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風情烏魯木齊向南70多公裡的地方,有個南山牧場。聽說那裡是個很好的去處,而且西白楊溝景色特別好,所以去了那裡。
如果不去南山牧場,真的不知道什麼叫大自然的風光。出了烏魯木齊,一路上,迎面而來的秀麗景色,千姿百態,讓你感覺就是溶入圖畫裡,聆聽著一段優美的旋律。那山,有的草黃色,有的是淺綠色,還有的是淡淡的紅色,不管什麼色,看去都是那樣細膩。樹木則一叢叢、一簇簇的,有的在山側,唐突地斜長出來,有的則是在你覺得沒有樹的地方冷不丁露出來。不管山裡什麼東西,都是那樣清純,讓人感到愛惜。那鐘秀萬姿的風光,好像是轉著身子讓你欣賞,讓你看個仔細。
到了南山牧場,感覺進入了純淨雅淨的綠色天堂。這裡的高山、草原、森林都保持著原始自然的樣子,沒有什麼被雕琢的痕跡。茸茸牧草,星點的氈房,裊裊炊煙,偶爾傳來的嘶叫聲,和著濕潤清潔的風,早早等你來哪。若放眼望去,群山逶迤,雪峰插雲,花草滿坡,林木蔥郁,一下子就能將你的心渲染成一片原始的秀麗景色。
南山牧場是哈薩克民族游牧的地方。我們看到,在那綠草如茵的山腳下的賽馬場,一群哈薩克青年男女正在組成一個個馬群,准備賽馬。只聽一聲號令,遠遠的,那些馬兒奔馳起來。年輕的哈薩克姑娘小伙,騎在馬上,揮鞭飛舞,策馬急馳。從跟前經過的時候,那馬蹄震得腳下大地吭吭作響。奔馳的駿馬,撩起了美麗的民族衣衫,像飛揚的彩旗,蕩漾著浪漫的民族風情。
原來只在電影裡見到過草原、氈房,如今我們卻進入氈房體驗哈薩克民族的生活。
進了氈房,立刻感受到濃郁的民族風味。氈房迎門,圓圓的房內掛滿各種民族裝飾,也有許多現代電器。裡面有占了半個房間的大床,上面擺著一張小桌,桌上擺著馕、包爾沙克、酸奶疙瘩、酥油、奶糖等等。脫鞋上床,入座不一會,主人端來來熱氣騰騰的奶茶,維吾爾導游熱依汗給我們介紹起民族習慣和食品。
要吃點東西,下地洗過手,正要習慣性地甩一甩手,維吾爾族導游急忙告訴說,不可以甩手的。維吾爾族認為,甩手容易把水甩到他人身上,更主要的是會把福氣甩走的,所以在維吾爾族是沒有甩手習慣的,洗過手都是用毛巾擦干淨。
嘗一嘗各種食品,既陌生又令人感到新奇。馕,新疆少數民族日常食用的一種面粉烤餅。據說烤制過程也很有趣,是在一種被稱之為"馕炕"的特制土爐膛上烤成的。馕的種類繁多,有甜、鹹、夾肉或蔥花的,大小也不一,大的如桌,小的如杯,剛烤熟的特別香,是當地人待客、送禮及旅行的食品。
品嘗過烤羊肉串,手抓羊肉和羊肉抓飯,覺得很香很過癮,特別是那羊肉抓飯,白裡有黃,油亮生輝,飯香肉爛,美味可口。聽過介紹才知道,抓飯是維族婚喪嫁聚日子裡常用的待客飯,制作方法是,先將大米洗淨泡上,羊肉剁成大塊,黃蘿蔔洗淨後切成細絲,洋蔥剝皮後切歲。油下鍋,加入羊尾油,放洋蔥稍炸,再放肉塊,炸至暗紅色,再到入蘿蔔絲,炒至半熟,加精鹽、孜然粉翻攪,到入清水,用火悶半小時左右,再將泡好的大米撈出到入鍋內,一會便熟好了。
離開氈房,望西白楊溝深處而去。這是一條海拔2252米的溝谷,雲杉茂密,群山俊俏,雪峰巍峨,越往前走,山勢越峻,峽谷回旋。沿奔騰的山水而上,接近溝的盡頭,隱隱約約可以聽到水聲。那是一道落差40多米的飛瀑,水花飛濺,彩虹若現,甚為壯觀。
到了南山,才知道世上還有許多純潔如夢的地方,知道大自然曾經賜予我們多麼美麗的景色,也感到面臨現代文明摧殘的危險。說新疆美,美就美在許多地方還保留著天然雕飾的風貌,但是我們也懂得,要是破壞起來也很容易,可是那樣永遠也不會復原了。讓我們珍惜大自然的恩賜吧。
(2000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