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川一個奇妙的地方,一個讓我想起了軒轅劍中仙人島的地方。之前只是看了看報上的圖片就決定去一趟,沒有想到真實的景色比想像中的還要好。人比太湖源少很多,有些地方很幽靜,可以靜靜地坐幾個個時辰。不過,如果是秋天去會更美麗吧,因為那時可以加上秋葉的彩色。杭徽高速開通之後,車行很方便,從上海過去差不過三個多小時就到臨安,安頓下來吃過飯,差不多中午就可以開始登山。說是登山,如果不上頂其實並不會很吃力,沿途有很多歇腳的涼亭,建在可以欣賞風景的地方,而且總能找到座位。這一點比更早開發的太湖源要好很多。太湖源人太多,亭子卻少,偶有幾個還被收費的茶室占據,更別說憑欄看景的悠閑自在了。其實江浙一帶大多數的景色也大同小異,總是這樣有山有溪有澗有瀑布,不僅臨安附近多這樣的景點,紹興那邊的五泄也類似,不同的是五泄有湖,進山需要坐船擺渡,另有一種趣味。不過比較下來,我還是喜歡神龍川。原因只有一個,我是軒轅劍迷,從3代正傳雲和山的彼端到最新的5代,又驚喜也有遺憾,因為對5代的失望,假期回頭再玩了3代外傳,也就是最經典的天之痕。很多玩家都說最愛天之痕中仙人島這個場景,因為全是用中國傳統的水墨山水畫筆法展現。不過我是到了神龍川之後,才體會到仙人島的可貴之處的。半山有一個辛夷亭,亭子建在山中的主澗另一側,從山路到亭子需要過一道小吊橋。如果趕時間不過去,可能就錯過了最美麗的一處景致。原來從橋上看溪澗,和你在路邊側面看到是另一種風景。從正面望過去,能看見從石壁上奔流而下的飛濺水花,也能看見水流平緩處自然形成的清淺池塘,陽光透過密密的樹叢射到水面上,便有或明或暗的效果。水清澈見底,雖然不見小魚游弋,但看著水草在暗伏的水流中搖曳。心也隨之平靜。坐到亭中,放下行囊,可以完完全全享受到這清涼世界。坐了半響,亭邊的草叢裡隱隱約約傳來悉悉索索小蟲爬行的聲音,尋聲探尋過去,才發覺這小小的角落原來別有一番天地。各式各樣不知名的草木或高或低地聚在一起,也有白花紅果,草叢中還立了一塊木制的小牌,記錄著神農嘗百草的典故,不知為何,卻讓我一下子想起了仙人島上幾次出現的的百草澗——
第一次是在游戲中跳來跳去尋找多種草藥,找齊了才能通關,所以對這個小場景留了了印像。第二次是古月仙人在這裡撫琴……故事已經記不太清晰,只是在這一瞬間,游戲中的世界成了現實。那感覺如同聊齋裡書生入了畫壁,也如同愛麗斯漫游仙境,開始一段奇妙旅程。跑題一下,昨天的CCTV演一段甘肅的黃沙崖上留有有中國古代高僧姓名的紀錄片,居然也讓我想起了軒轅劍中的相關的一段,難道游戲制作方Domo工作室裡面有研究考古的高人?考古專家有沒有我不肯定,但歷史學家一定是有的,否則,他們不會細心到把隋朝末年的長安城稱為大興,到了雲和山的彼端才改用長安廢墟。這一點表現那個時代的電視劇常常都犯錯,難得一幫台灣游戲人能分得這麼清楚。游戲裡面聽不到流水的聲音,現實中卻是山風習習,流水潺潺。恨不能變成古人,奏一曲古琴,富春江上嚴子陵的釣魚台已經讓我羨慕,到了此地,真有不辭長住的想法,盡管,只發生在那一刻。少年時各地旅游,常常是走馬觀花,從一個景區趕到另一個景區;忙碌工作後才懂得,原來不一定要登高遠眺,留點時間深呼吸,山中空氣清新,可以享受這片刻的悠閑自在。下山的時候,本想再去亭中小憩,沒想到這次倒是有人坐了,心中沒有遺憾,反而覺得這樣好的景致有別人發現,是一件讓人欣慰的事。出游歸來,不是每次都有下次再去的打算,方岩不想再去,橫店一次足已;浙西大峽谷的記憶早已泯滅在類似的景點中了;紹興雖然去過兩次,如今最懷念的卻是梅干菜,後悔沒有多帶點回家——但湯山的溫泉,南京的古跡卻是可以一去再去的,前者為的是想陪老年人,後者是為了槳聲燈影裡秦淮河的情結。還有這次的神龍川,某年秋天,還想去一次,看看是否會有紅樹葉?關於紅葉,以前有人對我校正過概念,說國內的紅葉大多不是楓葉,而是紅樹的葉子。香山去過,可惜當時紅葉未紅,也沒有留意到底是哪個樹種。神龍川的樹木不會以紅樹為主,但綠色世界中只要有星星點點的紅葉點綴即可,只是希望那裡不要過度開發,幾年後成為另一個太湖源。希望那裡能始終保留這一點野趣,一點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