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蕩:江南小美女

作者: shiyun80

導讀辭了工,終於有時間可以出去旅游,三年了,要有個假期竟然要付出辭工的代價,哈哈。想了很久,去哪裡哪裡,結果還是舍不得銀子(畢竟還要過幾個月找工作斷糧的日子),選了浙江的雁蕩山玩玩。 晚上9點坐上去溫州的火車,躺在臥鋪的床板上,聽著窗戶外面咣鐺咣鐺的響聲,回想起上一次坐火車竟然還是3年前去西塘的時候,一夜無眠。朦朧的晨曦中,看到了窗外的青 ...

辭了工,終於有時間可以出去旅游,三年了,要有個假期竟然要付出辭工的代價,哈哈。想了很久,去哪裡哪裡,結果還是舍不得銀子(畢竟還要過幾個月找工作斷糧的日子),選了浙江的雁蕩山玩玩。

晚上9點坐上去溫州的火車,躺在臥鋪的床板上,聽著窗戶外面咣鐺咣鐺的響聲,回想起上一次坐火車竟然還是3年前去西塘的時候,一夜無眠。朦朧的晨曦中,看到了窗外的青山,綠水,瓦房,還有時不時黑暗的山洞隧道。

早上6點跟著前面拖著行李箱的人流,懵懵懂懂的到了長途車站,也沒想到會不會跟錯。不過好在傻人有傻福,7點的時候已經在去往雁蕩的中巴上。在省內公路上顛了一個小時,車子風塵僕僕的停在一個類似鄉公所的平房外面,司機吆喝著:“雁蕩山到了,下車了!”然後半車人拖著旅行包擠了下去,讓我想起了搖搖擺擺排著隊下河的鴨子,也想起了鍋蓋上成行湯勺撥著下鍋的餛飩。

坐著景區的巴士來到5分鐘外的山腳下,跟家庭旅館的大嬸砍了一會兒價格,70元拿下頂樓的標間,在這一點上,3年的工作經驗還是有點用處的。房間的家具都是舊舊的,床頭櫃上印有馬路對面賓館的名字,落地燈沒有燈泡,衛生間是沒有洗漱用具的,不過打開窗戶,滿眼就是郁郁蔥蔥山頭的景致卻足以讓我感到心滿意足。背上背包,送來鎮上的中巴大嬸讓我坐他們的車去大龍湫,沒有太過計較。請了個導游,一路上將一個普通的山頭講的妙趣橫生,20來分鐘便到達單級落差197米的大龍湫底下。湫,意為直瀉而下的水流,中途不經任何山石的變向。以瀑飛為魂,瀑瀉為潭,瀑溢為溪,瀑跌為洞。在霧氣繚繞的水潭邊,涼涼腳,洗了個臉,歇了歇。旁邊有個穿白色長裙的長發美女正在水邊留影,頗有點在水一方的伊人感覺。

從大龍湫出來,還是坐著來時的中巴到方洞景區。這裡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景點,只是道士比較多。門口一個12來歲的小女孩問要不要請導游,覺得好奇,就答應讓她講講看。倒真還把那些奇奇怪怪的石頭說的有模有樣,她說她家就住山上,聽旅行社的導游講的多了,就記下了。講完石頭,我興衝衝的衝過懸空山頂的大索道橋,下面是深不見底的山谷,頭頂是變換的流雲,耳邊是隱隱的山林鳥鳴。再往上走,便看見2座房屋,並沒有人,可能不是周末,屋主關門下山去了,從玻璃門窗台上排列整齊的水壺茶杯來看,應該是聊作登山者歇腳之處。再走了20分鐘左右的山路,便到達天心亭,應該是整個山頭的至高點,一邊是“老僧拜燭”的三個小山,另外一條小山路通往山腳層層疊疊的梯田。喝了口水,從原路往回走,還沒走到一半,竟飄起雨絲來,坐到“頂天立地”的山邊棧道,頭頂著大石頭,看著從石頭上滴下來的雨水,絲絲涼意降溫不少。山裡下雨,還真沒見過。

