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河南洛陽、嵩山之旅

作者: 心也可清

導讀2006年4月河南洛陽、嵩山之旅今年四月,單位組織了去洛陽旅游,回來後一直忙於工作也沒有整理具體的行程,趁現在正好休年假,把這次的行程作個回顧,以供大家參考。 4月10日上海至洛陽(1658/1659次,硬臥) 下午16:29,從上海火車站發車,同行一共有40多人,占了二個硬臥車廂的各一大半,由於都是同事,路上嘻嘻哈哈(打牌、聊天的多)熱鬧的不行,到了吃晚飯時候 ...

2006年4月河南洛陽、嵩山之旅今年四月,單位組織了去洛陽旅游,回來後一直忙於工作也沒有整理具體的行程,趁現在正好休年假,把這次的行程作個回顧,以供大家參考。

4月10日上海至洛陽(1658/1659次,硬臥)

下午16:29,從上海火車站發車,同行一共有40多人,占了二個硬臥車廂的各一大半,由於都是同事,路上嘻嘻哈哈(打牌、聊天的多)熱鬧的不行,到了吃晚飯時候,大家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菜,好家伙,那場面,那可是相當的熱鬧,一眨眼功夫,各個小餐桌上就豐盛異常了,葷素俱全,色彩繽紛,最過癮的就是那些什麼都不帶的,每個餐桌上都蹭一口,弄到最後還是他最爽!

4月11日洛陽-關林-龍門石窟-民俗博物館

睜眼醒來已在河南境內,窗外艷陽高照,早上10點20分到了洛陽,大家打點好精神,上了早已等待的旅游大巴,直奔關林。關林是關公的陵墓,規模很大,導游的解說中規中矩,倒是大殿的兩側畫的壁畫讓我們很感興趣,狂照了n張照片。在墓門的縫隙裡可以投硬幣(用人民幣換取,說是他的開過光),據說許願後從縫裡投,越響越靈驗,仗著有點小竅門,三枚硬幣都聲音清脆,弄得同事mm心裡很不平衡,呵呵!關林廟的柏樹林還不錯,給人寧靜深邃的感覺。

從關林出來之後,去了水族館邊上的一家飯館午餐,旅游集體餐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裡面陳列的不少瓷畫和唐三彩吸引了不少人眼球,只是價格不菲。吃過午飯,就奔龍門石窟而去。龍門石窟是洛陽的精華所在,是在伊水的兩邊山上開鑿出來的洞窯,佛像基本都是集中在西山。石窟的門票是明信片式樣,很想寄回家留念,但導游說要回公司報帳用的,死活不給,BS!

從西山大門進入景區,只看見右側的山體上布滿了大小各異的石窟,只是基本上都是空的。龍門石窟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開鑿,至今已應有石窟1352個,佛龕750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3600余品,佛塔40余座的大規模石窟群,數量之多位於全國各大石窟之首,但是現在看去,有佛像留存的已不足1%,有被盜挖的,也有毀於戰火的,更多是毀於浩劫的,此情此景,讓人唏噓不已。一路上游覽了賓陽洞、蓮花洞等。

隨著眼前豁然開朗,奉先寺到了。拾級而上,美輪美奐的盧舍那大佛已端坐面前。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去之前查閱了大佛很多的資料,已經有了些許了解,而今到了身邊,竟仍是如此震撼!佛像的面部據說是仿照武則天的面容雕成,居高臨下從容不迫地俯視著芸芸眾生, 那俯視大千世界的慈悲目光,那輕淺的不可思議的微笑,那閱盡人間寒暑冷暖永遠溫柔親切的面相和胸懷,仿佛有著無窮的魔力,讓每一個注視她的人為之感動、為之流連,在這一剎那間,感覺自己是在夢中,慶幸自己能如此的與佛接近,心中充滿了幸福和神聖感!

