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蒙古—親驗祭敖包也許是運氣吧,我們到達太僕寺旗的渡假村當天就聽說:第二天,這裡的瑪拉蓋廟要舉行蒙古一年一度的盛大的祭敖包活動!
那麼運氣是從碰進這個渡假村就開始了。我去年從報上看到有人從官廳騎馬到太僕寺旅游,聽來挺恐怖的,好像是玩了一周。後來又看到說太僕寺已經成為新的自駕車旅游熱點,我們幾個都是愛玩的人,早打算今年夏天來這裡,而且既然騎馬可以到,可見真正的蒙古草原也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遙遠。來前兒從網上查了不少資料,做了功課,決定到錫林郭勒的太僕寺旗的貢寶拉格草原體驗一下真正的蒙古風情。查到的度假村也不少,打印了一張紙就出發了。一路很順,果然不遠,4個來小時就進入錫林郭勒了,心情也一下子開闊起來。大家打算沿途看到合適的地方先停下來吃個午飯,再決定住哪裡。路過幾個接待點,不是太不像樣,就是很做作,要不就得下207國道開挺遠。後來遠遠的看見一個大風車輪子似的雕塑,漂亮醒目,它對面路邊就是一家飯館,看樣子還不錯,就是它吧,大家開了幾個小時車也累了。進了飯館才知道竟是老鄉開的,老板是北京人,聊得挺開心。而且這不是飯館,其實是個渡假村,啥都有,客房,蒙古包,標間,洗澡間啥的,還有蒙古歌手,有馬。還尤其好的是這裡有幾個非常地道的蒙古人,他們會告訴你很多蒙古的習俗啊,可玩的地方啊,怎麼挑馬啊,什麼東西好吃啊,特別熱心。就是晚飯的時候他們告訴我們:明天這附近的瑪拉蓋廟有一年一度的祭敖包活動!我們聽了都興奮了--差不多每年都去北京附近的草原玩,無非是吃個羊騎會馬,要說真正的蒙古風情,可真沒見過,那些地方我看跟普通農村差不多。這可不同了,旁邊的蒙古人都說蒙語!喝的奶茶又香又鹹,吃的肉都是現宰的羊,對面牧場真的有數不清的白雲般的羊群,這才有點意思了。所以臨時改動計劃,一致決定去參加祭敖包。客棧的蒙古人答應帶我們過去,說好了第二天5點半起床,6點出發!功課:瑪拉蓋秒廟是太僕寺旗興建最早的喇嘛廟,建於清朝,曾經興盛一時,占地極多,因為占地形狀如帽子,所以起了這個名字,瑪拉蓋就是蒙語“帽子”的意思。呵呵,我還學了好幾個蒙古詞語呢!第二天一早蒙古人叫醒我們,匆匆收拾一下:相機,電池,DV,還經老板提醒准備了一點供品,隨便吃了幾口就出發了!可惜天氣不美,白陰陰的,不過下了國道上了往南走的牧場小路,路雖不好走,心情卻好。牧場深處真是特別美!因為夜裡下過雨,到處濕濕綠綠的,視野極其開闊。路上碰到不少牧民騎著馬或開著摩托,也是去參加祭敖包的!這就好像是他們的節日,大家都喜氣洋洋,拉家帶口的。圖片故事就此開始—從我們住的原上彩虹客棧開車到瑪拉蓋廟也就半個多小時吧,這裡風景很美,瑪拉蓋廟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大,聽說是文革的時候毀的,廟的前面有一片湖,好像鏡面一般反著光,廟的後面就是敖包山,敖包就在山的最高處。因為已經看到有人在上面了,我們擔心錯過什麼精彩的過程,沒有去看廟就趕快直接上山。--一個小插曲,這裡的宗教規定非常嚴格,不論身份多麼高貴的女人,也決不可以參加祭敖包活動!同行的女孩子們特別不甘心,但是看到山下站了一群蒙古女人,在遙望山上參加祭祀的她們的男人和男孩,也就無可奈何地等在山下了,由我們負責上去拍攝回來給他們講。