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曬拉薩

作者: zy0586

導讀曬曬拉薩 5/5日晚,我們落腳在東措國際青年旅館,49小時旅途的勞頓,在一場暢快淋漓的衝淋中化為平靜。以後就睡了。這一夜是那樣的漫長,我竟然到過了布達拉,到過了納木錯,到過了珠穆朗瑪……,升天入地,碧落黃泉,視覺在天堂是實實在在的,而身體在地獄卻是天方夜談! 拉薩算是經歷了兩回,一回就是5月5日晚到7日晨,另一回是82小時後納木錯回來的11日傍晚到13 ...

曬曬拉薩 5/5日晚,我們落腳在東措國際青年旅館,49小時旅途的勞頓,在一場暢快淋漓的衝淋中化為平靜。以後就睡了。這一夜是那樣的漫長,我竟然到過了布達拉,到過了納木錯,到過了珠穆朗瑪……,升天入地,碧落黃泉,視覺在天堂是實實在在的,而身體在地獄卻是天方夜談! 拉薩算是經歷了兩回,一回就是5月5日晚到7日晨,另一回是82小時後納木錯回來的11日傍晚到13日晨。 八廓街行走皇城根裡有宮廷行走,這是官封的,並不自由,而八廓街行走則是我們的自封,只要尊重當地的民俗,也就無所謂限制。 5月6日一大早,我們就已來到八廓街,潔淨的條石鋪就的街道,纖塵不染,晨風裡彌漫著燭香。游人很少,多的是紅衣袈裟的僧侶,和念念有詞,手持經輪沿八廓街順時針行走的信徒們。晨起的八廓街是最少銅臭味的,商鋪打烊著。我們也彙入信徒的人流中,默念心中的祈望。但我得坦白,我沒有信徒如此這般的虔誠,我六根未盡,雜念未除,心裡還惦記著我的瑪吉阿米。 漸漸的,人流中多了如我等模樣的游人,更有一些是逆向行走的。街道喧鬧起來,有了商販的吆喝。我們在一處攤位停駐,分別選擇若干心儀的飾物,我挑選了菩提石串成的手鏈,帶上,祈求平安吉祥!在拉薩購物,找零是決不用硬幣的,攤主在送我們六字真言的祝福後,不忘用紙幣拂拂攤位上的賣品,叨嘮著,開張了,開張了。 後來這串手鏈竟遺忘在日喀則的桑珠孜賓館,gloom!令我失魂落魄了好幾天。以致5月12日故地重游時,急吼吼再把她重新找回。多少事可以重來?至少這件事可以! 善男信女們心結的永久所在 大昭寺、小昭寺、色拉寺拉薩多的是寺廟,也多的是信徒! 大昭寺坐東向西,四層高殿,金碧輝煌。正門前的廣場,人擠人排滿了五體投地長跪磕首的藏民。一起一俯如波濤洶湧,其間蘊涵了多少憧憬,他們甘願無數次重復這樣的磕拜,只因為這裡是他們心結的永久所在!個別衣衫破蔽髒兮兮的藏族男女,支著羸弱的身軀,也置身於膜拜的人流中,他們可能來自偏遠的鄉村,三步一磕,五步一跪,日積月累來到拉薩,將有限的一點積蓄,換成菩薩的金身和長明的油燈。風燭般的軀體,竟有如此毅力,令在旁的我們多了種敬意,這就是脊梁,目光如炬,信念不死! 拉薩周圍的寺廟,燦若星辰,為何都要擠在大昭寺,其它寺廟不也有同樣的功德?! 其實寺廟地位各有不同,歲月鉤沉,拉薩這兩個字就是從大昭寺演變而來的,藏人將大昭寺為中心的八廓街一帶稱為“拉薩”,大昭寺儼然就是拉薩的代名詞。最早拉薩不叫LASA而是叫RASA,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講的就是山羊背土填塘建大昭寺的故事。而就是因為修建了這座神聖佛殿,四面八方的信徒都來朝聖,大家都認為這個地方是佛地,所以改稱拉薩(LA在藏語裡是佛的意思),這裡也成了拉薩的中心。另外西藏的寺廟多歸屬於某一藏傳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則是各教派共尊的神聖寺院。西藏政教合一之後,“噶廈”的政府機構也設在大昭寺內。