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4.30~ 2007.5.2 徒步虎跳峽—— 懸崖邊的絢爛
金沙江在石鼓鎮拐了一個彎之後,江面仍然開闊而平緩,遇到了橫臥於面前的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並沒有退縮而是衝開了一條狹路繼續向北,這就形成了以驚險著稱的虎跳峽險灘。虎跳峽起於中甸縣的橋頭鎮,結束於麗江縣的大具,全長約20千米,其間落差約200米,分為上、中、下三段,中間有18個險灘。江面從玉龍和哈巴兩座雪山之間激流而上,兩座雪山的海拔分別為5596和5396米,最大高差3900米。穿越過這樣一條峽谷,所有的驚險、壯闊,山川的秀美,以及身體的耐力、意志的堅強、克服困難的勇氣,都目睹過了,經歷過了,檢驗過了,世上再沒有什麼可以害怕的了。(摘自”攜程“)
四月三十日,當所有的公司事物全部結束以後,我們才開始了我們真正意義上的“旅程”。 當今天重新讀到攜程上的這段文字,所有經歷過的人一定都會深有感觸吧。
其實,在徒步虎眺峽之前,我沒有一點的心理准備,以至於裝備也極其的不專業,只仗著我自以為能爬山,就稀裡糊塗的加入了徒步隊伍。沒想到,剛來就又聽說前幾天剛又掉下去一個。
先來介紹一下我們的路線吧。我們走的是香格裡拉虎跳峽,直接由麗江坐車到中虎跳,從張老師小道下,經由天梯上。 U字型的線路。然後從Tina’s開始出發,經過Halfway,繼續趕路,直到茶馬客棧。第二天,再從茶馬出發, 走回橋頭鎮,路經納西雅閣。也就是由中虎跳往上虎跳行進。由於時間關系,沒能再走一下上虎跳,非常遺憾。下虎跳是公路,多數不走。全程靠腳。
4/30/07:抵中虎跳,宿Tina’s中峽旅社
我們下午坐了兩個小時的車程,由麗江來到橋頭鎮,上虎跳,寄放行李,只帶上去中甸和徒步的行李。找到一家非常可靠的客棧寄存行李,原名“聖健咖啡屋”,更名為“峽谷行客棧”的地方。
順便也調節一下緊張的心情,因為幾天前剛走過這些路程的朋友非常嚴厲的告誡我們路怎樣難走,如何險峻。還有對於天梯的耳聞:九十度梯子,身後就是萬丈深淵,六層樓高,等等。一路上,我臨時抱佛腳,問所有走過的朋友,回答都說“難走”。以至於我從什麼都不怕,到什麼都害怕了。
客棧有個有布做的留言版,多數都是老外選擇徒步,所以留言版上幾乎全是各國外語。 我們坐在簡陋的木板凳上緊張地分放行李,留在橋頭的,帶去中虎跳的,加上去香格裡拉中甸的。同行的女友把三腳架,一些貴重攝影器材全部寄存。由於我的裝備不齊,老板娘還借了個蛇皮袋給我做儲藏寄放。當大家終於各就各位,把行李收拾完畢,老板娘,一個熱情的藏族人,給了我們熱烈的擁抱。皆戲言,希望能完好無損的回來。
坐上小面的,車子開始在盤山公路上盤旋,這是我們與虎跳峽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動搖西晃中,車窗外的風景讓人心頭一抖,雖然我也曾多次坐過有山路的車,可是都沒有虎跳峽的來的陡峭。至少你可以看得到地面,或者幾根樹木。虎跳的山,簡直就是筆直下垂。山間,依稀可以見到白花花的小道,在車子裡看起來就像是一幅平面畫。眾人皆叫:“天呢。難道這就是我們要走的路麼?!”
