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之旅—我的老撾行] 一、琅勃拉邦 靜靜的河
幾年前,在雲南梅裡徒步,當我翻過山,從飛來寺到達西當,我看到一條紅泥翻滾的河,我知道,它是瀾滄江。後來,我才知道,它在國外,叫湄公河(Mekong River),就是杜拉斯筆下的湄公河,她的中國情人,就在這條河上,給她永生難滅的印記。
老撾(Laos)的湄公河也嘩啦啦流淌,我順著小船,從泰北走向這裡,又沿著這條河,一路走向柬埔寨。而老撾,它的淳樸自然,及一些小販的精明,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我想,如果過幾年再去,該又是一番光景了。
一、琅勃拉邦·靜靜的河
從泰北的清邁(Chiang Mai),到老撾北部的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從一個國家的舊都到另一個國家的舊都,仿佛一場時間之旅。
在清孔的後半夜,我在夢中狂叫:“GRACE,GARCE,時間到了,趕緊起床。”她驚惶中醒來,問我:“怎麼了?”我有點明白過來:“對不起對不起,我做夢了,不是故意的。”我轉頭呼呼大睡,GARCE卻再也沒睡著,瞪著眼睛呆到天亮。她說隔壁那對兒老外一直在夜裡嘻嘻哈哈,吵到不行,還一直學貓叫,我卻一點都沒聽到。那是那對異國人的艷麗故事。
從GUEST HOUSE坐小貨車到河邊,辦了出境,搭小船到對岸,辦入境,在這裡才知道,其實根本沒必要提前辦好老撾簽證,完全可以在邊境辦理。然後我們走路到另一個河邊,再坐小船,開始了我們通往琅勃拉邦的旅程。
船上只有英國大胡子是昨天乘同一輛車的,也遇到了那對正熱戀中的男女,同船的另三個人,有兩個日本人,還一個西班牙人。日本男生和西班牙男士都很紳士,不時幫忙拿包,雖然大家語言交流並不順暢,但相處友善。
船是那種很窄的小木船,有點似中國古代的“一葉扁舟”,只是用發動機來開,不是人力,就噪音極大。我用紙團當耳塞,聲音仍然轟鳴。所幸沿途都是青蔥的山,雖然不高,卻有中國南部青山的味道,很娟秀。
小船在水中激起白色的雪花,我就懷疑起蘇軾的“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那要多大的風啊,詩人居然不怕冷,不過真是形像。
兩股激流中,有一道明顯的彩虹,有陽光的地方就能看到它,我又開始想像,如果蘇軾站在船頭吟這詩,英國大胡子肯定嚇死。他是個胖胖的一臉憨厚天真無辜狀的白胡子爺爺。
最後,每個人都被小船的狹窄空間折磨至發瘋。下午六點,才順利上岸,天還沒黑,但也已日薄西山。
我們先到了那家著名的Viradessa G.H.,發現因為名氣大,價格已經漲到6美金,而且一副愛來不來的表情,我們去附近繼續找,尋到一個家庭旅館,只要2美金,只是洗手間是幾個房間公用的,但是也很干淨。招呼我們的是個小女孩,10幾歲的樣子。
琅勃拉邦已經被大量的歐美人熏出異樣的味道。放好行李,只夠時間去夜市尋吃覓喝夾帶逛街,於是去了那個著名的夜市,淘了幾枚舊硬幣,法國殖民統治時期的,很喜歡,決定次日晚上繼續來淘舊紙幣。有一種很特別圖案的床單被罩,上面有很多小人兒,很有趣致,我們猜想與當地的某建築相關,而且的確非常好看,可惜價格太高,我們談不下來,只好放棄。
琅勃拉邦的夜太冷了,一路沒遇到這麼清冷的夜,不至於穿棉衣,只是有了炎熱的印度、泰國來比較,這裡的夜,要多加件襯衫了。又沒弄清公用洗澡間的水是怎麼回事,忽冷忽熱,後來干脆全是冷水,也湊合著硬著頭皮洗了。
琅勃拉邦是眾多來老撾的人的第一選擇。著名的夜市裡,她們睜大眼睛,盯住游客錢包。1:10000的彙率,我是說美刀與基普(老撾幣,KIP)。那個英國大胡子爺爺該開心了,他的一英鎊可以換近1萬8千基普。真是錢比錢,氣死錢!
第二天,天大亮,我才磨蹭著起來,與GRACE一同用腳丈量這裡的土地。琅勃拉邦雖是舊都,但面積並不大,而且走路有走路的樂趣,可以更自然方便地看周圍的人與物。
Royal Palace、Museum、Wat Xieng Thong、That MakMo、Phu Si Mountain,主要去了這些地方,其中最愛的就是Wat Xieng Thong(華通寺),它與皇宮僅一街之隔,有大概500年的歷史,是琅勃拉邦最古老、最著名的寺廟,也是整個老撾最有代表性的寺廟。主廟的屋頂一層層相疊,如果說提國那種圓塔式廟宇的屋頂是金碧輝煌有氣勢的,那麼,華通寺的風格,是另一種氣質,更有些典雅的書卷氣。
在華通寺,走到一座廟前,我腦袋轟的一下子,一瞬間,我明白了昨天夜市裡的圖案是怎麼一回事了,原來那圖案是取自這座廟的牆壁,那溫暖的粉紅色,那些有趣味的故事,有種無法形容的動人的力量。在寺裡,我們遇到了白胡子爺爺,他一個人悠載游載地逛著。琅勃拉邦就是這樣味道的城市,時間總是緩慢而悠長。