活佛轉世的“金瓶掣簽”儀式歷來在大昭寺進行,1995年,十世班禪靈童轉世的金瓶掣簽儀式也是在這裡舉行的。 我們所了解的大昭寺,是從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開始的。公元7世紀,西藏在13歲便繼位的松贊干布的治理下,國力日臻強大。富有政治遠見的松贊干布先迎娶了尼泊爾的尺尊公主為妻,然後又派得力的大臣祿東贊前往長安請婚。公元641年,16歲的文成公主攜使臣,侍女,大量陪嫁物品及一些先進的技術和文化知識前往西藏。從此以後,唐朝和吐蕃之間的交流大大的加強了。兩位公主各自帶來了一尊珍貴的釋迦牟尼的佛像,作為最貴重的陪嫁。尼泊爾公主帶來的是釋迦牟尼八歲時的等身像,文成公主從內地的長安請來的是另一尊十二歲的釋迦牟尼等身佛像。藏民公認這兩尊佛像是最早進入雪域高原的佛像,然後為了供養這麼神聖的佛像,佛經,佛塔,松贊干布就開始修建西藏佛教歷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築物,便是大昭寺和小昭寺了。文成公主的十二歲釋迦牟尼等身佛像現在就供奉在大昭寺。 小昭寺相對大昭寺而言,小昭寺寒磣冷落了許多。我們是在5月6日路過,我只是在寺外投以關注的一瞥。聽進入的同伴介紹,小昭寺印像最深的就是圍繞著整座寺院的轉經輪。 小昭寺應與漢人聯系得更加緊密,公元7世紀中葉由赴藏的文成公主督飭藏漢工匠建造。原先的中原樣式,可能水土不服,幾經修葺,已逐漸演變成藏式寺院,現正殿供有尼泊爾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 色拉寺色拉寺是我們六天後的5月12日下午游歷的。其佛界地位崇高,與哲蚌寺、甘丹寺並稱前藏(拉薩)格魯派三大寺院。色拉寺依山而建,規模宏大,占地面積達114,964平方米,殿宇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色拉寺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藏傳佛教寺院的特點,壯觀大氣。 我們是衝著辯經而去的。我們快速地在寺院裡轉了一圈,竊喜人們出經殿時鼻尖黑黑的油印,而我們沒有同樣的禮遇。原本還想著多待一會,只是奈何不了長明酥油燈的酸味。寺院一側,人聲鼎沸,不時還夾雜著擊掌聲,這就是我們期待中的辯經現場。紅衣喇嘛們,或站立,或端坐,有神情自若者,侃侃而談;有嫉惡如仇者,疾言厲色。得理者,乘勝追擊;詞窮者,偃旗息鼓。激烈時,唇槍舌劍;平靜時,鴉雀無聲。也有故弄玄虛者,也有處之泰然者。更有攪局者,一個攝影者竟然置身於辯經者中間。一切有如大鳴大放年代的大辯論。 其實辯經是佛家用語,即出家人學習佛經時,為了加強對佛經的理解,采用一問一答,一問幾答或幾問一答的方式交流所學心得和所悟佛法。它是喇嘛們學習佛經的一個方式,辯經的場面在內地的寺院很難見到。僧人入寺後得先學顯宗,然後學習密宗,密宗主要以格魯派規定的五部大論為主,學完這些經典通常需要22-24年時間。如此精深的佛學典籍僅靠自己修習恐怕很難將它們完全記住,所以相互問答促進是非常有益的一種方法。 辯經使僧人們在枯燥學習之余,有一個show的感受! 丈量拉薩時空的大尺度標尺 布達拉宮、西藏博物館幾天下來的印像,拉薩是偏保守的城市,可能是地處邊陲,周邊雪山環抱,獨特的地緣造就了守舊的個性。布達拉宮和西藏博物館就珍藏了過去許多美好的時光,同時也成就了時空丈量者的美譽。 布達拉宮位於拉薩市中心瑪布日山(紅山)上,占地41公頃。