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音樂廳裡的“初級階段”

作者: 韭婁

導讀那天電視上一位人士講“山友驢友色友”的話題(不要誤會色友可不是色情之友而是攝影愛好者的簡稱啊)我一聽我倒是都沾邊,後來想起來,我還曾當過樂友呢。 2000左右前後,我曾是星海音樂廳的“音樂之友”,那時候比較便宜,一年交50塊錢的友費,就成了音樂之友,我本來的主要目地是以為當了音樂之友後能享受他們送票上門服務,其實我家離音樂廳不遠,但交通不便 ...

那天電視上一位人士講“山友驢友色友”的話題(不要誤會色友可不是色情之友而是攝影愛好者的簡稱啊)我一聽我倒是都沾邊,後來想起來,我還曾當過樂友呢。

2000左右前後,我曾是星海音樂廳的“音樂之友”,那時候比較便宜,一年交50塊錢的友費,就成了音樂之友,我本來的主要目地是以為當了音樂之友後能享受他們送票上門服務,其實我家離音樂廳不遠,但交通不便,想著要有人送音樂會票上門倒挺“尊貴”的,就當了幾年這麼個“友”。後來體會到,這個友雖然沒享受到送票上門的服務,可還是比較劃算的,比如它每月給你贈送一份音樂雜志,上面刊登全月星海音樂廳的節目安排,還可以享受打折的票,最好的是它一年還少量幾次不固定地通知免費贈送音樂票(當然可能會是不好賣的那種),你要有興趣就去窗口取票。我印像最深的是在1999年9月9日9點9分舉辦了一個99人的集體音樂婚禮,如果有情人有幸參加這個婚禮,想必一定比其它任何婚禮儀式更加讓人難以忘懷。那裝著幾百朵紅玫瑰的吊藍吊在音樂大廳的上空,樂團奏著莊嚴的《婚禮進行曲》,給了他(她)們最好的祝福。

我一直想說,比較外地的喧鬧,廣州音樂廳觀眾的音樂水平和禮貌程度都應該說是比較好的,沒有輕意發生過起哄架秧子的事,該鼓掌鼓掌,該起立起立,給了音樂家演奏家們很好的展示空間。

廣州觀眾有沒有不足的地方?有。就是每到音樂會結束時,演奏家或歌唱家出來謝幕時,觀眾還熱烈鼓掌讓再來一個,這本來沒錯,即顯示出觀眾的熱情,也讓演員們受到鼓舞,他們通常早都准備了加演節目以資觀眾。但觀眾常常表現得有點過了,加演完了還一個勁的鼓掌,演完一個再演二個,演完二個再演三個,甚至演了三個還收不了場,這就顯得觀眾們有點兒貪了,好像要占人家便宜似的。須知人家演員也是勞動,不能沒完沒了地演下去,在這方面那個香港女指揮葉泳詩很是堅持,你們再怎麼鼓掌我也不第二次上場,絕了你們的念頭!

還讓我想起的是,我在兩次不同時間,同樣的場合,發生的同樣的趣事,說出來大家聽聽:第一次是我們單位在星海舉辦了一次音樂會,商人嘛,在商言商,借音樂會提高在客戶中的信譽和知名度無可非議,又顯出檔次和品味,那次是一個交響樂團的演奏,當演到中場,樂團下去休息,觀眾們耐心等待,過了一會,燈光還沒亮,這時從後台騰騰走上來一個身穿西服的人,大家立刻給予鼓掌歡迎,可鼓掌的人們發現掌聲不對立刻掌聲又稀疏了下去,原來此人是個雜務,他是來把指揮的站台調整一下的,沒想到惹來這麼多掌聲,讓鼓掌的尷尬不已,隨後都忍俊不禁地自己笑起來。這本是一個高檔次音樂會,來聽的的人不是地產界的精英就是買房的大姥,可是他們的音樂素質不行,分不出劇務和指揮的區別,因為他們聽得太少,看見穿西服的就以為指揮來了(君不見台上燈還沒亮呢),就來了一次不適宜的禮貌,鬧了個笑話。可笑的還不止於此,這種場景在我參加的另一場音樂會上幾乎是原照搬地重演了一遍,直讓我噴飯!我當然不是說自己如何高雅,而是說這是咱們廣州市民由小康到富裕的必由之路,沒什麼可指責的,以後聽多了自然就知道哪裡該鼓掌哪裡不要鼓掌。只是一件怪有意思的小事兒,突然想起來供大家逗樂罷了。


2007年6月23日星期六


精選遊記: 廣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