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去的蘇州名人古跡3

作者: jssh2007

導讀趙用賢宅趙用賢宅位於常熟市古城區西涇岸片區南趙弄10號,是明代趙用賢及其子孫居住的宅第。據史志記載,趙用賢乃明隆慶五年(1571)進士,官至吏部侍郎,卒後贈禮部尚書。其子琦美,以父蔭歷官刑部郎中,父子皆喜藏書,為隆慶、萬歷間著名藏書家,書房曰“脈望館”,取意《仙經》:“蠹魚三食神仙字則化為此物”。此宅坐南朝北,原有軸線三組,左右二組已毀,今存為主 ...

趙用賢宅趙用賢宅位於常熟市古城區西涇岸片區南趙弄10號,是明代趙用賢及其子孫居住的宅第。據史志記載,趙用賢乃明隆慶五年(1571)進士,官至吏部侍郎,卒後贈禮部尚書。其子琦美,以父蔭歷官刑部郎中,父子皆喜藏書,為隆慶、萬歷間著名藏書家,書房曰“脈望館”,取意《仙經》:“蠹魚三食神仙字則化為此物”。此宅坐南朝北,原有軸線三組,左右二組已毀,今存為主軸,占地面積約1400平方米。宅內大木構架、梁枋彩畫、雕花柱礎、雕花踢腳磚和丁字鬥拱等均為明代原物,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五人墓


五人墓1956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是在明代蘇州人民抗暴鬥爭中死難的顏佩韋、楊念如、周文元、沈揚、馬傑五義士之墓。明天啟六年(1626年),魏忠賢親信巡撫毛一鷺勾結織造太監李實,仗勢在蘇州殘酷剝削人民,並誣陷被譽為“七君子”的周順昌等東林黨人。蘇州人民激於義憤,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抗暴鬥爭。後魏忠賢誣陷蘇州人民謀反,派兵鎮壓,顏佩韋等五人為保護群眾,挺身投案,臨刑時五義士相顧笑談,痛罵魏忠賢,引頸就刃,慷慨赴義。蘇州百姓把毛一鷺為魏閹所造的"普惠生祠"拆毀,葬五人義骨於廢基,立碑大書“五人之墓”。復社領袖張溥有感於五義士“激昂大義,蹈死不顧”的英雄氣概,撰寫了《五人墓碑記》,贊揚五義士的高風亮節,成為不朽名作。 現墓門朝南,前臨山塘河,壁嵌《五人墓義助疏》碑,時在崇禎七年(1634年),參加義助者有吳默、文震孟、姚希孟、錢謙益、瞿式耜等54人。門後立雙柱出頭石坊,"義風千古"字額為楊廷樞所書。明間立“五人之墓”碑,高約2.2米,1981年整修時自墓門移至此處。東次間立《五人墓碑記》石刻和清代書條石10塊,多為贊頌、憑吊詩詞。堂後即五人墓塚,一字橫列,圍以條石,作長方形,東西長16. 87米,南北寬6米,高1.35米。正面嵌五人名碑。 1982年5月起重新開放,供人瞻仰憑吊。

票價:1.5元

張士誠墓1960年被列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因行政區劃調整,改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張士誠(1321-1367),小名九四,泰州白駒場(今屬大豐縣)人,以駕船運鹽為業。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因不堪富戶凌辱,率眾殺諸富戶,率苦役、鹽丁萬余人起義。次年,據高郵,稱城王,號大周,年號天佑。在高郵擊敗元丞相所率大軍後,由南通渡江至常熟。至正十六年二月攻占平江(今蘇州),並在此建都,後稱吳王。至正二十七年七月朱元璋率軍攻占平江,張土誠被俘,解至金陵(今南京)後自縊身亡。

張土誠墓面積三畝有余,墓塚封土高出農田1米。墓前原有國時期吳中保墓會所立"張吳王墓"碑,墓西原有張王廟,現均已不存。

地址:斜塘鎮盛墩村

[cod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onload="imgLoad(this);" src="http://images3.ctrip.com/wri/images/../../js/copy.js">

<script>[/code]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