聽導游說,佛像的位置是經過 精心的挑選,尤其是她的眼睛,無論你站在那個位置,你都會覺得她在直視著你。我左中右的試了試,確實感覺那雙含笑的眼睛一直在直視著我。 慢慢的走過了漫水橋,就到了香山,在河的對岸再次眺望了大佛,心中許下了一個願望!香山上有個香山寺,在導游的帶領下我們都進了寺,只見進門後有兩位小姐每人給我們發了一根絲帶,說是如意平安帶,但是奇怪的是我們和先前的游客顏色卻有著區別。聽完導游的解說,我和身邊幾個同事還了絲帶就出了寺門,有不少同事在被帶到大師之處看相解簽之後,掏了888、398、198不等,請了高香當場還了願。 就在等同事的時候,天氣慢慢暗了下來,同時風也大了起來,風中還夾雜著細小的塵粒,讓人眼都睜不開,不過只有十幾分鐘的光景,整個景區就像籠罩在灰蒙蒙的罩子中一樣,已經看不見對面的物體,我們接下來去的白園也是像征性的進去出來而已,每個人都把頭縮了起來,用手捂住了鼻子和嘴巴,那景像不可謂不狼狽!後來在旅游車上聽廣播說,是遇到了沙塵暴,同時明天還會大幅降溫。

從龍門石窟出來,導游還是帶我們去了商店,是專門出售唐三彩和均瓷的,同事們雖然知道旅游夠物的竅門,但是還是有不少人掏了腰包,呵呵~沒辦法!

買完東西,又被導游帶去了洛陽民俗博物館,那時天氣灰暗,氣溫開始下降,風也很大,進博物館時,大家都沒有什麼興致了,勉強看完就像逃一樣的上車走人。

一天下來,感覺都很累了,在導游的帶領下,去飯店吃晚飯,結帳的時候遇到一件不開心的事情,標價10元一瓶的啤酒,竟然按照15元一瓶算,多算了200多塊錢,經過爭執,後來還是退回了多收的錢。

當晚住在洛陽郊區的孟津賓館。無奈~

4月12日嵩山少林寺-塔林-中岳廟-嵩山書院

早上7點就被叫起吃早飯,7點半准時發車,當時天氣預報是氣溫下降了12度,但是天氣還不錯,大家坐在車上,可能人多還不覺得冷,同時也由於大家都沒有准備,所以只能穿著薄衣服硬抗了。:)

車一路往嵩山少林寺出發,進入登封境內後,天開始下起雨來,還不是夾帶著雪珠,越望上走,雨雪越大,路邊的小草上甚至有了積雪,到我們抵達少林寺下車後,雨雖然停了,但感覺卻冷的不行,於是乎在少林寺入口掀起來一陣買塑料雨衣當風御寒的的高潮。

