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神秘土樓感受客家風情——永定客家土樓之旅

作者: 茂歌

導讀永定客家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神話般的民居建築奇葩,以歷史悠久、數量眾多、規模宏大、結構精巧、風格獨特、內涵豐富聞名於世,在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中獨樹一幟,被稱為“東方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是福建省十大旅游品牌之一。其中,永定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景區(洪坑土樓群)為國家4A級旅游區,振成樓、福裕樓、奎聚樓、承啟樓、集慶樓和西陂天後宮為全國重 ...

永定客家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神話般的民居建築奇葩,以歷史悠久、數量眾多、規模宏大、結構精巧、風格獨特、內涵豐富聞名於世,在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中獨樹一幟,被稱為“東方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是福建省十大旅游品牌之一。其中,永定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景區(洪坑土樓群)為國家4A級旅游區,振成樓、福裕樓、奎聚樓、承啟樓、集慶樓和西陂天後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洪坑土樓群、高北土樓群、初溪土樓群、振福樓、衍香樓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申報點。

盡管時移境遷,但是永定客家人依然保留著特有的中原遺風,凝聚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如舞龍、舞獅、擂大鼓、鬧古事、迎花燈、漢劇、木偶、“十番”演奏、民間藝人絕技、客家娶親、客家山歌等,民風之古樸異彩紛呈,無不洋溢著獨特的客家民俗風情,像征著土樓人家對幸福和美好的無限追求。

有人贊美土樓是“人類奇觀,中華一絕”;有人稱頌土樓是“客家智慧的結晶,華夏文化之瑰寶”;有人發出感嘆,說土樓“是句號、卻引出了無數的驚嘆號和疑問號”。土樓到底美在哪裡、奇在何方?讓我們走進永定客家土樓,去領略獨特的建築神韻,去欣賞濃厚的民俗風情,去沐浴源於自然的溫泉,去品嘗客家風味美食。

旅游線路安排:

D1 上午參觀高北土樓群(承啟樓、世澤樓、五雲樓和僑福樓)

午餐(永定洪坑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農家菜系列)

下午參觀永定洪坑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振成樓、福裕樓、奎聚樓、如升樓、民俗博物館、天後宮),欣賞民俗風情表演

住宿(永定洪坑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農家旅館或湖坑集鎮)

D2上午參觀南溪土樓(振福樓、衍香樓、環極樓)

午餐(下洋集鎮,永定牛系列)

下午參觀初溪土樓群(集慶樓、繩慶樓、善慶樓、庚慶樓、共慶樓、博物館)

住宿(下洋集鎮,沐浴溫泉)

D3上午參觀龍湖景區(地下廠房及乘船游覽龍湖)

午餐(龍湖,鮮魚系列)

下午返回永定縣城(自由活動,或往其它景點)

【高北土樓群簡介】

有“圓樓之王”美譽的承啟樓和歷史悠久的五雲樓、世澤樓以及有“博士樓”之稱的僑福樓等土樓,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呈現一派美妙無比的田園風光。

1、承啟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特點是粗獷、雄偉。明朝嘉靖年間破土動工,歷經半個多世紀建成。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套圓,圈套圈,歷經滄桑數百年”,可見它的恢宏氣勢和悠久歷史。難怪一位日本學者在考察之後,便從心底驚嘆:“家族之城!”祖堂對聯“一本所生,親疏無多,何須待分你我;共樓居住,出入相見,最宜注重人倫”強調的是客家人“團結友愛、和睦相處”、注重人倫道德的傳統文化,呈現出客家民系文化的一大特征。由於承啟樓規模宏大,造型奇特,1981年被收入《中華名勝詞典》,同年被列入《世界建築史》,還在台灣桃源“小人國”和廣東深圳“錦繡中華”展示其模型。1986年,國家郵電部發行的一組中國民居系列郵票,其中福建土樓民居郵票就是以承啟樓為圖案的,該郵票在日本被評為當年最佳郵票。

2、世澤樓。建於清代嘉慶年間。大門口地面有鵝卵石鋪成的古代錢幣模型,它像征著招財進寶之意。樓內一門、二井、三堂、四梯,設計合理,完全符合家族群居的特點。

3、五雲樓。俗稱“不倒樓”,特點是沒有石砌牆基。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已閱歷590多年滄桑變化,是高頭鄉江氏家族中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考古價值。樓前牆體向內已傾斜1.5米,近100年了卻穩而不倒,讓中外游客和專家嘆為觀止。

