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川西環線+樂山峨嵋14日自助游

作者: Atlantis之春田花花

導讀旅程過去2個月了,現在才動手開始整理&回顧一下這次五一的川西環線之旅。主要是忙還有在等待時光的淘洗。 D1(04.28)廣州—成都-海螺溝 由於五一黃金周,幾天前就得定好今天的機票-8點正的飛機(半折後¥780),1小時45分到成都雙流機場。10點10分左右坐機場大巴(¥10元)到民航售票處下,打車到新南門車站(¥6元)。新南門車站集齊游伴,買好12點到瀘定的車 ...

旅程過去2個月了,現在才動手開始整理&回顧一下這次五一的川西環線之旅。主要是忙還有在等待時光的淘洗。

D1(04.28)廣州—成都-海螺溝

由於五一黃金周,幾天前就得定好今天的機票-8點正的飛機(半折後¥780),1小時45分到成都雙流機場。10點10分左右坐機場大巴(¥10元)到民航售票處下,打車到新南門車站(¥6元)。新南門車站集齊游伴,買好12點到瀘定的車票(¥101元/人)。車站附近面條午飯(¥4元/人)。5點半到甘谷地(還有沒到瀘定,但去海螺溝的在這裡下,分岔路)。包輛小昌河(¥100/4元,其實可以砍點價)。天黑前到達磨西鎮,在預訂的鑫飛背包客自助游之家,電話0836-3266214,劉師傅那住下(¥50元/間)。

個人費用:打的¥13+廣州機場大巴¥21+機票¥780+打的¥6/3人+瀘定車票¥101+包車¥25/人+住宿¥25/人+晚飯¥40/4=¥977

感受:日行千裡!

D2(04.29)海螺溝

7點起床,昨晚下雨今天居然陽光明媚,好運氣~8點坐劉師傅的車到溝口,很近幾分鐘就到。海螺溝門票(學生票¥62元/人,正價¥82元/人+觀光車¥60元/人)。乘車直接到三號營地,。從三號營地下車後,從棧道走,步行一個多小時,可以到達觀景台,看見海螺溝冰川-冰林。可以走下冰川,和冰川近距離接觸。由於昨晚溝裡下雪,今天出大太陽,走棧道便走邊溶雪,濕滑並熱。到了冰川大家都忍不住脫衣服,猛搽防曬油。有個MM還穿小吊帶背心在冰川逛呢~爽!!原路返回三號營地(其實三號營地可以坐纜車到大冰川-步行所不能到的地方,天氣好就值得坐。聽說可以看到貢嘎山及更震撼的大冰川,現在也有點後悔當初沒坐纜車),坐觀光車出溝。約3點半回到鑫飛旅店。自由活動,在磨西瞎逛。

個人費用:海螺溝門票¥62+觀光車¥60+三輪車¥10/4人+住宿¥25/人+晚飯¥50/4=¥162

感受:見到大冰川的確令人興奮,走棧道比較累,高原運動很容易喘氣。沿路隨地都有“刨冰”吃。第一次知道並看到樹上的櫻桃,第一次吃,酸酸甜甜的。

D3(04.30)海螺溝-瀘定-康定-新都橋

7點半坐昨晚劉師傅預訂的小車從磨西-康定(¥40元/人)。8點45分路過瀘定,停下來讓我們逛逛瀘定橋(學生票半價¥5元/人)。9點半離開瀘定-康定,10點半到達。聽說木格措草原現在也沒什麼好玩的,就直接在康定轉車去新都橋(¥25元/人),同車的還有2個姑咱族(類似藏族)的老人。大約下午2點到新都橋中心區,午飯後逛一下。坐三腳摩托(¥10元/4人)折回來時路過的瓦澤鄉(離新都橋不遠,被余威攝影天堂的就是那)。在康巴第一藏莊住下,電話0836-2866256,13678365097。標間(¥100元/間),有24小時熱水。可以住藏族家床位(¥15元/床),公共衛生間,沒熱水洗澡。安定下來,又開始到處逛。