大嬸的車還是拉著我到了隔壁的靈岩景區,不知道當地的旅游協會怎麼想的,其實翻過天心亭過去的一個山頭便可以到達靈岩景區的,卻生生讓人多走一圈。小龍湫,顧名思義就是比大龍湫小的瀑布,不過這個小是從落差上來說,爬到水潭邊的石頭上,傻傻的照了張游客照,到此一游。乘坐山谷間的電梯到達臥龍谷,2樓,奇怪的2樓,也是,如果不是2樓應該是幾樓呢?出了電梯,沿著山邊的小路往上走,便看到斷腸崖了,傳說就是拍《神雕俠侶》的。踏過中間的10個小石頭,往上再走,就到了臥龍潭了,自己滑著竹筏,穿過一個低矮的洞口,進到洞中,那是一個天然的山洞,三面的石頭圍起來,中間卻是一個水潭,而一邊的兩塊石頭連起來,如正親吻的情侶。出了洞,看了一會兒高空表演,便返回鎮上。

洗漱一下,出門覓食,站在一個比較干淨的家庭餐館店裡,對著一堆蔬菜海鮮指指點點。不到10分鐘,上來3菜一湯,一個主食。豉汁蟶子,蒜泥空心菜,清炒花菜,蛤蜊清湯,海鮮米線,不用你說怎麼燒,老板自然根據你點的菜配好,色香味俱全。10分鐘風卷殘雲之後,抹一下嘴,60大洋,不貴。一路散步上靈峰,不知道是不是都要趕著早看完夜景回酒店休息,白天分散在各處的游客都聚攏了。不過,盡管人多,也有個好處,不用請導游了,一個景點可以聽無數次重播。夜色朦朧,群峰剪出片片倩影:雄鷹斂翅、犀牛望月、情侶峰、相思女、雙乳峰……夜靈峰幻變蟶了萬口爭說的絕景,引人無限遐想。