4、僑福樓。被稱為“博士樓”,原有住戶大多遷居海外。建於1962年,內通廊式,祖堂中西合璧。

【永定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洪坑土樓群)簡介】

國家AAAA級旅游區,福建最美麗的鄉村。如果說永定是一個沒有大門的中國土樓博物館,那麼洪坑土樓民俗文化村就是濃縮的永定客家土樓博物館。村內居住著500余戶人家,2000多人,均為林姓。至今猶存40多座大小不一、方圓各異的客家土樓。景區有最富麗堂皇的“圓樓王子”――振成樓,有如同布達拉宮的宮殿式土樓――奎聚樓,有五鳳樓的經典――福裕樓,有“袖珍圓樓”――如升樓以及土樓博物館等,它們沿溪而上,錯落有致,與青山、綠水、翠竹、拱橋、田園融為一體,組成一幅幅巧奪天工的絢麗畫卷。舞大龍、客家迎親、客家山歌、采茶撲蝶、民間藝人絕技等民俗風情表演,使博大精深的客家土樓文化內涵得全方位展現。景區人文和自然景觀完美結合,讓廣大中外嘉賓和游客感受到了“天、地、人、歷史與文化和諧統一”的傑出文化景觀,目睹了土樓的無窮魅力。盧嘉錫、賈慶林、羅豪才、張克輝、張思卿、許嘉璐、尉建行、吳官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世界上幾十個國家的知名人士、國內外專家學者先後考察景區,並對景區給予了高度評價。

1、振成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完全融入了《易經》中“天地人合一”的思想,是游客必游的“八卦”土樓。此樓結構精巧、富麗堂皇、楹聯名詩甚多,至今仍保留了孫中山、黎元洪等名流的筆墨,堪稱“外土內洋,中西合璧”的傑作。樓內永久性對聯有12幅,折射了根在中原的客家人耕讀傳家、報效國家的精神追求。振成樓先後走出了40多位專家、學者和教授,其中一位是中科院院士,這與樓內濃厚的文化氛圍的陶冶和嚴謹的家訓是密不可分的。1985年振成樓模型與北京天壇、雍和宮的模型,同作為中國古建築代表,一道亮相美國洛杉磯國際建築模型展覽會,轟動一時。

2、民俗博物館。館內收藏不同歷史時期客家生產生活用具、圖片和珍貴文物,全方位展示了客家土樓的淵源歷史和客家特有的民俗風情。

3、奎聚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依山而建,山環水繞,地盡其用,雖歷經200年風雨但巋然如山,頗有布達拉宮氣勢。奎聚樓之美不單單是建築和文化,而更在於藝術,樓中的雕刻、彩塑和繪畫中的花鳥、人物、山水、台閣、故事都顯得活靈活現,充滿了濃郁的客家歷史韻味和鄉土氣息。

4、福裕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結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與樓後的山坡走勢渾然一體,更顯恢宏威嚴。此樓占地面積達600多平方米,鼎盛時期曾住有近30戶200多人。 中廳對聯“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充分體現了客家人的“耕讀文化”;後堂的“胞衣窟”,更讓人感受到“葉落歸根”的深刻內涵。

5、天後宮。是當地林氏奉供媽祖的廟宇,建於清朝嘉慶年間。每年農歷3月和9月都要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

6、如升樓。單圈圓樓,直徑僅17米。因為樓小,像客家人用竹筒做成的量米的“米升”。許多游客稱之為“袖珍土樓”。其實,取名“如升樓”,乃寄托樓主的美好祈願――如日東升,光明萬年,向往過上富裕生活。

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教授、土建專家茂木計一郎先生參觀土樓後感嘆道:“土樓如同自天而降的黑色飛碟……那神奇而不可思議的光景,與其稱為民居,不如稱為城寨,是從來沒有見過的怪物在眼前的群山狹谷間屹然而立。”

在永定洪坑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內,我們還可以欣賞客家舞龍、客家娶親、民間藝人絕技、客家山歌、樹葉吹奏等具有鄉土氣息的民俗風情表演。

【南溪土樓簡介】

登上觀景台,可以到欣賞令心靈震撼的土樓群。一條溪流從東向西流淌著穿過狹長谷地,山坡上層層疊起的梯田,沿著溪流兩岸,矗立著幾十座土樓,它們或方或圓、或前圓後方,或大或小,多姿多彩,在村中延伸,是那麼神奇、壯麗,築成了永定客家土樓長城。

1、振福樓。被稱為振成樓的“姐妹樓”。風景十分秀麗。“鳳起丹山秀,蛟騰碧水環”這幅門聯相當准確地描述了振福樓和周圍環境和諧,頗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情調。電視連續劇《土樓人家》的片頭,就選取了這片風景為主體畫面。