看到我們在車子裡大呼小叫,當地搭車的小伙在旁邊偷著笑。這車還在飛快的行駛,到危險的地方,我們感覺半個右輪子就已經在路的外面了,也就是說,下面就是幾千米的金沙江。
驚魂未定中,我們已抵中虎跳。跳下車,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著名的中峽旅店Tina’s,外觀看上去像個一般的農舍。但是,再看看它的背後,它的腳下,你便會知道它的地理位置。 左手哈巴,右手玉龍,腳下滾滾江濤。怎一個“爽”字了得。
進門,老板娘Tina就笑臉相迎。做飯揀菜的場景,頓時讓我飢腸轆轆。直衝到我們預定的房間裡,雖然簡陋,卻也干淨。窗戶外面看不到懸崖,只是山。只有走出去,在陽台上,你才能感覺到你所在的地理處勢。
出門走走,向前不遠,就是大橋,站在橋上,看著腳下,真的是人生一大樂趣。同行者說,我們索性不要走了吧,在這裡小住不也很好麼。當然是戲言,最重要的事情是吃飽肚皮。
於是,我們在Tina’s美麗的花園裡開始了我們在虎跳的第一頓晚餐。幸好保存收據,來念念我們的晚餐:土雞湯,番茄炒蛋,牛肉土豆,蜂蜜蘋果餅,黃瓜沙律,虎皮青椒,炸花生,青椒炒肉,啤酒。是不是很豐盛啊?而且,他們的菜單全是用毛筆寫在竹筏片上的,非常特別,讓人一看就有食欲呢。 無人認領的大狗,總在我們餐桌旁逗留,看上去卻干淨高貴。於是,我們也就自然而然的分它一杯羹。
美妙的時光還在後頭,當天色漸暗,吃著大石桌上的佳肴,躺在舒服的竹椅上,不遠處就是哈巴雪山,風輕輕撫摸你的臉龐,浪花的歌唱聲聲入耳…… 星星已經跳了出來,雖然不是漫天星光,卻可以非常清晰的看見北鬥七星。高原的星星,為什麼就這樣的明亮而接近呢?
不知誰搬來了一大堆的留言本,看著各種各樣的人們留下的話語,素描,非常地快樂與有趣。分享,原來是這樣快樂的一件事。有人畫了自己嚇得瑟瑟發抖爬天梯的樣子,有人畫下了Tina’s的全貌,有人誇了這裡的土雞湯,有人感嘆了挑戰自我的勇氣,有人發表了在臨爬前對情感的堅定。更有一個人,大罵道:“TMD,XXX,把我帶到這種地方,又累又餓又害怕。我跟你沒完”於是,我們紛紛效仿,也在那邊大罵我們的“領隊”。哈哈。
“領隊”正向母親聲情並茂地彙報情況“媽,我們正在山谷的當中,左手邊是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右手邊是海拔5596米的玉龍雪山,腳下是幾千米的金沙江哎。”誰知母親非常擔心“天呀,那麼危險,你就趕緊下來吧”。
……
在輕松的環境裡,我們穩穩的睡了一覺。
5/1/07:徒步中虎跳,由張老師小道下,從天梯上;再由Tina’s出發,宿茶馬客棧
離開Tina’s的時候,喝了杯熱可可。說好中午回來Check Out, 心裡卻閃過一絲害怕。可千萬不要回不來啊。
八點半,太陽當頭,我們一行跟了個當地導游,和導,一個老實巴交的山裡人,去了張老師小道。 從張老師小道下,是我們初次體驗行走在虎跳峽的山路。說實話,就是有些路有些坡度,盡是些土路,山上的碎石和泥土交雜。但並不是非常的險峻。再加之剛剛開始行走的我們,體力也不錯。所以感覺開始松懈了,覺得如果一直是這樣的路,似乎就沒有什麼可走的了。
到了張老師家,買了門票,在他家的觀景台上,拍了照片。繼續下行,一路盤問,到天梯沒有?經過一番顛簸,我們才行進到了登天梯前的平台。也就是中虎跳石了。當我們爬到了中虎跳石上,洶湧澎湃的金沙江發出震耳的怒吼。“中虎跳峽”真不愧為世界級的四大峽谷之一,即便是枯水季,金沙江的湍流仍舊要把人吞噬。近處的兩座山,當面對峙,還有一抹彩虹遙掛天空,仿佛在兩座大山間架起一座橋梁。
