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日記

作者: 南北中

導讀4月20日晴帶著對廬山的美好憧憬,我一早從夢中醒來,背上行囊直奔汽車站去趕開往江西九江的第一班汽車。車子七點整准時出發了,可是又跑到另一個長途汽車站接客,然後在市區裡晃晃悠悠直到8點鐘的時候,再一次經過了我住的小區門口,這才真正的向九江駛去。一路無話,十一點剛過車子就抵達了九江市長途汽車站。下得車來,我立刻按照GPS指示的方向直奔在攜程網上 ...

4月20日晴帶著對廬山的美好憧憬,我一早從夢中醒來,背上行囊直奔汽車站去趕開往江西九江的第一班汽車。車子七點整准時出發了,可是又跑到另一個長途汽車站接客,然後在市區裡晃晃悠悠直到8點鐘的時候,再一次經過了我住的小區門口,這才真正的向九江駛去。一路無話,十一點剛過車子就抵達了九江市長途汽車站。下得車來,我立刻按照GPS指示的方向直奔在攜程網上訂好的白鹿賓館,lunar昨晚從杭州出發,已經早於我幾個小時到了酒店。我們的計劃是今天在九江轉一轉,明天一早再上廬山。很容易的找到了白鹿賓館,它地處九江鬧市區的中心位置,被商業區包圍著,到車站碼頭都很方便,曾經是九江最高的建築和最好的酒店之一,現在也應該是排在前幾位吧。感覺環境設施挺不錯,特別是服務員MM們都很和氣,住在這裡的一天時間裡多次熱情的解答了我們的一些問題。與lunar順利會合後,稍做休整我們就出發了,第一件事就是去KFC吃了個午餐。飯後前往我們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白鹿洞書院。步行來到長途汽車站,直接上了開往星子縣的中巴車,車上除了我們倆都是當地人,看來去參觀書院的游客不多啊。汽車在路上開行了約45分鐘,剛過海會鎮不久司機把車停在路邊,告訴我們順著公路邊的一條小路走進去就可以到書院了。我們高高興興的下了車,沿著那條石子路一路走下去。走了大約三分鐘,首先遇到了一處白鹿洞書院的牌坊,然後順著路再步行約二十分鐘,才真正到達了書院的門口。白鹿洞書院始建於唐代,該地原是唐代洛陽人李渤年青時隱居求學之地。李渤養有一頭白鹿自娛,白鹿十分馴服,常隨主人外出走訪游玩,還能幫主人傳遞信件和物品,因此以鹿名人,稱李渤為白鹿先生;以鹿名地,稱此處為白鹿洞。書院辦學於五代,定名於北宋之初,宏大於南宋朱熹之手,元明清三代辦學不斷,是中國書院發展史上的少數遺存之一,有“海內書院第一”、“天下書院之首”的美稱。




按照lunar的話,我們都是讀書人,自然應該專程來拜訪一下這座天下第一書院。但是在我們呆在書院的一個多小時裡,總共也只有寥寥不足百名的游客乘旅游車前來參觀游覽,似我等這樣專程搭車再步行前來的更是沒有他人。似乎白鹿洞書院沒有得到當今世人應有的敬意,不過說實話書院本就是清靜之地,若是一派游人如織的景像倒可能破壞了此處應有的氛圍。拜訪完畢步行回到公路邊,等待攔截回程的班車。發現周圍山清水秀,景致宜人,怪不得古人將讀書治學修身之所選在此地啊!