進少林寺收費大門後,要走一段路,先去觀看少林工夫表演,有拳術和兵器,也有硬工夫和童子功等。然後再走一段路,進少林寺山門,少林寺的占地3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少林碑林、天王殿、大雄寶殿、千佛殿、方丈室、鐘樓、鼓樓、六祖殿、立雪亭等,各有一段故事;北宋的初祖庵,明代的千佛殿(又名毗盧殿)都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歷代僧眾習武練功踏碎的方磚更令人肅然起敬。 少林寺前是一條小溪,沿溪西行300米,就來到少林寺奇觀--塔林。塔林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墓建築群,始建於唐貞元七年(公元791年),處。到清嘉慶八年(公元1803 年)為止,共建磚石塔250多座。這些墓塔是歷代少林寺高僧圓寂後最後的歸宿。因其建造成年代不同,塔林中的墓塔種類繁多,形態各異。有磚塔、石塔和磚石混合塔。造型有單相塔、單層密檐塔及各式各樣的喇嘛塔。有四角、六角、八角、柱體、椎體、瓶體、拋物線體等形。大小不一,高低不等,層級一般為一至七級,高度在15米以下,建築的規格是根據僧人生前在佛教中的地位、佛學修養及威望高低而決定的。 午餐是在釋小龍武術學校邊的一家飯店吃的,吃完後還是有購物內容,這次是推薦跌打損傷油,還是有人買了一點。接著就直奔中岳廟而去。 中岳廟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道宇,中岳廟的建築制式和布局,是清高宗弘歷依照北京紫禁城的形式設計重建的,現存的殿、閣、宮、樓、亭、台等建築四百余間,石刻碑碣百余座,占地達37萬平方米,建築雄偉,布局嚴謹,是我國著名的古代建築群之一。 中岳廟的大門是中華門,中軸線上建有有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坊、崇聖門、化三門、崇高峻極坊、峻極殿、寢殿、御書樓等建築殿堂建築十一進,前後相距1.3華裡,面積十萬多平方米。在這些建築中,最宏偉的是峻極殿,亦稱中岳大殿。殿內神龕中央坐橡是武則天加封的中岳大帝中天王,像高5米多,姿態雄偉。崇聖門東面的一座“古神庫”。據說,宋代重修中岳廟時,把舊有的神像埋於此地。庫旁立有宋代鑄造的四尊“鎮庫將軍” 鐵鑄人像,高約3米,各重3000多斤,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威風凜凜,造型生動,據說是從黃河邊上追回的抗金義勇。導游介紹說人身體那裡不舒服,只要對應摸摸鐵像的的身體,就會痊愈。呵呵,神吧~~~ 廟內有漢至宋代種植的古柏三百三十五株,這些古柏不但樹齡長,且樹形奇特,似猴、似羊、似鹿、似凰,千姿百態,形像逼真,更為中岳廟增添幾多神奇色彩。本來在關林看見了柏樹林就覺得很驚嘆,這裡的古柏,似乎更勝一籌。 而後去的是嵩陽書院,嵩陽書院與河南睢陽書院(又名應天書院)、湖南岳麓書院、江西白麓洞書院並稱我國四大書院,在國內也舉足輕重。嵩陽書院創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時,時稱嵩陽寺,至唐代改為嵩陽觀,為道士修行之所,嵩陽書院在歷史上曾為佛教、道教場所,後來為儒家獨占。到五代時周代改建為太室書院。宋代理學的“洛學”創世人程顥、程頤兄弟都曾在嵩陽書院講學,各地學者紛紛慕名而來。此後,嵩陽書院繼續以理學授徒,成為宋代理學的發源地之一。 書院除了有悠久的歷史外,嵩陽書院的旅游景觀還有有西漢的“將軍柏”和唐朝的“大唐碑”。相傳在兩千多年前,漢武帝劉徹來游嵩山,走到嵩山南麓的嵩陽寺,剛一進門,只見一棵古老的柏樹,身材奇偉,枝葉茂密,酷如頂天立地的偉丈夫,武帝尚武,多年征戰渴求良將,仰望許久,贊嘆有加,當即褒封柏樹為“大將軍”。殊不料嵩陽寺乃藏龍臥虎之地,穿過二進院見到的柏樹比“大將軍”還要大,武帝見了既驚訝,又躊躇,但想到自己貴為天子,不容改口,就將錯就錯地把二院的柏樹封為“二將軍”。“大將軍”高興的大笑,笑彎了腰,成了彎腰樹。“二將軍”心生悶氣,肚子氣炸,變成了空心樹。“三將軍”為此十分惱怒,它突起一枝直插天際,怒發衝冠,一副與人爭鬥的樣子。可惜它在明末被火焚毀。傳說歸傳說,“將軍柏”卻實實在在是人間稀少的參天大樹:“大將軍”柏徑周6米,“二將軍”柏周徑15米,十二個人挽手剛剛能抱住樹干。二柏高達數十米,蒼勁矯健,直聳雲天。從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受封,歷經千載滄桑而依然生機勃勃,誠不愧偉岸英武了。院外偏西有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的“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之頌”碑,俗稱“大唐碑”,碑高8米,是嵩山地區最大的石碑,它記述的是道士孫太衝為唐明皇李隆基煉“九轉金丹”的故事,事屬荒誕不經,但碑卻立得光前隆後:由號稱“口蜜腹劍”的唐代宰相李林甫撰文,當時的書法名家徐浩書寫。徐浩的隸書端正工整,筆法俊逸遒勁。歲月流逝,千載易過,煉丹的荒唐事已成笑料,而“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之頌”卻因為是唐隸佳品引來一代又一代的欣賞觀摩者,這也是立碑之人始料未及的趣事。 今天的游程安排的比較緊湊,下午還有了部分自由活動時間,我們逛了登封縣城,在當地的超市買了些吃的東西,那種少林寺商標的塑桶裝核桃酥,只有15元一桶,比MM在少林寺塔林買的同樣的要便宜10元一桶,弄得兩位MM很是不爽。 4月13日黃河小浪底-白馬寺-牡丹園-真不同水席