華通寺的游客不多,GRACE一貫拍照很慢,我就走到靠河邊的門那裡,坐在台階上等她。眼前是湄公河,我突然又體會到了時間凝固的味道,旅行中的寧靜總是平時喧囂生活裡無法想像和擁有的。
然後去蒲斯山(Phu Si Mountain),在那遇到了一起坐船來琅勃拉邦的日本人,簡單溝通了一下,大家都是後天的車去萬榮(Vang Vieng)。揮手告別,我繼續爬那座市中心的小山,沒走幾步,索性把鞋子脫下,光腳走在石板路上,這裡游客很多,我轉頭看見幾個歐美人也是這樣光腳走著,不由會心一笑。
蒲斯山可以俯瞰全城,還能看到湄公河的日落,日落時,沒人站到突出的那部分,因為一旦有人站那,就會影響後面的其他人。這件事上,我很喜歡他們的秩序。
還有個有意思的西瓜塔(That MakMo),說是像西瓜,才得名,我卻實在沒看出它哪裡像西瓜。我其實一直覺得北京最高建築京廣中心很像一角西瓜。
在西瓜塔買下明信片和郵票,晚上在夜市也淘來不少,還有幾張舊幣。回來時店主看我拎著,讓他女兒拿出一大堆給我,我挑了幾張,明知道不值錢,卻還是問他多少錢,他說免費送我。這是入老撾以來,第一次感覺淳樸及與世無爭——不是自己要占什麼便宜,而是不希望在異國吃虧。不曉得是不是那些有錢的歐美人及日本人將他們寵壞,他們總是會獅子大開口,把價格要到十足。以至GRACE經常一開口先告訴對方:我不是日本人。
次日我和GRACE都不大順利,先是她怎麼都找不到刷牙包,然後她的帽子又壞了,我則把我最愛的印度耳環丟了,GRACE把她那對兒換給了我。美金彙率略降,所有的商鋪都大驚失色,不肯再按1:10000的彙率換KIP給我們,其實卻不過是降了1.5美分。
坐一個輛迷你面包車去了廣西瀑布(Kuang Si Falls),車上除了兩個金發人,其他都是亞洲人,其中四個日本人,他們從上車鬧到下車。坐我旁邊的法國女士則喜歡說“no good”,比如還剩一個座位時,司機居然去接兩個人,那對老外夫妻只好另換了車,其實我也覺得no good。再如,路過一個村落,很多女人與小孩,盯著你讓你買布和掛飾,要價比高價的夜市還離譜。小小的一塊布開口就是20美金,一個男老外發糖吃,結果被幾十個小孩子團團包圍。村裡不見成年男人,大概都干活去了,說不定是進城打工去了。村子裡的房子,沒有翻蓋,還保存著淳樸的味道。這也都是鮮活的生活,在無奈裡,才會這樣抬高價,或糾纏住你。
終於到了瀑布,很普通,反而覺得不如國內的瀑布好看、有氣勢。據說11月是最佳時機,卻不太覺得,大概是想像中更壯觀吧。
那你知道琅勃拉邦最讓人感動的是什麼?沿街布施。那是整個老撾最特別最動人的一幕。
我那天4點多鐘就起床了,之前正在夢裡跟我公司的領導去炸美國的五角大樓,就被我自己設的鬧鐘喚醒。天還很黑,等了大約近1小時,漸漸有人出來,他們沿街或跪或蹲,手裡都有個竹籃,人越來越多,成為一個百米多長的隊。然後就有僧人們魚貫而出,從這些百姓身前走,從人們的手中接受布施,或是一些米,或是一些糖,他們神色安然,默默走過這條路。那一瞬間,你能感受到老撾最讓人感動的情懷。之前,也是那些見外國人就抬高價的事,讓我對老撾有了偏見,這一刻,我卻覺得,這樣的情境,的確是難得見到的,可是在琅勃拉邦的街頭,卻是每天都在發生,而且如此自然。
僧人接受完布施,都走了,布施的人們也很快散掉,開始他們一天的生活。我和GRACE走到一個推車前,那是一個賣蛋糕的,他用一個玻璃櫃子裝那些糕點。因為我和GARCE喜歡的食品風格從來都不一樣,所以各自問著價格,我突然對她說:“這個蛋糕才1000基普。”那個賣東西的人用很標准的中文重復我的話“這個蛋糕才1000基普。”我嚇一跳,突然很欣喜,忙問他:“你是中國人嗎?”他答:“成都人。”他說他的面粉都是從國內運來的,關稅交很高,所以東西同國內物價差不多。寒暄幾句,匆匆離開。四川人很能干,到處可見他們的身影。在西藏時,無論哪裡,都能看到四川人開的館子。
離開的時候,GARCE那個丟失的包包又找出來了,原來是放錯了地方。我們收拾行囊,上路,揮手告別琅勃拉邦。
那條溫柔的湄公河繼續靜靜流淌,路邊的花繼續絢爛的開放,這樣一個舊日的都城,以前肯定也有過很多故事,今天,我是它偶然的過客,它或許會記得我,也許會忘記。但我的記憶裡,卻深深記得這個城市,還有華通寺精美的牆壁,以及另人感動的沿街布施。這都是琅勃拉邦的一部分。
2007年3月7日 newnew 北京
旅行小貼士
1、 可以選擇一般資料裡介紹的客棧附近,那裡肯定能找更便宜的住宿。
2、 我都是沿河邊的排擋裡吃飯,一頓飯大概3、4萬基普。
3、 與中國1小時時差,比北京時間晚1小時。
4、 該國使用兩項圓或方的插座。
5、老撾簽證很容易辦,在任何國家辦,幾乎都不困難,但對比起來,在北京辦,似乎費用最低,大概116元人民幣。如果是在第三國突然想到老撾,那麼就可以在柬埔寨或泰國邊境辦即可,不必提前辦了。

(沿街布施)

(華通寺)

好喜歡這個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