等了半晌也沒等到從星子縣返回九江市區的班車,後來攔下了一輛過路的富康,和司機講好二十元送我們到市區。一路上閑聊,感覺九江這邊的人都挺能說的,不知是不是因為當地人見慣了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呢。回到賓館稍事休息,就去九江學院會我一位大學時認識的好友,此君僅年長我一歲有余,卻已有博士後的頭銜,目前正在九江最好的高等學府裡教書育人。轉眼間從古代的高等學府來到現代化的大學,時空落差大了點,呵呵!酒足飯飽後回到賓館早早休息,為第二天上山積蓄體力。4月21日晴轉多雲今天我們一大早退了房,趕到九江碼頭的停車場,在網上查到這個地方每天都有車子上廬山。一個上了年紀的大叔極力勸說我們參加散客團,上旅游車。我們告訴他要自助游,結果就是等了半個多小時我們才上了一輛依維柯。車子慢慢悠悠出了九江城,到一處鎮子又拉上十幾個老鄉才向山上開去。行前查閱資料時看網上都說從九江方向上廬山的盤山路是九曲十八彎,那個彎道足以把人轉的暈車。今日親身經歷,方知山路的確彎的夠勁、彎的過癮!但是平時不暈車的人倒也不用擔心暈車的問題。一方面這山路的路面狀況很好很平坦,另一方面由於是上坡司機不可能開的很快,所以左搖右晃雖無法避免,卻也不至於讓人有顛簸和眩暈之感,反倒是有幾分好玩。彎來繞去的盤山路很窄,上山一側的車道外面就是陡坡,也有幾分危險,尤其是遇到有下山的車會車時,讓人不免捏把汗。好在當地的司機早已熟悉了這條路,鎮定自若的樣子也讓我稍稍放了心。途中還曾目睹驚險一幕,走到半山時一輛黃色面的從後面超過了我們,急急開上去,可是在下一個拐彎處卻不知為何後輪甩出了水泥路面,差點撞到護道的大石頭上,要知道石頭只有一個車輪高,而外面就是空空的峭壁啊!好在面的及時剎住了,才有驚無險。我們離那車只有十幾米,聽到了車上乘客的一片驚呼聲。後來的路我注意觀察了一下,發現了有兩處護路石被撞斷或撞倒了,看來這段路的確還是有一定危險的。順利到達山上的牯嶺鎮,在正街上找到我們定好的賓館,位置和房間設施都不錯。整理好行囊,放下不必帶的東西,九點半我們開始了真正的廬山之旅。從住處出發步行十分鐘就到達了第一處景點——如琴湖,感覺此湖沒什麼特點,也就遠處的山和近處的樹在湖中的倒影還可以拍拍照片,倒是湖對岸密密麻麻的旅游團隊有點煞風景了。

沿湖走過花徑,我們來到錦繡谷口。這錦繡谷是感受廬山險峻的地方,人要順著一米多寬的石階在谷中的山壁上行走,有些地段比較險,特別是游人多的時候一擁擠更覺危險。不過和黃山的峽谷比起來這裡就不是很出色了。今天天氣還算晴朗,所以在這錦繡谷中也無緣目睹雲海的景致了。

出得錦繡谷我們到了一處路口,一邊是大路有汽車飛馳,游人都坐車而去,一邊是條土路,向前望去沒有一個人影。lunar說走小路應該沒錯,我也喜歡往清靜處去,於是我二人毅然踏上了這條前不見先人後不見來者的土路。走了不多遠突然在路邊發現了路牌“陽明路”,我不由得大喜,原來這就是網上傳說中的陽明小道啊!有廬山攻略裡介紹說順著這條小路走比大路近不少,而且一路風景甚好。



果然風景甚好!植被茂盛種類繁多不說,還可以靜靜傾聽路邊的蟲鳴鳥叫。一路上人文景觀也豐富多彩,經過了圓佛殿,天池塔,還瞻仰了朱熹的書法石刻。而最讓我們驚喜的則是遇到了山上的野生獼猴,它們應該是一家子,大約有四五只,就在路旁的樹上嬉戲。我們屏住呼吸,生怕驚走了它們。這是我第一次和野生動物這麼近距離的接觸呢。從陽明小道裡出來,又見到了不少游客,大家都是往龍首崖方向去的。這一路無驚無險,全是下山的石階。我本對龍首崖抱了比較高的期望,可是到了才發現,在這個晴朗干燥的天氣裡,沒有一絲雲霧的龍首崖著實也失去了宣傳資料裡的風采,只有龍首上的那顆龍冠松還算頗有特色。從龍冠松看下去可以望見遠處的石門澗懸索橋,那裡將是繼續前行的必經之地。

過了石門澗,為節約體力我們坐了一段上山的索道,直達電站大壩。從大壩向東走下去,就是著名的黃龍潭與烏龍潭了。這裡的水在我個人看來是今天廬山徒步裡最美的一段。碧綠的潭水與周圍的山巒交相輝映,真是一副天然的畫卷。