始建於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時期,主體建築分為紅宮和白宮,紅宮居中,白宮橫貫兩翼。紅宮有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和各類佛堂及經堂;白宮部分是達賴喇嘛處理政務和生活居住的地方。主樓高115.703米,13層,東西長360米,南北寬270米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由寢宮、佛殿、靈塔殿、僧舍等1000間組成。宮內珍藏大量佛像、壁畫等文物,是藏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 “布達拉”,是梵語音譯,又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世音菩薩居住之處,所以布達拉宮又被稱為第二普陀山。從松贊干布到十四世達賴的1300多年間,先後有9位藏王和10位達賴喇嘛在這裡施政布教。 在拉薩的那些日子,曾經許多次仰望著你,布達拉,即便在大昭寺和色拉寺,也曾久久地把你注視,紅山上的布達拉啊!在你的足下留有我們轉經的足跡,你是我們揮之不去的記憶,你更是丈量拉薩乃至整個西藏的標尺。只是遺憾我們沒有能很近很近地靠近你! 布達拉宮,處於難以企及的高度,無論何時何地,都時時處處召喚著我們!對我們漢人尚有如此魅力,那對於藏人的感召力可想而知。 西藏博物館是我們決意要去的地方,她承載著西藏的歷史,是我們了解拉薩,了解西藏的絕好去處。豐富的藏品讓我們流連忘返。出土的史前舊石器、新石器,及以後的陶器、玉器、瓷器等,美侖美奐,其中蘊涵著藏族人民無盡的智慧。我們比較感興趣的是有著西藏濃郁地方色彩的唐卡藝術,我們在唐卡展台駐足了許久。唐卡即卷軸畫,是西藏地方繪畫藝術的主要形式之一。這種畫通常繪在絲絹或布帛上,因多描繪宗教內容,加上易於攜帶,所以在藏區廣為流行。我們現今所看到的唐卡,也稱之為布畫,她興起於佛教傳入西藏之後,伴隨著佛教在西藏高原的弘傳,外來文化藝術滲透,為唐卡藝術注入新鮮血液。她一方面發揚更新原有藝術特色,一方面汲取漢地或印度、尼泊爾等地之藝術精華,久而久之,成為別具一格的藝術流派。唐卡,是以嚴麻布或粗布作為底布。較為珍貴者是以絲綢作為底布。 我曾經醉心藏醫藥的歷史,藏醫主要源於像雄苯波的苯醫,印度醫學以及漢地中醫,公元7世紀後,藏醫經歷過一次飛速發展期。藏醫的解剖學、胚胎學有著令人驚異的前瞻,藏醫很早就有開顱術,很早就知道人類胚胎要經歷魚期、龜期和豬期。所謂魚、龜、豬,其實就是人類胚胎發育經歷並重復種系進化歷程最形像的說辭。西藏博物館為我提供一個學習的機會。藏醫史上有兩個宇妥·雲丹貢布,在這裡讓我能確切區分。公元7世紀的醫聖老宇妥·雲丹貢布著述有《四部醫典》,而新宇妥·雲丹貢布則為其十三世後裔,在公元十一世紀,補撰並修訂了藏醫聖經《四部醫典》。 在西藏博物館,我們看到了藏羚羊,藏野驢,岩羊等珍稀動物,好好珍愛動物吧,容他們一個自然的環境,不要總是碰面在博物館。 饕餮者的樂土 說拉薩是饕餮者的樂土並不為過,這裡星羅棋布的餐廳酒吧,雲集了藏餐、中餐、西餐、印度餐等各色餐飲,眼花繚亂,但窮其根本,不變的古樸率真底色,引無數曾經內斂中庸的各地來客,紛至沓來,在這裡敞開心扉,大快朵頤。雪域餐廳,瑪吉阿米,新滿齋餐廳都曾是我們就餐的地方,即便是納木錯回到拉薩,滿口的燎泡,也阻止不了上蘇大姐火鍋城撮一頓。哈哈,饕餮者嘴臉!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