2、衍香樓。是一座造型別致的圓形土樓。樓前,小溪、流水、風景別致。門楣藍屏壁畫赫赫昭昭,石雕麒麟栩栩如生。內廳仿府第式建築,有後堂、中堂、前堂,廳左右側有廂房。廳內及樓外圍牆、左右小門等雕刻精巧,牆壁上書畫精美,龍飛鳳舞。整體布局協調、統一、美觀而實用。最為奇特的是樓後有三棵二百余年的古松樹。曾於1979年至1981年連續三年於夏秋之交的傍晚,徐徐冒起煙霧,直上雲霄,有上千人看到了這一奇異景觀。1993年5月7日傍晚又出現同樣奇觀。衍香樓歷代以詩書傳家,是典型的書香門第。

3.環極樓。取名“環極樓”,意為吉祥圓滿之極。樓內部中心環是空曠的院落,這在永定眾多圓形土樓中是絕無僅有的。在青磚砌成的圓形天井中有一個中心點,用力跺腳或放聲呼喚、歌唱,可以聽到十分明顯的回聲,好像北京天壇的回音壁。而一旦離開了這個中心點,回聲立刻消失。堪稱永定土樓一絕!環極樓300年來歷經多次地震。據縣志記載,1918年2月13日永定發生7級大地震,環極樓正門上方第三、四層厚牆被震裂,裂縫長近3米,寬一尺多。可是地震過後,由於圓樓的向心力和架構的牽引作用,裂縫竟奇跡般地慢慢合攏,僅留下現在所能看到的一條細長裂痕,而整個樓體安然無恙、巍然屹立,成為永定客家土樓建築技藝高超、抗震性極強的見證。很多日本朋友參觀後說:“這樣的樓建在日本那就太好了!”

【下洋初溪土樓群簡介】

初溪村共有2000多人口,均為徐姓。徐姓自14世紀末期在此開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初溪共有36座土樓,由五座圓樓和31座方樓組合而成,如圖案般舒展有致,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登上觀景台俯瞰,初溪土樓群便盡收眼底。南面山坡是層層疊起的梯田。那一字兒排列的三座巨型圓樓和各處一端的兩座方樓緊密相連,雄偉壯麗,曾被外國朋友誤認為飛蝶或者是導彈基地。

1、集慶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19年建成,距今已580余年歷史,為永定現存圓樓中年代最久遠、樓梯最多、結構最特殊的一座圓樓。由兩個環圓形組成。外環按底層每戶從一樓到四樓各自安裝樓梯,各層通道用木板隔開,七十二道樓梯把全樓分割成七十二個獨立的單元。房間、樓梯、隔牆全用杉木材料構建,不用一枚鐵釘,也就這麼居然穿越了近6個世紀的風霜雨雪,方呈現歪斜,而作為承重系統的厚達2米的生土牆卻仍然挺立著。外圈頂層外牆設置了9個瞭望台及多個樓梯。受到外來侵犯時,只要關起大門,便可迅速上樓攻擊來犯之敵。樓內設置了大型客家民俗博物館,共展出各個時代具有珍貴價值的文物。

2、繩慶樓。正方形土樓民居,建於1799年,坐南朝北,占地1482平方米,土木結構,由內外2座正方形土樓組合而成。

3、善慶樓。圓形土樓民居,建於1979年,坐南朝北,占地約630平方米,土木結構,高三層。底層廊道與天井以方形花崗石鋪面,外牆以石灰粉刷,別具一格。

4、庚慶樓。圓形土樓民居,建於1840年,坐南朝北,占地約660平方米,土木結構,高三層。

5、共慶樓。六角形土樓民居,建於1949年,坐南朝北,土木結構。四層,前低後高,正面四角,後面二角,全樓152個廳、間,只設1個大門出入。

在初溪土樓群,其樓名中間都帶有一個“慶”字,意在從已毀壞的祖樓“和慶樓”起,代代相傳,以示人丁興旺,萬事如意。

【龍湖景區簡介】

位於縣城西南部,省級旅游經濟開發區。水域面積64平方公裡,島嶼、半島近百個,湖彎和水巷星羅棋布,水環山抱,相映成趣,有“波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月朦亦奇”的景致。

【永定風味小吃】

四大盤(豬肉燜筍干、牛肉燜蘿蔔、線面、芋卵粄)、永定牛肉丸 、梅菜扣肉、芋子包、糍粑、苧葉粄

【永定特產】

紅柿干、萬應茶、梅草茶、苦丁茶、巴戟天、煙絲、香菇


精選遊記: 龍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