戀戀不舍的告別美麗的潭水,經過了一段連續的上坡,我們來到了三寶樹。這裡有三株參天古樹,據說其中那株銀杏樹已有1600余年的樹齡。這三株三四十米高的古樹直刺入天,頗有氣勢,儼然就是廬山植物界的領袖。走到了三寶樹我們今天的一線景點算是基本走完了,從這裡的停車場包了輛車送我們回到了牯嶺鎮。晚上無話,吃了頓又飽又貴的廬山特色三石晚飯——石雞、石魚、石耳。早早回到住處休息,恢復體力為第二天的徒步做准備。晚上查詢了天氣預報,從今晚到明天廬山將有大雷暴雨。在為第二天徒步的氣像條件隱隱擔心的同時,我們也對雨後的廬山雲霧和三疊泉瀑布多了幾分期待。4月22日大雨昨夜數次醒來,都聽到窗外大雨如注。今早開窗一看,果然山上起了大霧。大雨不時的下一陣停一陣,雨勢越大霧氣也越重,霧濃時連街對面的房屋也看不清楚了。我和lunar決定先出去吃早餐,順便購買一些雨具。在我的一再堅持下lunar已經同意了今天繼續冒雨徒步廬山二線景點的安排,他是個喜歡休閑旅游的人,可是去年被我拉去爬黃山就體力透支差點虛脫,今番又拗不過我不得不准備在大雨中走山路,真是難為了他,哈哈。趁著大雨暫停的空當我們出了賓館,雨歇大霧也暫時散去,不過走到鎮子的街心花園時還是看到了對面山上掛著的絲絲霧氣,在山風的吹拂下飄來擺去。

待我們進入一家小店開始吃早飯後,大雨又一次登場,雨勢夾著風勢,劈裡啪啦好不熱鬧,空中不時傳來陣陣雷鳴,一切的現像都證明了氣像預報的准確——大雷雨。不過從早上的情形看,似乎這雨也不會一直這麼大,總是大一陣然後小一陣的,所以我們決定還是按計劃行事。吃完早餐我們在鎮上轉了幾家商店,最終買齊了雨衣、雨褲和雨鞋,其中雨衣和雨褲都是一次性的,而那雨鞋則是橡膠制成用來套在鞋子外面的。我們買的是結實的那種雨套鞋,後來的經歷證明,這是一明智之舉,直到下山以後我二人的鞋子都沒有進水。回到住處穿戴好這些雨具,背起行囊,再撐起隨身攜帶的雨傘,我們退掉房間開始了雨中游廬山。今天的第一站是含鄱口。我們按照計劃包了一輛小面包車直抵含鄱口入口,下車後又上行十多分鐘才到達了目的地。這會兒功夫雨不是很大,只是一路霧氣蒙蒙,盤踞不散。含鄱口海拔1286米,是含鄱嶺和對面的漢陽峰形成的一個巨大壑口,大有一口吸盡山麓的鄱陽湖水之勢,故得名。據說立於此地可以望見廬山最高峰“漢陽峰”,第二高峰“大月山”,第三高峰“五老峰”,天氣好的時候甚至可以遠眺鄱陽湖。今天這種天氣是沒什麼指望了,四周白茫茫一片什麼也看不到。為了盡可能的觀賞含鄱口的全景,我決定冒險爬上旁邊的一座小峰上去看看。lunar自是不會隨我去做此有風險的舉動,他就在下面等我。剛剛又過去了一陣大雨,霧氣漸濃,登山的石階又陡又滑,我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則,一步一步向峰上挪,不踩穩這一步絕不邁下一步,就這樣慢慢爬到了這小山峰的半腰,在一處稍微平坦的地方回過身來,恰好濃霧暫時散去,讓我看到了含鄱口的全景,連忙舉起相機拍攝。幸好我手快,因為轉眼功夫一陣大風又吹來一片濃霧,生生將我腳下的含鄱口給吞沒了!從下面這兩幅在同一地點僅僅相隔40秒鐘拍攝的照片就可以看出廬山霧的厲害。



此後濃霧再也沒有離開含鄱口,我又往峰上攀登了一會兒,看到鐵絲網封住了繼續上行的路,估計因為是雷雨天氣所以不讓上峰頂以免遭遇雷擊吧。站在這裡向峰下望去,依然是白茫茫一片,不時吹過的大風可以讓含鄱口短暫的顯露出部分身影,可馬上就會再次淹沒於霧中。此時的我也體會到了騰雲駕霧的感覺,因為大風帶來的雲霧也把我給吞沒了,霧氣濃時我周圍上下左右都是白茫茫一片,只有腳底下的岩石和旁邊的松樹讓我明白自己是扎扎實實站在這山峰之上的。風大之時為了不被刮下山去,我不得不收起雨傘緊緊抓住身邊的松樹。這時其實真的有點險,因為這登山的石階之外不足兩米就是深不見底的深淵。天上還在撒著豆大的雨滴,看樣子一時半會兒是無緣再睹含鄱口全貌了,我決定原路返回去。這下山的路比上山的還難一些,花了我更多的時間。