個人費用:康定車票¥40+新都橋車票¥25+瀘定橋¥5人+住宿¥50/人+午飯¥49/4+晚飯¥61/4+三腳摩托¥10元/4=¥150

感受:個人很喜歡康定-新都橋這段路,沿途都是盤山公裡,四周都是冰山。即使沿路的茅廁頂也是昨晚厚厚的積雪,對我們這些南方人來說很是新鮮。還有人沿路騎自行車呢(我也想吖~),還有藏民在山邊挖冬蟲草。我沒去過高原,所以從一開始我就蠻擔心我會有高原反應的,特別這段路,因為要經過折多山4千多米的埡口。除了心跳加快了點,猛喝水外,過埡口一切正常。呵呵~從過完埡口那開始,心放開了,膽子就大了。(後來才知道,高原反應一般運動才可能會有反應,坐車是考驗不出來的)。埡口很漂亮~到了新都橋才真正感覺到到了藏區,蠻大街都是藏民,我們倒成了另類的少數人。藏民無論GG或者MM輪廓都很漂亮哦(汗,怎麼別人長得漂亮就這麼得容易啊~),但就是皮膚不怎麼好,沒辦法,整天都是藍天白雲。由於去得不是時候(春天還沒到),瓦澤鄉還是一片冬天的蕭條景致,都是枯黃枯黃的,可能覺得沒什麼好看。我倒是挺欣賞這種蕭條的美的~每個季節都有自己的特點的嘛,當然能碰上秋天就最漂亮了。下次吧~新都橋晚上很冷,而且由於海拔高,晚上睡覺翻個身都氣喘。瓦澤鄉的環保做得不好,地上垃圾較多。哦~差點忘了,在那邊我終於見到藏獒了,很凶的黑色大藏獒(嚇得我拍照都手逗)還有1對超級可愛的小藏獒 *_-

D4(05.01)瓦澤鄉(新都橋)-塔公-八美-丹巴

7點半包康巴第一藏莊老板的哥哥小郵政車去塔公(¥80元/車),塔公不遠但是路都很爛,一路顛過去的。10點左右到塔公寺,游覽塔公寺(¥10元/人)。半個小時後游完。10點半左右包小車去丹巴(¥300元/車),12點半左右路過八美吃午飯。2點半左右到丹巴。在車站附近的拉姆家私人旅店住下(¥30元/床)。包車(¥100元/車)去中路-甲居-梭坡。甲居,典型的藏寨,我們只在路邊看全景,包車司機阿熱說沒必要去裡面去,看全景就ok。梭坡,丹巴被稱為“千碉古國”,也是在路邊拍照而已。中路,阿熱認識人,講價到¥10元/人,大家就進去看了一下,桑丹老師家都值得一看。回丹巴鎮上吃飯,街邊碰到明天去黨齡的一群人,我們就這樣被別人撿過去了。

個人費用:塔公包車¥80/4+丹巴包車¥300/4+鎮上包車¥100/4+住宿¥30/人+午飯¥51/4+晚飯¥60/4+中路門票¥10+導游¥5=¥189

感受:八美-丹巴的沿途很秀麗。一路走來經歷春現秋冬,海螺溝是冬天,新都橋是秋天,八美是春天,丹巴就是夏天了。丹巴天氣蠻熱的,單衫就行。下次如果有機會再去丹巴,就去中路的桑丹老師家住上幾天,是藏家旅舍,正對一大片稻田,很有田園氣息。

D5(05.02)丹巴-黨嶺

6點半跟昨晚撿我們的那群珠海戶外游的人坐11人包車去黨嶺,車不錯,因此時間比原來預計的要短很多。10點就到黨嶺。到村長家住,請村長安排馬,10點半出發去葫蘆海,隊內另外一部分人徒步上去。我們坐馬。騎馬到飛機坪後1點開始徒步上葫蘆海。2點半到頂,3點半下山。6點半回到村長家,累~~~

個人費用:車費及進山清潔費400/4+租馬¥85+住宿¥112/4人+晚飯¥48/4=¥225

感受:黨嶺沒傳說中美麗,葫蘆海也就那樣一個山上的小湖。當地住宿條件惡劣,晚上很冷,穿著外套睡,整個身子都感覺麻掉了。晚上沒電視沒娛樂,很原始的生活。感覺是晚飯後就好不容易等到睡覺~~睡覺好不容易等天亮~~最可惡的是晚上沒有滿天繁星,失望至極~~而且還是五一,人開始多了,就更沒勁了。基本上我沒興趣再去那地方的了~

D6(05.03)黨嶺-丹巴-日隆

冷醒,9點開始徒步天堂谷,10點半開車回丹巴,2點多到丹巴鎮上。午飯後包了輛小轎車去日隆(¥200元/車),3點半出發,6點半左右到日隆的金陽住宿(¥80元/間)。