不知是害怕繼續前行就是天梯,還是中虎跳石的美景深深吸引了我們,我們舉步不前。終於,在訂了一堆的照片和名片的留言板上簽下了我們的名字,拍了照片,上了洗手間,開始了上天梯。
其實,從中虎跳石到天梯還要走一段距離,指路牌上寫道:“你看完下面的風景,如果不想走回頭路的話,前有天梯路可以上去。有梯子也有便道,需要時間40分鐘至1個小時到公路。”天知道“有梯子也有便道”是什麼樣的路。
在越來越難爬的五十度的崖坡上手腳並進,好的是身邊都是路面,看不見深淵,而身後的山腳下才是懸崖。終於可以看到天梯了。一剎那,還是有些震驚。蜿蜒的山路上,人變得非常的渺小,很遠的地方,有人像螞蟻一樣在幾乎是筆直的沒有護欄的梯子上爬行。這就是傳說中的天梯。
當我們越來越接近天梯的時候,有一幫人正在退下來,從所謂的便道走了,看見我們正在向天梯進發,便道:“你們去考察一下吧,我們不敢,要走便道。”好歹得去看看,於是,走過一個木板搭的便道,天曉得,我們就看見了用鐵簡單綁扎出來的梯子了。
我試著往上爬了幾格,覺得就如爬梯子。便興致勃勃拍了張照。可是,畢竟是天梯呢。我們又在懸崖邊的小路上,天梯下,又喝水又收包,一副小心謹慎的樣子。其實,也許是由於事先賦予了天梯太多的幻想色彩,當直面它時便又覺得沒有什麼了。不就是爬梯子嘛,管它是在懸崖邊,還是在家裡園子啊。
話雖這麼說,還是不敢打頭陣,被排在了第三個,我開始一步一步地蹬上了梯子。一開始,還是比較快。但還是一步踏穩,再上另一只腳,決計不敢兩腳換著上。梯子的間隔還是有點高的。好在,我帶了頂遮陽帽,不會去看下面的險峻,也看不到上面的深邃。能看到的,只能是腳下的樓梯。雖然這樣,但當爬完一大截,已經聽不太見下面的人在講話,抬頭看,也看不見頭時,就只想快點爬完。再不敢想身後的懸崖還是峭壁。可惡的,梯子還有拼接,當這懸崖中的天梯,在半當中時拐了個彎,讓我心裡“咯噔”一下。只有集中精力拉住上邊扶手,用勁往上蹬。耳邊是呼呼的風聲,上了天梯的,就只有一條路了。於是,我又加快速度,只想趕緊把它爬完。
在那段爬行中,我似乎明白了很多。仰望著天空,仿佛世界上只剩下了我,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很自在,很隨性,一點都沒有了恐懼。哪怕這是困難,它總有窮盡的時候,就像梯子再長,也有到頭的時候。集中精力去面對就是了,怕最怕就是自己的心理了。畏懼也好,坦蕩也罷,全是發乎心,止於心啊。
短短的幾分鐘,我就爬到了頂端,看到同伴已經坐在那裡休息,很想探頭往下張望,或者取相機拍照片,無奈九十度的地勢讓你無法拍攝。除非你的半個人吊在外面。這實在是太危險,就只能作罷。站在最高端,我還是鬥膽向下張望,看到了另一個同伴縮小的身影。趕緊跳上了山坡。
等到人馬齊全,我們又開始趕路。走過了天梯,大家似乎一下子勇氣滿滿。在和導的帶領下,我們又手腳並用的爬了靠鐵索攀爬的八十度左右的陡坡,還有幾座90度的小梯子。我們又邂逅了當時改走便道的一撥人,他們很崇敬的看著我們“你們走天梯啊,真偉大。”嘿嘿,直線之間的距離最短呀。
而後,就又是上坡的山路了,累但不危險了。其間,還有牛呀羊呀馬呀。危險是怕在爬行中被踢到。一路坎坷,終於又回到了公路。
在離客棧不遠的地方買了冰激凌來慶祝,勝利完成第一個目標。這真是好吃的冰激凌啊! 准時回到Tina’s。老板娘熱情地歡迎我們的回來。吃罷午餐,我們還得提著行李繼續趕路。因為,我們在天黑前要趕往不近的茶馬客棧。
再見,Tina’s!
