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大土 車子出城,一路向南駛去。十一點時分,我們終於到達琊川鎮張家大土。下了車,撲面而來是新芽綠枝上清新的氣息,每一個毛細血孔都開始歡呼這綠色之風。明晃晃的陽光鋪天蓋地撒下來,頓時心生暖意。一路向裡走,干淨亮白的馬路兩旁,繁枝翠葉低頭哈腰宛若柔情美人。前方,錯落別致的紅檐白磚小房飄出青白色炊煙,婀娜多姿如仙女飛天而去;靜謐的氣氛讓人在無形中把所有壓力都放了下來,不由想起《桃花源記》之詞: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來到水脈之處,極目四望,田土相連,一馬平川。據說,龍塘貫穿琊川整個地下河流,從來沒有人知道它有多深。易經裡“見龍再田,利見大人”指君德也,那張家大土那清澈幽深的龍塘可就是前人對後代品德端正的期望? 我們是聽說在琊川發現了一顆石頭炸彈慕名而去的,當看見那顆小圓桌大的石彈頭時,我還是驚了一跳,是這嗎?用盡全身力氣去推還是無法讓它動一下,上面的鑿印依然清晰,圓潤的線條顯示出人類文明的非凡,用這樣大的石頭作為武器也只有人類才會想到吧。無法想像這樣的東西當年的人是怎麼用來打仗的。是不是那個時候的人由於工具落後而力氣更大,反之,就像有些人說,汽車的出現使人類步行的能力正在退化一個道理。 石彈頭靜默的立在那裡,陽光柔和的打在上面投射出陰影,仿佛正在述說,一百多年前發生在它身上的故事,發生在這塊田園之地的戰爭。 我一直認為,風景的優美在於人為制造,有時候真正的美景並不一定出名。觀賞一個風景,一定要去了解它最底層的人文。 佇立張家大土,放眼望去,這寧靜悠閑卻是用血與淚築就而成,由景至情,始終圍繞著生命的主題。一百多年前,前人為了自由而抗爭,琊川不甘被奴役的人們賦予它一顆比較完整的靈魂,時間增益了它的魅力。美,是因為環境的雅趣,是因為人性光輝。 微風扭轉著身姿翩翩起舞,在我耳邊溫柔的指點道,看吧!聽吧!剎那間,一幕幕鮮活的面孔在眼前浮現,金戈鐵馬之聲鏗鏘有力,鮮艷的血液注入水脈。於是,水有了生命,山有了靈氣。 石林 黃色的泥路一路蜿蜓向上,襯著青山紅花,湛藍的天空,整個風景美得像莫奈筆下的油畫,清淡秀雅。登高俯視,整個鄉鎮一覽無余。下面,是人類文明的篇章;抬頭,卻是自然的傑作。石林,擋住了我們的視野。 從古至今,大自然的神奇傑作——石林,對游人有著無窮吸引力。道光年間何彤雲寫詩贊石林:“入望勿森森,蒼然石氣深。插天青玉笏,墜地碧瑤簪。長訝鐔千尺,低猶筍一尋。不逢元鎮畫,獅子獨名林。” 走進石林,人頓時矮小許多,一壁壁石山圍成一條狹長的山谷,石峰石柱林立環繞,恰似盛開的荷花。谷內遍布的蒼松綠蔓千姿百態,婉如座座盆景,濃蔭蔽日,美不勝收。石林內景觀秀麗奇偉,谷內山峰峭拔,根根直立,內遍布巨石,這些巨石或豎於高崖之上,令人心驚膽顫,或立作斜坡,如倒如懸,或伏谷底,如伏牛似巨犀,或於路中,閑坐其上,奇趣盎然。或挺拔陡峭、直插雲天的石峰,像把把刀槍劍戟,雄壯威懾,仿佛若干年前,勇士吶喊著在這裡。 我想寫石林,卻想起了風,溫柔輕微的風,恰似情人甜蜜的語言,像一把溫柔的刀,讓人一點點醉死在纏綿悱惻裡。 “駿馬嘯南天,滄桑歷萬千,莫言遲舉步,誰敢執長鞭”。風與石的纏綿不知道歷經多少年代,才會在石壁上留下那麼多愛人的唇跡,變成了身上的傷,滿目蒼痍。 太陽開始斜斜掛在天邊,把整個空谷映得金紅金紅的;削瘦的石壁上一個個黑色的眼睛注視著歲月的流逝,哼唱出光陰之歌。
更多:運動空間網站論壇:http://www.cctvssc.com/DVBBS/index.asp

(呵呵)

(稻田)

(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