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杭州游一天帶“兩頭”

作者: 老而玩

導讀此次杭州游,系由兒女臨時決定,日期選擇、游程長短皆由其定,本篇即記述在此給定條件下的最佳效果追求。日期給定在周末。查閱氣像信息,此三日無一日晴天。然而,該氣像網站給出的指數卻是:“陰天,溫度適中,紫外線較弱的天氣使您可以盡情地欣賞大自然的風光,較適宜旅游,可不要錯過機會呦!”經親身體驗,在此初夏季節,如此天氣確實避免了炎熱、暴曬。 ...

此次杭州游,系由兒女臨時決定,日期選擇、游程長短皆由其定,本篇即記述在此給定條件下的最佳效果追求。日期給定在周末。查閱氣像信息,此三日無一日晴天。然而,該氣像網站給出的指數卻是:“陰天,溫度適中,紫外線較弱的天氣使您可以盡情地欣賞大自然的風光,較適宜旅游,可不要錯過機會呦!”經親身體驗,在此初夏季節,如此天氣確實避免了炎熱、暴曬。東坡學士之名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次就盡興於“山色空濛”中吧。不過,雖然陰天間多雲,但未嘗下雨,所以“煙雨”二字,只是景色描繪,不是氣像報告,故加一引號。

另一引號加在“兩頭”,是指在杭州逗留的時間,周五下午從上海去,周日上午從杭州回,總共游覽時間是周六一天和周五“夜裡頭”和周日“早上頭”,用此詞為修辭也。在這樣短促的時間裡,要盡量好好利用。

周五(6月15日)下午約六時許抵達杭州並入住旅店。略擦把臉就趕往斷橋,從這裡開始游白堤。會家指出:“走白堤一定要從斷橋這頭往孤山那邊走,這樣可以看到遠山如黛、綠島浮水的美景;如果倒過來走的話,你就只能一直面對杭州市中心的水泥森林了。”而我們上一次游,恰好是“倒過來走”的,這一次就“撥亂反正”了。暮靄之中,觀山色,看湖景,別有情致。真個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山外青山漸漸隱沒,我們也就迤邐來到“樓外樓”前,入此“江南第一樓”,品嘗了西湖醋魚和東坡肉,名不虛傳。西湖醋魚有幾種規格,最貴的要一百多,我們要的是68元一斤的,屬於中檔。

次日早起,用畢早餐,就小西湖大道的旅店門口乘坐觀光8號公交車,直奔九溪。這趟車人不多,車況也好,票價比其他的貴一元(其他車是二元),但車少一點,等了一二十分鐘。以為九溪多遠哩,十五六分鐘就到了。下車即踏上九溪的道路。小時候,常聽先母念叨,杭州之游,最佳處在九溪十八澗,故向往久之。前次去杭州,女兒說那裡很遠,路很長,你們走不動的。這次看了一篇游記“上海出發杭州一日游”,作者上午11點才到杭州,居然暢游九溪等處,晚上趕回上海。他的行程給了我勇氣,毅然攜老伴來了此心願。清末學者俞樾游九溪詩前半寫道:“九溪十八澗,山中最勝處。昔久聞其名,今始窮其趣。”正道出我的心境。至於這3公裡的路上,大致如俞詩後半首寫的:“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樹。”不過,現在已經修了柏油路,不時有汽車馳來,未免減少情趣。途中見一指路牌,上有“陳三立墓”,於是我離開公路,沿小路上攀,羊腸小徑,這大概就是當年的野趣吧。慢慢行了,走了約一小時多點,到達“九溪煙樹”景點,二元門票,其價值與之相稱。

為節省體力,我們沒有再往前走,而是叫了個面包車,10元,返回來時的公交車站。

下午約定與兒女在“雲棲竹徑”景點會合,此刻時間還早。前幾年來杭州時,聽一本地人說,他們假日都是到梅家塢來喝茶、休息、用午餐。於是,我們決定就在梅家塢等他們,在去的車上,聽說梅家塢現在太熱鬧了,而這一帶茶山都發展起茶座來了,在一個叫外大橋公交車站的地方,看看路邊都停的是游客的小車,路兩邊茶座比較清靜,於是選了一處。每人茶資十元,任君逗留到天晚。喝著龍井香茶,品著茶山勝景,真是令人陶醉。中午時,要了個土雞煲,味道滿好,只是價格不菲(50元一只)。

午後小憩片刻,動身與兒女們會合。雲棲竹徑以竹為主,看點是:“蟬鳴聲聲的炎夏暑期,是雲棲竹徑一年中最佳時節。行走在‘一徑萬竿綠參天,幾曲山溪咽細泉’的幽幽山道上,猶如潛泳在竹海碧波之中。”介紹倒也言符其實。前人有詩雲:“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不過,這種只有一種植物的空氣,似乎不如在九溪的感覺好。

第三天是9點48分的火車,早上時間不可荒廢。老年人本來就瞌睡少,我不到6點就起床,步行出發。先到“柳浪聞鶯”,然後沿西湖漫步,游了多個景點,一直到雷峰塔才不得不離開湖邊到大馬路上,(這一段西湖,名花有主,平民只得讓出)乘了一站公交車到蘇堤,還虧乘車,下車地點過了蘇堤,往回走了幾步,稀裡糊塗地進入了“花港觀魚”,其實,在這裡看“蘇堤春曉”反更真切,如果人在蘇堤裡面,怎麼看?還是要隔開一段距離才好看。

本來並不滿意的天氣和時間,總算得到相當滿意的效果。



(白堤上看山外青山)



(九溪十八澗之一溪)



(梅家塢喝茶觀景)



(從花港看蘇堤春曉)



(雲棲竹徑)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