火,有火星直衝上天,並劈啦作響。本以為當天會很凍,抱著毛毯出門,雖然沒有充分發揮御寒的作用,但卻增添了一份篝火晚會的感覺。
8月27日
早上起來,天空便開始下雨,水龍頭裡的水也將手凍的冰冰冷,毫無收獲的一天終於開始了。本計劃去觀魚台鳥瞰喀納斯,結果因下雨取消了;又計劃去月亮灣,因下雨也取消了。漫山濃霧升起,牧羊犬也在無所事事的嬉戲。因另一輛車需從烏魯木齊送零件來維修,我們這輛車便提早往北屯進發了。我至今還在後悔當天不應該早走,而是應該到湖邊去看看,看看霧中的喀納斯,結果還是將一切留在了畫冊中。
回程的路上路過白樺林,由於天下雨,與昨天相比,白樺的葉子又黃了不少,空氣清新,只是雨仍未停,不能多做停留。
在邊檢站吃完拌面時,雨已開始停了,有煙霧從山上升起,如夢如幻。經過多師傅的努力,另一輛車也追上了我們。
吃完飯後偶然爬上了邊檢站旁邊的小山,卻發現了一個美麗的圖瓦人的村落。圖瓦人是蒙古人的一支,喀納斯是其主要聚居區,他們有著牧民中最美麗的木制房屋,尖尖的房頂是木的,房身是木的,籬笆也是木的。房屋散落在山坡上,錯落有致。
從邊檢站出發的路極為難走和單調,顛簸又沒有什麼景色可看。但在路過布爾津河時,河的兩岸楊樹婆娑,河水平緩而清澈,湛藍而透明,為平淡的一天增添了不少色彩。過布爾津河之後,一路沿著草原走,沿途有大片的向日葵,有的已成熟,有的在成熟,而有的卻正在開花。路邊有人騎馬策過,小麥已經金黃,正在收割。草原的顏色各處不一,有黃有綠,也有狹長的山一路跟著,從遠處看寸草不生,但在近處可以看到低矮的植被。黃昏時又看到了草原的日落,在空闊的遠方,太陽從金黃開始變紅,有一張紅彤彤的臉,最終染紅了整個天空。
北屯附近有個瓜果基地,路邊的瓜小山似的堆著,一塊錢可以買一只十斤重的哈密瓜。北屯是一個鎮,但感覺像個縣城,很成規模,住進北屯賓館後,感覺不是在新疆卻是在東北。
8月28日
早上在北屯感覺還是在東北,不論從周圍環境還是從吃飯方面 ,早餐的煎餅裡居然有辣椒粉。今天的日程從清晨開始就是趕路,開始時是富蘊草原,與以前的草原相比,十分單調,草已枯黃,牛羊也不多。經過一片戈壁後即到達火燒山,山並不高,有起伏,山體是紅色的岩石,有白色的線條,十分閱目,但因停車的地點並不理想,最終的感覺並不太好。
從火燒山向前,便到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動物自然保護區,據說其中的野馬是二十五萬美金一匹從英國和法國引進的。吃中午飯的地方是保護區的昌吉管理站,從公路向深處走便可以看到典型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沙子被植物固定,不能流動。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是固定和半固定沙漠,有人工種植的草和低矮的樹,現已枯黃,有些地方類似戈壁,但沙粒明顯泥土化。間有化工廠,也有改良的田地,種植的是低小的向日葵。在沙漠的邊緣棉花已進入采摘季節,有人在田中采棉,也有玉米地,一片金黃。
六點半經高速公路到達天池,山腳下的榆樹樹型漂亮,也有高大的雲杉,沿途有帳篷供游客居住。有一奇特的現像是無數的攬車在排隊上山下山,而車中卻沒有乘客。天池的水明顯不足,因是陰天,水的色彩並不好,但可看到博格達峰在遠處閃耀,感覺很近。附近有一瀑布,有水花激起,旁邊有高大的天山雲杉,密密麻麻。晚飯後本想為多出的一天做安排,無功而返。
8月29日
清晨起來,酒店旁的草地上有羊在吃草,可能是見人多的原因,並不怕人。早餐後按原計劃坐船去西王母廟,據說最初是丘處機修建的,規模不是很大,所點的香是高一點九米的高香。從廟前的空地可以看到天池的半島,池水碧藍如玉。回程沒有坐船,是爬山返回的。此山號稱去不歸山,有點陡峭。路是羊腸小路,一路都是山羊和綿羊。最初時是羊為人領路,但當人超過時,領頭羊就在前面等著,後面的眾羊也停下來,或等人走遠,或繞路而行。山上有植物長著黃色的葉子和紅色的果子,十分鮮艷。其實爬山的樂趣在於其過程,看到的是什麼只是其中的點綴。
從西王母廟回來時已十二點,是午飯的時間。但仍租車去了鍋底坑,據說是西王母做飯的地方。鍋底坑有典型的天山景色——杉樹和草原,哈薩克人和蒙古包。從鍋底坑可以在高處看天池,但形狀仍不完整,只是可以感覺到水很藍。
回烏魯木齊後,按計劃去了汗騰格裡清真寺、陝西大寺和紅山公園。汗騰格裡清真寺是維式風格,整個建築高高聳起,從外面看是壯觀,從裡面看是精致。開始時有人在做禮拜,無法進去,好不容易進去後,又很快出來。但仍可看到裡面的牆壁用阿拉伯文和對稱花卉細致地裝飾著,可以感覺到一種專注,一種忠誠和一種崇敬。陝西大寺是典型的中式風格,院子裡種著無花果,規模沒有汗騰格裡大,規矩也沒有汗騰格裡多,可以隨便進出院子。只是禮拜堂的門是鎖著的,看不到裡面。門上裝飾著艷麗的對稱花卉圖案。寺外有小店賣古蘭經,店主連碰都不讓我們碰一下,自己翻給我們看。
紅山公園有一塔是烏魯木齊的標志,是為治理烏魯木齊河而在清朝時建立的,但規劃保護的並不好,水髒路髒,是我在新疆看到的最髒的地方。
8月30日
早上本計劃去塔塔爾清真寺、南大寺和文廟,但在解放路轉了幾圈,清真寺倒是看到了幾個,目標卻沒找到,問人也沒人知道。看來烏市多清真寺,一般的人對寺名也無法分清。只好又回到酒店,吃完早餐後去天百名店和天山百貨轉了一圈,印像深刻的是食品部,全是北方點心,感覺親切。午飯後去二道橋市場買了一些水果,新疆之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