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成都-康定,新都橋-稻城亞丁游記

作者: Jeff-Wang

導讀亞丁之行(2005-4-30至5-5) 起程前的准備: 我們用半個月的時間上網查資料,了解路況、天氣和途中的景點,打印網友發的貼子,包括吃住行和景區的介紹。盡管整個行程的路途我們已走過將近一半的路程,對路況已有大至的了解,但我們還是認真閱讀了網友們不同的游記。 除了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之外;在物質上,我們要保證溫飽和營養,於是我們 ...

亞丁之行(2005-4-30至5-5)

起程前的准備:

我們用半個月的時間上網查資料,了解路況、天氣和途中的景點,打印網友發的貼子,包括吃住行和景區的介紹。盡管整個行程的路途我們已走過將近一半的路程,對路況已有大至的了解,但我們還是認真閱讀了網友們不同的游記。

除了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之外;在物質上,我們要保證溫飽和營養,於是我們開始購物,買真空包裝的食品,像牛肉、火腿腸、童子雞、雞翅、泡菜,方便面、方便粥,還有旺旺雪餅、巧克力、妙脆角等零食。買上一些水果,備上足夠的水。

生活用品:護膚品、洗發水、防曬霜、唇膏、墨鏡、帽子、牙膏、牙刷、毛巾、梳子(在這個時候就顯現出城市人的矯情,在很多山裡人看來是奢侈品的東西都成了城市人不可缺的生活用品,我當然也不例外。)記得帶口罩,在亞丁塵土飛揚的馬道上,口罩是非常需要的。

衣物:羽絨服、毛衣、保暖衣褲、換洗衣服,還有一條被子和一條毯子。(聽起來有點誇張,但從各種信息得知,亞丁現在的氣溫只有-3℃--9℃,而且亞丁的住宿條件相當艱苦,在旅游旺季甚至不一定有床位。所以,我們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在車裡過夜。)

其他裝備:補胎膠、打氣泵、拉車的繩索、對講機(很多地方是沒有手機信號的)、藥品箱、工具箱、汽車電源轉換器。同時帶上GPS和電腦,電腦裡存了大量從網上下載的信息,當然沒有電腦,GPS也用不了。在之後的路程中,GPS幫了我們很大的忙,盜版的電子地圖也相當准確。

一切准備就緒,出發的前晚,我們打包行李。吃的東西占據了整個QQ車的後備箱,生活用品和衣服打了三個包,不包括羽絨服和被子。除了兩個座位,其他位置都被填滿。

出發啦!

第一天成都――丹巴(9:00—19:30)(350公裡)

成都至都江堰――45分鐘(高速)

都江堰至映秀――35公裡,1個多小時(路況極差)小車走這段路很辛苦,小QQ被剮了幾次。

聽說現在新路段已經竣工,路況很好。

映秀至臥龍――1小時30分(水泥路)S303省道

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進入臥龍自然保護區,樹木郁郁蔥蔥,比起成都過早炎熱的天氣多了一絲涼爽。路況比較好,出游的心情很明朗。中午時,在樹蔭下休息半小時,填飽肚子,繼續上路。

從臥龍翻越四姑娘山(八郎山脈)――3小時(柏油路)海撥4523米

沿著山路迂回,小車拐過一個大彎後,遠處的雪山在我們沒有任何心理准備的情況下闖入我們的視眼。想想看,早上我一身盛夏裝扮出行,幾小時之後,炎熱的空氣被山腳下來自雪山的清冷和著陽光的味道完全代替。走出車子,在T恤外加一件外套,拍張照吧,和五月的雪山!

(臥龍自然保護區-四姑娘山腳)

(2005元旦拍)

海撥慢慢地升高,車子盤山而上。有了上次的經驗,這回就不那麼緊張,更何況地上已沒有暗冰,情況應該好很多。沒料到的是,春天季節變化無常,車爬到山腰,天就開始作怪。閃電從很低的雲層裡霹到山坡上,接著就聽到被雷打得天崩地裂的聲音。車子越開越高,雪越下越大,冰雹擊打在車窗上,霹嚦叭啦響。我有點擔心小QQ的前擋風玻璃能不能經得起考驗,至於其他我不敢多想。也許是緊張和海撥的原因,我有點胸悶。開到山頂時,雪已在刮雨器的下方積了厚厚一層,車內的水汽在車窗的內側結成薄薄的冰片。我們終於開始下山,小QQ開在剛剛積起的雪上,發出沙沙的聲音,車輪過處,雪往兩邊飛濺開。剛才那一幕還讓我心悸呢,老王同志竟然已經打起盹來。

