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2006/05/02):早上9點鐘起床,發現全身酸痛得不得了,正好今天也沒有什麼計劃,索性埋頭繼續睡覺,一直到睡不著為止,那時候的時間是11點。
洗洗涮涮後,在大工北門的一家蘭州拉面館解決了中飯。邊吃飯邊想今天的計劃,最後決定先去考察一下奧納影城,然後殺到俄羅斯風情街。
門口的901路正好通往和平廣場,和平廣場的二樓就是傳說中的五星級影城——奧納影城。我按照昨晚鸚鵡的短信,選擇了大廳8排,那天放映的是劉偉強的新片《雛菊》。一進影廳又被大連的電影院所震撼,簡直是超級大廳,一度讓我懷疑是IMAX影廳,不過後來經過鸚鵡證實這個影廳不能放IMAX電影。我前後數了一下,偌大廳內一共只有12排,排與排之間的落差簡直是超級大,不過坐到了座位上我開始擔心,由於銀幕太大會看不全。不過一個開場我的顧慮就被打消了,電影只投射到了銀幕正中的三分之二不到。
電影算不上經典,完全是典型的郭在容風格,只是在一些動作段落的處理上才能看出一點港產片的影子。不過在這樣一個懶散的午後,看這樣一部電影,倒是不錯的消遣。都說一個人看電影是一件挺神的事情,我自己倒沒什麼感覺,只不過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坐在我旁邊的一個哥們摟著女朋友頻頻看我,讓我有些不自在。
走出電影院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和平廣場的公交車很多,隨便找輛公交車就到了中山廣場,本來想給周圍的建築照幾張相片,又擔心時間來不及,於是只匆匆的照了幾張大連賓館的照片就按照地圖的指示去俄羅斯風情街了。期間還給王編程發了條短信詢問什麼時候回來,答曰:下午五點半到。
在中山廣場沿著上海路走上不到十分鐘就會到一座橫跨鐵路的天橋,過了天橋就是俄羅斯風景街了。路口了兩個建築十分搶眼,只不過由於那個地方的交通有點亂,所以照相的時候不是特別容易取好角度。
俄羅斯風情街是一條步行街,街道兩旁除了具有異國風情的俄式建築,剩下的就是向你兜售東西的各式商販了,至於說兜售的東西,閉眼睛都能想像出來:套娃、錫器、包裝上寫滿外文的香煙和酒、各種裝飾用的西式寶劍等等。在哈爾濱已經看夠了這些東西的我對此毫不稀罕,甚至我現在都在懷疑這些東西有多少真正是俄羅斯的,因為同樣的東西,哈爾濱在賣,大連在賣,就連沈陽也在賣,是不是真的就沒有別的東西可以拿得出手了呢?
在風情街的末端正在舉辦美食節,逛了一圈發現沒有什麼是能讓我胃口大開的,不過又不甘心就此錯過,於是就找了一個看起來還算不錯的小攤位上吃了一份爆肚,不過這爆肚的味道連不錯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一個湊合。不過在這條極具外國風情的小街上吃上一份中國特色的小吃也別有一番風情吧,具體點說就是:不倫不類。
吃完東西,繼續觀察街兩側的建築。對於建築這門藝術,我是一竅不通的。但我喜歡看,喜歡看個熱鬧,憑著第一知覺判斷出喜好與否。對於這條街上的建築,看著看著心裡就會有一種怪怪的感覺,再仔細的想想究竟是什麼樣的感覺的時候,得出的結論是:不真實。可別以為是那種突然置身於眾多異國風情建築當中,從而有感性上以為自己置身於異國他鄉,而理性上還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處的地方的那種心理上的錯位所造成的不真實。而是感覺這周圍的建築實在是粉刷的太新了,就像是昨天才剛剛弄好的一樣,沒有一絲一毫歷史的味道,而這條街上的建築作為全國重點文物恰恰應該是有歷史的。
來回走了兩趟之後,我決定穿胡同去尋找未經修飾的建築。還別說,在附近的胡同裡面,還真有不少這樣的建築。一座一座的小樓雖比不上街上的那些建築華美,不過由於它們未經修飾,則另有一種美。如果說把建築比作一個人的話,那麼這些身藏於胡同之間的建築就是那些,出生之後就自然生長的原始人;而街上的那些建築就是現在的文明人。如果從某個角度上來看文明人不一定比原始人文明。但是由於居於條件所限,住在裡面的人不一定會快樂。因為往往是一座兩層的小樓裡面擁擠的住著若干戶人家,窗口都是晾曬的衣物,公共的走廊很少有人打掃。在作為游人的我慶幸還能找到這樣未經修飾的建築的時候,住在裡面的人每天思考得可能是什麼時候能夠動遷。
看看表時間已經差不多了,於是趕往火車站去接王編程。到了火車發現還有時間,於是去了售票大廳把回家的票先買了。買票的人真是不少,還好自己想買的那趟車有票。
賣完票,正好王編程剛下車,於是聯系了一下GO壇的碟友鸚鵡,確定了回合的地點。
剩下的就是吃吃喝喝了,席間還對諸如碟屆風雲、大連影院、工作環境等諸多問題交換了意見。這頓飯從白天一直吃到黑天,最後得出的結論是GO壇鸚鵡真是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