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之旅—我的老撾行]三、萬像平淡的首都

作者: newnewnewnew

導讀三、萬像·平淡的首都 萬像(Vientiane),老撾首都,傳說中,這裡曾有一萬頭大像,現在,該是老撾最大最先進的城市。但走在萬像街頭,沒有想像中首都該有的樣子,更沒有傳說中的一萬頭大像。 從萬榮到萬像,我們選擇了最早的那班車。凌晨五點,就到達了萬榮車站。從沒見過如此荒涼的車站,只有一間極小的房子,前面幾只長條椅,後面就是大片荒蕪的草。車站人很 ...

三、萬像·平淡的首都

萬像(Vientiane),老撾首都,傳說中,這裡曾有一萬頭大像,現在,該是老撾最大最先進的城市。但走在萬像街頭,沒有想像中首都該有的樣子,更沒有傳說中的一萬頭大像。

從萬榮到萬像,我們選擇了最早的那班車。凌晨五點,就到達了萬榮車站。從沒見過如此荒涼的車站,只有一間極小的房子,前面幾只長條椅,後面就是大片荒蕪的草。車站人很少,風吹過來,有響聲。五點,一輛Local bus來了,看到它,就明白為什麼找旅行社的Mini bus那麼貴,而Local bus只要25000KIP(合人民幣約20元)。車很破很舊很髒很擠,仍沒妨礙我和GRACE呼呼大睡。

早晨10點,到達萬像,萬像車站也特別破舊,很沒有首都車站的派頭,後來才曉得,這正是萬像風格的體現,萬像就是一個不像首都的首都,甚至不及琅勃拉邦熱鬧,它更像是一個平俗的平淡的小城鎮。所以,站在萬像街頭,你會在剎那間迷失了自己,你會輕聲喃喃一句:這是萬像嗎?

是的,這就是萬像,沒有走錯。因為你的到來,是2006年。興許20年後,你有機會看到別人拍回的影像或圖片,這裡會有很多變化,但因為你站在了2006年的日歷上,所以你看到的,就是它2006年的模樣。

因為旅行進入倒計時,所以要提前去買好車票,以便不出錯。占巴色(Champasak)的票要去南站買,於是坐人力車到了那裡。到了才知道,Local bus不能提前買,VIP bus倒是可以,看照片,顯得很氣派干淨,可是價格也很不賴。於是放棄買票,坐人力車又回市區,找住宿,尋來選去,終於選定了一家,5美金/晚/標間。書上介紹的Sabaydi Guest House(據說LP上介紹的也是這家),多人間每人2美金/晚,大概年頭太久,有些名氣,但沒跟上時代,房間和建築一起老掉了。我們放棄了這裡,我和GRACE一直在那些“著名的”附近找,這樣,就能找到價格更低的,出名的未必是最好的。

中午經過一家廣東飯店,一看價格還可以,就進去了。中國人開的,廣東廚師,和GRACE吃到肚子圓滾滾。在國內,這是中檔水平的店,在這,卻是我們的巨大美味。我又一直是中餐的胃,任何西餐我都沒興趣。在國外看到中餐館,真是親切開心。

飯後去了印度廟(Xieng Khouang),離市區比較遠,這卻是我很想來的地方。那尊著名的釋迦摩尼涅磐像一下子映入我眼簾,我興奮地跑了過去。這是一個巨型的雕塑公園,滿眼我喜歡的黑白灰色,佛像有的幾米,有的幾十米,雖是巨雕,但表情生動細膩,栩栩如生。裡面還有很多其它雕像,代表了佛教的寓意,每一個都是故事或者是故事的一部分,有神靈,有魔獸,有天堂,有地獄,有蓮花,有大像,有怪獸,有三頭的神,有三頭的大像……這是當年印度人建的,英文名字Xieng Khouang,但當地人叫它印度廟。下午的陽光剛好打在涅磐像上,真是誤打誤撞,如果是早晨,則會在雕像的陰影裡了。