從Tina’s家門前的山坡小道上,也就是地圖上所謂的羊腸小道,沒有任何導游,我們前往了茶馬的旅程。又是一路上坡,而且也是比較陡,五十度左右,我們一邊走,一邊又歇息,一邊喝紅牛,心裡還是非常著急。
好在,天氣還不算壞。沒有大太陽,也沒有暴風雨。如果是那樣,對我們體力的考驗或者路程的危險性都會大大提高。當我們終於不用再爬坡的時候,順著石頭上用紅油漆刷出的箭頭,我們繼續前行。而後的路,居然越來越難走,並不是因為坡度的陡峭,而是因為出現了這樣一段路:最窄不過一米寬,碎石,泥土,左手邊是空空如也,也就是踏錯半步,或者滑倒,就再也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當然,恐高者自然也要先克服心理上的困難。否則眼角的余光瞥到萬丈深淵,也會瞬間失去平衡感。
我們就在烈日下行走著,有人寧可被灌木劃破,也不願意用眼光接觸到深淵。其實,如果不恐高,在平地上走路是我喜歡的,不耗費體力。哪怕再高,又有什麼關系呢?無限的風光盡現眼底。哈巴雪山的山峰在陽光的映照下,金子般閃亮。綠色的灌木鑲嵌山凹,宛如綠寶石。而近處的群山則呈現出另外一種顏色,把整個畫面勾勒得錯落有致。而腳下的金沙江, 總在歡快的跳躍,彈奏著美妙的音符。有時,還有黑色的、白色的、或者黑白相間的山羊在崖壁上跳躍,吃草。整個峽谷,讓人覺得每一個場景似乎都很獨立的存在,而綜觀全局,又覺得十分的和諧。不禁宛爾,大自然是怎樣的能工巧匠啊。
最欣慰的,在如此火爆的五一黃金周,居然看不到人頭攢動。所謂的艱險,擋住了相當的一批人。正當我們小心翼翼的走在懸崖邊上,突然眼睛一亮。因為我們看到了浙江的白馬崖才有的那種大瀑布。由於我淺薄的地理知識,我不知道它叫大深溝瀑布還是觀音瀑布,但是它的美麗,它的驚心動魄感染了我們每個人。懸崖邊的瀑布!
事後,別人才說如果風大或者天氣不好,那是非常危險的。由於石塊經過瀑布的衝洗非常的黏滑,加之山裡的風大,很容易被卷下山去,被無情的江水吞噬。可是此刻,沒有人理會危險,連恐高的同伴都開始擺弄起相機,來記錄下這美麗的一刻。即便如此,平面的照片拍得再高明,似乎都無法還原這種身臨其境的震撼。只有那一刻,那種心跳的感覺,才會被銘記永久。
瀑布後的路依舊非常難走,其實那根本不是路,正應了魯迅先生的那句話“路本不是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換句話說,我們也在為後人開路。幸好那裡還有一根水管,眼球不至於直接長時間接觸深淵。我們稱它為水管路。路上,我們遇見了一個村民,手中拿著一本國家地理雜志,他說非常的喜歡,臉上帶著虔誠。於是,我們不僅攀談,而且分別留了影。
水管路以後的路,相對就容易走得多。全是山路。但是我們的體力開始下降,中午的午飯早已消耗殆盡,腳步也開始蹣跚。帶著慣性,和無限的疲憊,我們終於看到了一個令人興奮的箭頭“Half Way, 2 Mins”,兩分鐘後,我們就可以到達中途客棧了。雖然這不是我們今天的終點。但是至少我們可以歇息一下了,不用在懸崖和烈日下打盹。
我們歡呼雀躍的衝進了Half Way客棧。其實,走了越來越多的路,越是發現所謂一個又一個客棧,早已不僅僅是客棧,而成了徒步者的燈塔和虎跳峽的坐標。即便形式不同,每一家客棧的主人都很熱情,和理解徒步者的艱辛。我們在Half Way裡上了“天下第一廁”,拍了照,接了水,緩過了勁。又一路緊趕慢趕,必須在天黑之前趕到我們入住的客棧——茶馬Tea House.
