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連山、水連水的鄰邦--越南行(3)之下龍灣

作者: 群星燦爛

導讀山連山、水連水的鄰邦——越南之行(3) 下龍灣——海上桂林 下龍灣位於越南北部,是越南廣寧省的一個海灣,面積155平方公裡,共有1600多個大小島嶼。其中980個有名稱,其余都是些無名小島,被中國游客親切地稱為“海上桂林”。其實對於我們這些熟悉廣西的游客來說,下龍灣實在像是一個中國廣西桂林的盆景圖。 游覽的這天,天氣不太好,沒有太陽,雲層也很厚。感 ...

山連山、水連水的鄰邦——越南之行(3)

下龍灣——海上桂林

下龍灣位於越南北部,是越南廣寧省的一個海灣,面積155平方公裡,共有1600多個大小島嶼。其中980個有名稱,其余都是些無名小島,被中國游客親切地稱為“海上桂林”。其實對於我們這些熟悉廣西的游客來說,下龍灣實在像是一個中國廣西桂林的盆景圖。

游覽的這天,天氣不太好,沒有太陽,雲層也很厚。感覺可能要下雨了。我們在下龍灣碼頭上了游船,游船是一種仿古的雙層機動大木船,船頭還有一個龍頭,看來越南的風俗和中國有些相同,對龍王都是充滿敬畏的。船上第一層既可坐在艙內隔窗觀景或休憩,也可走到船頭甲板上觀望和攝影,第二層為一木欄圍著的天台,天氣晴好的時候,站在上面眺望視野寬廣,一切美景盡收眼底。只是在這樣的天氣下,下龍灣的景色都籠罩在一層薄紗裡,朦朦朧朧。木船慢悠悠的和著海浪輕拍船沿的聲音駛入下龍灣,天氣陰郁不已,還下起小雨,搞得大家十分掃興。三五成群在船倉內聊天、打牌。我卻認為在這樣的天氣下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下龍灣。離開喧鬧的船倉,獨自登上二層甲板,因為下雨,夾板上已經沒有游人。透過雨霧看著變得深藍色的海水,聽著船舷邊浪花的低吟,一切就像在夢幻中。微風送來的點點雨絲落在臉上,感到格外的涼爽,那一點點的雨絲,在輕霧中,帶著淡淡的海水的味道,就像小龍女纖纖玉手,撫慰著一個城市過客煩躁的心……。

雨越下越大,甲板不能再站了,回到船倉。游人們還在抱怨這樣的天氣的時候,海上的風雨卻迅速停了,一抹陽光灑在海面上,海中的山撥開雲霧如仙山一般出現在大家眼前。大家都走出船艙,觀賞大自然造化的神手所刻成的成百上千個形態各異的小島,有像月亮的月亮山,有像魚的魚山,像風帆的山,更多的像被沉香利斧劈開的山……。大家正興致勃勃的品頭論足的時候,“看,那就是鬥雞山,是下龍灣的標志!”,導游大聲地告訴我們,沒想到風雨將我們送到下龍灣的標志前,突然放晴讓我們觀賞到——著名的鬥雞山:這是大自然造化的神手所刻成的成百上千個形態各異的小島中的兩座小島、像兩只正在打鬥的小雞,一只羽毛蓬松,一只昂頭翹尾,兩雞利嘴相對,太像了,真是鬼斧神工,天意造化。正當大家贊嘆不已的時候,還沒有來得及拍下照片的時候,天氣又變得陰郁下來,說話間又下起蒙蒙細雨來。也許,龍女並不願意將它的美麗的倩影輕易的讓游人帶走。

途中,我們還經過一個小島,說是上面供有些佛龕什麼的,我們幾個覺得不會有什麼特別之處,就沒有上島。在船上觀賞海上的雨景倒也別有風味。我們還鑽到駕駛室撥弄了一下船舵。大約半個小時後,上島的游人陸續回來了,說島上沒有什麼東西可看,因為游人多,看到的都是人頭。

中午13時,午餐的時間已經到了,我們的游船停了下來,任憑它隨波逐流。這些游船看來和這裡的漁民都有“默契”,船一停下,立刻有幾只漁民的機帆船靠了過來向我們兜售海鮮。他們的船上網箱中養有鮮活的蟹、魚、蝦等水產,供游客選購。我們可是吃海鮮的高手,一番討價還價後,我們選了蟹、蝦、和珍珠石斑魚等,連加工費700多元人民幣。買過來後,交給船上伙房現場加工烹調,其實這裡的海鮮煮法也就是一種——“白灼”。也是漁民的傳統做法了。當然,你要是有興趣,也可以親自下廚,不過,沒有什麼配料。他們的配料就是“魚露”,(是把生魚用生鹽腌制成水樣的,一種類似魚醬的佐料),不一會兒,就可吃到真正的海鮮了。等我們吃完,望著桌上那些用來綁蟹的各種顏色的塑料繩,似曾相識,才想起剛才漁民所說的那些魚都是剛才從海裡打來的。不由疑惑:這些只有在集市上才慣用的綁蟹的繩子和綁法如何會在一艘艘魚船上出現,而且都是一樣的?解釋也許只有一個,那就是那些漁民船上的海產品並不是在海裡現打的,而是在集市上集中批發來賣給游客。呵呵!!

下龍灣的山與桂林的山有異曲同工之處,在物質結構上都是石灰岩的,形態各異;同時又不同,桂林的山水在喧囂的都市中,千百年來多少文人騷客為她詩賦傳誦,她的身上透著濃重的古老和現代文明相結合的氣息。下龍灣裡的山卻散布在海中,山就是島,島也是山,沒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卻一切都自然而然,清清純純。遠遠看去,就像一個大型的山水盆景。如果說,桂林山水是一個端莊秀麗的大家閨秀,那麼,下龍灣就是一個清麗脫俗的清純少女。


精選遊記: 下龍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