四姑娘山過日隆至小金縣――1小時多(柏油路)S303

那裡的春天比平原來得晚一些,在5月初還能看到路兩邊人家院內開的桃花和梨花,真是“滿園春色關不住,桃花、梨花出牆來”。小金的小蘋果很出名,元旦經過時看到樹上稀稀落落掛著少許,黃燦燦的。當時已過了收獲的時節,路邊沒有買,停車想摘,小試了一下身手夠不著,不敢有太大舉動,萬一群起而攻之,老王再舍身,也休想英雄求美,所以只好作罷。

(梨花)

在途中,有一座土司的古雕樓,我想那雕樓一定是防土匪用的。

紅軍會師的遺址

小金縣至丹巴――1小時多(柏油路)S303

路一邊是山,一邊是水流,春天雨水相對比較多,水流急,不夠清澈。

夜宿丹巴新華賓館(團結街27號,0836-3522198、13990464866),80元/晚,標間,有熱水淋浴,可以停車,條件不錯。元旦時住在假日酒店,條件稍好些,是私人經營的,旅游指定住宿點,可以就餐,好像是在建設街。晚上在街上小店點了幾個小炒(川菜),菜的份量明顯比成都多,價格差不多。丹巴是川藏小環線的必經之路,且住宿條件較好,所以很多游客都選擇在此逗留。在丹巴的小城鎮上有一家專做游客生意的小店,賣一些藏族飾品和服飾,圍著不少人。我也捧了捧場,買了一個掛件、兩條手鏈,55元。後來到了新都橋才知道原先被宰了一把。

第二天丹巴――雅江(220公裡)(7:00—17:00)

這天的行程安排很寬松,我們一邊趕路,一邊欣賞風景,還有時間逛逛寺廟。

丹巴至八美――3小時30分(柏油路)S303

走的是山路,有塌方造成路面損壞的路段。經過東谷(犛牛谷)天然盆景區,兩邊都是山,水在山谷間清澈且響亮地流淌,山上開著白色、紅色的杜鵑花,還有紫色的小花。

特別要提到的是:老王經不起野花的誘惑,采摘了一回,有相片為證。

一路上有一些很有特色的民居,分不清是羌族還藏族的。

從丹巴到八美,海撥逐漸升高,最高海撥超過3700米。翻過山我們就進入高原草原,與盆景區的景色差異很大,這裡看不到茂盛的植被,有的是開闊的草原、深邃的藍天、潔白的雲朵和遠處隱約的丘林。俯瞰草原,稀稀落落分布著一些藏民居,每座民居都帶有用石頭砌起的院子。白雲低低地浮在半空中,影子映在草原上,甚至可以給民宅遮蔭。犛牛們悠閑地在草原上散步,除了人類,犛牛是高原最常見的動物。

八美最出名的是石林,網上說明:八美土石林由三疊紀板岩構成。受第四紀以來的新構造運動影響,沿康定—道孚—爐霍一線形成了著名的鮮水河斷裂帶,斷裂帶中的岩石,受到擠壓、剪切,發生破碎、糜化,形成構造糜棱岩,它在八美附近最為典型和集中。因這種岩石軟弱且含鈣質,大自然風雨流水的侵蝕便把它雕塑成了千姿百態、雄奇壯觀的土石林景觀。

(八美石林)

八美至塔公――1小時多(柏油路)

塔公草原和八美是連接在一起的,塔公出名除了草原,還有兩大盛名的寺廟,門票均為10元。一個為木雅金塔,在草原上襯著遠處的雪山,金壁輝煌,我把它稱為整個行程中的一個亮點。寺內有不少喇嘛,髒髒的,有一股羊膻味。寺廟內倒很干淨,要脫鞋進入。寺廟顯得很新,廟頂和廟檐的花案和著色都十分鮮亮,應該是現代作品。在寺內我們遇到兩個洋喇嘛,分別來自澳洲和美國,他們和寺內的喇嘛聊天,不知道他們怎麼交流,實在忍不住好奇心,向前問個明白,他們的回答是“Tibet”,我的反應是“amazing”,真是汗顏!趕快合個影吧,遇上喇嘛本來就不容易,更何況洋喇嘛,還會藏語!

