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作者: luluxiao

導讀一,歸程好像第一次相見一樣,我們去一家很小的書店等人,然後坐在當代商場的路邊看來往的匆匆行人,然後去吃水煮魚,天黑了朋友站在車前揮著手說曉鹿再見啊。於是一個美好的傍晚深深的嵌在記憶中。 第二天啟程,坐上回家的1301次列車,轟隆隆奔向草原深處。 途經很多城市,天津、唐山、長春、沈陽、哈爾濱等等,山海關以內,一路秋色,湛藍的天空和金黃的原野 ...

一,歸程好像第一次相見一樣,我們去一家很小的書店等人,然後坐在當代商場的路邊看來往的匆匆行人,然後去吃水煮魚,天黑了朋友站在車前揮著手說曉鹿再見啊。於是一個美好的傍晚深深的嵌在記憶中。

第二天啟程,坐上回家的1301次列車,轟隆隆奔向草原深處。

途經很多城市,天津、唐山、長春、沈陽、哈爾濱等等,山海關以內,一路秋色,湛藍的天空和金黃的原野,漫山的淡黃深黃淺紅大紅和絳紅的葉子,綻放綻放像孩子的臉,純潔又熱烈,湛藍的天空中有一雙鳥兒比肩飛過旋即分開,我就猜測它們會不會有告別的眼淚落在那些來不及收割的苞谷地裡,來年長出一株水分充足卻悲傷的苞谷。

有沒有人在列車上塞著耳機聽莫文蔚的盛夏的果實呢?懶洋洋的曲調和音色,好像困倦的午後寂寞來敲你的門,列車就在這寂寞的跑道上亢鐺亢鐺。

二,城市

海拉爾,漢語意思是野韭菜,呼倫貝爾盟的盟政府所在地,也是呼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聽說這個小城市始建於1734年,原來叫做呼倫貝爾城,掰著手指頭算算也有200多年的歷史了,頗為驕傲。城市西邊一座西山,盛產樟子松,定名為西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呼倫貝爾八景之一,樟子松又稱作沙埠古松,小學過六一,全校的同學都排著隊一大早爬上山,個個代著紅領巾,手拉手唱小鳥兒歌唱那首歌,圍著圈坐下來,身邊是高大的松樹林,林間有鳥兒清唱,腳下是軟白的細沙,夏天的氣息就是我記憶中節日的氣息,夾雜著松林的清香味道。

城市中一條伊敏河將小城分割為河東河西兩部分,西商東政,我這麼認為著。曾經被日本人占領,所以有些名稱流露著戰爭的蛛絲馬跡,比如斷橋,被一顆戰時的炸彈炸斷,殘留到現在,無聲的警戒著往來的人群;比如防空洞,學名海拉爾日本關東軍築壘地域,是日本關東軍為進攻蘇聯擴大侵略戰爭,在中國東北邊境設立的14處築壘地域中最大的兩處之一。1934年6月始構築,1937年末竣工。初中時候我們經常相約進入黑漆漆的地道裡,被嚇得半死,總疑心會橫空鑽出一個日本鬼子來,之後噩夢不斷;比如萬人坑,在海拉爾河北面,日本人修築築壘地域結束時為了保密而槍殺活埋很多中國勞工的地方,聽說這件事情至今,我一直對一整個民族的慘絕人寰而匪夷所思,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呢?

這些地方都在城市的邊緣,逐漸的熱鬧起來,人煙鼎盛起來。一個自己生活了20年的城市,故鄉,卻陌生的要命,7年的分離再相聚,蟄伏的日子裡我有時候會詫異人們朝九晚五沒有意外的生活,冬天裡一個老者手刃年輕時的情人給人們帶來的震動遠遠大於世貿的倒塌,我的故鄉就這樣關心著身邊的糾葛,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緩慢的活著。

滿洲裡,名字的起源我不甚清楚,但在我小時候,關於滿洲裡留下的印像就是扎著頭巾,黃頭發藍眼睛甚至綠眼睛,身材臃腫但一年四季永遠穿著灰紅色的方格裙的俄羅斯大娘,她們很神秘,從來懶得理我們這些小毛頭。偶爾去了滿洲裡,路過一個俄羅斯風格的木刻楞房,就定定的站在那裡,幻想裡面充滿面包充滿奶油充滿我的口水。

