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關看潮

作者: Heimdall

導讀十月三日我和張一起去鹽關看潮。六點半火車站已經聚了好多人,因為張還沒有來我免不了東張西望,旅客大多是全家出游,目的地有大半是杭州和上海,有一堆塞得漲漲的旅行包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們的主人是一群快樂的年輕人,很陽光的樣子,大概准備到浙東大峽谷野營吧?正呆想中,張來了。我們上了一家私營的大巴,三十元到杭州。我們原來的計劃很復雜,到杭州後 ...

十月三日我和張一起去鹽關看潮。六點半火車站已經聚了好多人,因為張還沒有來我免不了東張西望,旅客大多是全家出游,目的地有大半是杭州和上海,有一堆塞得漲漲的旅行包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們的主人是一群快樂的年輕人,很陽光的樣子,大概准備到浙東大峽谷野營吧?正呆想中,張來了。我們上了一家私營的大巴,三十元到杭州。我們原來的計劃很復雜,到杭州後搭公交到汽車南站,再搭大巴到海寧,再搭車到鹽關。因為手頭的資料讓我們以為杭州到海寧的車只有汽車南站有。其實在杭州一下車,在汽車分站(車主在汽車東站附近的汽車分站把我們卸下了車)就有到鹽關看潮的專車。這樣時間就很寬裕了。張悠哉悠哉得玩著望遠鏡,附近又沒有漂亮的MM,真是浪費。售票員很和善,可她一說出票價給人的良好印像就粉碎了,同車有很多跑過這條線,據說原來只要10元左右,現在賣到了15元。一位北方旅客和她吵了起來,同車的紛紛支援,售票員經驗很豐富,以這是專車應萬變,大家也拿她沒輒,要了票以告消協嚇她,她也不在乎。沿途風景沒甚麼特色,過崗亭的時候售票員讓大家把窗簾拉上,中國人總是合作的,也許是怕耽誤行程。

車跑了二十幾分鐘後站的人有些支持不住了,一位MM把頭靠在GG肩上,兩手環抱著他的頸部,從我的方向正好可以看見她的側臉,閉著雙眼,很滿足的樣子。幾絲長發擦過GG的臉,他的心中一定是愛如潮湧吧!可這對我們這些單身漢未免是一大打擊。

到了觀潮公園一問才知道門票要40大洋,我們繞著圈子看看有沒有空子可鑽,時間離預測潮到時間越來越近了,沒奈何只好賣票。進門站在壩上看錢塘江,很廣,感覺和在火車上看的不一樣,有幾分海的味道。游人有的坐在觀潮棚裡,一個座位30大洋;有的買了塑料紙鋪在地上,拿把傘擋在頭上,整體感覺像海濱。看看江面,很平靜,潮也不知何時來到。我們漫無目的的走著,本想登占鱉塔,要5元,還有一座海神廟,要3元,海寧人好精啊,把一個水文站擴展成公園,站裡的大樓命名為觀潮樓,上樓又要收錢,錢江潮錢江潮,錢字扎眼。

大太陽下晃了半天依然江天一線,找了個被陰處歇腳,一個賣望遠鏡的大哥向我們推銷,開口價240元,我想和他開個玩笑要價50元,他略略猶豫降至150元,看來有鬼,我堅持50元。大哥憨憨的笑著,到底了,到底了,最低80,讓我也賺點。聊了一炷香的時候,我用60元買了一個,堅持到底的話也許低於50元也可以。

開始有人喊潮來了,跑到壩上一看,觀潮者多了一倍,原來在觀潮席上打牌看書的都站了起來,潮還沒有來。只是江面的水流變得急了起來。觀潮觀的還有耐心,只有堅持才能一睹風采想著想著,視線就被動人的MM們吸引,用望遠鏡看好清晰啊。

沒過多久先出現了警察,讓大家呆在警戒線後,隨著一陣潮來的呼喊,錢江大潮終於到了。遠遠的先看見一條白線,從望遠鏡看過去才能看清不斷旋起的白浪,讓人感覺像一道靜止的浪牆。倒是湧潮的隆隆聲不斷逼近。此時江面分為兩半,潮前方的江面陷了下去,水流向大潮的方向,大潮沒有預測中的4到5米,大概1米左右,讓人有點失望,聲勢在我們這些初識著來說只能說還可以。大潮過後江面漲了起來。據說宋時還有手持紅旗的弄潮者,能出入江潮而紅旗不濕,聽起來就像神話。接下來的安排是魚鱗石塘、南排工程,問當地人說是占鱉塔東,就是用石塊壘起來的石壩。沒找到,最後還是回海寧了。

海寧是皮都,火車站附近都是皮衣、皮具店,街上飄著濃厚的皮的氣息,牛羊到這裡一定兩眼淚汪汪。我們買了7點45分到寧波的票,無座。

張想吃拉面,大街總是找不到,海寧的摩托很普及,商廈門前擠擠得一排,像寧波停的自行車一樣。穿過大街在西山附近找到了一家面店,要了三鮮面,很好吃,張吃了兩碗,滿頭是汗。

吃完了飯休整後,先到海寧博物館。地下室的陶器、瓷器、黃楊木雕值得一看,瓷器的品種很多,有刑窯的白瓷,越窯的青瓷,所謂的“南青北白”,確實不錯,遠看有玉的光澤。2樓的硤石燈彩也是海寧的特產。似乎融合了剪畫和刺繡,大型的燈籠多取建築物,如塔、樓閣,我覺得還是博古架上的小燈籠可愛,小桔燈一樣的溫暖。

海寧博物館的對面是錢君陶藝術館。

爬牆進的西山公園,這座公園其實是一座小山,很不錯,林木茂盛,富有野趣。山頂有座紫薇亭。到處是一對對的情侶。從公園出來有一家書畫館,看來海寧的文化氣息也很濃。海寧人很淳厚,很熱情。問路總能得到詳細的解釋。不知為何生意人那麼精。

晚上在華聯大廈附近逛,因為沒買地圖,陳閣老故居、王國維故居、徐志摩故居都沒去。

坐夜車也就那樣了,在杭州站找到了座位,對面是母子兩。母親很像教師,讓兒子以國慶見聞為題作文,迷迷糊糊的也不知她們什麼時候下了車。


精選遊記: 海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