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西安的神往,也許僅因為它曾經是唐朝的都城。那個彌漫著濃郁詩情與酒意的古代國際性大都市,教人如何不想她?盡管那古老的城牆在現代摩天大樓的映襯下,顯得有點灰暗,但是能有幸打從城牆下走過,那也是一種滿懷的富足。 四月底的西安,有明媚的春光作伴,正是出游的好時節。客舍外沒有青青的柳色,只有車如水馬如龍。正午的陽光照在身上,透著炎夏的灼熱。而清晨與傍晚的東風吹在臉上,竟有著朔風的威力。 對你而言,與其說是旅游,不如說是懷古。因為那城牆已不是當年唐朝的城牆,那鐘鼓樓當然也不是,每天清晨,坐在環城車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地下水道向護城河排泄污水的景況,那種痛惜感豈止是一句簡單的"煞風景"了得?遺存下來的名副其實的唐代建築,只有一個位於南郊的大雁塔。歷經公交車的長久顛簸,下車穿過創造多項亞洲紀錄大雁塔北廣場,手持不菲的門票,你才有幸從慈恩寺收票處進入。結果才發現,游人竟不能登臨塔,理由很簡單:只有再掏腰包買一張同樣不菲的門票,才有資格。同行的四人中,只有你獨自登上了那個七層的磚木結構建築。只有你自己知道,你不過想體味一下那麼多墨客騷人登臨送目的名塔,是否也能激起你的一點文思。站在塔頂,遙想當年那些得到"雁塔題名"恩寵的新科進士,而今又有幾個在那詩的國度的史冊上留下片言只字?倒是那些寒士奮筆寫下的篇章,成為不朽的經典。千年後,你的一聲"人去塔空,物是人非"的喟嘆,在那些慕名而來的人流中,激不起半輪漣漪!而附近的曲江、樂游原等景點,你沒有去,自己不僅不覺得可惜,反而有深深的慶幸。畢竟,她們只不過存在於唐詩中,如何經得起後人商業化的造作? 華清池本也是一個詩意的所在,如果不去親臨的話。你沒有打算去,因為你未來之前,早就耳聞那不過是徒有虛名的公園式建築罷了。但由於是集體行動,你還是身不由己去了。兩個後人挖掘出來的干涸湯池,一律青磚結構,在偌大的仿古建築中顯得空曠而寂寥,游人只能從導游小姐絮絮叨叨的解說詞中去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那位胖美人沐浴的倩影,當然也只能從白樂天的長詩中去領略一二了。至於那一處正在公開叫賣的溫泉,除了佩服當地人的經濟頭腦外,真的是乏善可陳。倒是那按歌亭前那一出今人演繹的皇帝選妃戲,惹得游人趨之若鶩。那位飾演太監的,陰陽怪氣,極盡搞笑之能事,賺得游人廉價的哄笑此起彼伏。其實對於大多數游人而言,也許園內那幾間舊屋在西安事變時留下的彈痕,更能勾起他們本能的獵奇心理。 華清池裡沒有溫泉,好在灞橋上還有柳色,盡管那橋早已換成了現代化大橋,那柳也許不過是後人刻意補栽上的,至於橋與柳依附的離愁別恨,自然也只能是曾經的古典。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那橋下的水應該還是當年的灞水。你只是乘車打橋上走過,也許橋附近還有後人仿建的不少景點。沒有下車去一一登臨,自覺那是一種明智的選擇。畢竟,對於你這樣的匆匆過客,何苦要在一堆人為的景點上,去對景傷懷,去尋章摘句呢?渭水也還在,去延安的途中,你曾乘車從上疾馳而過。只是橫跨其上的鋼筋水泥大橋,早已將唐人詩句裡的那點詩情畫意切割得了無痕跡,而且水源更是污染得讓人無話可說。 在離開西安的前夜,一行四人從下榻的賓館,打的前往鼓樓特色小吃一條街吃宵夜。歸去時,已是次日凌晨零點時分,曉風中有一種徹骨的寒意。途經鐘鼓樓廣場,四周燈火依舊輝煌,廣場上仍有稀稀疏疏的人群,或走或坐。猛抬頭,發現一輪圓月正懸掛在中天上,淡淡的清輝傾瀉下來,竟有說不出的溫暖。因為不管人世如何滄桑,日月依然輪回,起起落落,圓圓缺缺。只有這一片月色,閱盡過當年長安的繁華,也見證著現代西安的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