滿洲裡得以聞名是因為那座莊嚴的國門,後來的中俄邊貿把滿洲裡推到一個新的舞台,著名的中俄滿洲裡—後貝加爾互市貿易區,現在只有中方一側投入運營,就像一個大的批發市場,充斥中國制造的劣等品,美麗的俄羅斯少女和帥小伙,以及遠處一輛輛等候的俄羅斯大卡車,很別致的風景,看得仔細,卻寒心,原來鄰居們過的日子也不怎麼樣,大老遠跑過來搶購這樣的商品。這種邊貿帶動了相關行業,街道的轉彎處隨時可能出現一家充滿俄羅斯風情的西餐吧,氣氛正宗的很,因為走進去,我立刻感覺自己變成了外國人。街道上俄羅斯的車輛很多,裡面坐著金發碧眼的車手,熟稔的奔馳在路上,談笑風生。

三,草原

呼倫貝爾草原,是一個我為之驕傲的名字,無論身在何地,總愛炫耀的說,我們是世界上三大無污染的天然草原之一,這個三大已經不記得出處了,但它在我心裡的地位是永遠無庸置疑的。記得某一個夏夜,我們幾個小孩子,在一片不知名但足夠美麗的草原上安營扎寨,在帳篷外松軟的草地上平躺著,對面小山的線條因為綠色而變得非常柔和。天色漸暗,一個牧人騎著馬遠遠的從山坡上下來,吟唱同樣不知名的蒙古長調,一種聲音從胸腔裡傳出來,婉轉迂回著飄蕩出來,成群的馬兒低垂著眼簾,安靜的跟隨,一剎那我幼小的心靈被感動,直至那牧人走下山經過我的身旁又遠去,我都不能自已的亦定睛跟隨。從那一刻起,草原就是我永遠的驕傲。

當然還要提一下草原上的那達慕。那達慕是蒙語,意為娛樂或游戲,其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活動,現今的那達慕已經被作秀成一個矯揉造作的節日,和我記憶中那一場盛會迥然不同。公元1983年,也就是18年前,我跟隨爸爸媽媽顛簸在一個敞篷大卡車上,來到了陳巴爾虎旗,一個歡樂的海洋。那是呼盟歷史上最盛大的一次那達慕,真的為了慶祝豐收啊,忽而有馳騁的賽馬手你追我趕,忽而有膀大腰圓的摔跤手搖搖晃晃,耳邊的喇叭裡播放著歡快的樂曲,坐下來喝一碗香濃的奶茶,腰上別著塑料的蒙古刀,威武招搖。我記得那一天是沉沉的睡在媽媽的懷抱中回的家,因為吃的太飽,玩的太累,全身心的享受這一切……

四,民族

呼盟有很多少數民族,按照我查找的資料,竟然還有九個納西族,為之神往,孤獨的九個納西族人,會不會在寒風呼號的冬夜裡,懷念他們的彩雲之南?

除漢族之外,少數民族人數依次遞減為蒙、回、滿、朝鮮、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蒙古族最純正的一支,成吉思汗的正宗後裔,都定居在內蒙的伊克昭盟,在那裡的草原上保存有完好甚至可以說是完美的蒙古族文化,蒙族女子的沉默寡言,優美的斯拉夫語系的蒙文發音,以及從不輕易放棄妥協的特質,都在伊盟蒙族女孩子身上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呼盟則日趨大同,我所接觸的少數民族裡,蒙族彪悍率性,滿族安靜充滿貴族氣息,達族溫柔乖巧,鄂溫克族就好像他們的名字的寓意一樣聰敏靈動——山林間的人。

鄂溫克族的斯琴告訴我,鄂溫克族和達族都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我訝然,又感動。原來那些流暢的傾訴,全都來自媽媽溫軟的囈語,鄰家片斷的嬉笑,全都來自眼神,微笑,和雙唇間的翕合氣息,這又是世間一種,怎樣的流傳?

五,我和我的網吧

匆匆趕回家鄉,就是為了這個網吧,今天我又在准備出兌。看著隔壁的小伙子忙著幫我清理設備,忍不住懷念開始的時候他幫我布線,我在無知的狀態下憧憬並且全力以赴,當時沒料到會早早結束,所以我更加認定,事情在開始的時候,結果已經注定,只不過當時,我們還一無所知。所以我更加珍重的活著,也許今天,就是某一次驚喜的開始。

我還記得荊棘鳥裡拉爾夫說,上帝給每一個人都安排好一個計劃,聖經一再重申plan這個單詞,於是我願意宿命的活著,虔誠的接受生活的一切賜予,並珍惜。

後:關於我的家鄉,還有那麼多的話沒有說,那麼多動人惱人的情節來不及講,紙短情長,只能說,感謝那個溫暖而寒冷的小城,感謝那個遼遠又近在咫尺的草原,給了我一顆跳躍的心。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