離開含鄱口後我們向第二個目標“五老峰”進發。一路上大霧彌漫,能見度往往不足十米。風夾雜著雨向我們撲來,讓我們舉傘維艱,有時雨小了干脆就收起傘,靠著早上置辦的雨具和這天氣抗爭。諾大一座廬山,這一路上竟然除了我倆再也沒有遇到其他步行去五老峰的游人。走在盤山路上,從後面超過我們開往五老峰方向的汽車也少的可憐,看來今日的氣像條件幾乎讓所有的旅游團隊都放棄了上五老峰的打算。



中午時分我們終於到達了五老峰景區大門口,雖然沒有因為天氣的緣故而封山,但據工作人員講從早上到現在也沒有幾個人去爬五老峰,而且也不建議我們去爬,因為就算爬上去也肯定什麼都看不見。我們合計了一下,算算時間也比較緊張,就放棄了爬五老峰的計劃,而是坐下來休息和補充食物,為繼續徒步做准備。半小時後我們再次上路,這時大雨轉為了中雨,風也不十分大了,lunar用他的手機放著音樂,我們一路有說有笑的往三疊泉方向走去。一路經過了不少茶園,看看下面這張照片,你就會明白為什麼廬山的茶叫做雲霧茶了!

三疊泉瀑布位於五老峰下部,飛瀑流經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三疊飛瀉而下,落差共155米。該瀑布素有“廬山第一奇觀”之稱,“上級如飄雲拖練,中級如碎玉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飄如雪、斷如霧、綴如流、掛如簾”。從這些溢美之詞就不難想像三疊泉瀑布的壯美,故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而今天,大雨之後的三疊泉,更是在我們面前展現了它雄偉壯觀、氣勢如虹的一面。從著名的1400級台階往下走,因為是下坡,所以沒多久我們就到了半山腰,在這裡已經可以聽到巨大的水聲了,只是天地間白霧茫茫,所以才只聞其聲而不見其水。向路邊亭中的山民打聽,才知道這裡已經是二疊了。抓緊時間繼續下台階,沒多久,走在前面的lunar突然停下來指著前方讓我看,只見前方雲開霧散之處出現了兩道白練,這瞬間的一瞥給我的感覺是如此美麗!讓我的心立刻激動不已!

我們不由得加快了行進的步伐,只為了早點一睹這瀑布的全貌。終於在下午一兩點的時候到達了第三疊的底部,這裡也是觀三疊泉的所在。大雨後的瀑布似發怒的玉龍,衝破九霄,凌空飛下,撞擊到岩石上發出震耳的轟鳴,氣勢逼人!抬頭向上望去,一疊和二疊時隱時現,那片遮掩視線的白茫茫說不清到底是霧氣還是水汽。我們不顧仍然飄雨的天空,一次次衝進雨中同這巨龍合影再合影,我也不停的按動快門試圖記錄下三疊泉這壯觀的一幕,可惜由於天氣原因光線太暗,始終沒有拍到很滿意的照片,不過能親眼得見這美景也算此行中的一個巨大收獲了。

逗留半小時後,不得不告別三疊泉了,前面還有數小時的路途。我們必須盡快從廬山風景區的東門出山,趕在五點鐘前回到九江市區,否則我就無法趕上今天回武漢的最後一班汽車。剩下的路是伴著從三疊泉流下的水走的,我們順水而下,步行一小時後幸運的在一座賓館遇到了一輛下山的中巴車,車上一群高中畢業30年聚會的叔叔阿姨們爽快的同意了我們搭車的請求,關鍵是這段路上很少有其他車子可以搭,要是不搭這段車我就極有可能誤了回去的班車了。我們終於在4點多的時候回到了九江市區,先找地方洗了個熱水澡驅驅寒氣,然後去KFC迅速填飽肚子後,我按時上了回程的汽車,lunar稍晚些也要乘火車離開九江。我們的廬山之行就這樣結束了。此行基本順利,如果說有什麼遺憾的話,就是在這大雨的天氣並沒出現溫度驟降,因而無緣欣賞到雲海的壯觀景色,不過我們倒是真真切切騰雲駕霧了一回,親身體會到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境界啊!


精選遊記: 廬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