(木雅金塔-2005元旦拍)

另一個是塔公寺,有“小昭寺”之稱,名望僅次於拉薩的大昭寺,足見它顯赫的地位。在寺內認識了個小喇嘛,他帶領我們參觀全貌,了解了一些藏族宗教。如:塔山寺是三大藏教派系中的一個宗派(可惜沒記住);進入每個小寺廟,沿順時針方向參加;參拜時要五體投地(老王很虔誠學小喇嘛參拜,笨拙的動作讓我差點笑出聲來。)每個寺廟都很黑暗,一樓沒有窗,光線幾乎進不來,所謂的二樓也就是小閣樓,鑲有大片的玻璃,用帷布遮著。只有在寺廟舉行大型活動時,帷布才被打開,讓光線射進來,這時,整個大殿金光四射。在寺廟正殿的二樓保存了兩尊一千多年的金佛像,堪稱鎮寺之寶,可以參觀,有游人拍照,到底有沒有禁止拍照好像沒有明令。如果時間有限,選擇參觀塔公寺相當不錯。

(塔公寺)

塔公街上有一排小店,賣很多藏族的小飾品,可以還價,很便宜。我買了兩件飾品和一人一頂帽子,在之後的相片裡能看到。

塔公至新都橋――1小時(柏油路)

元旦來時,是從康定來到新都橋,第一次見到草原,第一次看到如此藍的天白的雲,和天同色的溪水,強烈的視覺衝擊,讓我們一路上驚喜不斷,在草原上注足感嘆。一路上的風景讓我們陶醉其中,當到了被稱為“攝影者的天堂”的新都橋倒沒有給我們更大的觸動,或許因為我們來的季節不對,或許我們沒有攝影家獨特的眼光,但我們確實已經樂昏了頭。此次來到新都橋最大的區別就是,經歷干燥的冬天,草原迎來了春雨的滋潤,春色已注入這片土地,草已泛綠,嫩黃色的樹葉在下著太陽雨的天空下,發出亮晶晶的光,似乎是透明的。

新都橋至雅江――2小時30分(柏油路)

在沒到新都橋大約5公裡左右,有岔口指向雅江69公裡。(注意:路標是背向著我們前進的方向,要開過後回頭才能看到。)翻越高爾寺山(海撥4412米)是前往雅江的必經之路。山頂被烏雲覆蓋著,雨加雪,天氣很冷。翻過山後,很快就到雅江,雅江和很多四川的小縣城一樣都是依山而建,路窄且陡,但畢竟是縣城,有賓館和招待所。夜宿雅江賓館,條件不錯,聽說是當地最好的賓館,240元/晚,標間,按照當地的收入一定是非常貴。在雅江賓館傍的雅江飯店用餐,兩菜一湯加兩瓶啤酒,菜量挺多,40元左右,吃得挺舒服。

(雅江縣城)

第三天雅江至亞丁村(7:00—18:00)

早上6點多起床,賓館7:30供應早餐,我們顧不上吃免費的早餐就上路了,一路上兩人輪換著開車,早中餐都在車上解決,因為今天的行程確實有些艱巨,我們要在天黑前安頓好。

雅江至理塘――4小時 135公裡G318國道

翻越剪子彎山 海撥4659米

在山上發現一個不尋常的現像:在之前經過海撥超過4000米的山上就見不到高大的植物,但在這裡松林茂密。

卡子拉山 海撥4718

我們總會在標有海撥的地方拍照留念,卡子拉山是行程中海撥最高的地方,我們停車和小QQ留影(沒准可以向奇瑞公司要一筆廣告費)。拍照的地方剛好有放牧的藏民,因我們拍了他的犛牛,他開始操著糟糕的普通話向我們要錢。情形不妙,我們快速回到車裡,一個年青小伙子和兩個小孩也趕過來,扒著車門伸出黑色的爪子討要錢物。老王遞了些吃的,順勢關好門窗,溜之大吉。元旦那次,在從折多山到新都橋的途中已經遭遇一回,兩個小孩從行駛的車裡,通過半開著的後車窗拽走了一個抱枕。氣憤之余,我下車想用巧克力換回抱枕,他們卻衝上來搶,情急之時,隨行的同伴拿了更多的食品下車,目標馬上轉移,乘他們不備,我從小孩懷裡一把抽出抱枕躲進車裡。結果損失不少吃的。有過上次的教訓,我們盡量避開藏民,沒想到這次又遇上了。

不過,看看相片吧,還是很漂亮的!

