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人:語言是用來交流的很多地方(如酒店、銀行、超市,甚至博彩公司等等)的簡體中文標注都大過柬文標注,極易產生“根本沒出國”錯覺。但是實際上,當你用語言來交流時,就會發現英語才是共用的溝通工具。漫游在這個國家,你不難發現,最普通的TUTKTUK司機都能熟練地說和理解一些日常的英語對話。對於自己城市著名景點的名稱,有的司機甚至可以用幾種國家的語言來描述。TUTKTUK司機Ra跟我說:通常他們這些窮人家的孩子只有做幾年僧侶,才能擁有高學歷。干他們這行的,大多連小學都沒畢業。也許他們很多人不知道“information”是指“信息”,“cure”是指“線索”,可是他們懂得“driver”是指“司機”,“museum”是指“博物館”,“Phnom Penh”是指“金邊”,“clock”是指“時間”……足夠足夠了!學語言的目的不就在於此嗎?!Ra繼續和我閑聊說,等攢夠了錢,他計劃著一邊工作一邊去學中文。他並不十分清楚“中國人民熱情幫助柬埔寨人民”的過去,事實上,他學中文只是因為覺得“跟中國人用英語交流太吃力”。“中國來的人英語表達有點混亂,”Ra說,“而我熱愛我的工作,我要學習用中文跟他們交流,這樣可以讓我把我的工作做得更好。”

(僧侶的微笑)

(小女孩Saliy)

(人神對話)

(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