個人費用:包車200/4+午飯¥66/4+住宿¥40+晚飯¥52/4=¥119.5

感受:丹巴至日隆都是沿山腳的彎路,包車的女司機雖穿紅裙子紅鞋但是開起車來卻很猛,比較槽糕的是車的速度表竟然是壞的,不能看讀數,速度完全靠美女司機把握~我坐前排那麼久就拉著手杆那麼久,並且不斷地提醒美女司機“可以慢點,我們不趕時間”,結果還是一路漂移到了日隆。如果以後考到車牌,就過來這邊漂移,過過癮~到日隆時下著雨,後來雨居然變成下雪了,很是高興,第一次看到雪,雖然短暫。四姑娘先給我們一份意外的小禮物。

D7(05.04)日隆-長坪溝

8點多進溝,金陽的老板安排我們逃票,結果我被抓了補了門票(¥70元)。昨晚的一場小雪,使溝內披上銀妝,一副冰雪世界的感覺。還有雲霧呢,若隱若現,很是美麗~喇嘛寺開始徒步,沿著四姑娘山腳走,12點半到木騾子,休息,我在木騾子的大草坪感受高原的太陽睡午覺,有體力的就繼續前走。2點半左右,從木騾子返回,我在枯樹攤之前開始租馬到喇嘛寺(¥50元)。6點左右,大家在喇嘛寺集合回旅店。

個人費用:門票¥70+早飯¥6+午飯¥40/4+住宿¥40+晚飯¥77/4+租馬¥50=¥195.3

感受:一天走了我半年走的路,還好溝內是平路較多。木騾子的大草坪就在麼姑娘的山腳很舒服,遠眺駱駝雪山。聽說7月初來最好,草坪開滿鮮花~

D8(05.05)日隆-雙橋溝

游伴他們先離去,今天開始我的一個人的旅程。8點半坐小車(¥5/人元)去雙橋溝,雙橋溝學生票¥50+觀光車¥70。整程都有觀光車,可以隨時可上可下。和一對也是住金陽的情侶結伴同游。坐觀光車不徒步的話1兩個小時就能逛完。我們時間很松,幾段徒步。3點前出溝,坐車回金陽。本來想買明天的車票回成都,票緊張,沒買到。車站連7號的車票都沒有得賣。沒辦法,得多留一天,明天去海子溝吧~飯後去日隆鎮上買了些干糧。晚上老板一家還請我喝松茸燉土雞湯呢,不客氣地喝了幾大碗!

個人費用:門票¥50+觀光車¥70+早飯¥5+住宿¥20+晚飯¥10+干糧¥10+手信¥5=¥170

感受:雙橋溝的風景還ok,但是有觀光車就使溝更顯得無趣了,純粹到此一游。

D9(05.06)日隆-海子溝

8點多開始出發,買門票(學生票¥40)時碰到一群廣州來得,一起租馬玩。租馬是分段收費的(到花海子來回¥150),建議租馬,路程真的挺遠的,坐馬坐到屁股都疼。9點騎馬出發,經過鍋莊坪,看四姑娘山最好的角度。沿路都是騎馬在半山腰走,感覺有些地方是懸崖騎馬挺險的,馬在窄窄的山路上走,好在平路較多。我喜歡居高往下看溝的感覺。12點半到大海子,挺美麗的一個大湖,如果可以下次來這扎營住幾天。花海子在大海子前面,其實蠻近的,可以望到。現在沒什麼看的,花海子只在7月初看到,因為那時才開滿五顏六色的野花,那才形成了花海子。很寧靜的一個地方,黃金周的人潮已經過了。2點多開始回程,5點左右到。回金陽,老板安排好明天回成都的車了,不錯,旅游大巴。

個人費用:門票¥40+租馬¥150+早飯¥5+住宿¥30+晚飯¥53/3+手信¥14=¥257

感受:本來這次旅程就沒打算游海子溝,沒車結果留多一天,看來還是值得的。海子溝起碼我還想來多一次。要排名的話,四姑娘山這3條溝分別是海子溝-長坪溝-雙橋溝。海子溝之游滿足了我的騎馬欲望。幸虧買到回成都的票,不然再待下去的話,我就得登大峰了,玩無可玩了。

D10(05.07)日隆-成都

早上7點半從日隆出發回成都(¥65),很大霧能見度低,一直修路,崎嶇,好不容易5點半才到成都的茶子店。又搭上一個回我帖的旅伴。坐車82路到青羊宮轉27路到西南民族大學。世界真小,那旅伴居然是我在黨嶺碰到的那群珠海戶外團的一員。在大學旁邊的鑫橋旅店住下。