(犛牛)

理塘至稻城――3小時 138公裡

理塘是著名的高原縣城,我們停留拍照後,有岔道去稻城,岔口在進入理塘後,往左的一個路口,路標上不是寫著稻城,具體名字不記得了,標有200多公裡。

(世界高城-理塘,我們來了!)

從理塘轉彎開往稻城的方向,真是讓我們喜出望外,一條嶄新的水泥路展現在我們面前,開了長時間的山路和滑坡路段,一直處在高度緊張狀態的我們松了口氣。

因為理塘已處於海拔很高的地勢,所以翻越兔兒山 (4659海撥S217省道),就沒有太大的起伏。

(兔兒山,像不像兔子的耳朵?)

稻城至亞丁――2小時 116公裡 水泥路,路況較好。

路上有一段較長的塌方路段,就在下面圖片的對面。圖片中是一個小村落,在半山腰上,下山只有一條羊腸小道,靠步行。感慨的是:在如此艱苦的生存條件下,他們宗教的信仰依然堅定不移――白塔作證。

香格裡拉鄉鄉售票處至亞丁村――30多公裡,1個多小時路程,路況很差,是沙石路面,一路上風塵滾滾。



(途中風景-觀世音山)

歷經艱難,我們終於看到了久負盛名的亞丁,她與世隔絕,極度貧窮與驚世美貌並存!亞丁村有29戶人家,現在家家都成了游客居住點。亞丁村至今沒有通電,不過已有全球通信號。


(亞丁村)

我們把車停在籠同壩,再往前就沒法通車,晚上有人看,10元/晚。但還是有些不放心,在一米開外站著藏民,盯著我車裡的東西,隨時都有可能放馬過來的架勢。

我們晚上住觀世音山腳下的衝古寺,海撥4300。從籠同壩至衝古寺3公裡,我們背著行李,走了1個多小時的山路。由於大腦供氧不足,有些頭昏和嘔吐的感覺,解決的辦法是張大嘴巴大口大口的呼氣,一副狼狽樣。在衝古寺開的小餐館用餐,川味,因為是高原,米飯有點夾生,價格當然貴不少,兩人花去80元,是沿途餐館的一倍。住寺外的小木屋,所謂的木屋就是用木板拼成,用彩條布把大縫隙遮住,統鋪,六人一間;沒有電,有熱水泡腳,茅房(如果稱為廁所就太現代了)隔一段不平整的路。雖然是五月,但在來亞丁的前兩天剛下過雪,十分寒冷,晚上風從縫隙中吹進來,棉被很重,翻個身就氣喘得厲害,一夜難熬!因為聽從其他游客的建議,在睡前吃了很多“紅景天”,第二天沒有頭痛。

高原的夜空非常漂亮,北鬥七星從未那麼大過,所有的星星都會眨眼睛,似乎它們是有生命的,在跟你說話。寺內的服務員說每晚都會有流星,氣溫已降至零下,我和另一個游客堅持在星空下坐了一會,不過沒看到。你們可以試試,沒准運氣不錯!

第四天亞丁景區內

7:00觀看觀世音山日出

一大早就有人起床,嘰嘰喳喳,隔著薄板可以聽到外面的一切動靜。早上很冷,腳在旅游鞋內凍得發麻,鼻子發紅。餐館有早餐,15元/人,有粥、鏝頭、花生米、鹹菜、雞蛋。

(觀世音山日出)

我們沒有去五色海,它離衝古寺很近,聽說只有半小時的路程,去看一眼吧。

8:00-9:00騎馬前往洛絨牛場

今天上山人很多,馬道很狹,很擁擠,塵土很大,馬的脾氣也不小,經常甩尾巴,要小心。牽馬的人都是當地和附近的原住民,由旅游局統一管理、編號,買好馬票後出發,到達目的地後把馬票給牽馬人。注意:不要在未到達目標地時或在他向你索要時就給票,得防一手。

給我牽馬的是一位藏族婦女,看上去一臉蒼桑,她不會說漢語,交流很困難。但當她看到我的手一直凍在外面,解下圍巾示意讓我裹上。愛心有時是不需要語言來表達的,一個表情,一個手姿就可以傳達到對方的心裡。這是我和她唯一的合照。

在馬背上顛簸了一個小時,終於到了馬道的盡頭――絡絨牛場。一下馬,腳麻得站不起來,腿一直側著動不了,一落地就抽筋。

五月的亞丁是初春,草是枯的,樹是禿的。讓我感興趣的是:牛場上類似牛糞一樣一堆堆的地表形狀,如果不仔細觀察是很難看出它不是牛糞。有人說,牛場原來和周圍一樣是森林,它的形成是冰川時期的傑作,“牛糞”是當初的樹樁。(沒有考證)

