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騰衝之行(5)最好的時光-火山溫泉皮影戲

作者: 翠翠翠鳥

導讀這一天無疑是最開心最豐富的一天了,來騰衝的重頭戲火山溫泉全排在一起了,無論怎樣濃墨重彩大書特書也無法重現我當時極其興奮和愉悅的心情。 晨起微雨,至火山公園。火山公園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山清水秀的黑魚河山林景觀,一部分是活火山景觀。 黑魚河水溫偏高,因河水出水口在夏秋兩季會湧出大量在地下暗河中生長的小黑魚而得名。河邊有售賣烤魚的小攤,1� ...

這一天無疑是最開心最豐富的一天了,來騰衝的重頭戲火山溫泉全排在一起了,無論怎樣濃墨重彩大書特書也無法重現我當時極其興奮和愉悅的心情。 晨起微雨,至火山公園。火山公園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山清水秀的黑魚河山林景觀,一部分是活火山景觀。 黑魚河水溫偏高,因河水出水口在夏秋兩季會湧出大量在地下暗河中生長的小黑魚而得名。河邊有售賣烤魚的小攤,1元一條,味道鮮美。景區入門不久有水質清澈的小池塘,水中搖曳著碧綠柔軟的水草,有竹筏浮於其上。再行幾步,有個類似怒江途中遇見的硫磺水台,但景觀稍差。順著樹林的縫隙向下望,可以看見河水分成兩股,一半是青綠色,一半是硫磺的黃色,可謂是涇渭分明。向上走一段,又有三四個瀑布組成的小瀑布群,白花花的水流甚是漂亮。 再向前不遠,過了一座吊橋就是世所罕見的“柱狀結理”,也就是河邊的山體看上去是由一根根截面為六邊形的均勻粗細的長條柱狀排列而成,但又被扭得亂七八糟,好像南方的酥糖,又好像一大堆劈柴高高地堆起來。這種形態的山體,是在火山爆發後熔岩冷凝而成,而由於岩漿中含有大量的六棱柱結晶的花崗岩,而最終形成了六棱柱的結晶。 再次走進樹林,天氣放晴,松樹的每一根松針尖上都凝著一顆晶瑩的水珠,美麗極了。靜靜地在松林裡立上一會兒聽林中的聲響,鳥聲、猿啼、雨後水滴順著樹枝滴落的聲音、水滴落在樹葉上的聲音,混成絕妙的森林交響樂。 回到停車場,吃了一串烤小土豆——今天的土豆美食之旅自此開始了。還吃了一只號稱是吃野果子長大的野鳥,肉質非常結實,有嚼頭。開車去了火山公園的大小空山,路上一大片將開未開的桃花林,仿佛將我們引入一片桃花源中。雨越來越大,澆滅了我們去爬山的興致,於是在門口的市場上買了些火山石紀念品,掉頭直奔以“皮影戲”聞名的劉家寨。去了專制皮影的劉老師家,家裡還有幾個從麗江來的非常麗江的講著鳥語的南方人。劉老師興致勃勃地抱出一大堆皮影給我們看,還把其中幾個吊在天井裡的晾衣繩上,天光之下,顏色愈發鮮艷生動。後又去劉老師兒子家參觀了皮影的制作過程,了解到要經過制皮(這裡用的是水牛皮)畫樣子,刻皮,上膠,染色等很多復雜的工序。 當日下午晚些時候,到達國家4A級風景區熱海。一路上司機師傅都在跟我們宣傳說熱海建設得非常好,仿佛人間天堂一般。買票進門,168/人,包括一碗特色的大滾鍋餌絲(類似過橋米線),熱海門票,浴谷溫泉票,地熱蒸騰食品一小份。果然景觀不同凡響,進去以後覺得又像天堂又像地獄,到處都是近乎沸點的溫泉冒出的白色騰騰熱氣,一叢叢的綠色植物點綴其間,過道棧橋也設計得匠心獨具,又現代又和自然很融合。歷經蛤蟆泉、珍珠泉等等,爬了一段山路,終於到達了著名的熱海大滾鍋,指路牌上寫著“wonder under the sun”.大滾鍋大概直徑有好幾米,藍色的水在裡面沸騰著。前面的地上挖了一條淺溝,裡面用地熱蒸著著名的地熱三寶“雞蛋花生土豆”。我非常想嘗試一下雲南十八怪中的“雞蛋捆著買”,來他一串雞蛋嘗嘗。不過覺得一下吃5個不太現實,於是還是買了一小盆三寶坐在旁邊的廣場上吃著。其他的游客大多是成群結伙地來到這裡,一邊吃著三寶,一邊泡著腳,一邊打著牌嘮著嗑,非常愜意,介奏似生活呀~~~ 看看表差不多5:30了,於是把吃剩的土豆打了包(這是第二頓土豆了),下山去浴谷泡澡。浴谷是個好地方,外面看上去像個大酒店,換了衣服出去發現是16個露天或者半露天的浴池,名目眾多,“酒池”“纖體池”“咖啡池”“蘆薈池”“怡心池”“滋陰池”,水溫略有差別,但總體都比較高,估計至少40度以上。16個池子分布在三層台地上,上面兩層是半露天的亭子間,最下面一層是全露天的,水溫最高的一個還在水底鑿出幾個椅子形狀的石窩,在腰背部還有按摩水流流出。其間亭台樓榭,種植著熱帶植物,水邊還有自取的礦泉水供飲用,以及掛大浴巾的架子,服務頗為人性。 春節前尚屬淡季,溫泉裡只有寥寥數人。躺在溫泉中,觀四周山色,看頭頂上的雲彩瞬息萬變的景觀,不覺翩然忘憂,一忽竟過兩個鐘點。 之後去蒸了地熱桑拿。桑拿房是木頭蓋的,通風條件很好不覺得憋悶,用木板隔成大小不一的隔間,在很熱的地面上鋪了一層藺草和松枝,清香味沁人心脾,不過蒸時間長了還是會覺得皮膚發燙。然後去享受了火山石足底按摩(68元/人),聽兩位師傅神聊了一番。 沐浴更衣完畢去休息室裡喝茶,又吃了一小籃土豆。突然想起9:00以前要去吃餌絲,於是匆匆忙忙換了衣服下山了。 還是沒趕上,到了餐廳,剛剛關門。所幸兩位可愛的小服務員,幫我們用塑料口袋打包了生餌絲和滾燙的高湯,囑咐我們用開水燙熟餌絲即可食用。回到騰衝的旅館,已經近十點,飢腸轆轆中發現沒有容器,於是急中生智借了兩個碗,用隨身帶的水杯灌上開水和餌絲,做了一頓“搖滾餌絲”,甚是鮮香可口,其間又有無數小故事令人捧腹,在此不必贅敘。


精選遊記: 騰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