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春,江南紹興,在一艘木制的渡船上,我們一船人乘船過江,這船上的人基本都是本地的農民,我擠在他們中間,正想找一個看得見江景的船邊靠一靠,突然,耳邊傳來琶琵伴奏的歌聲,我扭頭一看,船中坐著一位歌女,十七八歲模樣,面容算不上亮麗,但嬌小秀氣,穿著十分樸素,帶著一幅旁若無人,自顧自唱的表情,正唱著江南的小曲,我一下聯想到白居易那首“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蘆花秋琶瑟……”被人們流傳了千年我幾乎可以一字不拉背下的長詩,一千多年過去了,此地競然還有這古詩上的訴說的風情啊!心裡一陣激動眼睛呆呆地欣賞著這幅活畫面:歌女唱著歌,若有人喜歡或同情,就自動放下一些小錢,這歌女的生活費就有了著落。一定是因為家庭生活所迫,才會有必須上船賣唱的理由,此時此刻,我更多的不是同情,而是欣喜,是有幸見到她,聽到她唱的歌,感受到民間藝術的隨意和平常,她本來其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詩人讓她們變成了詩,使我重新看去發現了詩意和美,也看到了民間生活的艱辛。那時候對我們這些雖然也僅拿著微薄的工資,但畢竟有著固定工資,衣食無憂的人來說是體會不到的,可你一到鄉間,就滿眼皆是了。2007年6月23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