早晨一早依然是七點半集合,坐車去參觀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小浪底的大壩和想像中有很大差異,不是三峽這種混凝土壩,而是泥石壩,使用壽命據說只有100年還不到。泥石壩有滲水現像,滲水彙成的一個湖泊到也是水平如鏡,山清水秀。游覽過程會經過按比例縮小的黃河流域模型,還有原住民的故居等等。走過一道懸索橋後是紀念廣場,可惜我們沒有看到放水衝沙的壯觀景像。

午餐在洛陽市內一家飯店用餐,是我們幾天以來吃的最好的一家,公司還每人發了兩盒牡丹餅,味道還不錯。下午去白馬寺游覽。

白馬寺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是佛教傳入中國官方所立的第一座寺院,被尊譽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有"中國第一古剎" 之 稱。。寺內建築約150余 楹。中軸線上從南向北依次布列著五層大殿: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接引殿、毗盧閣等;兩側對稱分布著門頭堂、雲水堂、客堂、齋堂、祖堂、禪堂等。白馬寺山門東側,有一座玲瓏古雅、挺拔俊秀的佛塔,這就是有名的齊雲塔。齊雲塔本稱釋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馬寺塔。白馬寺香火極旺,寺中種有許多石榴樹。 參觀完白馬寺後,去了對面的神州牡丹園,來時曾看過資料,說洛陽賞牡丹主要在王城公園和洛河公園,從沒有聽說過這個神州牡丹園。真個牡丹園規模還算不小,但是品種好像不咋地!裡面成片的指示白牡丹和粉牡丹,只有一朵紫色的所謂黑牡丹。 裡面有一塊很大的牡丹石,很吸引人眼球,我在邊上的小攤買了一塊小的牡丹石,很便宜哦~(只是因為它不能放平),我回家後找人把它底部加工了一下,放在書房中,還是很不錯的! 接下來照舊是夠物環節,這次去的是珠寶加工場,小姐等我們坐定後問我們是那裡的,知道答案後很興奮的告訴我們,他們的副總是雲南人,但是父親是我們的老鄉,燈她把這位老鄉請下來時候,大家都感覺很親切,經過一番煽情,大家掏了不少銀子,買的東西回家後一看,嘿嘿~ 晚上在洛陽最有名的真不同吃水席,價格不菲,每桌要1600多,除了第一道燕菜有點吸引眼球之外,後面的所有東西都很平常,這些東西在外面的消費不過只有400多而已,最後弄得有點不開心,呵呵!洛陽之行想不到以這種方式結束! 13日晚22:07分 1657/1660洛陽至上海

晚上上了火車,早晨醒來已經到了安徽境內,照樣的熱鬧,大家此時以清除行李中的多余食品為主要任務了,我中午在同事們的熱情照顧下一個人喝了一罐500毫升的啤酒,兩根火腿腸,一碗方便面,兩個茶葉蛋,還有小半個燒雞和半根烤腸。。。

14日下午14點多抵滬


精選遊記: 洛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