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山路基本上是梯級為主,兩邊有木欄杆,而每個梯級都有木方固定,justin介紹說整個神山公園共有6萬多條木方,都是從山打根運過來,而且不是一般的松木或杉木(熱帶很少有松木),全都是優等的酸枝、花梨,黑檀木材,這些木料的特點就是抗腐性強,硬度夠,不易彎折,遇水不會發霉,在猛烈的陽光之下,在木頭表面上摸,觸感還是涼爽的。山打根的木料是舉世聞名的,北京天壇以前都是用山打根的木料承造,非常名貴。 神山上的梯級沒有固定的高度,很多是借助山勢或者天然形成的石頭而成,再用木方固定,就成了一個梯級,如果到險要處,壓木也沒有,跨度也很高,到時就只能扶著欄杆爬了,辛苦很多。來之前下狠心,忍痛花了一個月的工錢買了一雙登山鞋,不過在登山的過程中,才真正體會到鞋真的可以“救你的命”,登山鞋的好壞可以影響整個旅程,鞋買好了,可以走的舒服,不易扭傷,腳壞了,登山也沒意義了。Justin話語不多,始終跟在我後頭,大概離我5步左右的距離,後來在下山的時候,他又始終在我前頭5步左右的距離,引導我下山,我才明白向導在上山下山都是有專業要求的。走著走著,剛開始我還和justin聊天談笑學英語,興致昂然,後來腿的壓力,背部的負重開始影響了我,大家都沒交談了,專心爬山,只有在停留點小休時才談幾句。神山公園在山路上設置了固定的停留點,大概幾百米就有一個涼亭,裡面的設施很簡單,只有飲用水收集器,一張桌子,還有不像凳子的方木。有些驢友怕神山山上的水不干淨,我沒有理會,一來信任justin(他說沒問題),二來在這高山上,水應該不會受到致病菌的污染,如果怕水管的鐵鏽,或者蓄水箱的雜質,只要用透明的瓶子喝,慮掉雜質就可以了。神山的水溫度很低,我的鋁瓶冰涼的很,像裝了冰水似的感覺,至於味道,印像不深,解渴就可以。早上沒有准備午餐,食欲也不大,從廣州帶來的一袋花生就成了我和justin的午餐了,我遞給justin,他只吃了幾個,看他吃的樣子,覺得他對中國花生的感覺不錯吧,後來,可能礙於知道我自己帶的食物不多,他也不好意思再吃了。神山公園有固定的海拔標志牌,每次經過,我都用自己帶去的高度儀校對,但都有20-30米的誤差,我估計應該是公園的問題,可能政府覺得幾十米的誤差可以接受吧。馬來西亞的移動事業是非常發達和先進的,這次來我就深深的感覺得到。從踏入馬來亞國境,隨身的移動電話就出現了一些新的信息顯示。原來馬來西亞移動電話已經有“手機定位”的功能,而且完全不收費,只要你的手機支持,就會出現你所在位置的信息,剛開始我還不明白那些信息是什麼回事,後來才醒悟,要知道,大陸、香港、新加坡都還沒有,就算有,都是要收費的。當我在神山上看到自己處在“哥打京拿巴盧公園”的範圍內,對馬來亞的認識又加深了。我的gps定位儀一直開著,不過缺乏馬來西亞地圖,只能夠顯示經緯度數,還有我行進的海拔高度、速度等。至於手機信號,在拉班拉達大本營還有一些信號,但在3500米住處,卻沒有了信號,原本想在寂寞的時候用msn和遠方的親友聊天,現在沒門了,郁悶!一路走,一路上justin都提醒我欣賞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包括多種的豬籠草,還有很多蜥蜴、雀鳥,不過,中大型的動物是看不到的。但看歸看,觸摸是完全禁止的,有一次,我試圖用登山杖指指一處豬籠草,justin以為我要接觸它,馬上很嚴厲的說“no!”,我馬上縮了回去,之後,就再沒有出現類似的事情了。一路上都碰到下山的旅行者,大多是洋人,或一些黑皮膚的亞洲人,只碰到一隊香港的團隊,和裡面兩位女孩子聊一下,她們在昨晚試圖衝頂,但到達海拔3900米的地方就放棄了,非常可惜。臨走時,她們都鼓勵我能夠完成登頂,戰勝自己。不清楚經過多少個休息站,記不起山路上的各色人種的臉孔,也記不清多少次累得趴下,隨便就躺在神山的山路上的情形,那種沒有鼓勵,沒有支持的感覺折磨著我的軀體,折磨著我的意志,誰可以幫助自己去完成這段枯燥的旅程?沒有,只有自己,唯一的信念不停的在腦海回蕩:我來了我就不會放棄,我來征服一座山,我來征服我自己!走了4個多小時,在下午2點10分,我和justin終於到達了拉班拉達,神山最著名的住宿點,一般散客很難在上面租到房間,都是團隊預先訂了下來了。Justin帶我在位於餐廳的服務處重新登記了我的資料,領了住宿點房間的鑰匙(在山上不同的地點一共登記了3次)。我們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卸下了沉重的背包,一邊四處觀望,一邊還在喘氣。可能是肚子餓得過了頭,食欲反而沒有了。餐廳還在營業,不過,菜式不算多,我也不知道menu上寫得是什麼,憑感覺問了justin,他解釋了一番,我就隨便的點個炒面,後來也吃不下,打了包,留在傍晚吃了。我看到justin也沒吃飯,主動跟他說,叫他隨便點菜,我請他,一開始他還在婉拒,後來我一再堅持,他才點了一個湯粉(其實吃湯粉是個不錯的選擇,只不過我不知道菜式,也沒詳細問justi)。我最後還點了咖啡。餐廳的咖啡分成幾部分,一大壺開水,咖啡粉,幾種糖,器皿都很英式,想不到在山上還會享受到量足味濃的咖啡,終於不枉走這4個多小時。我和justin一邊享受著咖啡,一邊沐浴在舒適的的陽光,聽著風吹動樹葉的婆娑聲音,疲勞感迅速的消失。在點菜的時候,我主動和這裡的服務員溝通了解,她們只會英語,知道我是廣東人,獨自來爬神山,都表示了驚訝之情和善意的祝福,知道我在啤酒公司工作之後,還專門問了有關中國大陸的啤酒狀況,不過,餐廳的啤酒實在是貴,最熟悉的heineken要18馬幣,我如何買得下手?吃完了飯,justin和約好在晚上2點45分出發登頂,然後他就回去向導休息式睡覺了,可能是他也比較疲累的緣故吧,我和他在晚上餐廳的飯局也取消了。這一晚的住宿點,是位於3300米的“gunting lagadan hut”,離拉班拉達約200米的距離,也就大概10分鐘的山路,當時山上的溫度大概10攝氏度左右,好在是下午,有溫暖的陽光,不過,房間和水都感覺挺冷的。我住的房間是個4人房間,只有兩張雙層木床,沒有多余的家具,比大本營的房間差很多。趁著住客還少,白天溫度還可以忍受,趕緊洗了個澡,換了干爽的衣服,捧著一杯香濃的“鐵觀音”,坐在客棧的木梯上,迎著璀璨的陽光,看著雲海環繞的神山,原來快樂隨時都可以營造。慢慢,回來休息的游客陸續多了起來,我也沒什麼可以干的了,看了一下書,就和衣睡覺了。

(俯瞰拉班拉達)

(我的住宿客棧“gunting lagadan hut”)

(山上的雲海)

(峭壁)

(拉班拉達的溫度計,門的盡頭就是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