經由不太艱難,但是耗時兩個小時的路程,當我們看到村莊,看到牛馬騾後,終於找到了我們的茶馬。此刻激動的我們,已經忘了拍照留念,直接衝到我們預定的房間,洗漱,汲著拖鞋出來吃晚餐。看到了傳說的茶馬家的猴子。於是,在二樓的餐桌上,我們享用了一頓異常美味的晚餐。美味,承載了這一天以來的千滋百味。
誰也沒有料到,這樣的輕松只維系了一天。
在玉龍雪山的懷抱裡,我們在木結構的舒服的房間裡,痛痛快快的睡了一覺。臨睡時,大家還是很高興。
5/2/07:從中虎跳徒步到上虎跳,由Tea House出發,達頂峰,再經過28道拐,到納西雅閣,最後從納西雅閣回到橋頭,直接乘車前往中甸
當我睡到太陽直射屁股時,我才慢吞吞起來,直到我和女友打開門時,才發現氣氛不對。 女友發現,我們的一個同伴正對著玉龍雪山發呆,非常的深沉。她高興地跟他招呼,卻沒有得到回應。很快,我們才得知,他的母親突然在昨晚過世。空氣突然有些凝固,大家都不願意開口。
而茶馬客棧,虎跳峽,對於我們也許只是記憶中的一點,而對於他,則具有了另外一種生命裡的意義。是的,地方本來只是個地方,而人賦予了它生命。是逗留過的一個地方,還是停留的港灣,抑或是心裡的一個角落。
不管怎樣,我還是要繼續趕路。點了一桌的早餐,卻蕭條了只剩下我一人在吃。家中遇事的同伴急著要走,從山間抄小路下去,另外的同伴也放棄了徒步。相伴的女友卻也吃不下什麼,於是,我無趣地吃著納西餅,芝士土豆,熱可可。我的特點就是無論情況如何變化,我總能保持飢餓感。無論開心不開心,順境逆境,吃飽總沒錯。
十點鐘,我和女友才開始出發。從中峽到橋頭走公路總共11公裡。而且,我們走的又是山路。應該會比公路更加艱難。陽光已經把我的某些皮膚烤焦,當我再次背包的時候,生疼、生疼的。一壺水明顯是不夠的,一路的上坡讓我總想停歇,而所望全是上坡,一直向上的感覺很想拒絕。卻發現必須向前。有時候,生活是否也必須如此呢?
今天的路程多少有點沉悶,無論是昨天的路比較壯觀,還是受到同伴士氣的影響。很長的時間,我們都在埋頭趕路。路上的風景,比起昨天,多了許多的生氣,因為有許多的村莊、綠油油的梯田,山羊,牛和騾子。幸運的,也看到了玉龍雪山露了八個峰,很是漂亮。
當終於到達了頂峰,爬到了最高的岩石上,俯瞰周圍,還是那麼的美妙。一對外國情侶在崖石上逗留,身影相隨。在這塊崖石上可以看到上虎跳石,顯然我們看到的已經是一塊被縮得很小的黑點了。金沙江第二灣向無盡的方向延伸…… 據說,上虎跳石,是最多游人去的地方,因為車子可以直達,有很多的護欄,非常適合團隊。而和我們一樣,在千米以上,如此觀賞上虎跳石的應該不多吧。
我在這裡發現了有賣水,於是,我喝光了我水壺裡的所有珍藏的水,又買了兩罐。真正明白水對於人類的重要意義。隨後的路,無驚無險,雖然還是比較陡滑,可是卻是下坡路了。 於是,又感嘆人也是這樣,有向上的時候必然有下坡在等待。只是有時候,我們並不知道罷了。
途中,我們遇到了一個周游世界的日本人,很向往他的那份執著與行動。很多時候,我們缺少的不是夢想,而是行動。我們仍舊在期待印像中的28道拐,沒料到卻在拐來拐去的山路上完成了整個路程。當我們看到28道拐客棧的時候,才明白我們已經走過了。在這裡,我們又遇到了一批在廣西讀中文的老外,兩廂交換信息,可以對前路有所了解。其實,要是我們學會跟對手交流,就一定會學到更多。在28道拐客棧,我們喝了一杯帶蜂巢的蜂蜜綠茶,五元錢。一邊喝,一邊有蜜蜂陪伴。
又走了二十來分鐘的路,我們就來到了納西雅閣,至此,已經是兩點鐘了。納西雅閣有一面用真的玉米做成的牆,我想是徒步者的家園。下面,滿是旅行者的行囊。最佳詮釋了行走的快樂。燦爛得像金黃的玉米。充實得也像飽滿的玉米。我們為了節省時間,在玉米牆下進行了我們的午餐,也就是把所有的犛牛肉干和紅牛全部吃光。現在想來,還是非常的香。 逗留時間不長,我們就揮手告別了開滿紫藤花的納西雅閣。然後就是七公裡步行至橋頭的路。 波瀾不驚,只是趕路。
在黃昏的時候,我們終於看到了公路,高興地快馬加鞭。而由公路步行11公裡至橋頭鎮的同伴已經在等待我們。等待我們的還有香噴噴的炒飯。又回到了“峽谷行客棧”,感覺真的不一般。自然地,我在布條上留言啦。
雖然很想再走一下上虎跳,卻因為時間和天氣的原因只能作罷。於是,我們一行三人拎著行李繼續趕赴中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