個人費用:車票¥65+午飯¥20+住宿¥30+晚飯¥9+手信¥10+衣服¥18+食品¥10+藥¥6+公車¥2=¥170

感受:成都很熱,之前的行裝都得換下來。不得不買件短袖穿穿。

D11(05.08)成都-樂山-峨嵋

打的到新南門車站買8點半到樂山的車票(¥43),2個小時後到,坐13路旅游車到東方佛都,沒從這門進去。在旁邊存包。然後步行到樂山大佛正門買票(學生票半價¥35)。入樂山大佛景區參觀,3點半左右油另外一邊的烏尤寺出來。搭13路回去取包,走回正門買到峨嵋的班車(¥10),5點半開(最後一班)。車上碰到一個杭州的驢友玩自虐游的剛從貢嘎山轉山回來,一道去峨嵋山。一個小時後到峨嵋報國寺,已經沒車上去峨嵋山了,只能在山下住。

個人費用:打的¥9+車票¥43+存包¥2+公車¥2+門票¥35+午飯¥6+住宿¥30/床+晚飯¥49/3+手信¥40+食品¥10=¥194

感受:樂山只是大佛值得去,東方佛都就沒去了,那天有霧,看樂山大佛也不是很清晰。如果想晚上登峨嵋第二天看日出的話,就得4點前到峨嵋,最後一班上山的車是4點。峨嵋山下的鎮很繁華的,手信店也很多,我就買了幾個蝴蝶標本,不錯哦~

D12(05.09)峨嵋-成都

分開走,我跟一天團包車票的。結果證明跟團是錯誤的,的確沒必要跟團,並不能幫你省車費或時間什麼的。車站坐觀光車到雷洞坪,再走一段路坐纜車,在坐完上去的纜車後我就離團自己走了。霧大,沒陽光。更沒可能看到金頂或佛光了。10點就下山,11點半待雷洞坪坐車去萬年寺,開始走半山。在五顯崗坐觀光車回報國寺。5點半到車站剛好買到6點回成都的車票,2個小時後到成都,還住鑫橋。

個人費用:跟團包車費¥100+索道車票¥40+門票¥120+成都車票¥35+住宿¥25/床+食品¥10=¥330

感受:峨嵋真的不怎麼樣,金頂附近起了些建築風格亂七八槽的旅館。半山的萬年寺、清音閣都不怎麼樣,也不見得怎麼秀麗。倒是猴區是挺新鮮的,起碼可以和大猴子近距離接觸。

D13(05.10)成都-洛帶古鎮

剩下的日子都是很悠閑的了,睡到自然醒,搭車去新南門車站買去洛帶古鎮的票(¥5。5),10點50分出發,一個小時後到。游覽洛帶,下午去附近的金長城景點。5點回洛帶坐車回成都。6點多去逛錦裡,晚上吃大餐。

個人費用:公車¥2+洛帶車票¥5.5+金長城車票來回¥8+回成都車票¥5+住宿¥25/床+食品¥10+地圖¥8+打的¥10+晚飯¥39/2=¥93

感受:洛帶是一個古鎮,但是改裝成商業古街的形式,錦裡有的小吃這裡基本有,價錢還便宜很多。金長城就真是垃圾,新建的,非常不值得去。錦裡是不錯的古街改裝的商業街,挺景致的,我就蠻喜歡的。

D14(05.11)成都一日游

又是自然醒,11點出旅館。12點到寬巷子,我離開後游伴就搬那住。龍堂是很出名的青年旅館(在外國人中),中式的建築,住得基本都是老外。1點前到人民公園對面的店吃老媽蹄花,味道不錯。做105路去青羊宮,在琴台下車走路過去。3點半左右坐車去武侯祠(學生票半價¥30),約6點坐公車去文殊院,關門了。文殊院前面也有個類似錦裡的古商業街,買手信。6點多坐車回旅館拿行李。去岷江飯店坐機場大巴,9點40分飛回廣州(一個小時40分到廣州,全程1400KM),結束川西之旅!!

個人費用:公車¥5+午飯¥15+武候祠¥30+青羊宮¥5+打的¥9+手信¥50+機場大巴¥10+廣州機場大巴¥20+打的¥12+機票¥740=¥906

總費用:¥977+¥162+¥150+¥189+¥225+¥119.5+¥195.3+¥170+¥257+¥170

+¥194+¥330+¥93+¥906=4137.8


精選遊記: 丹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