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重慶、西安——吃吃玩玩三城記(燈會篇)

作者: 自在天下

導讀(這一篇,前段時間就寫了初稿,不過,一直沒有完成,今天試試看能不能補充完成) <西安古城牆,再歷上元燈會> 離開西安的晚上,買了紅眼航班。 從熱熱鬧鬧的回民街吃完出來,鐘鼓樓的燈已經點亮,在微雨的夜中 去機場太早,到大唐芙蓉園太遲。出租車已經訂好八點多來接。 忽然想起,從雁塔回來的路上,好像看到南門有燈會。乘這個時間上城牆走走也不錯 ...

(這一篇,前段時間就寫了初稿,不過,一直沒有完成,今天試試看能不能補充完成)

<西安古城牆,再歷上元燈會>

離開西安的晚上,買了紅眼航班。

從熱熱鬧鬧的回民街吃完出來,鐘鼓樓的燈已經點亮,在微雨的夜中

去機場太早,到大唐芙蓉園太遲。出租車已經訂好八點多來接。

忽然想起,從雁塔回來的路上,好像看到南門有燈會。乘這個時間上城牆走走也不錯。

從鐘樓沿南大街步行過去。不過一兩千米的路程。

西安的明城牆四四方方,位於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接口的鐘樓卻並不是在內城的中心,而是最為靠近南門。

西安的南門,從古至今,都是迎賓之門。追溯到天可汗時代,南門應該是天下各族來朝時所進的門。

(不過唐代城牆的範圍比現在遺留的明代城牆要廣闊一些。)

前些年克林頓訪華,據說也是從南門來的,住的是南門附近的酒店。

如果沒有燈會,夜中的城牆可沒有什麼可看的。城牆早已斑駁,一些地方甚至有長長的裂紋。

然而五光十色的花燈點亮之後,古城的陳舊掩藏在了夜色中,只留下漂亮的輪廓。

南門入口,便是尉遲敬德與秦叔寶的門神像,煞是威風。進入用紅燈籠裝飾的城門洞,便是甕城,西安的明代甕城,比南京的那一個規模還是要小多了,畢竟南京是明朝的都城。不過在花燈的裝飾下,倒是顯得熱鬧了許多。

確切的說,燈會要到元宵節這天才算是正日,不過,我是等不到真正的燈節了。

能提前感受一下氣氛也不錯。

燈組中,我最愛的是唐代詩人與打馬球這兩組。

詩人離別的灞橋,配上送別的場景,如果再頌一曲離別之作,該有多好。

宮中女子騎馬打球的華麗裙裝。(其實真正打馬球時,應該有專門的服裝,穿這樣長袖薄紗的的宮裝怎麼打球?)

但看上去還是非常漂亮,賞心悅目。

最重要的是附近碑林的古建築,在夜色中露出雕梁畫棟的輪廓,配上城牆上的崗樓(有燈光點綴),朦朦朧朧中穿行的賞燈人,在燈火的映襯下,卻讓人忘記了今夕何夕?

仿佛回到了唐時長安。

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晝。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城牆上已經有了長長裂紋,特地用燈照出來,一面是提醒人們保護,一面也襯出了歷史的滄桑。

甕城的燈是最集中的,有玄奘西游,則天賞花一系列的主題,有故事的城市就是有底蘊,隨隨便便拿一段軼事傳說,就能成一個景。這也讓我想起散布在西安四郊的皇陵,天下還有這麼多不同朝代的陵墓如此集中的地方不?別拿明十三陵和清陵來比較。那是一兩個朝代的事。這裡就算在高速路上都不斷看到這陵那陵的地名。

出城門的時候,不知哪裡放起了禮花,華燈與煙火相輝映。今日的長安,仍舊是繁華如昔。

補充一點成都的燈會,對比一下。

成都的燈會在青羊宮,文化公園,小時侯年年去的。

不好意思,我就記得吃的。

轉那種糖畫,龍鳳是第一等。我永遠只有小白兔一類的命。堂弟一轉就是一條龍。這個,也是一種對比。

不過永遠記得那些個好熱鬧的燈會呀,

四川的就圖個熱鬧勁,和西安的不一樣。

不過規模更大,品種也多,

有瓷碗堆的長長的燈龍,第一次看很震撼,不過後來去看過更有名的自貢燈會後,就比下去了。

重慶應該也有燈會的,我記不清楚的,好像在沙坪壩看過一次,那時才幾歲吧。

還是西安的才去印像最深刻。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