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恕我孤陋寡聞,竟不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出於哪位詩人之口。最早把蘇杭兩地並稱的,似乎是香山居士白居易。居士做過蘇州和杭州的刺史,晚年退居洛陽,卻對蘇杭景色念念不忘,便寫下了《憶江南》三首。其中“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和“江南憶,最憶是杭州”膾炙人口,為千古名篇,然而知道第三首的人卻不多: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容。早晚復相逢。
盡管這首詞贊美了蘇州那天堂般的“醉芙蓉”,但蘇州人卻對此隱隱然有回避之意,很少掛在口上。也難怪,既然您已經把“最憶”留在了杭州,又何必說“次憶”。在白香山的句中,蘇杭有了上下之分。倒不如說:“江南憶,再憶是吳宮。”既表達了詩人對杭州的最愛之情,又平添了姑蘇的一份神秘色彩。
詞中的“吳宮”,指的就是今天蘇州西郊靈岩山頂的館娃宮遺址。相傳春秋末年,越國被吳國打得幾乎亡國,越王勾踐立志復仇,除了自己每天“臥薪嘗膽”,還針對吳王夫差“淫而好色”的弱點,獻美女西施和鄭旦二人於吳王後宮。夫差為博西施歡心,在靈岩山上大興土木建造“館娃宮”供美人盡情享樂。於是,朝堂上少了一位英姿颯爽的英雄君主,後宮裡卻多了一對貪圖享樂的戲水鴛鴦。品嘗著美酒春竹葉,睡眼惺忪的看著西施鄭旦雙雙起舞猶如醉酒芙蓉的舞姿,正當夫差頹廢到不知今夕何夕的時候,終於有一天,越兵殺到。於是,這位春秋霸主,伴著他的國家,還有館娃宮,一起覆亡。
二
二千年多年的更替,世事幾經興廢,今天靈岩山的景致又如何呢?
山不高,卻巨石懸崖,佛塔危聳,山勢蜿蜒不絕般,頗顯大氣。想起賀鑄的名句“煙絡橫林,山沉遠照,迤邐黃昏鐘鼓。”山頂靈岩寺裡冒出的裊裊梵煙,更是把整個山林籠罩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之中。
時值三十七度高溫,又是工作日,原以為登山者寥寥,卻沒想到游人還是絡繹不絕。有虔誠的老年香客,有三五成群的學生族,更有和我一樣,獨身前來訪古探幽的人。青磚鋪成的山道,原是二百多年前蘇州鄉紳為迎接乾隆皇帝御駕親臨而特地鋪設的,歷經風雨侵蝕和人們來來往往的踩踏,早已變得崎嶇不平。也許這條磨滑了的山道便是最好的古跡,它見證了無數雙游人的腳,才始上山來,又要下山去。而埋藏在這條青磚道之下的,是更為古老的山路。李白,白居易,劉禹錫.....偉大的詩人們,懷著“人生幾回傷往事”的心緒攀上靈岩山,然後在“山形依舊枕寒流”的嘆息聲中下山而去。一代又一代人,經受著時間的衝洗,卻從來沒有失去對山水的喜愛之情。只是,詩人們那些飄逸的身影早已遠去,就像太白詩雲:“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被時間抹去,造物主把永恆賦予了沒有生命的一山一水。沒有生命,即是永恆。
三
舊苑荒台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李白
一個春天的夜晚,詩人飄然而至。曾經“銅勾玉檻,飾以珠玉”的館娃宮早已人去樓空,變成了一片廢壁殘垣。詩人試圖在廢墟中尋找什麼,但是一無所獲,只發現楊柳在春天又發新芽,山腳下采菱女唱起了吳歌,清脆動人,春天的氣息又彌漫開來。但這又能怎樣呢?金裝玉飾的帝王宮殿,日日夜夜的美女笙歌,早就一去不復返了。楊柳和采菱女還不是和我一樣,從未見識過靈岩山最絢麗奪目的瞬間。此時此刻,我只能望著遙不可及的西江上的明月,只有她,才照見過昔日吳宮中的繁華,看到過夫差,西施這樣的古人,誰在靡靡之音中醉生夢死,誰在萬花叢中翩翩起舞,誰又在竊竊私語說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暗藏殺機。
亙古不變的明月啊,求求你告訴我當時的一切吧。
四
姬夫差,我喜歡把他和項羽歸為一類。同樣的青年才俊,盛氣凌人;同樣不遺余力地開拓父輩遺志,成就一番“霸”業;最終卻不約而同地走向滅亡。他們的對手又是那麼的相似,總是擺出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獻出珠寶美女,只求饒我一命。如果夫差把勾踐禁錮至死,項羽在鴻門宴上一刀宰了劉邦.....說“如果”已經沒有意義了,但是我卻發現一個奇怪的現像:自古以來“成王敗寇”,可是很多人都覺得夫差和項羽才是真正的英雄,說勾踐和劉邦是英雄的人相對而言卻少得可憐。有時候,歷史不全由成功者書寫,在老百姓心目中,自有一個譜。
君莫笑夫差“淫而好色”,深陷美人計。春秋古人無史可鑒,安知美人計為何物。越國君臣做夢也不會想到,“美人計”成了“三十六計”中最著名的一計;他們更不會想到,不論時間,場合,人物如何變化,時至今日此計仍然被廣泛運用,實在是功德無量。但是,我想問一句,這出戲最早的主角——夫差,他真的被美色所惑,全然不理朝政了嗎?西施在夫差身邊臥底十年,越王勾踐始終不敢貿然向吳國發動進攻。公元前482年,就在夫差率吳國全部精銳赴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會諸侯的時候,越王趁機向防守空虛的吳國腹地發起進攻,殺死吳太子,將夫差打得元氣大傷,天平向相反方向傾斜,從此吳國再無力與越國抗衡。
試問:如果夫差被西施搞得無心理政,吳國哪有實力奔赴中原大會諸侯,還奪得霸主地位?
試想:如果兩軍公平決戰,鹿死誰手還不知道呢!
但我猜想,夫差必定是在西施和大臣伯嚭(已被勾踐收買)的慫恿下,才帶上精銳遠赴中原。光憑美人計就能擊敗一個英雄嗎?還有調虎離山之計!
五
還是回到靈岩山吧。館娃宮留在山頂的遺跡歷歷在目:吳王井,玩花池,響屐廊,琴台.....其中吳王井據說是從山頂開始鑿井,貫穿山體直取地下水,以便西施能在山頂的井口撥弄倒映在井水中的月亮。在西施的要求下,只要是夫差能做到的,他都做了。我相信,十年之間,他沒有寵幸過第二個女人。
俱往矣。千年後的今天,我看見玩花池邊一對青年男女正望著水中漫游的魚兒,指指點點,相依相偎。

(煙絡橫林,山沉遠照,迤邐黃昏鐘鼓。詞:(宋)賀鑄 攝:Aaron友情提供)