(絡絨牛場)

(央邁勇)

(“牛糞堆”)

在絡絨牛場旁邊有營地,搭著帳蓬,住宿一樣艱苦。

10:30-12:00騎馬回籠同壩

回到蘢同壩,在車裡找些吃的,因為實在太疲勞,我們決定趕往稻城好好休息。這時進入景區的車已經排起了長龍,停車場根本停不下,在彎沿的山路停了一溜,只能單邊通行,車堵得厲害。

13:30-16:00回到稻城

住亞丁溫泉民俗村(稻城附近)普通房,沒有獨立洗手間50元/人。從亞丁村出來的路上塵土滾滾,我已髒得和藏民一樣。在民俗村往前是茹布查卡溫泉,15元/人,有七八間簡易房,每間可容納三、四個人,衛生條件還過得去。在這個時候,泡澡是一種多麼美好的享受!

第五天稻城至雅江(9:30—16:30)

途中有上千個海子,所謂海子,就是高原湖泊。不過車經過之處不是太多。

(海子—我喜歡這名字!)

(美女也瘋狂!)

第六天雅江至成都(9:30—20:30)約480公裡

雅江至新都橋12:3076公裡

海拔慢慢降低,山上的花草樹木被著上各種顏色。

(樹本杜鵑花)

因為是歸途,心情輕松,我們有了停車和過往的孩子打招呼的情趣,給他們分牛肉干、拍照。他們總會排一隊,揮揮手或行注目禮,然後接過我遞的零食,笑著散開。

新都橋至康定13:00--15:0070多公裡

新都橋在之前的游記中已有提到,

新都橋是個出了名的危險地,已發生多起搶劫事件,游客只有自認倒霉。同時要注意途中有小孩扒東西,上下車一定把門窗鎖好。

從新都橋出發到折多山(4298M),路面損壞,車開不快。當天山上起霧,幾米外的路就看不見,所有往來車輛都很小心,開著防霧燈。

康定至滬定15:4549公裡水泥路,路況好

那裡正值櫻桃季節(成都的櫻桃已經過季),很多農民在路邊設攤,2元/斤,顆粒很大,肉肥汁多。如果這個季節去一定買來嘗嘗。

到了康定有兩個地方是要提的:一個是跑馬場,因《康定情歌》而出名,我們沒去,聽說很一般;另一個是木格措(又稱野人海),距離康定20多公裡,美不美看過相片就知道!(元旦時拍攝)

(野人海)

如果要去海螺溝的話,要注意路上有分岔口,明顯指向海螺溝,好像是70多公裡。海螺溝是值得一去的地方,有古冰川(聽說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原始森林。最壯觀的是日照金山,早上當陽光照射在冰川上時,冰山瞬間被染成金色,只有新眼目睹後才會感受到它的神妙。看一下我在元旦拍的相片,天寒地凍的!

滬橋鎮至成都280公裡 20:30到成都

途經滬定橋,曾有威猛之師飛奪滬定橋。

(十一再次經過渡定橋)

(大渡河)

途中穿越二郎山遂道4178M

二郎山是四川地區很重要的一個氣候分界線,在滬定方向是艷陽高照,通過遂道是陰雨天。

終於到家了

後記:

因本人“封筆”多年,在周密的准備之下,還是很遺憾得漏掉了紙和筆,當出發後第二天就越發覺得要把此次難得的行程記錄下來。為了能把數據和時間記得更清楚些,我一般在途中把它們輸入電腦,回來以後配合相片整理。

在整篇游記中唯一沒有記錄的是旅途中的孤獨,天大地大,除了高原、雪山,只有兩個渺小的個體。QQ像只綠毛龜在攀爬,一個人聚精會神地開車,一個人看著車外的景色(確實不願錯過任何一個畫面),把能聽的CD聽了一遍又一遍。在車上是不敢睡覺的,一邊要陪開車的另一個說說話,一邊要看著路狀的變化,自己也確實是緊張得睡不著。

你們所看到的相片只是很小很小的一些片段,有機會親身體驗一下。其中肯定有不夠詳實和遺留的部分,如果你看了我的游記,又恰巧去了亞丁,對於不准確的記錄請指出和補充,謝謝!

應丹完稿於二00五年七月二十日


精選遊記: 稻城-亞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