我們在印度廟流連了很久。離開的時候,我對GRACE說,我終於覺得自己喜歡老撾了。經過了琅勃拉邦的華通寺和布施,再看到萬像的印度廟,我覺得這是我到老撾很有價值的所在。不過我知道不是所有人喜歡Xieng Khouang,有人說,那不過是雕塑,有什麼好看。但我喜歡,它們那麼巨大,那麼生動,那麼有舞動的力量。況且,我從來都不是因為別人的喜惡而去喜歡或者不喜歡的。

回到湄公河邊,找一家四川飯館。沒想到萬像的熱鬧結束的早,不過似乎也沒熱鬧過。老板娘說,服務員9點就要走了,她們要回家的,不像在國內。看來萬像人很有家庭、生活的觀念,他們還在享受屬於自己的時光。

中午在廣東飯館遇到的一位河北的先生則說過:萬像人不偷不搶,很淳樸本分,但是思維有時候很一根筋,比如求他們辦事,一次給100萬,不如每次給10萬,因為一次小費就是一次小費。中國人來了,有些找不到工作,就騎摩托的途中,搶女人的首飾……這些聽得我和GRACE不知說什麼才好。

其實我在萬像的還有目標,我一直惦記著要尋找Wat Phrakaeo,而Patuxai,則是順便的事,我並沒有多渴望,只是想,它在萬像地圖的中心,總能看到。

前者對很多人來說,可能不想到這裡,因為萬像也是有很多寺的城市,一個寺院早沒什麼特別。但我在琅勃拉邦的時候,買了五張明信片,其中一眼就讓我鐘情的就是這個寺,上面是一尊佛像的近景,背後是剝落的白色牆壁,佛像的臉是藍色的。一個人被打動,往往是一個偶然的因由,於是走過長長的街來到這裡。

GRACE對寺興趣不大,在門口等我。我拿著明信片問一位帶著老外的導游,導游聽說我來自中國,告訴我他去過廣西。他告訴我,正是這裡。我問他,為什麼佛像如此相似,但臉的顏色卻不是明信片上的藍色。他告訴我,那佛像的藍色是當時一次活動時暫時塗上的,這讓我心裡生起幾絲失望,忍住,沒有表露。

這裡的佛像多是青銅制造,殿裡則是很多古舊的文物、佛像、木門(那麼多美麗的雕刻的,雖然時代久遠,卻仍散發著迷人的味道)、缽、罐,還有一本中文經書。

Patuxai是凱旋門,與德裡的印度門、巴黎的凱旋門如出一轍,不過多了幾分老撾的色彩。這是為了紀念戰爭總的老撾士兵而仿巴黎凱旋門建造的,現在已經成為了萬像的地表性建築。但對它,卻說不上愛或不愛了。

這一天,用腳丈量過那些街道,略顯疲憊的我們回到湄公河畔的巴蜀人家吃飯,還是中國菜,這讓我覺得親切而幸福。萬像下午的陽光特別猛烈,散步了片刻,回到住處,看著門外的陽光和人們,休息著,發呆著。一到這樣的時刻,我就想停住,縱然抓不住更多時光,但起碼,我可以讓時光在我的意想中凝固,稍作停留。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在萬像,我漸漸明白為什麼很多人說,如果到老撾只去一個地方,那麼就選擇琅勃拉邦。

以前沒有對比,現在知道了,琅勃拉邦是個有歷史味道的地方,而且它清潔、規整,有艷麗的熱帶紅花,有湄公河吹來的安閑的風。而萬像,它總有股落寞的味道,明明它是新都,而琅勃拉邦是舊都,表像上,卻剛好相反。

萬像是一副散漫的年畫,想喜慶,卻沒熱鬧起來。但年畫總是年畫,就如首都總是首都。

2007年3月8日 newnew 北京

旅行小貼士:

1、 萬像同樣要乘TUTU車,就是人力電動車,老撾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即便在首都萬像。

2、 這裡很多中國餐館,味道不錯。


(印度廟)





精選遊記: 萬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