第二天在晨曦中醒來,抬眼見山,心情大好。洗漱後換上短裝,涼鞋,拿上一瓶水,出發。經過前一天的游覽,發現雁蕩雖以山出名,但真正妙處卻在山間之水,不玩水是不得其中趣味的。到達三折瀑的門口,發現竟有一個10來人的旅游團已經在我們前面,不過一點不擔心,因為他們是不會上山頂的,很快便會折回。下折瀑,小水潭,淺淺的,只有一些小石頭露出水面,洗洗腳,不作停留,往中折瀑去。繞了一小段路,見到兩道崖壁裹挾的中折瀑,瀑布之下是石塊圍起來的一個水潭。在靠近潭邊的地方有兩張石頭的大躺椅,去的早真好也沒有太陽曬到,坐在石椅上休息了5分鐘,喝口水,聽聽水聲,水汽撲到臉上補充著已經流汗脫水的皮膚。閉上眼睛,能夠清楚的聽到潭水沿著山石往下流的靈動樂曲,能聽到山風輕撫山木的深情,很靜,但又很亮。沿著潭邊走了一圈,站在瀑布後面,好有水簾洞的感覺哦。通過一個長條型的石頭小路,走到潭水的中間,擼起褲腿,小心的踩到水下的石頭上,清,冷,但是一點都不用擔心像在海邊要被浪花卷走,這裡的水只是輕吻著你的肌膚,讓你享受她的溫情。歇夠了,有了足夠的動力向最終的目的地——上折瀑進發。去上折瀑是不用趕時間的,因為基本上沒有人會爬將近30分鐘的羊腸山路去看一道瀑布。幸虧有過以前練中長跑的底子,所以並沒有覺得很吃力,不過建議平時缺乏鍛煉的XDJM們不要輕易嘗試。沿著台階走了20分鐘,聽到水聲,心中暗自竊喜,終於到了,且慢!你聽到的只不過是中折瀑漸行漸遠的聲音,坐在台階上補充水分,竟然看見長滿青苔的山石上,一群螞蟻在搬家。古人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繼續往上,台階漸漸看不見了,都是山路了,而且更糟糕的是由於常年沒有人上來,都被枯黃的樹葉掩蓋,很滑,尤其是旁邊沒有護欄,我還看到一只碧綠的蜥蜴爬過樹葉,倒是覺得非常有趣。漸漸的,下面的水聲也聽不見了,只有從耳邊過去的風聲,還有自己如牛一般呼呼的大喘氣聲。好不容易又聽見一點水聲,抬頭一看,從一塊大石頭上,流下可憐的兩道水漬,望更遠處看,山壁上只有兩道隱約水痕。如果你以為這是傳說中干涸的上折瀑,你又錯了,好在我沒那麼好糊弄,繼續頂著越來越熱的陽光,往上。又上了不起20分鐘,看到一塊刷白的石頭,然後就好像沒路了,不會吧。冒著要成千古恨的危險,我站到石頭邊上,這才發現,石頭背面還有一條小路折到另外方。繼續沿著路走,上上下下的,然後便看到山崖上一個亭子,裡面還有一個樹枝做的手杖,還有若干個空水瓶,也不知道是多久之前留下的了。制高點拍了一張一覽眾山小的照片,從一套貌似下山的小路走,反正我沒看到瀑布是不會死心,不知道轉了一個彎,竟然讓我看見了一個藤條架一樣的樹叢,樹叢下是半黃半綠有點像孔雀翎的樹葉。懷著一種竊喜,我衝進了一塊綠色大石頭掩藏著的山洞,太壯觀了。像一個倒掛金鐘一般的山崖間,一縷白霧從上面灑落。不過如中折瀑一樣圍起來的水潭,倒沒有綠色的池水,裸露的石頭上長著綠色的青苔,池中間有一塊橢圓的大石塊,上書“枕流”兩個紅色大字。找出來空的2個水瓶,放到瀑布下面接水,結果衣服濕透了,真應該帶泳衣來,多好的天然淋浴阿!潭邊沒有椅子,好不容易找了塊青苔不那麼多的石頭坐下休息。比洞外更靜,沒有風聲,只能聽到水流打在石頭上的聲音。然後,發現水柱竟然從放置瓶子的地方移開了,繞了一圈又回來了,然後又走了,最後打在那塊大石頭上,聲音是如此悅耳,然後水沿著大石頭的邊緣滑下,落到下面的水窪,終於領悟到“枕流”的韻味了。然後沿著大石頭往瀑布頂上看,我完全被震撼了。原來,不停移動瀑布的正是洞口外的山風,隨著山風的吹拂,瀑布變幻出各種姿態,如果說前一天看到的大龍湫,小龍湫是看落差,看壯麗之美,而上折瀑看的則是水的溫情。時而如年老的長者,胡子長長的直直的拖下來;時而如少女柔順的長發,在一甩頭之間,柔情萬種;時而又如夏天晚上,媽媽抖開的大蚊帳,攏住了整個山洞……就這樣在山洞坐了一個多小時,竟然也沒有另外的人來打亂我難得的靜坐。為了更早的接滿水,把兩個瓶子分開放,但是老天好像算准了似的,偏偏水就落在兩個瓶子中間的地方,說謂人算不如天算就是這個道理吧。最後,戀戀不舍的收瓶子,竟然只攢了個瓶底,不甘心的追著水柱又跑了一陣子,不見進展,只得打道回府。下山簡直是用衝和滑的,根本剎不住,我覺得兩條腿都不是自己的。大概只用了上山一半的時間便回到了中折瀑,目的是接那裡的水跟上折瀑的比較一下。出山門,喝了兩口,不知道是因為上山的辛苦,還是上游的水源的確更干淨些,上折瀑的那瓶清涼可口,套用廣告語:“農夫山泉,有點甜”,很清純,而中折瀑的卻帶點澀口的感覺。

返回鎮上,用午餐。還是對著菜籃子指指點點的,蟶子,螺螄,毛豆,蛤蜊。10分鐘,清炒蟶子,紅燒螺螄,肉絲毛豆,蛤蜊豆腐湯。覺得橙子特別好吃,特別多叫了一份另作蔥油。結賬,還是60大洋。腐敗有理,反正不貴!到房東大嬸那裡取了行李,在鄉公所汽車站那裡買了汽車票取道寧波,冒著大雨從寧波坐城際列車回上海。半夜12點竟然也已經躺在自家被窩裡頭。夢中,隱約覺得自己好像還睡在山腳下的小樓裡面。

雁蕩,別指望它有五岳的壯美,也別指望它有九寨溝的精致,但是也足以滿足你小小的世外桃源的夢想。沒有想像力或者文學細胞的人是不適合來雁蕩的,因為隨便一個山峰,一塊石頭,都可以是一種美好的像征,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而那穿梭在山石之間的溪流,瀑布,才是雁蕩真正靈氣,就如美女臉上靈動的雙眸,傳神。雁蕩山,雁蕩山,以山為引,以水為本。她不是京城大院出來的大家閨秀,也不是蘇州繡閣上的小家碧玉,只是在山水掩映之下的一個,江南小美女。


精選遊記: 雁蕩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