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背著80L的大包走出火車站時,第一眼就看到了馬路對面的城牆,即使早已知曉這一段是近來修復的,我還是感覺親切感撲面而來,很奇怪,古舊的建築和漂亮的女孩子一樣能帶給我這種感受。打車去西大,在北門見到SS同學,五年的音信全無沒有給彼此帶來任何的生疏感,幾句話之後,馬上感到大家幾乎都沒什麼改變,雖然我不知道這到底好還是不好,但起碼老朋友之間對此還是很欣慰的。第一天的行程就讓原計劃有了改變,上午給幾個要去的景區打電話,只聯系上碑林的楊老師,立馬打車過去,這個獨特的博物館讓我這個毫不懂書法的粗人也流連往返,第一個近距離地看到了那一通通堪稱國寶的唐碑,我都把眼睛貼到玻璃上了,那些振耳的名字:顏真卿、虞世南、柳公權、褚遂良、懷素、張旭,全然從課本上躍然到眼前。顏體雄厚,在樸拙之中透露出桀驁,展露的決然是非凡追求,柳體則修長,頗有柳葉之姿,可見是非常恭敬的那一類別,而勾筆干淨有利,一氣呵成,煞是好看。狂草我連字都認不出,不敢亂說。可以說,碑林裡有太多的無價之寶,已至於許多讓我眼睛發光的珍奇都被擱置在展示的某個角落了,沒有背景知識的參觀者往往是擦肩而過,一群學生嘰嘰喳喳地湧進二展室,我說你們趕緊看左手那塊碑,那是國寶裡的國寶,孩子們有點茫然,我也只能簡單地渲染一下那個的重要意義,很不學術的,那是我最想看的,你們熟悉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我仔細找尋到碑身那些敘利亞文的名字,空想不已。好東西太多,根本來不及一一細看,《開成石經》有那麼那麼多,我跳躍過去,一會看到是《論語》,一會又是《左傳》的章句。好多的隋唐墓志,看上去真親切,那塊裴氏小娘子的我已經見過資料,發現一些墓志原來是鑲嵌銅環的,可以便於提取。還看到北宋《唐長安城坊圖》中的“興慶宮圖”,這些都是在書本上不知多少次翻到過,第一次看到實物,自然心情有些激動。看完連續7個展示和回廊裡的歷代碑刻,感覺已經是享受一頓文化大餐了,可是午飯之後走進石刻藝術館,馬上又被震撼了,程度絲毫不亞於唐碑所帶來的。想想吧,這裡陳列的全是大名鼎鼎的石刻,可以說是移步即寶了,先看到李靜訓墓的石槨,轉過去是李壽墓的龜形墓志和線刻精美體積巨大的石槨,我夾雜在N個外國游客中趴著仔細看,想起不久前看到的孫機先生那兩篇關於此槨侍女所持器物的考證文章。接著是唐陵的一些石刻,高祖順陵前的犀牛大得不可思議。當然最精彩的是“昭陵六駿”,雖然有兩件在美國,但剩下四件足以震撼了,無以倫比的雕刻技術精妙展示了駿馬不同的個性特征,雖然捕捉的立足點是一瞬間的形像,但確是極為典型和生動的瞬間,你會覺得,這就概括了它們各自的特性,讓人嘆為觀止。帶這嚴重的滿足感,離開碑林,打車前往下一站:陝西歷史博物館。(李壽墓龜形墓志和石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