我們飛速跑上山,山不高,但是靠近敖包會有種很莊嚴的感覺。這張照片就是牧民們在順時針地轉敖包,他們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供品:新鮮的奶子,蒙古酒,或者自家做的奶豆腐,整罐的黃油…說實話我們出來得急沒吃多少東西,看著這些即將奉獻給騰格裡的祭品,我都快流口水了!牧民們邊轉敖包,邊撿起身邊的碎石或沙土,揚到敖包上。山下就是我剛才說過的那片湖。第二張圖片,是轉敖包的人,把隨身帶來的天藍色的哈達奉獻給騰格裡,把它高高地系在敖包的頂端。風揚起天藍色的哈達和牧人的衣角,一切那麼動人,這是蒙古人幾百年來的習俗,他們在誠心地祈求:雨水豐沛,牛羊肥壯,草原平安。通常他們系好哈達還會雙手合十舉到頭頂,閉上雙眼,朝哈達微微頷首。也有人把柳枝系到敖包上。第三張圖片,喇嘛到了,由他來准備供桌,擺上按習俗准備好的各樣祭品:用金色的碗裝著:白白的酸奶,黃油,冰糖,高香等,並由他念經和祝福。下一張是牧民們紛紛把自己准備的香敬獻給敖包。我覺得他們的蒙古袍子真是太漂亮了,蒙古漢子看起來各個非常有男人氣概。然後他們就摘帽,跪地,磕頭。祈禱完畢,他們帶著自己的祭品依次走到敖包西邊的一塊石頭旁,大家圍成一圈,把潔白的鮮奶子,蒙古酒咕嘟咕嘟地到在石頭上。我心裡還真是多少覺得有點心疼。後來聽我們的蒙古向導說:以前人們更多的用鮮宰的牛羊,有時還用珍貴的玉石來祭祀,這些年已經實際和簡便多啦!然後他們圍在一起咕嚕咕嚕地說蒙語,我們的向導不時給我們翻譯幾句。祭祀結束後,我們都下山來,女孩子們已經等的很不滿了。我們連忙給他們眉飛色舞地講解上面發生的有趣的情景。然後我們參觀了瑪拉蓋廟,很小,只有兩進,但是廟裡的彩繪真是非常漂亮。而且我驚訝地發現這些彩繪的圖案,很多就是我們住的原上彩虹客棧的蒙古包上面描繪的花紋!他們早已把崇高的宗教融入到自己日常點點滴滴的生活裡了!他們供奉的千手千眼佛像,真是非常精美,顏色特別艷麗,模樣有點嚇人!這個殿裡有一整面牆寫滿了曾經捐贈過或出過力的人的名字,我發現蒙古人的名字非常有意思,好像學習單詞一樣,記住了人名就認識了很多蒙語詞的意思,比如:格日勒是輝煌,其其格是鮮花,高娃是美麗,呼格吉樂圖是快樂,烏力吉是吉祥,莎如拉是遼闊,等等等等。我覺得很美。我還突然發現了這個有趣的情景:這個石獅子的頭頂有很多像碎玻璃的東西,剛投去疑問的目光,我們的蒙古向導瞟了一眼,拈起一塊就放進了嘴裡!我們嚇了一跳,他一笑,說這是吉祥的冰糖,吃一點很好的!我們就都從石獅子頭頂占了一點冰糖的吉祥!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加有趣了。所有祭祀的人和女人們並不離去,都在廟附近閑談,蒙古向導告訴我們一會會有摔交比賽和賽馬!我們都興奮地等待,期間去湖邊拍了幾張照片!湖水很靜,上面有水鳥悠閑地鳧游。水邊的草尤其油綠。遠處小山起起伏伏,草原就這樣無邊無際地綿延下去,像蒙古人久遠的文明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一樣。我們跟著大家走到一處平地,廟裡的人突然拿出很大的塑料布鋪在地上,我想難道在這上面摔交?向導笑而不答。後來大家都圍坐在四周,我們也跟著坐等。再後來,大捆的啤酒,白酒就扔進來了,既而大塊的手把肉扔進來了!