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記:河內—胡志明市(一)

作者: 波希米亞人

導讀1998年10月,越南總理潘文凱訪華,其行程安排之一,是參觀蘇州工業園區。代表團在無錫碩放機場一落地,便登車直奔目的地。時任蘇州市市長的陳德銘在園區管委會的一間大會議室裡等著,客人到了之後,便是由他來介紹蘇州的發展情況,如何招商引資,如何規劃項目,等等。我當時作為地方的外事人員,也混跡在現場——越南總理就在幾米開外,他聽得非常專注,不時還 ...

1998年10月,越南總理潘文凱訪華,其行程安排之一,是參觀蘇州工業園區。代表團在無錫碩放機場一落地,便登車直奔目的地。時任蘇州市市長的陳德銘在園區管委會的一間大會議室裡等著,客人到了之後,便是由他來介紹蘇州的發展情況,如何招商引資,如何規劃項目,等等。我當時作為地方的外事人員,也混跡在現場——越南總理就在幾米開外,他聽得非常專注,不時還插入一些提問。這個場景讓我腦海裡忽然跳出一個問題:親眼看到自己東盟內部的成員國新加坡,選擇在中國進行如此巨大的投入,這位總理不知心裡作何感想?參觀交流甫一結束,越方直接趕往機場,准備赴下一站,而未在蘇州安排任何的游覽。這讓我印像極其深刻:至少可以這麼認為,這個走出戰爭泥沼的國家,正以一種務實的方式,在追趕它已經失去的時間。

這以後,我對越南產生了關注的興趣,這遠非看幾部《印度支那》、《三輪車夫》之類的片子就可以獲得滿足的。而且,2002年左右,兩位老友健男、安豬先後去了這個國家,帶回來很多鮮活的描述,讓我也有了去走一遭的衝動。真正想法付諸行動,卻是到了今年2月,自己終於做成一回背包客,踏上了赴越的旅程。從河內到胡志明市,區區10天,一路南下,不免流於浮光掠影,然而我始終相信,一個陌生人的眼睛,也能夠記錄一些細微的真實,或許,這些便是他們的“革新開放”所帶來的變化。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