再既而大塊的奶豆腐扔進來啦,最後吃肉的刀子扔進來啦!啊!這是給我們吃東西呀!我們真是挺餓的,可這免費的盛宴,我們這些外來的人可以吃嗎?緊接著蒙古大娘往我手裡塞了一塊上好位置的手把肉!又緊接著旁邊的牧民遞過來一瓶高度的蒙古草原白酒!還說著蒙語,向導告訴我這是必須喝的,大家一人一口,傳著喝下去。那還說什麼,吃吧喝吧!我想蒙古人真是豪邁呀!真是熱情啊!我真是餓呀!大家就好像一家人,吃肉喝酒,片一塊奶豆腐慢慢嚼,聊天,酒快沒了,就有人扔進來,肉不多了就有人遞過來!我真是從沒見過這樣的事!後來廟裡的人還出來跟大家講話,意思是謝謝我們的誠心,並且希望我們吃好喝好,希望以後一直關心著寺廟,奉獻誠心!當然他沒說過漢語,都是向導給我們翻譯的。要是沒有他,我肯定不敢在這裡堂而皇之地放心吃喝!他說:沒事的,這 就是蒙古人!是啊,蒙古人。我旁邊的女孩說:她真想嫁給一個蒙古人啊!繼續我們的故事:接下來,大家自願報名參加摔交比賽和賽馬!吃肉我可以參加,這個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遠遠地就退縮了。我們的蒙古向導,原上彩虹客棧的蒙古小伙子,報名參加了摔交比賽。大家抽號決定對手,只有一次機會,只要倒了就徹底出局!因為不是那達慕那樣的大活動,很多蒙古小伙子都沒穿摔交的靴子和衣服,不過場面也很激烈了。摔交就在湖邊進行,一共有30多個人吧,抽號分組後,摔交手們跳著鷹舞就上場了,開始一對一的較量。看得人真緊張:有的瞬間就結束了戰鬥,有的會摔上半個小時之久還扭在一起!有的把對手摔出好幾個滾兒去,有的幾乎同時倒地。有的用拌,有的用勾,有的用甩,有的用頂,有的用提,有的借勢一推,總之,這種男人的游戲看起來非常刺激,我也恨不能上去摔個痛快,尤其是看到旁邊的女孩子們閃亮的注視的眼睛和聽到她們的尖叫!奶奶的,我就是怕摔倒的太快,回去沒臉見人!哈哈,我們的向導-客棧的蒙古人,摔交拿了第二名!我們都特別興奮,好像是我們的家人贏得了比賽一樣為他驕傲。大家都上去拍他的肩膀,他可累的臉通紅,腰帶被抓開了好幾回,腰上還有血印子,因為沒穿靴子,腿上也盡是被踢拌的傷痕!真是個男子漢的樣子,我直有點後悔沒去一起參加一回!唉!竟然,這樣的娛樂比賽還有獎金呢,哈哈,我們的蒙古向導拿到了50塊錢的獎金,回去他要請我們喝酒!他說真正的那種那達慕,摔交才厲害呢,如果得了名次,動輒就是獎勵給肥羊或駿馬!當然那樣的比賽也就艱難得多啦!蒙古遍地都是會摔交的英雄!因為關注我們的蒙古向導,我們幾乎錯過了賽馬,只看到最後衝刺的一幕,圖片是賽馬前3名的頒獎,尤其第一名和第二名的馬,真是漂亮極了。至此我們的蒙古祭敖包體驗基本結束了,中午回去大家都很興奮,都開始要准備學習摔交,學習騎射,下午我們又去客棧對面的草原上看老板家的牛剛剛生出的幼牛犢。關於後面的旅程,後面我會慢慢講

(原上彩虹客棧附近的瑪拉蓋廟的敖包山上正在轉敖包的牧民,山下的小湖像鏡子一樣寧靜)

(牧民在把帶來的哈達系上敖包的頂端,風掀起牧人的衣角和哈達,感覺非常動人)

(牧人獻上虔誠的貢品)

(祭敖包結束後大家一起參加了席地而坐的免費的大餐!喝酒吃肉談天說地!真是豪邁!)

(大餐過後,開始在湖邊的摔跤比賽!因為只是娛樂大家都沒傳摔跤服,但蒙古漢子摔跤還是非常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